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实验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实验测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金属尺;2. 刻度尺;3. 秒表;4. 天平;5. 量筒;6. 烧杯;7. 电流表;8. 电压表;9. 滑动变阻器;10. 电源。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和电压等基本物理量,来验证物理定律和规律。
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和电压等。
四、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使用金属尺和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2.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记录数据;3.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4. 电流测量: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记录数据;5. 电压测量: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数据;6. 滑动变阻器调节: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长度测量:物体长度:L1 = 10.00 cm,L2 = 15.00 cm,L3 = 20.00 cm;平均长度:L = (L1 + L2 + L3) / 3 = 15.00 cm。
2. 时间测量:物体运动时间:t1 = 2.00 s,t2 = 3.00 s,t3 = 4.00 s;平均时间:t = (t1 + t2 + t3) / 3 = 3.00 s。
3. 质量测量:物体质量:m1 = 100.0 g,m2 = 150.0 g,m3 = 200.0 g;平均质量:m = (m1 + m2 + m3) / 3 = 150.0 g。
4. 电流测量:电流值:I1 = 0.5 A,I2 = 1.0 A,I3 = 1.5 A;平均电流:I = (I1 + I2 + I3) / 3 = 1.0 A。
5. 电压测量:电压值:U1 = 2.0 V,U2 = 3.0 V,U3 = 4.0 V;平均电压:U = (U1 + U2 + U3) / 3 = 3.0 V。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对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来学习使用一些基本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实验中涉及了长度、重量、时间和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学习了使用尺子、天平、秒表和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1.引言在物理学中,准确测量物理量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测量方法来获取不同物理量的数值,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让我们熟悉一些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进行准确的物理量测量。
2.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2.1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尺子、天平、秒表和温度计等仪器。
尺子用于测量长度,天平用于测量重量,秒表用于测量时间,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2.2测量方法2.2.1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将尺子的起点对准待测物体的一端,将尺子的刻度与待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读取尺子上与待测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
2.2.2重量的测量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托盘上,调整天平使其平衡,读取天平上显示的重量数值。
2.2.3时间的测量使用秒表进行时间的测量,按下秒表的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待测事件结束后再次按下秒表的按钮停止计时,读取秒表上显示的时间数值。
2.2.4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的感应头放置在待测物体上,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指示稳定,读取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值。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长度测量使用尺子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2.5 cm、20.3 cm和6.8 cm。
根据实验装置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 cm范围内。
3.2重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25.4g、57.2g和125.6g。
根据天平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g范围内。
3.3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了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4.2s、8.9s和12.6s。
根据秒表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s范围内。
3.4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了三个物体的温度,分别为25.6°C、37.2°C和50.8°C。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数据)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一、实验目的a.学习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b.进一步掌握误差、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二、实验原理:a.游标卡尺的游标有n个刻度,它的总长与主尺上(n – 1)个刻度总长相等。
设主尺每个刻度的长为y,游标每个刻度的长为x,则有nx = (n – 1) y由此求得主尺与游标每个刻度之差值为δ= y – x = y / n差值δ正是游标卡尺能读准的最小刻度值,是游标卡尺的分度值,称为游标的精度。
b.螺距为y的螺旋,每转一周螺旋将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y。
如果转了1 / n周(n 是沿螺旋一周总的刻度线数目),螺旋将沿轴线移动y / n的距离。
y / n称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
三、实验仪器: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分度值△仪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圆环、粗铜丝、细铜丝四、实验内容和步骤:.a.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的内、外直径和高(在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计算绝对误差b.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细铜丝的直径(在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绝对误差五、数据记录:组号: ;姓名1、用游标卡尺R 测量圆筒的外径D 、内径d 、和高H ;卡尺零点误差: ; 卡尺的仪器误差k D ( )d ( )H (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千分尺零点: 千分尺基本误差 k 1D ( ) 2D (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六、数据处理: =∆仪器N 仪器最小刻度的一半不确定度:),max(仪器N N ∆∆=∆ 最后表示:∆±=N N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 ∆2、计算圆筒的内径d ,并计算d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4、计算粗铜丝直径1D 及1D ∆5、计算细铜丝直径2D 及2D ∆6、间接量2121D D D D B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
基本测量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目的:1. 熟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1. 刻度尺(1m、20cm、10cm、5cm)2.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3. 温度计(精确到0.1℃)4. 毛细管(用于测量液体体积)5. 滴定管(用于滴定实验)实验原理:1. 长度测量: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2. 质量测量: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温度测量: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利用毛细管和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3)计算物体长度。
2. 质量测量:(1)将电子天平调零;(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上;(3)读取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质量。
3. 温度测量:(1)将温度计插入被测物体;(2)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3)读取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温度。
4. 液体体积测量:(1)将毛细管或滴定管插入液体中;(2)读取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3)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长度测量:记录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计算物体长度;2. 质量测量:记录电子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质量;3. 温度测量:记录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记录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论:1. 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完成了基本测量;2. 通过实验,对基本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基础工作,而基本测量实验则是学习测量技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实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有:卷尺、游标卡尺、显微镜、量具等。
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标准样品等。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卷尺测量实验样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验样品的直径,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样品的细微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使用量具测量实验样品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并记录了测量结果。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使用卷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要保证测量工具与被测量物体之间的垂直或平行关系,以减小误差。
2.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结构时,要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3. 在使用量具测量质量时,要注意将被测量物体放置在平稳的位置,并避免外界干扰,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主要的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保持仪器的精确度、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控制环境的稳定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测量误差的存在,并学会了如何减小误差。
这些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才能保证研究和工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因此,我将更加重视测量实验的学习,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实践和实验的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测量技术水平。
基本长度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长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引言基本长度测量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一些基本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游标卡尺等,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探究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如何减小误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尺子:用于测量较大长度的物体。
2.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较小长度的物体。
3. 实验物体:包括直线物体、曲线物体以及不规则物体等。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物体的长度:将尺子的起点与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取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曲线物体的长度: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夹住物体的一段,读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将游标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夹住物体的一段,读取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直线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根据尺子上的刻度值,得到直线物体的长度为X厘米。
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的平均值为X厘米。
2. 曲线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根据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得到曲线物体的长度为Y毫米。
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的平均值为Y毫米。
3. 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根据游标卡尺上的刻度值,得到不规则物体的长度为Z厘米。
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的平均值为Z 厘米。
五、误差分析与改进措施1. 仪器误差:尺子和游标卡尺的刻度精度有限,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减小仪器误差,可以使用刻度更精细的测量工具。
2. 人为误差:由于读数时的视觉差异和视角问题,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减小人为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或者使用辅助工具来准确读取刻度值。
3. 物体形状误差:对于曲线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由于其形状复杂,测量长度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误差。
为减小物体形状误差,可以将物体切割成较小的部分,分段测量并求和得到最终长度。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工具,根据其测量原理进行测量。
刻度尺:直接读取刻度值。
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刻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杆,测量螺杆移动的距离。
2、质量测量: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其原理是根据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
秒表:直接读取指针走过的时间。
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记录的点来计算时间间隔。
三、实验器材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托盘天平、砝码、镊子。
3、秒表、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
4、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物体若干。
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2、质量测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录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 10 个周期的时间,重复测量三次,计算单摆的周期。
安装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点,计算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长度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cm)|平均值(单位:cm)||||||||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长|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宽|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高|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高度|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螺旋测微器|金属丝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2、质量测量数据|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g)|平均值(单位:g)|||||||物体 1|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物体 2|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3、时间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s)|平均值(单位:s)||||||||秒表|单摆 10 个周期|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打点计时器|纸带相邻两点时间间隔|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值,并计算相对误差。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引言:基本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准确测量物理量的大小和误差,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基本测量的重要性,了解测量的方法和常见误差,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的测量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2. 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3. 提高实验测量技巧,提升测量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以下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器材和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的长度。
2.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了三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仔细对准游标卡尺的刻度线,并注意读数时的视线垂直度。
每个圆柱体的测量进行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通过对比不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如读数不准确)和仪器误差(如游标卡尺的刻度线宽度)。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增加多次测量和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
接下来,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不同物体的质量。
在操作时,我们先校准天平,确保刻度是准确的。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天平示数稳定后,记录质量值。
同样,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测量时还要考虑物体和托盘的质量误差,并进行适当的校正。
最后,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在测量前,我们确认秒表的零点正确且计时准确。
然后,从一定高度释放物体,并开始计时。
在物体下落过程中,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
通过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发现次数越多,误差越小。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人为误差,如手指的反应时间。
四、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确定测量误差来自多个因素。
其中,人为误差是由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实验二:密度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实
验一目的:
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
3 、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实验二目的:
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用流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
3、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位器,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
5、学会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正
确表达测量结果
三、实验原理
实验一原理:
1、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
游标副尺上有n个分格,它和主尺上的(n-1)格分格的总长度相等,一般主尺上每一分格的长度为1mm,设游标上每一个分格的长度为x,则有nx=n-1,主尺上每一分格与游标上每一分格的差值为1-x= (mm)是游标卡尺的最小读数,即游
标卡尺的分度值。
若游标上有20个分格,则该游标卡尺的
分度值为=0.05mm,这种游标卡尺称为20分游标卡尺;若游标上有50个分格,其分度值为=0.02mm,称这种游标卡尺为50分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
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3、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
V =兀* * h
物体的体积为:一4 d2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
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
入上式即可
4、一般来说,待测圆柱体各个断面大小和形状都不尽
相同。
从不同方位测量它的直径,数值会稍有差异;圆柱体的高度各处也不完全一样。
为此,要精确测定圆柱体的体积,必须在它的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求出直径和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二原理:
不规则物体的密度测定原理:流体静力称衡法,即:
设被测物(比水的密度大)在空气中的质量为ml (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全部浸没在水中(悬吊,不接触烧杯
壁和底)的表观质量为m2,体积为V,水的密度为5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有:
vg = mi g 一m2 g
r = mi = m •:
v m m i
四、实验仪器实
验一仪器: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二仪器:
物理平、烧杯、温度计、待测物等。
天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一内容及步骤:
1、先用游标卡尺测出圆柱高度h
1) 先确定所用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
2) 读出零点偏差。
3) 用游标卡尺在圆柱体不同部位测量高度 5 次,
并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自拟表中。
2、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直径d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0.5mm ;若半
刻度线未露出,记作0.0mm ;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
记作n x 0.01mm ;
(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实验二内容与步骤:
( 1 )调节天平底座水平:调节调平螺丝,使底座上气泡在圆圈刻线中间位置,表示天平已调到水平位置。
(2) .调节横梁平衡:用镊子把游码拨到左边零刻度处,转动手轮慢慢升起横梁,以刻度盘中央刻线为准,使指针两边摆动等幅,如不等幅,则应降下横梁调整横梁两端的平衡螺丝,再升起横梁……如此反复,直至横梁平衡。
(3) .称量物体时应将待称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将砝码夹放到右盘中,然后转动手轮,升起横梁,看指针偏转情况,再降
下横梁加减石去码,再升起横梁看指针偏转情况直到天平
平衡时为止,这时砝码和游码所示总质量即为被称物体质量.(4)载物台用法:有些实验要测定的物理量不便于把物体直接放入吊盘中称量,可借助于载物台.例如: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可先将被测物放入吊盘中称出质量为,然后调整载物台位置,把被测物用细线栓好,浸入装有液体的烧杯中(物体不要碰杯底),把烧杯放在载物台上,被测物上的细线挂在吊钩上,此时再称得质量为物体的真实质量与浮力之差
(5)查表根据当时温度,得出水的密度.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一定要有数据计算的具体步骤,要
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1)实验一数据记录及处理:
平均15.174 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