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时练 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7.3 人类文明的引擎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3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18世纪,在英国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的行业是()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交通运输D.机械加工制造业解析: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而它是属于棉纺织业部门的。
答案:A2.(2014·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包括()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故①正确;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故②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和发展,故③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故④错误,选择A项。
答案:A3.(2014·韶关调研)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
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可以看出性别分工。
答案:D4.(2014·泉州质检)“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所以A不正确,B项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器所需的动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使用,推动工业生产的集中,所以B项正确。
历史必修必修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练习

历史必修必修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练习(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阿克莱特D、克隆普顿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凯伊发明的飞梭使织布效率提高。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
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答案B2、“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说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解析蒸汽机问世之前,工厂的设置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使得工厂的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解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
答案A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表达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D、蒸汽机的发明中解析考查棉纺织业的重大发明出现的原因。
因为飞梭的发明,导致织布效率大大提高,造成了全国性的纱荒。
纱荒现象的出现促成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答案C4、在当今现代化城市里,看到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景象,不禁让我们想起了100多年前一位与此密切相关的伟大发明家()。
A、毕升B、爱迪生C、达·芬奇D、达尔文答案B5、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电气革命”。
对此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B、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C、此后人类普遍用上了电D、电的发明及其广泛使用扮演着重要角色解析此题易错选A项,原因是把电气产品的发明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部;C项的说法本身不正确;B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电气革命。
答案D6、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7.3人类文明的引擎(练习)

7.3 人类文明的引擎(练习)1.19 世纪上半期,水上运输的交通工具发生了重要改革,1819 年“萨凡纳”号轮船,从美国出发,横渡大西洋成功,这一成就的获得主要受益于A. 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B. 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C.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 D. 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2.瓦特改进蒸汽机产生的重要变化和影响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②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③使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日趋亲密④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完全改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3.一部网络小说中以前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 21 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聊,天气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旁的台灯” 由此可知A.小说作者出现了初级错误,他其实不认识历史B.牛立时代已经发了然电灯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记4.蒸汽机的改进和发电机的产生都是A. 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亲密联合的产物B. 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结果C.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5.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结果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②社会构造和世界局势所以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C.②③④D.①②④6.以下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情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C.无线电报的出现加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进了石化工业的发展7.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记,大大推进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 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A. 瓦特B. 史蒂芬孙C. 富尔顿D. 莱特兄弟8.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到:“假定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观般的送到 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很多熟习的事物。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7.3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3.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导读,20分钟)【模块一】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棉纺织业2.蒸汽动力原因:的直接推动和长期孕育。
3.交通运输4.机械加工和制造业【模块二】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电力注:格拉姆是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2.内燃机3.化学工业的建立⑴无烟炸药:1867年(瑞典)发明,并在欧美建立工厂。
⑵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有突出贡献的人。
年开始颁发。
(二)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探究一、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1.积极:⑴经济:社会大幅度提高。
⑵政治:确立和巩固的统治。
⑶世界格局: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⑷社会生活: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带来、、、等社会问题。
探究二: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1.社会大幅度提高;人类先后进入了和。
2. 和世界形势的改变;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
3. 进程加快,人类的改变,生活更加多彩.(交通、电器、业余生活的多样化)(三)课堂学习整合(3分钟)(四)课堂训练评价(7分钟)1.18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其中最早实现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梦想的是( )。
A.凯伊B.哈格里夫斯C.阿克莱特D.克隆普顿2.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
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3.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7-3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练习-1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D.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
解析:“电力工业工人”从无到有且人数急剧增长,是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反映和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答案:D
6.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
解析:蒸汽时代是以煤、蒸汽为能源动力,电气时代是以电为能源动力的。故选D项。
答案:D
7.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与生产力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而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决定的,故排除④,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8.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B
10.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广泛使用②化学工业兴起发展③太阳能开发利用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高中历史 专题7.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课程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1.发明:钟表匠______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造成全国性的纱荒;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提高了纱的产量和质量;1785年,__________研制出水力织布机,提高了织布效率。
2.意义:标志着英国的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____________的过渡;揭开了__________的序幕。
二、“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主要源于__________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法国工程师________1690年发明实验型汽缸,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__________,但热效率低且只能用于矿山抽水;1769年,英国工人______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______________,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使用率。
3.意义: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__________”。
4.蒸汽动力的应用(1)推动交通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工程师______制成新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
(2)推动了机械加工业的发展: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1.电气动力的应用(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
(2)过程: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____________; 1866年,德国工程师__________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__________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1882年,美国人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7.3人类文明的引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时作业23 人类文明的引擎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技术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
这表明( A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更充裕更可靠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题干表述可知,社会生产推动了动力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即近代动力技术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故选A项。
2.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
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C )A.珍妮机的问世B.电力的广泛应用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交通工具的革新解析: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故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C )A.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C.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D.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而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奠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C符合题意,正确;生物进化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A 不符合题意,排除;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是奠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不符合题意,排除;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D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七-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同步练习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七-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一、单选题1.“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以下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C.生产力发展对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2.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
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蒸汽动力的应用C.石油工业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应用3.《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教会及封建御用文人污蔑达尔文的学说“裹读圣灵”,进步学者则积极宜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这主要表明《物种起源》( )A.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存在着严重缺陷C.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D.促进了社会前进4.下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成果之一。
这项发明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A.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和信息沟通的桥梁B.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传播交流C.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间D.方便快捷的联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5.下列为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览的一部分,其中有助于人类步人立体交通时代的发明是( )6.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工厂开始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C.发展重化工业成为当时主要潮流D.科技成为推进经济的重要动力7.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二历史课时练:7·3《人类文明的引擎》(人民版选修3)一、选择题1. 1831年,当法拉第用电池线圈和磁针做出一个小模型时,有人不解的问:“你这个不停转动的小玩意到底有什么用?”法拉第回答:“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三十多年后,这个“新生的婴儿”“长大”成为①内燃机②发电机③电动机④电视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2. 19世纪中叶,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①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②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③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④魏源编撰《海国图志》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点拨】根据教材相关知识,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本题中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发生在18世纪中叶与题意不符;魏源的《海国图志》不属于科学技术成果不符题意,本题选A项。
3.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A.研制成了发电机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利织布机D.改良了蒸汽机【答案】D【点拨】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科技贡献主要提供了机械动力,结合时间1819年伟人去世,所以很明显只能选改良蒸汽机。
4. 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此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通信电缆开始铺遍世界各地B.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地位C.其他国家从英国引进机器D.吹响第一次动力革命号角【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BC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A项通信电缆开始铺遍世界各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无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有线电话、有线电报等还未出现。
5.“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A.发电机 B. 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初水力作为动力时,工厂往往建在河流附近,使用蒸汽为动力后,就可以改变对环境的限制,所以应该选择B。
6.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答案】B7.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答案】B【点拨】首先需要了解传统经济活动和近代经济活动的最大区别,传统经济活动使用手工劳动,近代经济活动使用机器生产。
本题中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题选B项。
8.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的揭示出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答案】C【点拨】本题较简单,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本题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
9. 20世纪初,煤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1928年,据统计,它仍占世界能源生产的75%,而石油占17%,水力大约占8%。
1950年左右,煤炭大约占总能源的一半,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提升至30%。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经颠倒过来。
造成石油和煤炭比例发生颠倒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对能源的需求 B.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的发展C.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D.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答案】D10.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C【点拨】“马”代表农耕时代人民生产生活所凭借的的畜力,“机”则代表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力和畜力。
这一变化反映了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11.丹尼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指出:“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向前面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指的是A. 文艺复兴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C12.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000人。
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答案】C【点拨】本体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德开始了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题干中1882年中没有电力工人一栏,此后电力工人人数增加。
题干中并没有提及以蒸汽动力为内容的从业人员。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
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2020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
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4分)(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4分)(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2分)【答案】(1)蒸汽机(或蒸汽动力) (2分)电(或电力) (2分)(2)工业化(或工业革命) (2分)(3)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分)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1分)加速世界经济全球化 (1分)环境污染 (1分)(4)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联合;加强对发达国家应承担责任的法律约束;在工业化的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建议即可得满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目录摘要材料二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了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
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
政治革命有史以来首次在一个比城邦更大的规模上显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看做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
----选自《全球通史·第十二章·序言》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第十章“17世纪的新宇宙”、“生物学革命”和第十一章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2)我们通常将启蒙运动视作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却将启蒙运动放在“政治革命”一章中论述。
其理由是什么?(2分)(3)按照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英国、美国、法国进行政治革命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分)三国完成政治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完成政治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4分)【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
(4分)(2)启蒙运动猛烈的批判了封建势力,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方案,为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分)(3)共同目标:实现民主政治。
(2分)标志:英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法1875年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美颁布1787年宪法。
(3分)进步性: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民主范围有限;其权力制衡的机制降低了行政效率。
(4分)【点拨】第1问根据所学,“17世纪的新宇宙”、“生物学革命”分别是指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工业革命两个阶段的标志性成就分别是改良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2问将启蒙运动作为“政治革命”主要原因可从启蒙运动猛烈的批判了封建势力,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方案,为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角度来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英国、美国、法国进行政治革命的共同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
三国完成政治革命的标志分别是宪法的制定,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颁布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
资本主义的确立对于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推动了民主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民主范围有限;其权力制衡的机制降低了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