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肌肉力量和耐力
解剖.肌肉力量和耐力

力量耐力
神经肌肉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静力性或动力 性的工作形式在抗较大负荷,即大于最大力量的 30﹪的力量发挥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远远大于在单纯向心收缩形式下的力量。
就像负重的训练使肌肉的力量和体积都增 加一样,肌肉也会对停训和废用发生适应,发 生体积的减小,这种被称为萎缩的改变是由于 肌肉蛋白质的分解和丢失造成的。
在活动停止的第一周内肌肉力量就出现下 降,既由于肌肉萎缩也由于神经肌肉活动的 减弱。肌肉萎缩时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表现 尤其明显。
而当废用的肌肉开始活动,这种萎缩可以 发生逆转。但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完成恢复所 需的时间要比废用的时间更久。
当≤150ms时取决于肌肉的快速收缩成分。 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和制动力量构成。
快速力量
起动力量是在短时间内使力量达到尽可能高的 增长的能力(50ms)。
爆发力量是肌肉收缩过程中力量发挥的最大速 度(power,150ms )。
制动力是指以较高的加速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的能力(球类、激流艇)。
在无训练经历的个人, 要使肌肉体积出现可以测 量的变化至少需要4周以上 的训练时间。
使肌肉体积增加的一个因素是肌纤维的肥大— —体积或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另一种可能是肌纤维 的增生——数目的增加。
目前多数的生理学家都认为,人类肌肉体积的 增大主要是由于肌纤维肥大的结果。
训练的短时和长期效果都可以造成肌纤 维肥大。
睾酮历来被认为是决定肌肉体积增加的非常必要 的激素,但在青春期前的男孩其血浆睾酮水平并不像 成年男子那样在运动后会出现上升。由于儿童的内分 泌系统尚未成熟,因此其力量的获得主要是神经系统 发生了适应的结果。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生理机制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生理机制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是运动中常常提到的两个概念。
无论是力量运动还是耐力运动,都需要依赖肌肉的表现。
然而,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是由不同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本文将介绍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生理机制,并探讨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和训练方法。
一、肌肉力量的生理机制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肌肉力量的主要生理机制是基于肌肉纤维的收缩原理。
人体的肌肉组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快速肌纤维(白色肌纤维)和慢速肌纤维(红色肌纤维)。
快速肌纤维适用于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具有较高的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输出。
这种肌纤维主要依赖肌纤维的快速、高效率的肌原纤维收缩。
快速肌纤维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肌肉中的肌酸磷酸盐(CP),它可以在肌肉活动刚开始时迅速供应能量,并迅速恢复肌酸磷酸盐的储备。
慢速肌纤维适用于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具有较低的收缩速度和最大力量输出。
这种肌纤维主要依赖有氧代谢过程,即依赖氧气和糖原在肌肉内产生能量。
慢速肌纤维富含线粒体,可以更高效地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从而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训练肌肉力量的方法一般包括负重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负重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负荷(比如杠铃、哑铃)来刺激肌纤维的生长和力量的增加。
爆发力训练则侧重于提高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如跳跃、投掷等运动。
二、肌肉耐力的生理机制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长时间运动中能够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
肌肉耐力的主要生理机制是基于肌肉的氧气供应和乳酸代谢。
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肌肉需要通过氧气供应来产生能量。
肌肉将血液中的氧气与糖原结合,通过线粒体的有氧代谢过程产生ATP。
由于有氧代谢速度相对较慢,肌肉耐力运动主要依赖慢速肌纤维的参与。
随着长时间运动的进行,肌肉会逐渐消耗掉糖原储备,并产生乳酸。
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然而,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对乳酸的耐受性,减少乳酸积累的速度,从而延缓疲劳。
训练肌肉耐力的方法一般包括长时间、低负荷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和骑车。
运动科学中对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方法比较

运动科学中对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方法比较肌肉力量和耐力是运动科学中两个重要的训练目标。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输出来增加肌肉力量,而肌肉耐力训练则是通过增加肌肉的耐力来延长肌肉工作的时间。
虽然这两种训练方法都可以提高肌肉的功能,但它们在训练原理、适用人群和训练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肌肉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负荷训练来实现。
负荷训练可以包括举重、哑铃、杠铃等重量训练和弹力带、重力机械等阻力训练。
在肌肉力量训练中,负荷通常比较大,每组重复次数较少,每组间歇时间较长。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肌肉的横截面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输出。
肌肉力量训练对于力量运动员、体重训练者以及想要增加肌肉质量的人群非常适用。
相比之下,肌肉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重复次数较多、负荷较轻的运动来实现。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肌肉的耐力和耐受疲劳的能力。
在肌肉耐力训练中,负荷较轻,每组重复次数较多,每组间歇时间较短。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延缓乳酸堆积,增加肌肉燃烧脂肪的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适合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运动员,如长跑运动员、游泳运动员等。
其次,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效果和训练目标也有所不同。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输出,使肌肉更加强壮。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横截面积,提高骨骼肌肉的力量。
肌肉力量训练对于力量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非常重要,如举重、田径短跑等。
另外,肌肉力量训练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姿势和平衡能力,提高运动技能的表现。
肌肉耐力训练则主要是提高肌肉的耐力,使肌肉能够延长工作时间。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肌肉的氧耐受能力和代谢能力,增强肌肉对乳酸的耐受性。
肌肉耐力训练对于长时间持续运动的运动员非常重要,如长跑、游泳等。
另外,肌肉耐力训练也对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益,如上楼梯、搬运重物等。
最后,肌肉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在实践中经常会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例如,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输出,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运动训练中的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

运动训练中的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肌肉力量和耐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肌肉力量指的是肌肉的最大收缩能力,而耐力则是肌肉保持运动的能力。
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肌肉的适应能力,增加身体的素质和强度,取得最佳的运动成果。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通过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肌肉的大小和数量来提高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低重量高次数的训练和高重量低次数的训练。
低重量高次数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增加肌肉的纤维数量,高重量低次数的训练则可以增加肌肉的最大收缩力和肌肉体积。
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安全,保护肌肉和韧带,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其次,应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避免肌肉和关节受损;最后,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在训练时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以避免过度疲劳和肌肉痛等问题。
肌肉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动作:推举、拉举、卧推、卧拉等。
在进行这些动作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逐渐适应训练范围和强度,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肌肉耐力训练肌肉耐力训练是一种以增强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为目标的训练。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
肌肉耐力训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超重量训练、控制重量训练、重量配合循环训练、循环训练。
在进行肌肉耐力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防止肌肉和关节受伤;其次,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和时长;最后,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以防止过度疲劳和肌肉痛等问题的发生。
肌肉耐力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动作:爬山、踏步机、仰卧起坐、下蹲等。
在进行这些动作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结论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训练方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强度,取得最佳的运动成果。
在进行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逐渐适应训练范围和强度,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余量,以保障训练效果和身体健康。
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第十章肌肉力量一概念题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
(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
肌肉力量名词解释

肌肉力量名词解释
1.肌肉:人体内的一种组织,由肌肉纤维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放松,从而产生力量、运动和稳定性。
2. 肌肉纤维:肌肉组织中的基本单位,是由多个肌纤维束组成的,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
3. 肌肉收缩:肌肉纤维在受到神经刺激时,能够缩短并产生力量和运动的过程。
4. 肌肉松弛:肌肉纤维在不受神经刺激时,放松并恢复原来的长度和形状。
5. 肌肉力量:肌肉产生的力量,由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和肌肉的横截面积决定。
6. 肌肉耐力:肌肉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取决于肌肉的氧化能力和耐力纤维的数量。
7. 肌肉肥大:肌肉纤维增加或肌肉纤维细胞增大,导致肌肉体积增大的过程,需要通过训练和营养支持才能实现。
8. 肌肉纤维类型:肌肉纤维的分类,包括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对耐力运动有利,快肌纤维对爆发力和力量运动有利。
9. 肌肉疲劳:肌肉在持续运动后,产生的疲劳和力量下降,需要通过休息和营养恢复。
10. 肌肉撕裂:肌肉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的损伤,需要通过休息和治疗恢复。
- 1 -。
肌力医学名词解释

肌力医学名词解释肌力医学是一个研究和评估肌肉力量及其功能的领域。
在肌力医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1. 肌肉力量(Muscle strength):指肌肉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肉力量可以通过测量最大肌力来评估,通常使用肌力测试仪器来进行测量。
2. 肌肉耐力(Muscle endurance):指肌肉在长时间持续或重复运动中的持久力量。
肌肉耐力可以通过测量肌肉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来评估。
3. 肌肉功能评估(Muscle function assessment):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评估来评估肌肉的功能和性能。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肌力测试、肌耐力测试、肌肉活动范围测试等。
4. 重力抵抗训练(Gravity resistance training):一种通过使用重力来增加肌肉负荷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5. 肌力康复(Muscle strength rehabilitation):通过运动和训练来恢复和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的过程。
肌力康复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损伤或手术后的恢复。
6. 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一种目的性地进行的训练,旨在增加肌肉力量。
这可以通过使用负荷、重力、器械或身体自重来实现。
7. 肌力失调(Muscle strength imbalance):指身体不同肌群之间力量的不均衡分布。
肌力失调可能导致姿势不正常、运动损伤等问题。
肌力医学是一个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相关的领域。
通过了解和运用肌力医学中的名词和概念,医生、康复师和运动训练师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改善患者和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常用的肌力和肌耐力测评方法

常用的肌力和肌耐力测评方法
1、肌力测试:
1) 手臂举重:测量肌肉举起的最大负荷。
2) 抓握力:测量双手抓住物体的最大力量。
3) 肩部推压:测量肩部向前推重物的最大力量。
4) 颈部举重:测量颈部抬起重物的最大力量。
5) 腿抬腿:测量双腿向前用力抬起的最大力量。
2、肌耐力测试:
1) 下蹲:测量保持下蹲姿势时肌肉能支撑的最大时间。
2) 上下台阶:测量上下台阶时肌肉能支撑的最大时间。
3) 站立压腿:测量保持站立压腿姿势时肌肉能支撑的最大时间。
4) 拉伸:测量肌肉维持拉伸姿势时可支撑的最大时间。
5) 仰卧起坐:测量保持仰卧起坐时肌肉能支撑的最大时间。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阻力和肌肉收缩力相等,那么肌
肉的长度将不发生变化,这种形式的收缩
被称为等长或静力性收缩。
如果阻力小于肌肉收缩
力,那么肌肉将会缩短,这
种收缩形式被称为等张或动
力性收缩。
肌肉收缩的基本类型
静力性收缩 动力性收缩
• 克制性收缩(向心收缩)
• 退让性收缩(离心收缩)
• “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超等长)
在力量训练的最初几周,力量出现增长但肌肉体
积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该阶段力量的增加主要是 由于神经系统对训练产生了适应。这一般被解释为动 作的协调性改善和原动肌的活动加强。
力量训练8-10周后,肌肉出现体积的
增加(肥大),此时力量的增长是神经系统
和肌肉体积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3-4
个月后,肌肉力量的增加主要是肌肉
被激活的运动单位的类型。 肌肉的体积。
肌肉开始收缩时的初长度。
肌肉收缩的速度。
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
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构成。
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越多则肌
肉收缩力就越大;
快收缩运动单位比慢收缩运动
单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
当一个单一的刺激作用于运动单位,如果足够
强的话将引起肌肉的一次单收缩,当刺激以较高的
频率反复作用于肌肉,使肌肉 在刺激间歇期得不到完全放松, 将引起肌肉发生强直收缩,产 生更大的收缩力量(总和效应)。
大肌肉比小块肌肉的力量更大,因为其具有更 多的收缩成分。 肌肉具有一定的伸展性,在收缩之前,肌肉若
预先被一定程度的拉长则能发挥更大的力量。而肌
肉以较慢的速度收缩将会 比快速收缩产生更大的力 量。
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和制动力量构成。
快速力量
起动力量是在短时间内使力量达到尽可能高的 增长的能力(50ms)。 爆发力量是肌肉收缩过程中力量发挥的最大速 度(power,150ms )。
制动力是指以较高的加速度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的能力(球类、激流艇)。
反应力量
神经肌肉系统先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离心收缩, 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整个过程(拉长缩短周期)中所发挥出的快速力量。 远远大于在单纯向心收缩形式下的力量。
• 等速性收缩(向心或离心)
肌肉力量的分类(依据Martin)
最大力量:不等于绝对力量
快速力量
反应力量 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
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最高力值的能力 离心>静力>向心 很大程度决定其它力量,是其基础。
最大力量
肌肉体积 随意激活能力 肌肉质量
快速力量
神经肌肉系统快速地发挥出最大力量的能力。 取决于肌肉快速收缩能力和最大力量。 当力量发挥过程>150ms时取决于最大力量, 当≤150ms时取决于肌肉的快速收缩成分。
肌肉力量、耐力及其改善
——肌肉理论与力量训练实践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解剖学教研室 刘 晔(博士、副教授)
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意义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是有关健康和体质的重 要成分之一。
从日常生活
的角度,力量训
练使肌肉力量增
加,这意味着我
们有更强的能力
完成日常工作。
在普通人群中,很多人有腰背部和其他部位的不 适,通过相应部位的力量训练则可以使问题在很大程 度上得到解决。其机理是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并增强了 关节周围组织的机能。
二、肌肉对抗阻训练的一般适应
负重的力量训练其最主要的作用部位就是骨骼 和肌肉,对于力量训练,肌肉骨骼系统一般会出现 以下适应:
肌肉力量增加。 肌肉体积增大。 骨密度增加。
(一)肌肉力量
负重训练可以使肌肉力量在3~6个月之内发生显
著的增长(25%-100%)。神经系统和肌肉体积的变化
是肌肉力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体积的增加所致。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们进行力 量训练的效果也有了认识。
有研究通过对11-12岁的男孩和女孩进行了每周3
次的力量训练发现,在8-24周以后,男孩和女孩的力
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睾酮历来被认为是决定肌肉体积增加的非常必要
的激素,但在青春期前的男孩其血浆睾酮水平并不像 成年男子那样在运动后会出现上升。由于儿童的内分 泌系统尚未成熟,因此其力量的获得主要是神经系统 发生了适应的结果。
反应力量
最大力量能力
快速收缩能力
肌紧张反应收缩能力
反应力量
由于肌肉的这种工作形式更接近于人体运动的 实际,而且往往出现在体育运动的关键环节(例 如起跳动作),所以70年代初以来引起了世界 众多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德国施密特布莱希尔和高豪夫测试了运动员与 非运动员在不同高度的跳深动作,得出了“跳 深前肌肉的预兴奋程度与训练水平密切相关” 的结论 。
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可以减少运动过程中发生伤
病的危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因自然衰老而发 生的肌肉力量和骨密度的下降。
研究表明,人在25岁以后如果不进行规律 的力量训练,每年肌肉的重量将可能减少约 0.5kg。而通常同时增加的脂肪却反而使体重 有所增加。 力量训练并非只能解决一些与疾病有关的 问题。通过规律的力量训练可使个人的体型 更加健美,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实,这种力量的获得是由于肌肉体积的增加 造成的,而并非像以前认为的老年人力量训 练后的力量增加主要是神经系统适应的结果。力 Nhomakorabea耐力
神经肌肉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以静力性或动力 性的工作形式在抗较大负荷,即大于最大力量的 30﹪的力量发挥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 远远大于在单纯向心收缩形式下的力量。
力量耐力
最大力量能力 快速力量能力 机体耐酸能力
一、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运动单位被激活的数量。
骨骼肌是新陈代谢很旺盛
的器官,而力量训练的主要效 果就是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这将会使机体的静息能量消耗 增多,毫无疑问,这对预防和
控制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肌肉的力量及其训练
肌肉力量的定义是肌肉最大收缩产生力以 对抗阻力或负荷的能力。 肌肉耐力的定义是肌肉在一段时间内连续 收缩产生力的能力。
已经明确,在30岁以后肌肉的力量会出现下
降。事实上,肌肉体积和重量的减少是这种力
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主要原因。
肌肉重量的减少是可以延缓的。
有研究对62-70岁老年人进行了膝关节屈伸肌群
的力量训练,运动负荷是80%一次最大重复次数
( 80% 1RM)的重量, 12周后受试者的伸肌力量增
加了107%、屈肌力量增加了227%。进一步的研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