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引擎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PPT1 〔人民版〕

高中历史 人类文明的引擎精品课件PPT1 〔人民版〕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法拉第(1791—1867)
西门子(1816—1892)
卡尔·本茨(1844—1929)
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 第一辆三轮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
柴油机车不仅效率高, 且只需蒸汽机车20%的燃 料费,还能制造数马力至 数万马力大小不同的引 擎.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使用柴油机的国家 日益增多,并逐步取代了 蒸汽机车的地位.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得快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3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人类文明的引擎》263人民版PPT课件

水力
受地理条件限制、不稳定 、动力不足、远离原料产 地和销售市场,制约工业 革命的发展
能源转换革命
热能——机械能
珍妮机 1765 近代蒸水汽力机纺动纱机力1技76术9 的产生1,705 纽可门蒸汽机 主要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骡机 1779
水力织布机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笑傲世博会江湖
1878年巴黎世博 会展出的施耐德 大蒸汽锤模型
高20米,仅铁砧就重达320 吨。这是自古以来力气最大 的“铁匠”,一锤砸下去有 100吨。有记者报道施耐德 蒸汽锤既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又有毫厘不爽的精确,能够 打碎坚果的果壳而不损坏果 仁,打破蛋壳而不伤害孵成 的小鸡。
能源转换革命
热能——机械能
棉纺织业工厂
1803 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轮 船
1814 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
蒸汽机广泛使用的意义: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2.建立了工厂,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推动机器的普及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现代意义的公司、垄断组织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 重工业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 发展快。
能源 扩展
煤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电、石油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 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不同点)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 明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 来 源 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生产 组织
工厂制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自学指导2:
学生自学第三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6分钟) (1)简述电力的发明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发明有哪些?电力的 广泛使用带来了什么影响? (2)简述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的重大发明有哪些?内燃 机的发明和应用带来了什么影响? (3)简述在化学工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是谁?他的贡献 是什么?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发明: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 理。 (2)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 电动机。(4)1882年,美国爱迪生创建第一个业的迅速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问题: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需 要?它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一: 右图是 陈列在英国伦 敦科学博物馆 内的瓦特制成 的第一台蒸汽 机,其许多主 体部件都是用 木头制造的。 弊端:(1)体积过于庞大。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 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 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 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弊端:(2)环境污染等。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自学指导1:
学生自学第一、二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6分钟) (1)飞梭、“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先后发明,说明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探究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3)当时棉纺织机器使用的什么动力?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 知识,分析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4)探究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知识,探究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 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7.3人类文明的引擎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蒸汽机对社会发展有无负面影响?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向 荣的新兴工业城 市,它曾经是宁 静的农村,但蒸 汽机和工厂的出 现,使它变得浓 烟蔽日,臭水横 流。
庞大的机器一刻 不停地转,这位工人 弯着腰,以固定的方 式用扳手拧紧螺母。 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 零件,失去了自己的 思维。虽然创造的财 富增加了,工人们却 失去了手工业时代曾 经有过的自由。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世界联 系等方面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 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 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 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 化水平达到77%。 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 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 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 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 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历史》必修Ⅲ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 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 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 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 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 煤田附近。


图12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 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 分析其原因。
《大国崛起》解说词
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自主总结:
蒸 汽 时 代

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电气信息时代

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电气信息时代

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电气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引擎蒸汽、电气、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也不断进入新的时代。

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逐渐迈向新的高峰。

这三个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改变,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蒸汽、电气、信息三个时代对人类文明的引擎作用。

一、蒸汽时代蒸汽时代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一个时期,它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而起步。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从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转向机械驱动,这使得生产力大大提升。

蒸汽机的应用涉及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推动了产业革命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工业社会的诞生。

在蒸汽时代,工厂的建立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蒸汽时代的最大特点是机械生产的出现,这种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同时,在蒸汽时代,人们开始建立了现代工业制度,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二、电气时代电气时代是紧随蒸汽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代从19世纪末开始,以电力技术的应用为特征。

在电气时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成为主要的能源驱动力,这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电气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他在1879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颗商用电灯泡。

电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夜晚不再是黑暗的。

同时,电力也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通讯等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电力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从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从依靠人的劳动转向依赖机器和工具,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

三、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信息时代的标志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必修三《人类文明的引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贡献。

2.理解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3.探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区别–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关注人类文明的未来2.教学安排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趋势。

具体安排如下:–导入环节: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入课题,并让学生回答提问,引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热情和兴趣。

–概念解释:解释文明、科技进步等相关概念,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历史回顾:通过课件和媒体资料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艺术、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可以讲到,强调“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意义。

–分组探究:让学生自由组队,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讨论分享:小组合作后,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由教师辅导学生摸索出更加深刻的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内涵。

–总结点拨:对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对不同角度的探究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思考,加强了思维的启发,转化为创造性思维,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究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发现了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和挑战,并通过对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概念的理解,形成了遇到挑战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以及对全人类的感悟,增加了对人类文明今后发展的期望和自身的建设潜能。

3.教育价值:本节课重在启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创新能力,以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趋势,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并不断加强他们的“沟通技能、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自信心。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必修三专题七3、4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
国家经济信息网
⑵中国: 中国教育科研网
公用数据通信网
3、网络有哪些主要用途?
电子邮件
网上购物
网上聊天
文件传输
信息导航
4、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⑴互联网缩短了全球的“距离” ,加强了 世界的联系,使世界连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人类进入了 信息时代。 (3)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人们的 工作、生活、娱乐、学习、社交、教育方式 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维。虽然创造的财富
增加了,工人们却失
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
有过的自由。
及时反馈:1、“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
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
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
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科“”技”结合的典范:第二次工业革 命1、电的发明和应用:
斯蒂芬孙
“蒸汽机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环境污染
这是19世纪 英国一个欣欣 向荣的新兴工 业城市,它曾 经是宁静的农 村,但蒸汽机 和工厂的出现, 使它变得浓烟 蔽日,臭水横 流。
加重了对工人 庞大的机器一刻不
的剥削
停地转,这位工人弯 着腰,以固定的方式
用扳手拧紧螺母。他
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
件,失去了自己的思
材料:
一位13岁少年 迷恋电子游戏,整 天泡在电子游戏厅 里,对人极为冷漠, 甚至整夜不回家, 最后被确诊患上精 神病,这是发生在 陕西省汉中市的一 个真实故事。
网络黑客 网络诈骗
5、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⑴过分沉迷影响人们的学业和工作.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07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考点精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07 第3节 人类文明的引擎考点精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节人类文明的引擎考点精析主标题:人类文明的引擎副标题: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关键词:蒸汽机、电气技术难度:3重要程度:高考多数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内容:考点精析:一.人类文明的引擎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发明: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后,造成全国性的纱荒。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万能的原动机”——蒸汽机的发明(1)原因: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了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

1782年,瓦特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此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3)影响:①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由此跨入了“蒸汽时代”。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蒸汽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③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床和汽锤等机械加工设备相继问世。

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3.“科”“技”结合的典X(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①时间: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②理论: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③发明: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直流电动机。

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XX
18
你知道“火车” 是因什么而得
名吗?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 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 车”。火车的发明,使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021/3/10
讲解:XX
19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 发展的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2021/3/10
蒸汽机
讲解:XX
电灯 1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
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
他们正在忙什么时,他说:“陛下,我
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
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
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陛
下。”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问: 博尔顿这儿所说的“力量”是什么?
2021/3/10
讲解:XX
2
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 电气时代的来临
三 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2021/3/10
讲解:XX
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2.条件: (1)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2)资 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 (3)技 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使…… (4)市 场:
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纺织厂投入使用,
很快在不同的工厂中得到了推广。
2021/3/10
讲解:XX
15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 ——恩格斯
如果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我们所描述的那样的大 规模的工业扩展。
——《西方文明史》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 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 动力在未来创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补 偿后代的劳动。
2021/3/10
讲解:XX
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17
轮船明明没 有车轮,为 何叫轮船?
富尔顿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
1807年,这艘船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
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
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2021/3/10
2.条件:
(1)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政治环境良好
(2)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 础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4)大量积累的资金——资本雄厚
(5)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
国内: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国外: 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021/3/10
讲解:XX
4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纺纱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棉纺织业
织布 飞梭
动力
纽可门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水利纺 骡机 纱机
水利织布机
交通运输
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2021/3/10
英国著名的发明家, 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 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 气压表、汽动锤。后人为 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 称为瓦特。
瓦特是怎样改良蒸汽机的?
瓦特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2021/3/10
讲解:XX
13
坐落于英国苏格兰 格拉斯哥市乔治广场的 詹姆斯·瓦特铜像 (1832年修建)。
2021/3/10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等。
电力为什么能够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工业发 展主要动力呢?电力比蒸汽动力好在哪里?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2021/3/10
讲解:XX
20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的广 泛运用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矗立在伯明翰市中心、纪 念詹姆斯·瓦特(右)等人的 铜雕群像。
讲解:XX
14
社会对新能源的迫切需要,催生了新的发明。瓦 特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 汽机的三次革新,制成了“万能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将蒸汽机的动力臂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连续均 匀的圆周运动。这样,就可以驱动其他的机器工作。 万能蒸汽机的特点: 适应性、效率高、运行安全。
讲解:XX
5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 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2021/3/10
——《共产党宣言》 讲解:XX
6
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发明者:约翰凯伊(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2021/3/10
讲解:XX
7
珍妮纺纱机(1765)
的地方?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2021/3/10
讲解:XX
11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1705年,纽可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
机。纽可门机的缺陷:热量浪费太大,效率不高;
只有简单的往复式线性运动。
2021/3/10
讲解:XX
12
说一说:瓦特和蒸汽机的故事
詹姆斯·瓦特(1736—1819)
穷,
——1819年瓦特的讣告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1/3/10
讲解:XX
16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使工 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 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蒸汽
2.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技术体系 最终确立;
3.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强了各 地的交流和联系。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技术突破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 发明应用
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影响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2021/3/10
讲解:XX
2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
力带动纺纱机运转。
2021/3/10
讲解:XX
9
骡机(1779年)
发明者: 克隆普顿 (工人)
水力
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
百个纱锭,纺出的纱既XX
10
水力织布机(1785)
发明者: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
想一想,工厂利用 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哪些不足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织工)
人力
想一想,如果当 时珍妮纺纱机首 先出现在中国, 情况会怎样?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2021/3/10
讲解:XX
8
水力
发明者: 阿克莱特 (钟表匠)
(1769年)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
就能转动。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