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文化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 第6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课件

农业模式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__精__耕__细__作____的农业 技术体系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农业工具。
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制作从打击制作 耕作工具
到_____磨__制_____再到冶炼;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推广
原始社会用陶器灌溉;人们已经懂得利用____杠__杆______原理灌 灌溉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末年出现牛耕和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 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随着社会发展,犁耕技术不断进步, 尤其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奠定了后世传统耕犁的基本模式,大大提高了 古代农业生产水平。
史料证史——秦律体现的经济措施 史料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如《田律》 《厩苑律》《仓律》等。……秦代规定市场设置有序化,形成了固定的商 品交易市场。《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出现过 “市”“市肆”“南街”等名词。《金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 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 有卖及买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在财政会计方面, 确立财政收支的凭证制度和审核制度——“上计制度”。如《田律》规定: “乘马服牛稟,过二月弗稟、弗致者,皆止,勿稟致。”
3.集镇、城市的兴起。 (1)集镇的兴起。 ①原始社会末期:___手__工__业__者___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古代集镇雏形形 成。 ②商朝:____商__人______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 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在商人和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 ______集__镇____。
⑤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⑦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和价值。 ①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②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中国人的___思__维__方__式___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丰台区一模)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
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该做法()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2024•赣州模拟)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
这()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3.(2024•江苏模拟)公元前227年秦南郡郡守散发家长式告诫文告。
“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是以圣王作法度,以矫端民心……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邪避(僻)……而使之之于为善殹(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法家学说在秦朝占据统治地位B.文告维护了儒家主张的价值观C.先秦时期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D.出现了法家律令儒家化的趋势4.(2024•丹东模拟)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
这些博士缺乏传世文献记载,今尚知名的只有17人,他们大多是儒生,其职责是“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但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
究其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延续B.治国理念的影响C.太学教育的发展D.制约皇权的需要5.(2024•广西模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他是在肯定秦朝()A.实行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B.开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进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6.(2024•唐山二模)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第2讲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高效作业

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
2.(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调研)汉初,陆贾告诫X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
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陆贾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与社会教化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说明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D项正确。
3.(2020·某某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X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没有从上天接收到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

2.历史解释——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 都围绕着皇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这保证了国家 权力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一些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 为皇帝服务的。家国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 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 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视角1 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建立与巩固 材料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如《田律》 《厩苑律》《仓律》等。秦代规定市场设置有序化,形成了固定的商品交 易市场。《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出现过“市” “市 肆”“南街”等名词。《金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 金、布,以律。有买及买(卖)殴(也),各婴其贾①(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 婴。在财政会计方面,确立财政收支的凭证制度和审核制度——“上计制 度”。如《田律》规定:乘马服牛廪②,过二月弗廪、弗致者,皆止,勿廪、致。
2.(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
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D)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一语点拨:中央集权体制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
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1.秦朝暴政: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焚书坑儒”;秦朝刑法严 苛。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号为 “张楚”。 3.秦朝灭亡: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 的军队进占 咸阳 ,秦朝灭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

二、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选必3,P49-52) 1.丝绸之路 (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 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张骞通西域
地位
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时间
公元前138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影响
贸易的繁荣
1.汉朝经济措施及特点。 2.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的措施及意义。 3.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及历史价值。 4.两汉文化时代特征。
内容导航
主题一 秦汉的经济 主题二 两汉的文化 落实典题演练 课时精练
主题一 秦 汉 的 经 济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 1.农业
秦汉
耕作方式 水利灌溉 技术体系
12345
2.(2022·6月浙江选考)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几次发现 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在西汉时已出 现书写用纸,A项正确。
本题题干情境呈现了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
汉代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情境重在构建在 情境设置
秦、汉的时代背景下,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指津
中国古代农耕技术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A项 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 易错排查 相马课,排除B项
西汉 教育(选必3, P77)
儒学独尊
中央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是古代 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2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 第4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第4讲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某某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解析:选D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和中央集权,故选D项;秦王嬴政确立皇帝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基层治理,不涉及宗法关系问题,“摧毁”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而材料强调基层治理,排除C项。
2.(2019届某某乌鲁木齐一模)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
”这反映出( )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 材料信息“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
3.(2019届某某内江一模)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君主专制使分封制在秦汉完全丧失了影响力B.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使选拔的官吏责任感和执行力得以加强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见分封制在汉初仍有影响,排除A项;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项;“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X执政”,此说法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D项。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6、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积极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3)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5)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消极 (1)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2)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4、改造后的儒学具有什么特点?
•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 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将怪异以警惧 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 之仁爱,人君而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 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
—董仲书《举贤良对策》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 材料二 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 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 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于,天下受命 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解析
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 应”理论,如果统治者 “失德”,老天爷就会降 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 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 度前所未有,故选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 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
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董仲书对儒学的改造
• 思考问题: • 1、董仲书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对儒学加以改
造的? • 2、他吸收了哪些学说对儒学加以改造的? • 3、改造后的儒学内容是什么? • 4、改造后的儒学具有什么特点? • 5、通过改造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 6、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 依据材料中董仲书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 征。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秦汉思想文化

发挥“仁政”, 主张限田,轻徭 薄赋
材料五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 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 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他 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 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 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 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 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 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 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 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 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 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 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 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董仲舒思想的态度和 表现是什么,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态度:认可采纳。 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启用儒学之士;创建太学; 等等。
教育+选官
政治管理人才 中央官学—— 太学 ……
地方官学——郡国学……
做官
汉代 学校 系统
官学
察举制
私学
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 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汉代察举所有的科 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一、千古一劫:“焚书坑儒”的批判 探究一:汉代以来人们是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的? 探究二:秦往汉来,汉初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实施的效果 和结果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 成了完整的体系
最早 农书
学 医圣
临床 张仲景
文 学 汉赋
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汉代政治大一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清新活泼
李斯书法
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东 汉 《 曹
隶书,始于 秦朝,是小篆简 便写法,最早流
全 行于秦代下层人
——《汉书·食货志》 导思想来治国呢?
道家流派之一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加强君主专制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需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
形成新儒学体系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措施
影响
难点点拔
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一定程度上约 束君主
3、“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董仲舒新儒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 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具有神 秘化(神学)色彩。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需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 措施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春秋大一统、独尊儒术、
形成新儒学体系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政治上:重用儒生;儒学成为选官标准。
教育上:设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郡国学。
影响
排斥、打击
尊崇
秦刚刚统一; 秦统治受到儒士 的攻击
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 统治者的需要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 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 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布帛
至今发现最早的纸张实物(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 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 经验,改进造纸技术, 采用树皮、麻头、破 布、旧鱼网为原料造 纸,于元兴元年(公 元105年)奏报朝廷, 安帝元初元年(公元 114年)封龙亭候。 时有“蔡候纸”之称。
知识·梳理
? “焚书坑儒”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秦朝刚统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
背景
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
内容:焚书、坑儒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评价
积极(短期内)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作用
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消极 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材料:汉兴秦,朝接采秦用之法敝家,思诸想侯、并以起严,刑民酷失法作治业国而,大激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化、了汉阶。级天矛下盾既,定导,致民二亡世盖而臧亡,。自秦天灭子汉不兴能,具经醇驷 (同一济颜凋色敝的,四百匹废马待)兴,,而汉将初相统或治乘者牛采车取。了什么指
碑 物中间,成熟并
》 (
通行于汉魏
隶 书
特点:字型结构
) 平衡对称,整齐
安定,字体宽扁,
左右舒展。
西汉马王堆帛画
马王堆汉墓彩绘漆棺 西 汉 墓 室 壁 画
大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