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人类文明的引擎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阿克莱特

D.克隆普顿

【答案】

B

【分析提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答案】

A

【分析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C.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D.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答案】

D

【分析提示】

此题主要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综合把握和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末,排除A、C两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最大影响应从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方面考虑,即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4.19世纪初,蒸汽机车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快速实用、安全可靠迅速地在英国、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使用,并开始了持续100多年独霸铁路牵引动力垄断地位的黄金时代。这使它的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与蒸汽机车一起载入了科技史册,他就是()。A.瓦特 B.史蒂芬孙

C.本茨

D.莱特兄弟

【答案】

B

【分析提示】

本题讲得是蒸汽机车,容易和蒸汽机混淆。正确答案应是B项。

5.据史书记载,古代埃及人曾用蒸汽动力开关庙宇之门;达·芬奇留下了蒸汽开动大炮

的图样;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得到迅速推广。在工业革命中,为蒸汽机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的有()。

①凯伊②哈格里夫斯③富尔顿④史蒂芬孙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C

【分析提示】

凯伊发明的是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是“珍妮纺纱机”,富尔顿发明的是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的是火车机车。只有后两者必须使用蒸汽机,故选C项。

6.“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能量和信息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N将长久地陪伴人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这里的“N”是指()。

A.蒸汽机

B.电能

C.太阳能

D.互联网

【答案】

B

【分析提示】

由“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光速传输”可知N是电能。

7.下列属于内燃机发明者的是()。

①卡尔·本茨②戴姆勒③狄塞尔④瓦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分析提示】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④,①②③人物都属于内燃机的发明者。

8.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分析提示】

本题可用排除法。本题考查“电气时代”到来的因素,柴油机的发明和电力发明没有关系。

9.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对此理解最确

切的是()。

A.电气产品发明层出不穷

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此后人类用上了电

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

D

【分析提示】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电力工业的重要性,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A、B、C三项则是D项的一种表现。

10.读图,探究以下问题:

(1)联系图1、2和图4、5,说明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2、3、5、6,简要谈谈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以上六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

(1)科技含量不同。瓦特改良蒸汽机更多的是经验总结;发电机的发明,主要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2)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发电机的研制,使电成为新能源,电灯、电车等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同时,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时练 人民版

2020年高二历史课时练:7·3《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 1. 1831年,当法拉第用电池线圈和磁针做出一个小模型时,有人不解的问:“你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三十多年后,这个“新生的婴儿”“长大”成为 ①内燃机②发电机③电动机④电视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 19世纪中叶,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 ①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②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③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④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点拨】根据教材相关知识,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本题中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发生在18世纪中叶与题意不符;魏源的《海国图志》不属于科学技术成果不符题意,本题选A项。 3.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水利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 【答案】D 【点拨】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科技贡献主要提供了机械动力,结合时间1819年伟人去世,所以很明显只能选改良蒸汽机。 4. 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此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如下3种意见:其一,文化和文明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同义的。不少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持这种意见,尤其是在19世纪的法国和英国,两者的意义几乎等同,“文明”这一词的“意义精确地或几乎精确地等同于…文化”?。[12]如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 文化》一书把文化与文明连在一起,他说:“就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的丛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惯。其二,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要比文明更加广泛。不少学者认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文明是在文字出现、城市形成和社会分工之后形成的。尤其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界, 普遍认为文明是较高的文化发展阶段。如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Vere Gordon Childe)的《社会进化》(Social Evolution,1951)和克拉克(G. Clark)的《从野蛮到文明》(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1946)均持这一观点。美国学者巴格比也认为,在19世纪,英法两国把“文化”与“文明”视为同义词。“然而,总的来说,在最近几十年里,在英法这两个国家——尽管英国更甚于法国,有以…文化?取代…文明? 的倾向。”文明“似乎指一种较高级的,较发达的文化形态,或者较 特殊地指城市文化。”[14]在英法等国,比较喜欢使用“文化”一词,虽然他们也曾经使用“文明”一词。其三,文化和文明是属性不同的两个部分。有些学者认为,文明是物质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在20世纪之前,德国传统的看法普遍认为,文化包括人的价值、信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教案:争做文明小市民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教案:争做文明小市民 活动背景:借利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之风,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时间:第十七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的城市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有哪位同学注意过呢,请起来把你的发现跟同学们共享一下! 学生举例:马路更宽阔干净了,人们更讲文明礼貌了,公交车上的售票员都统一服装了,街道上乱摆摊的现象少了,我们的城市绿树多了,鲜花多了,……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利川市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东风下,正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正在像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文明的,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此次活动中,每一个利川的市民人人以身作则,都努力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城市的更美,更新,更文明而尽自己的一份义务!身位中学生的我们,作为我们城市中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呢? 二着眼身边,发现问题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着手我们身边的小事,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的行为,然后去改正它,我们就可以说是做到了一名文明小市民的要求了!那么,同学们,瞪起你的眼睛,看看我们校园里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呢? 学生发现问题:不讲卫生,不讲礼貌,说脏话,见到老师长辈不问好,不遵守纪律,乱扔垃圾,不爱护公物,损坏班级学校荣誉,学习偷懒,不完成作业,…… 三引导启发,解决问题 看吧,同学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的不文明行为,这说明同学们都是一个生活中

的有心人,对我们的学校表现出一个小主人的身份,那么,你觉得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漂亮,更加美好呢?下面分小组讨论,老师相信你们会研究出令大家都满意的办法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找好自己小组要讨论的问题,想出合情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一定要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师适当引导。 四班长发言,小组展现 由班长对我们班内的情况具体总结一下,同时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有其他同学补充。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对问题与解决的办法一定要阐释清楚。要注意根据我们具体的行为,想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的办法! 五集体承诺 在班委的带领下,全体同学作出集体承诺,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我们校园更美丽,为了我们城市更加文明,我们全体同学承诺:我们一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正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努力向上的新时代的文明中学生! 六班主任总结 在同学们这样热情洋溢的承诺的感染下,在同学们这铮铮誓言的感召下,在同学们这言辞激烈的讨论下,在同学们为班为校为城市的实践中,我相信,我们的班级会更加团结向上,我们的学校会更加美丽舒心,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文明,更加拥有光辉灿烂的形象! 让我们伸出我们的手,让我们拣起地上的一片落叶,让我们用我们的方式为我们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争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吧!

从词源角度看文明与国家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 ——从词源角度看“文明”与“国家” 易建平 【英文标题】 The Origin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State "Civilization" and "State" as Seen from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作者简介】易建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考古学家都更愿意以文化来论文明、论国家。与之相对,社会学家与文化人类学家注意到的更多的,却是在文明或国家概念下社会结构与管理或治理结构的变化。原因很简单。考古学家每天打交道的就是文化,就是某个具体的发掘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使用四维方式具体描述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墓葬、聚落、城址,等等。社会学家与文化人类学家研究的却直接是社会本身,并且,他们多半会深入到某个活生生社会的内部去,观察它的结构与运行方式,观察有血有肉的人们的具体生活。传统上,与考古学家相比,他们也更愿意使用比较的方法,因而往往会更自觉地跳出自己的田野调查视野,将研究对象与其他类似的对象进行比较,然后抽象概括,提出自己的“类”的定义。考古学家与社会学家或者文化人类学家这种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最终导致他们研究文明与国家起源的方法也不相同。需要对尽可能多的同类现象先归纳后概括才能提炼出来的“文明”或“国家”之类概念,所有权多半属于社会学家或者文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在研究文明与国家起源时,一方面需要使用类型学上的“文明”与“国家”之类的概念,对发掘对象进行归类。另一方面,由于那些概念往往是社会学家或者文化人类学家提出来的,概括的多半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现象,考古学家在使用时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最初的文明与国家产生前后,考古发掘的文化遗存物中往往缺乏足够的文字或者根本就没有文字,考古

争做文明小公民少先队活动教案

《争做文明小公民》少先队活动教案 活动时间:4.2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布置中队长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 2.教师准备:文明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教师导课 师:同学们,这节是班会课。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成为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交往文明的人。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学们都应该发扬光大,成为文明小公民,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生:听老师的话,长在黎明小学,争做文明小公民。 师:《争当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主持人讲话 师: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生: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懂礼貌、有修养的小公民。 师: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做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的品德,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好,那就让小朋们告诉你吧 三、看图片体验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方式 师:一个文明的公民首先应该懂得对人有礼貌。有些人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你看,正好来了几位…… 学生看并说感想。 四、判断对错,体会生活中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 看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文明行为,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讲文明的重要性。五、认识那些生活中默默付出的人,鼓励孩子做一个有爱讲文明的人

六、班主任总结: 无论是文明行为,还是环保意识,同学们都应贯穿于生活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从每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创建美好大方,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整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道德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讲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露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 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 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 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 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 (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 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 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 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核心:衡量文化标准在该文化内部,不能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文化 (三)文化普同观 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性一致,人性需求一致,但解决此需求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可以称之为普同性。 我们特别强调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物种,分享着一个世界,要解决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个道理。 (四)自观与他观(主位与客位) 自观又称“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化。 他观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 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争做合格小公民教案

“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班会 一年级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每位学生懂得: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小公民。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孔融让梨》的故事。 2、教师准备《程门立雪》的故事。 3、课前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活动过程: 1、一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2、班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像《孔融让梨》等许多历史小故事至今深深教育着我们。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良好的行为规范伴我们每一天。 教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谁来说一说。 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 4、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树立一个人的美好形象,首先要做到说话文明,那么,现代文明礼貌用语又有什么讲究呢? 5、《日常文明用语介绍》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早上好……(指名说一说)。 6、友情提示: 互相查一查:(1)班级里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文明的举止? (2)宿舍里,哪些小朋友不讲文明? (3)家庭中会出现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4)学校、家庭、社会最突出的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 (四项内容逐个进行交流汇报,步骤: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后进行全班性的汇报。) 7、作为一名小学生,发现自身或他人存在着上面说的问题,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发言) 三、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班主任: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投影出示) 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水与人类文明

简述水与人类关系 摘要:本文从水孕育了生命,水对人类的文明作用(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水与人类健康三方面论述水与人类的关系。 关键词:水人类文明健康 一水与生命 生命起源于浩瀚的海洋。在地球生物形成的漫长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元素溶解于大海之之中,生命就在大海中孕育而成。生命起源于大海,起源于水。同样从生命系统发育讲,人的生命起源于进化离不开水。从生命个体发育讲,人的生命在母亲的羊水环境中孕育而成。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均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界中的原始生命起源于水中。包括人在内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在水中孕育而成的。人体也是一个浩瀚的“海洋”。在人体组成中,水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1.6%。人体的一切器官和组织里都有水。比如,肌肉里含水约70%,血液、淋巴液中含水90%,脑脊液里含水高达99%,即使在骨头里,也有16%~46%的水分。人体新陈代谢过程有水参加才能完成。人体如果没有水,养料就不能吸收,废物就不能排泄,血液就不能流动,体温就无法恒定,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人的生命就停止了。人缺水l%~2%,会感觉口渴;缺水5%,就要唇干舌燥、皮肤起皱,严重的会意识不清,以致产生幻觉;如果缺水10%~20%,则将危及生命。 二水与人类的文明 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约360万年前,人科动物出现了第一个新属-南方古猿。它以不同物种的形式向南非蔓延,大约250万年前,从这些物种之一中诞生了人属,他们的后代直立行走,使人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走出了非洲,向冰川期的欧洲、中国以及印度等地蔓延,并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人类文明进化史表明,在人类进入农业文明社会以前1500万年的时间都是以同样的生产方式即采集和狩猎,在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中生存。作为生物圈中基本组成因素的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考古发掘来看,早期的人类都生活在临近草原的低山河谷地带,因为这里有充足的食物(植物和动物),有洞穴可居,更有水可饮。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食物来源的短缺,原始的生活方式消耗了大量资源,并很快消耗掉土壤的肥力,也使土地日益贫瘠,为寻求合适的生存环境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在生活方式上选择了以定居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既需要充足的

文化人类学 文化与文明(第五讲)

文化与文明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文明的概念 四、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五、文明形成的标志 六、文明的起源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也是文化学关键概念。因此,必须对文化概念作较深入、较全面的分析。 (一)“文化”(Culture)涵义的变迁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自产生之后,其意义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产生多种意义。英文“Culture”和中文“文化”一词也不例外,曾经产生过多种涵义。了解英文“Culture”和中文“文化”一词的涵义变迁的主要阶段,有助于理解现代的“文化”概念。从有关历史资料来看,英文“Culture”涵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中文的“文化”涵义则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 1、英文“Culture”涵义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一些资料来看,英文“Culture”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 第一阶段:在17世纪之前,“Culture”的主要意义是“耕耘”、“农耕”的意思 第二阶段:约17世纪—18世纪,“Culture”增添了“教化”等意义。 第三阶段:19世纪以后,“Culture”由动词转为名词,成为现代意义的“文化”概念。 2、中文“文化”涵义的变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中文“文化”仅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代之前,“文化”主要是教化、教养和文治的意思。 在甲骨文中,“文”、“化”二字皆出现过。“文”字之形是一个文身的人体图形,意为“花纹”、“纹理”。《周易·戏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各种乡政府好,后具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采装饰、人文修养等。“化”字之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引申为变化、教化。 在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两词的复合词。在中国古籍中,“文”与“化”联系起来使用,始于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贲卦》“彖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对这段话的解释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也说是以“文”来“教

大班社会《我是文明小市民》教案

大班社会《我是文明小市民》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提高对社会公德的判辨能力,萌发做文明市民的美好愿望。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白纸,对错牌,记录板,小红花。 2.幼儿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公关礼仪也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谈话导入。 1.播放赣榆县最繁华、幼儿都经常去的地方的视频让幼儿观看。 师:“你们来过这里吗?这是哪里?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名字?你们觉得家乡美吗?哪里美?” 2.教师继续播放视频,幼儿欣赏。 3.师:“片中有哪些景点,你还知道哪些景点?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4.教师小结赣榆的美景。

(利用视频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谈话,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倾听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孩子直观欣赏,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观察行为图片,幼儿分辨是非。 1.师:“看了视频,我和你们一样,都觉得赣榆越来越美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赣榆越来越美吗?” 2.师:“赣榆的美丽和我们每一个都分不开,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这座城市,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好市民。平时,我见过不少市民,我把他们的行为拍了下来,请你们来当评判员,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 3.展示图片,幼儿分组讨论,并进行抢答比赛。(师介绍比赛规则,要求幼儿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比赛。) 4.总结出文明市民的标准。(守法,讲卫生,爱护公物,举止文明,帮助他人,健康生活等) (通过分组游戏竞赛的方式,对社会公德有一定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并总结出争当文明市民的标准。) 三、学做一名好市民。 1.讨论:如何做文明小市民。 (通过讨论,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做文明市民的标准。) 2.那我们把刚才讨论的结果画下来,贴到我们的作业栏,提醒别人也要做文明的市民! (孩子们把自己所想的在纸上表现出来,对之前的活动有一个巩

王铭铭:从埃利亚斯的文明论看西方人类学的“学派”

王铭铭:从埃利亚斯的文明论看西方人类学的“学派” 粗略说来, 西方人类学主要有三种传统。第一种是英国的跟实利主义哲学有密切关系的人类学传统, 很现代, 也很实在; 第二种是德国和美国的, 是以“民族精神”(ethnos) 或“文化”(culture) 概念为出发点的, 相对古朴而注重历史, 广泛流传于德语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美国得到发扬; 第三种是法国的社会学年鉴派传统, 社会哲学意味很浓。我已指出(《关于西欧人类学》, 见《漂泊的洞察》,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年版, 页43~77) , 人类学的国别传统与欧洲三种启蒙传统有关系, 比如, 英国启蒙以苏格兰的实利主义为特征, 注重制度与个体理性, 而法国社会学派则侧重社会理性与现代性(所谓“现代”指的是有一种不同于以前的社会) , 德国传统则注重集体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对于个体的“号召”(要求个人承载历史命运, 使集体产生所谓“文化的觉悟”) 。要理解这三个学术传统( “学派”) , 梳理人类学内部的种种说法固然是有必要的, 不过, 要把握学派区分之概貌及历史背景, 阅读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论著, 特别重要。他的书, 对于西方近代化过程中的观念变迁给予了独到的历史社会学诠释。 生于1897 年的埃利亚斯, 1990 年寿终正寝。他很早就开始大部头历史社会著作的书写和出版, 但直到晚年都很“低调”, 在英国一家大学做讲师。他的论点, 直到20 世纪末期才引起重视。他的《文明的进程》(中文版, 上卷王佩莉译, 下卷袁志英译, 三联书店1998~1999 年版) 等书, 对于中国学术有多方面的启发。首先是他的“礼仪”理论, 这个理论特别强调“宫廷社会”对于“民间社会”的影响。埃

《争当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教案

《争当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道德意识,增强自觉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布置中队长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 2.“模范小公民”达标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形式 队会形式 活动内容 小品、歌舞、故事等 活动过程 1. 队委以队会仪式组织开展活动。 2. 由男女主持人上场组织活动过程。 一、整队汇报。(小队中队辅导员) 二、全体立正,出旗。(出旗、奏乐、敬礼) 三、唱队歌。 四、进行活动。 甲乙: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三、五中队“争当文明小公民”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乙: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懂礼貌、有修养的小公民。 甲:最近,党*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加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地位。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时时处处体现良好的道德风貌,做倡导新型社会公德的生力军。 乙: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看,这群森林里的小公民那些地方没做好。 《小兔诊所》,队员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发言。 甲:对呀,一个文明的公民首先应该懂得对人有礼貌。我们有的队员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你看,正好来了几位……(小品:《不要乱扔果皮》刘莹、张红等)乙:如果你是香蕉树,你还有什么话要对那两位小同学说呢?(指名两名同学后请孙靖文上场) 孙靖文:他们说的,也是我们想对大家说的。不过,我们把想说的话编成了儿歌《小小公民》,你们也来听听吧! 小小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党爱祖国。 尊敬老师有礼貌,团结合作争第一。 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多关心。 花草树木有感情,请你别伤它的心。 随地吐痰不文明,果皮纸屑不乱扔。 过马路走人行道,这条千万别忘掉。 红灯亮时请等候,绿灯闪烁方才行。 我们都要讲公德,人人才会夸你棒!

3 人类文明的引擎

人类文明的引擎 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A.凯伊 B.哈格里夫斯 C.阿克莱特 D.克隆普顿 【答案】 B 【分析提示】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A.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答案】 A 【分析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它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部门的发展 C.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 D.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答案】 D 【分析提示】 此题主要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综合把握和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而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末,排除A、C两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最大影响应从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方面考虑,即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4.19世纪初,蒸汽机车因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快速实用、安全可靠迅速地在英国、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使用,并开始了持续100多年独霸铁路牵引动力垄断地位的黄金时代。这使它的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与蒸汽机车一起载入了科技史册,他就是()。A.瓦特 B.史蒂芬孙 C.本茨 D.莱特兄弟 【答案】 B 【分析提示】 本题讲得是蒸汽机车,容易和蒸汽机混淆。正确答案应是B项。 5.据史书记载,古代埃及人曾用蒸汽动力开关庙宇之门;达·芬奇留下了蒸汽开动大炮

《网络文明小公民》教案

《网络文明小公民》 一、教学课题 《网络文明小公民》 二、教学课时 1课时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选自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3课《网络文明小公民》,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检索信息、下载安装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预防计算机病毒,建立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是学生掌握了上述技能后,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做到的,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和“文明上网知识”两个部分,前者侧重树立安全意识,后者侧重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注重德育教育,动手操作相对偏少。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与应对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传播方式,培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树立合法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法制意识。教学难点: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安全上网”。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传播方式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上网搜索资料,可以布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自主学习。 讲授法:本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比较多,教师适时对重点难点内容作出补充讲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注意计算机安全的必要性。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学了遨游因特网,同学们认为网络精彩吗?你喜欢在网上干些什么呀?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说一说 师:老师的电脑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生:电脑中了病毒。 【设计意图】:感受情境 师: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在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帮助的同时,往往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哪天网络出了乱子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麻烦可不小。 (二)、教师引领,知识导航 引发这场灾难的就是计算机病毒,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又是怎么传播的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文明、健康上网,如何做个网络文明小公民。 1、分组学习 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124页,阅读相关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7.3 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测试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辽宁省朝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如果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B.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D.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涉及到是德国经济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工业生产,没有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复苏问题,A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信息技术革命,在德国工业4.0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B正确;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连接作用,不涉及到挖掘经济潜能的特征,C错误;德国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不涉及到这方面,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2.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它说明了 A.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 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D 【解析】 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能够直接证明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工业革命还涉及到第二次工业 第1页/共6页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下文是关于《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教案》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 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布置中队长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 2(教师准备:文明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教师导课 师:同学们,这节是班会课。当2009年的曙光映亮我们的双眼,成长在新世纪的我们就更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成为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交往文明的人。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学们都应该发扬光大,成为文明小公民,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生:听老师的话,长在新世纪,争做文明小公民。 师:《争当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 (一)主持人讲话 甲: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乙: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懂礼貌、有修养的小公民。

甲: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做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的品德,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礼貌吗, 乙:好,那就让小朋们告诉你吧。请看表演。 (二)歌曲对唱《什么叫礼貌》 甲:对呀,一个文明的公民首先应该懂得对人有礼貌。我们有的队员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你看,正好来了几位…… (三)小品:《不要乱扔果皮》 乙:每一个人,总要生活在集体里,个人离不开集体。 甲:先进的集体一定是和睦的集体,和睦的集体一定离不了谦让~ 乙:你们听 (四)配乐朗诵《集体》。 甲:集体真重要哇。 乙:团结更重要,请看话剧 (五)《团结合作》 甲: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我们的世界会更加漂亮~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六)、歌舞《歌声与微笑》 乙:社会的文明需要大家的参与,文明的氛围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我们中队的队员不仅自己行动起来,还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设计绘制了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公民道德宣传画,创编了许多小故事、歌舞、小品,在学校、社区、公园进行宣传。 (七)、两个同学上台介绍展板上的照片和宣传画 甲: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投足的细微之处做起。我们的队员们在文明习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你们想听他们的故事吗,

文化与文明的比较

文化与文明的比较 一:文化的理解 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出现了文化在文化学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我认为文化的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文化是以各种各样民族的、区域的、世界的文化形体出现的,是自然地文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形式,它反映着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打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从狭义上,文化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文化最一般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所展现出来的体现人的体质、力量尺度方面及其成果。简而言之,文化即人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形式的那一方面。 二:文化的本质及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文化的本质与人的发展做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 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所创造的物质和精 神产品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合。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一类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具体来说,精神文化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社会心理指人们在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成俗的习惯行为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一定的行为文化是一定的精神文化,尤其是观念文化在人们在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反映。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以及组织形式在内。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社会活动要求人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否则,社会就会陷于无序。制度文化是解决与规范协调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调适性,因此,制度文化又称为调适文化。 一:文明的理解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教案

《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 主题确定 让学生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次班会旨在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体会学习礼仪,使学生明礼仪,争做文明小公民。 活动准备 1、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 2、学习尹庄小学《文明礼貌细则》 3、对学生中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进行分项教育。 班会流程 一、开场白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人在文明礼仪方面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请看大屏幕《程门立雪》。2011年暑假以来,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更应该明礼仪,讲礼貌,用文明的言行美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生活。我宣布:尹庄小学二年级二班,“争做文明小公民”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掌声) 二、文明用语我知道 我们班小朋友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知道了很多文明礼貌用语,谁来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文明礼貌用语呢?(随机出示课件) 见面语:“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请多指教”、“请多关照”。 感谢语:“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拜托了”、“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 致歉语:打扰对方或向对方致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稍”、“请多包涵”,接受对方致谢致歉时:“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 告别语:“再见”、“欢迎再来”、“祝您一路顺风”、“请再来”。 三、文明用语我会说 过渡:大家说得好! 知道这么多文明礼貌用语,真是了不起!语言是心灵的一扇窗户,一面镜子,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学会用一声文明用语,温暖周围的每一个人.那么你所知道的文明语言会用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你能不能把这些文明礼貌用语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1、当你想向同学借笔用时,你怎么说? 2、早晨起床时,你发高烧,不能上学了,要给老师打电话请假,你会怎么说呢 (问好,礼貌用语,请假时间等) 3、王老师忘带红笔了,请你到办公室里去取,你来到了办公室门口,该怎么说,怎么做呢?(报告,借的原因,礼貌用语,离开说再见等) (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声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开时说“再见”) 4、你要到新华书店买书,可是书店太大了!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自己

文化人类学

文明演进中人类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关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环境问题一直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存在。不同的文明时期,其环境问题的表现有所不同。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依赖于生态系统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自身文明的发展中又影响甚至损害着生态系统。在这种人与环境的作用中,人类的经济活动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而经济活动又是由人类的文化和社会所塑造和规范的,所以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应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角度来加以探讨。“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应用文化的调适作用,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文明观。 人类是自然历史的产物,这是被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考古学的证据所证实了的不争事实。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改造着生态环境,并由此产生了环境问题。不同的文明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同,所造成的环境后果也不相同。生态人类学是指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及其文化之间关系的科学。生态人类学以人的适应和进化为研究对象。生态人类学认为,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文化,再通过文化作中介来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文化是人类发展中得出的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求得生存的方法,文化使得人类能够在其生活的环境制约范围内与他们所处的现有资源共存。文明演进的早期,生活于相同或相似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人们虽然在空间距离上相距较远但仍趋向于采用相近的适应方式,这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文明的演进,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下降而对其的控制能力上升,这时的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由适应转向控制。然而,在人类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生态环境也不是完全被动消极的,这时因为人类及人类系统被无可争议地包容在生物圈中更广泛的生命网络之中,人类的活动就必然受到生态学原理的制约,如果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控制违背了生态学规律就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有多种划分,如将其划分为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和当代文明。为了阐明文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采用将人类文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 一、狩猎采集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约80%的时期里一直以小规模的狩猎采集群体而存在,他们依靠周围的生态环境收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猎取动物而生存。如果以今天人类取得的文明成果来看,这一时期的文明成果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它却显示了人类祖先所走过的最初的文明轨迹,对人类文明后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狩猎采集人群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周围环境情况的熟悉(如通晓季节变化、辨认可食植物、如何追赶猎物等),较大的迁徙性和区域群体的小规模性。迁徙性和群体的小规模性通常是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密切相关。现代狩猎采集社会的生态人类学研究表明,狩猎采集群体的人口密度很少超过每平方公里1人,群体规模平均25-50人,随着季节变化和追踪猎物而迁徙。狩猎采集社会中的人们,虽然旱季或猎物稀少时要忍受一段时期的营养不良,但他们的生活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即他们常年为生活而疲于奔命。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每周工作2-3天就可以满足物质需要,剩下的全是闲暇时间。在某些情况下,狩猎采集民族过着一种相对闲暇和安全的生活。难怪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