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2010高三用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电报网
(2)贝尔
必修三
专题7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三、1.(1)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2.(1)电子计算机 物 远程医疗 3.(1)交流和共享
(2)互联网 浏览新闻 网上购
(2)电子邮件
传递与汇集
(2)信息高速公路
必修三
专题7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易错易混提示 1.瓦特发明的是改良蒸汽机,而不是发明了蒸汽 机。 2.铁制农具的出现,使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第 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 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 “电气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应用,使人类 进入“信息时代”。
必修三
专题7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三、2.(1)气锤 3.(2)法拉第 动机 发电厂
(2)近代技术 发电机 (3)雅可比 西门子 直流电
(4)电力工业 戴姆勒
电气设备工业 柴油机
电气时代
4.(1)卡尔· 本茨 5.炸药
必修三
专题7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2 向“距离”挑战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条件: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________进 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________工业、________工业 的产生和发展。
必修三
专题7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一、1.(1)飞梭 机 (5)卡特莱特 2.(1)工业革命 二、1.社会生产 2.(1)巴本 汽缸 (2)手工业 实验科学 (2)1782 交通运输部门 (2)工厂 蒸汽时代 机器大工业 (2)珍妮纺纱机 (3)阿克莱特 (4)骡
3.(1)生产部门

考点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考点四、向“距离”挑战

考点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考点四、向“距离”挑战

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考点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考点四、向“距离”挑战【内容标准】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求】1.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的史实。

2.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4.了解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的情况。

5.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考试说明】1.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2.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点解读】1.蒸汽机的发明(1)改良过程:①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

②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

③1782年设计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2)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1)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①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②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③1866年,德国的西门子制成发电机④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电动机,这是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2)应用①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报等,不断涌现出来,人们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⑤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1847一1931)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82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82 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课件 人民版
3.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们的交 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4.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5.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器技 术体系的成熟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器生产 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开始了近代意义上 的城市化进程。
冷凝器
(2)应用
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一艘
汽。船
②1814年,英国人 步的成功。
史蒂研芬制孙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试运行取得初
(3)影响
①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 成果。
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取得的最大 用火
②有了蒸汽机产生的动力,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 代——蒸汽时代。
③史蒂芬孙的火车鸣叫,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④电器产品的出现:电灯、电话、电车、电报不断涌现。
⑤发电厂:1882年,美国人
爱迪生 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
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3)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 4.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 电气时代
(1)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 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 卡尔·本茨
6.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蒸汽机的应用推动工场手工业作坊 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开始。
7.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蒸汽机的应用和机械工业的发展, 既造就了庞大的无产者队伍,同时也养肥了资本家,使社会阶级 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 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3)无线电通信
①1902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横跨
传送无线电信息。
②1916年,马可尼完成了信息传播史上大的西重洋大突破——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一、选择题1. (2011·晋中二模)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解题时注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答案】 B2.(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3.(2011·临沂)“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解析】瓦特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 D4.(2011·福州)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B.遗传工程的发展C.因特网的发展D.航天事业的发展【解析】因特网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答案】 C5.(2011·临沂)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 ()A.传播信息的功能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特网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第2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 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4 第2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 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4 第2节人类文明的引擎及向“距离”挑战课后限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力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答案】D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志,欧洲以它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征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面貌。

【答案】B3.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4.1851年5月,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

在这次博览会中,游客有可能看到的展品有( )①横渡大西洋的汽船模型②电话机③有线电报机④蒸汽机车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5.“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定律的建立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的建立【解析】伽利略、牛顿是16、17世纪的科学家,因此A、C错;而达尔文虽然是19世纪的科学家,但其理论是生物进化论,它不符合材料中“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这一信息,因此B错;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为电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因此选D。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
国家经济信息网
⑵中国: 中国教育科研网
公用数据通信网
3、网络有哪些主要用途?
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
网上聊天
文件传输
信息导航
4、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⑴互联网缩短了全球的“距离” ,加强了 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人类进入了 信息时代。 (3)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 工作、生活、娱乐、学习、社交、教育方式 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维。虽然创造的财富
增加了,工人们却失
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
有过的自由。
及时反馈:1、“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
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
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
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科“”技”结合的典范:第二次工业革 命1、电的发明和应用:
斯蒂芬孙
“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 向荣的新兴工 业城市,它曾 经是宁静的农 村,但蒸汽机 和工厂的出现, 使它变得浓烟 蔽日,臭水横 流。
加重了对工人 庞大的机器一刻不
的剥削
停地转,这位工人弯 着腰,以固定的方式
用扳手拧紧螺母。他
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
件,失去了自己的思
材料:
一位13岁少年 迷恋电子游戏,整 天泡在电子游戏厅 里,对人极为冷漠, 甚至整夜不回家, 最后被确诊患上精 神病,这是发生在 陕西省汉中市的一 个真实故事。
网络黑客 网络诈骗
5、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⑴过分沉迷影响人们的学业和工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人类文明的引擎与向“距离”挑战★基础过关一.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生产动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1.原因:的直接推动和长期孕育。

2.历程:法国工程师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气缸;1769年瓦特改进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1782年,瓦特又设计出双向气缸的蒸汽机,并使其动力运动形式变为。

3.影响:(1)成为“”,是人类文明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方面所取得的最大的成果;(2)使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蒸汽机时代,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3)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9世纪初期,一个以机器制造及其的新工业部门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二.“科”与“技”结合的典范——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力的发明2.电力的应用(立体交通及电波,略,阅读)三.改变世界的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发明,为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2.互联网技术(1)产生:是电子计算机与相结合的产物;(2)影响: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是信息高效传输,被称为“”;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拓展延伸:1.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历史意义(1)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一时代为蒸汽时代;(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3)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4)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5)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机器技术体系的成熟及各类产业组织数量的增加,产业技术及机器生产向城市聚集,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

(6)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高考历史总复习 (史料链接+解题技巧+教师选粹+经典习题)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

第2讲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历史广角]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经历了一场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技术革命,历史上称这一发展过程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而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它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掀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大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生产工具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成为时代的象征。

人们称工业革命时期为“蒸汽时代”。

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67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历史广角]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杠杆。

科技的进步,使生产力不断提高,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2)科学技术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使竞争力不断提高,即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竞争力。

(3)科技的进步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主题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自主探究·读史有得]材料一马克思曾说:“瓦特的伟大天才,在1784年4月的专利说明书上得到了证明。

在这个说明书上,他不把蒸汽机看成是一种有特殊用处的发明,而把它看做是大工业可以普遍应用的东西。

……没有蒸汽机是不可能发明机器的。

”材料二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19世纪后期,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催生了发电机,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经历着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跨越。

马克思从哪方面肯定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重要意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跨越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教你读史] 材料一反映瓦特改良蒸汽机与蒸汽机的推广、应用,马克思充分肯定万能蒸汽机使人类跨入“蒸汽时代”;材料二反映人类在实现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跨越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2)概念 互联网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电子媒介。被人们 称为“第四媒体”。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 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
(3)意义 ①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 递与汇集; 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人类文明 的进程。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 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 命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 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 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
(三)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1]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 本茨、戴姆勒各 自制成汽油内燃机。
[2] 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型交通工具的出现P147; [2]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四)化学工业的建立
1887年,瑞典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四)穿越大洋的电报—通信业的建立和发展 1、条件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 动机的发明。
2、表现
电报: (1)1837年,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发报机。 (2)全球电报网的建立 电话: (3)1875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无线 (4)1902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电通 信: 促进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 3、影响 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渐发 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 (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 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 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 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 革命有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 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积极: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经济: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 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 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消极: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改变世界的网络
⑶意义: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建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一)时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二)电力的广泛使用:
1.发明: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 机的理论原理; [2]1838年,俄国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3]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4]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 流电动机; [5]1882年,美国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2.影响: 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电力成为工业发展 的主要动力;电气工业迅速发展;人类的生 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时间 代表 生产力 极大的提高 了生产力, 进入蒸汽时 代,资本主 义由工场手 工业过渡到 机器大生产 极大的提高 了生产力进 入电气时代 社会结构 社会分裂 为两大对 立阶级: 工业资产 阶级和无 产阶级 资本主义 过渡到帝 国主义阶 段 世界格局 密切了世界的 联系,初步建 立了资本主义 世界殖民体系 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 殖民体系和资 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形成 第一次工 18世纪 蒸汽机 业革命 60年代 --19世 纪中
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近水建厂 交通发达、资源丰富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蒸汽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四)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⑴1803年,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 ⑵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 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
(五)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⑴原因: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 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 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⑵过程:
①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 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实现机械化。 ②19世纪初,一系列机械加工设备问世,促成以机 器制造机器的新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富尔顿发明汽船
交通运输业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近 代 技 术 体 系 最 终 确 立
“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泛 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内燃机的发 明应用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 学工业的产生
3、瓦特改良蒸汽机:
⑴发明过程: 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冷凝器 ⑵意义:
①蒸汽机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 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 ②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
双向汽缸
连杆曲柄传动装置
③继火的使用后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的最大成就。
1769年的瓦特蒸汽机
1782年的瓦特蒸汽机
填数字
①内燃机的推广使用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各种新型交通工具 发明⑤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平面交通
3 ?
2 ?
5 ?
立体交通
4 ?
1 ?
1705年英国铁匠纽可门发明制造了能 应用于矿井排水和农田灌溉的蒸汽机。 它有一个带活塞的汽缸,但蒸气由另外 的锅炉输入。为了提高冷凝速度,他在 汽缸里装了一个冷水喷射器,这大大提 高了热效率。
到了1712年,英国的煤场和矿 场基本上都用上了纽可门的蒸 汽机。但存在不少缺点:效率 低;每一分钟最多只能作20个 冲程;燃料耗费大,用费很高。
1、计算机技术
(1)发明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2)发展阶段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 个发展阶段,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中。 (3)作用 ①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智力活动,即 “人工智能”。
2、互联网技术
第二次工 19世纪 电力 业革命 70年代 内燃机 --20世 新通讯 纪初 化学工业
第三次科 20世纪 原子能 技革命 40-50 航天技术 年代 电子计算 机
生产力迅猛 发展,进入 信息化时代
社会经济 结构和生 活结构的 变化
经济全球化, 政治格局多极 化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电气时代”(法拉 第、西门子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改变世界的网络与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一)时间: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二)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发明:
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 网络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 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二者都不可忽 略。我们要趋利避害。既不能因为 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 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
“蒸汽时代”的到来
纺纱 珍妮纺纱机 棉纺织业 织布 采矿、冶金业 纽可门蒸汽机 动力工业 瓦特改良蒸汽机 飞梭 水力织布机 机 械 加 工 制 造 业 诞 生 骡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 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 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 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 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Alfred Nobel (1833-1896)
(1)物理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2)化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最重要改良的人。 (3)生理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4)文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表明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有最优 秀作品的人。 (5)和平奖: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撤出或裁减军备,召 开和平会议以及实施和平会议的原则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第三、四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向“距离”挑战
课程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 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四课时知识结构
万能原动机与“蒸汽机时代”(瓦特) 人 类 文 明 的 引 擎 向 “ 距 离 ” 挑 战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 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三)“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与改 良 1、原因: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蒸汽机的发明:
⑴法国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 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⑵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 用于矿山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