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二首《马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马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马诗体裁:诗题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名字:李贺年代:唐代描述: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翻译: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原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
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
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马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1、原文。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翻译。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3、作品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何当:何时,何日。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比喻弯月。
宋李弥逊《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古人睡觉床上都有幔,睡觉时拉上,白天就用帘钩挂起在两旁(很像现在的蚊帐)。
古人很有雅致,有时候就卧在床上赏景。
秦观有词“宝帘闲挂小银钩”,当时月亮正巧出现在帘钩的位置,于是此人就把银色的月亮比作了帘钩。
古诗二首《马诗》ppt课件

创作背景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三季度
瑰美与冷峭
借物抒怀
奇特的想象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诗歌风格及特点
李贺诗歌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以心血为炉,熔铸古今”,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与冷峭,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
人生哲理启示
诗中借马喻人,暗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骏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即人生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启示着后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05
CHAPTER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马文化异同
李贺一生愁苦多病,仕途偃蹇,将个人哀愁与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融为一体,借助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他深广的忧愤。
诗人简介
《马诗》是李贺的组诗作品,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艺术手法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感情色彩的诗歌世界。
语言风格
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差异
04
CHAPTER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借马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诗歌中透露出的豪情壮志,激励着后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马诗唐李贺的诗

马诗唐李贺的诗《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作品原文】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其十七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其二十二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古诗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
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古诗二首 《马诗》ppt课件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 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 • • • 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 诗描写边疆景色。 •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 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如果你见到这 样一匹马,并能骑 上它,会有什么感 觉?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 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 之外,为国立功了。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 诗人用哪几行诗来描绘这匹马呢?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诗的前四行从哪几个方面正面 描写了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 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 像蹄不践地一样。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 • • • • 词语点拨: 燕山:山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 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婉宛骁饶堪湛漠摸俊峻婉转大宛骁腾求饶不堪一击湛蓝沙漠捉摸英俊险峻知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北师小学语文五上第一单元《古诗二首——马诗》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李贺的《马诗》共23首,大都有寓意,课文选的是第5首,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表达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向往。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辽阔雄浑的大景观: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刀般高悬,是战场的景色。
燕山,即燕然山,汉代窦宪曾率大军大破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一说“燕山”就是指河北省北部通常说的燕山。
)“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之意;燕山也让读者想到战斗。
不过,李贺当时面对的并非边患,而是藩镇之祸。
“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后二句是说: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呢?金络脑,以黄金为饰的马头络,象征马匹受到重用。
“走”是跑、疾驰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企盼能被当做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诗人是借咏马言志,诉说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一、二句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又是兴。
后两句讲究字句锤炼,以“何当”设问领起,一气呵成,传达出无限的企盼,且有唱叹味。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清秋”时节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 古诗二《马诗》优秀教案

出示李贺插图及资料介绍,使学生对李贺留下深刻印象;出示古诗及注释文本,便于学生阅读,学习。出示战场图景便于学生理解前两句诗意。配乐配诵,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把古诗读出味道。拓展其他两首古诗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同桌检查背诵情况便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拓展阅读
学习《马诗》(其一)。
1、出示《马诗》(其一),要求自由朗读全诗。讲解诗意。与《马诗》(其五)作比较。
2、总结:李贺的咏马诗是他一生的写照。
1、自由朗读《马诗》(其一),读正确、读通顺。听老师讲解。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2、听老师总结,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感。
了解诗人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为下面理解古诗的诗意及表达的情感打下基础。
初步感知意境
看图片、听朗诵,初步感知诗的意境。
播放关于古诗的图片和配乐朗诵,指名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看关于古诗的图片,听配乐朗诵,说说感受。
在画面和音乐及范读的帮助下,初步感知古诗清冷、悲凉的意境。
学习古诗
自学古诗。
要求自由读全诗,借助注释和插图,想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和同桌交流。
北师大版同步课堂小学语文教案课程名称古诗二首马诗授课年级五年级册数第九册所在单元第一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马诗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古诗二首《马诗》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册数
第九册
所在单元
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
分析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这些都是诗人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预习情况
• • • • • • • (1)读准字音: 大宛( wǎn ) 锋棱(léng) 骁 ( xiāo )腾 堪 ( kān ) (2)注意书写:钩 络 (3)多音字组词: 燕:yān( 燕山 )yàn( 飞燕 ) 似:sì ( 似乎 )shì( 似的 )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想建功立业的情怀。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 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 • • • 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 诗描写边疆景色。 •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 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古诗大意
• 房兵曹的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瘦骨棱棱,好 比刀锋。两耳尖锐,如同削竹。四蹄轻快, 犹如劲风。所向之地,空阔广漠。不怕任何 险阻,真可托付生死。有如此奔腾快捷的良 马,足可横行万里之外了。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诗人是怎样写这匹马的?
• 诗歌前四句对马进行形象地描写,为我们描 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 诗歌后四句写马的品格,抒发对马的感情。
解
题
• “兵曹”:兵曹参军的简称,是唐 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 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不详。 • “胡”:当时指西域。 • “房兵曹胡马”:姓房的兵曹的一 匹产自西域的马。
Hale Waihona Puke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 • • • • 词语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耳尖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 马值得信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 骁腾:健步奔驰。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 • • • • 词语点拨: 燕山:山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 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挂着一弯 金钩似的明月。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披上 威武的鞍具的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 驰骋在疆场上,建立功勋呢?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朗读诗歌前四句, 看看诗人如何描画马的?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宝马良驹的赞誉, 对房兵曹的激励,也表达了自己踌躇 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 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是唐 朝宗室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童年 时就能写诗。他十几岁时已经很出名了。 他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一个小奴骑驴 相随,背着一个破锦囊。李贺想到了好 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囊中,回家后写 成诗篇。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英年 早逝了。
• (4)形近字组词: • 婉( 婉转 )宛( 大宛 • 骁( 骁腾 )饶( 求饶 • 堪( 不堪一击)湛( 湛蓝 • 漠( 沙漠 )摸( 捉摸 • 俊( 英俊 )峻( 险峻
) ) ) ) )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 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和李 白齐名,世称“李杜”。他有着“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 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 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 都给予批评和揭露。后人一般认为《房兵曹 胡马》写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 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