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形式美的概念,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评价作品的形式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和评价作品的形式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欣赏和追求,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形式美的概念和内涵。
2.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及其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
3. 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1. 形式美的概念和内涵形式美是指作品在外观、结构、布局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美感。
它是作品在形式上的完美和优美,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之一。
形式美包括了作品的整体外观、结构、比例、节奏、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美感,是作品所具有的形式美感和审美价值。
2.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1)比例:指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大小、长度、宽度等比例关系,要求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协调、和谐。
(2)对称:指作品中各个部分相对于中心轴线或中心点的对称关系,要求作品在左右、上下等方向上的对称协调。
(3)节奏:指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要求作品的布局和结构具有节奏感和动感。
(4)色彩:指作品中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要求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能够产生美的效果。
(5)线条:指作品中线条的运用和表现,要求线条的流畅、优美和有力。
3. 实例分析和评价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形式美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形式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对形式美的概念进行探讨和理解。
2. 概念讲解:讲解形式美的概念和基本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式美的内涵和特点。
3. 实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4.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形式美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教案

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教案第一章:形式美的概念与意义1.1 形式美的定义1.2 形式美的价值与作用1.3 形式美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2.1 点、线、面的形式美2.2 形状、大小、方向的形式美2.3 色彩的形式美第三章: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1 对比与统一3.2 重复与节奏3.3 对称与平衡3.4 变化与stagnation第四章:形式美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4.1 绘画中的形式美应用4.2 雕塑中的形式美应用4.3 设计中的形式美应用第五章:形式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1 环境设计中的形式美应用5.2 产品设计中的形式美应用5.3 时尚设计中的形式美应用第六章:形式美的视觉原理6.1 视觉感知与形式美6.2 视觉焦点与形式引导6.3 视觉深度与空间感第七章:形式美的情感表达7.1 形式与情感的关系7.2 形式美的情感语言7.3 情感表达的实践案例第八章:形式美的文化语境8.1 形式美与不同文化8.2 文化背景下的形式审美8.3 形式美的跨文化应用第九章:形式美的创新与演变9.1 形式美的历史发展9.2 创新形式美的方法与技巧9.3 形式美的未来趋势第十章:形式美教学实践10.1 形式美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形式美教学案例分析10.3 形式美教学反思与评估第十一章:形式美的心理学应用11.1 形式美与用户体验11.2 形式美在心理学中的作用11.3 形式美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形式美的设计原则12.1 设计中的形式美原则概述12.2 平衡与对比的设计应用12.3 重复与节奏的设计实践第十三章:形式美在建筑中的应用13.1 建筑中的形式美要素13.2 形式美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3 著名建筑案例分析第十四章:形式美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14.1 数字媒体艺术与形式美14.2 形式美在数字艺术作品中的应用14.3 案例分析与创作指导第十五章:形式美的综合实践15.1 形式美创作流程与方法15.2 形式美实践项目案例解析15.3 形式美在跨学科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形式美的概念与意义2.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形状、大小、方向、色彩)3.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对比与统一、重复与节奏、对称与平衡、变化与stagnation)4. 形式美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形式美的视觉原理(视觉感知、视觉焦点、视觉深度)6. 形式美的情感表达(形式与情感的关系、形式美的情感语言、情感表达的实践案例)7. 形式美的文化语境(形式美与不同文化、文化背景下的形式审美、形式美的跨文化应用)8. 形式美的创新与演变(形式美的历史发展、创新形式美的方法与技巧、形式美的未来趋势)9. 形式美的心理学应用(形式美与用户体验、形式美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形式美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10. 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平衡与对比、重复与节奏)11. 形式美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中的形式美要素、形式美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著名建筑案例分析)12. 形式美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数字媒体艺术与形式美、形式美在数字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创作指导)13. 形式美的综合实践(形式美创作流程与方法、形式美实践项目案例解析、形式美在跨学科创作中的融合与创新)难点:1.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2. 形式美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应用3. 形式美的视觉原理的理解与运用4. 形式美的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与实践5. 形式美的文化语境的理解与跨文化应用6. 形式美的创新与演变的发展趋势把握7. 形式美的心理学应用的理解与实际运用8. 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9. 形式美在建筑中的应用的实践与分析10. 形式美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的实践与创作指导11. 形式美的综合实践的跨学科创作与融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2.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中的设计,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2. 提问:你认为这些设计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它们看起来美观?步骤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5分钟)1. 介绍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如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等。
2. 通过实例图片或设计作品,解释这些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步骤三:讨论和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并分析一些设计作品,找出其中运用了哪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步骤四:设计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设计一个海报或广告,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 学生可以使用纸和铅笔进行初步的草图设计,然后使用电脑或其他绘图软件进行最终的设计。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
2. 全班评价和讨论每个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理解。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设计作品,进一步培养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设计展览,进一步了解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教案

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形式美的规律,如对比、统一、对称、平衡、节奏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形状、质感2. 形式美的规律:对比、统一、对称、平衡、节奏三、教学重点1.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识别和运用2. 形式美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难点1. 形式美要素在实际创作中的灵活运用2. 形式美规律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和规律2. 示范法: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分析其形式美要素和规律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形式美相关理论知识及艺术作品分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画作、图示等。
3. 实践活动材料:画纸、画笔、水彩、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形式美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形式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线条、色彩、形状、质感。
3. 案例分析: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其形式美要素和规律的应用。
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形式美要素和规律进行艺术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形式美要素和规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
3. 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总结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
2. 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分析其形式美要素和规律的应用。
3. 练习运用形式美要素和规律进行艺术创作。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学生艺术创作的作品质量,对形式美要素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形式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形式美法则教案

(2)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这一点称为对称中心。例如很多常见的汉字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生活中也有许多中心对称的例子,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
课型与课时:
课时理论讲授课2主要教学方来自: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程教学过
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提问引导
Ⅲ、讲授新课:(65分钟)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论,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就是一个证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计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下面择要阐述如下:一、重复与交错重复,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即不断使用形状、大小、方向或相似的基本形或线构成画面。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感。重复的形式能够产生整齐的美感效果。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统一的、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重复的形式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比比皆是,如建
均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均衡的形式,在平面上常以中轴线、中心线、中心点保持形量关系的均衡。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

1形式美及其法则教案教案主题:形式美及其法则目标:学生理解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内容:1.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创作是什么?-创作作品除了内容,还有什么是重要的?-你认为什么是形式美?2.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15分钟)-定义形式美:指作品在外部表现上的美感-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形式美是内容美的外在呈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式美的重要性: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3.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5分钟)-平衡:指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均衡和谐,对称、配色、布局等都是平衡的表现方式。
示例:对称布局的图片、配色均衡的绘画作品等。
-统一:指作品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一致的风格、色调、线条等特点,让作品看起来和谐统一、示例:具有相同色调的摄影作品、使用统一线条风格的插画等。
-强调:指通过重复、对比、局部处理等手法,使一些要素或局部在作品中显得突出、引起关注。
示例:颜色对比强烈的画作、通过重复形成强调的音乐作品等。
-节奏:指作品中元素的有规律、有节奏地排列,使作品有韵律感和动感。
示例: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起伏等。
4.运用形式美的法则(25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创作方向(绘画、摄影、音乐等)-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选取一个共同创作的主题-学生根据所选主题,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作-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5.总结(1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形式美的概念和重要性,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总结学到的知识:形式美是作品在外部的呈现,平衡、统一、强调和节奏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反思个人创作: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思考如何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改进自己的创作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创作方向,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作,并写一篇感想。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讲课教案

对称(duìchèn)与均衡
广东工贸职业(zhíyè)技术学院
第二十五页,共134页。
对称(duìchèn)
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点对称等(课本P012)。 对称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
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应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yóuyú)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
第六十七页,共134页。
●方向的渐变。将基本形做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使画面(huàmiàn)产生起伏变化,增强 了画面(huàmiàn)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第六十八页,共134页。
第六十九页,共134页。
第七十页,共134页。
例如,在下图广告设计作品中,采用了方向的渐变方法, 增加(zēngjiā)了画面的空间感,给人一种韵律美。
第七十一页,共134页。
●位置的渐变。将部分(bù fen)基本形在画面中的位置做有 序的变化,会增加画面中动的因素,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 的视觉效果。
第七十二页,共134页。
例如在下图中,运用依次改变瓶子角度的方法,使瓶子上的图案也发生了位 置变化,从而增加了画面(huàmiàn)的起伏感。
第七十三页,共134页。
把支撑主体的必不可少(bìbù kě shǎo)的轮子加进来,小孩 子依旧不在中心位置,但画面 平衡了
第四十五页,共134页。
不平衡(pínghéng)
第四十六页,共134页。
节奏(jiézòu)与韵律
广东(guǎng dōng)工贸职业技术学 院
第四十七页,共134页。
节奏(jiézòu)与韵律
发射(fāshè)骨骼的种类
·离心式 ·向心式 ·同心(tóngxīn)式 ·多心式
《形式美及其法则》课件

04
CATALOGUE
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建筑类案例分析
总结词
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形式美法则在建 筑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功能性和简洁性, 通过线条、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创造 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飞梁和尖拱,体 现了对称、比例和节奏等形式的完美 结合,营造出一种向上飞升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总结词
园林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等方面,通过运用借景、障景、 隔景等手法,创造出优美、宜人的园林环境。
详细描述
在园林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层次感、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 运用借景、障景和隔景等手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意境和美感的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放 松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好去处。
总结与展望
形式美法则的意义和价值
形式美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01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原则,它指导着设计师如何通过
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来创造出美的视觉效果。
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
02
通过学习和掌握形式美法则,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设计的
原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促进艺术交流和传承
03
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是艺术和设计领域中非常 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唤起人 们的审美情感,产生视觉上的享
受。
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关系
形式美和内容美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形式美为内容美 提供表现力,内容美则赋予形 式美以意义。
形式美可以独立于内容美而存 在,但内容美却不能脱离形式 美而单独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
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
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鉴并融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黄金分割也因此成为摄影构图中最神圣的观念。
应用在美学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数列2、3、5、8、13、21……并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无数组数的比,这些数的比值均为0.618的近似值,这些比值主要适用于:画面长宽比的确定(如135相机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黄金比得来的)、地平线位置的选择、光影色调的分配、画面空间的分割以及画面视觉中心的确立。
摄影构图通常运用的三分法(又称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黄金分割的演变,把上方形画面的长、宽各分成三等分,整个画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点便是画面主体(视觉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诱导人们视觉兴趣的视觉美点。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
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
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
色彩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
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
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
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
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
如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曲线具有柔和、流畅、轻婉、优美的意味;折线具有柔和、突然、转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倾危、动荡、不安等意味;圆形具有柔和、完满、封闭等意味。
声音本是物体运动产生的音响,其物理属性是振动。
它的高低、强弱、快慢等有规律的变化,也可以显示某种意味。
如高音激昂高亢,低音凝重深沉,强音振奋进取,轻音柔和亲切等。
把色彩、线条、形体、声音按照一定的构成规律组合起来,就形成色彩美、线条美、形体美、声音美等形式美。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
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主要内容探讨形式美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当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
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称之为形式美法则。
在人们的视觉经验中,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人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和谐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
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
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人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
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
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
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与统一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它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高矮、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黑白、轻重、动静、隐现、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
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
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效果。
对称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
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
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果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
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通过旋转得到相同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
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逆对称”,以及自圆心逐层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
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的时候,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衡器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
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如图。
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
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
比如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
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美的比例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重心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对一般物体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形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经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
但画面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
因此,画面重心的处理是平面构图探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一幅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内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节奏与韵律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
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韵律原指音乐(诗歌)的声韵和节奏。
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运用。
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
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有加强魅力的能量穿针引线。
联想与意境平面构图的画面通过视觉传达而产生联想,达到某种意境。
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
例如图形的色彩:红色使人感到温暖、热情、喜庆等;绿色则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生命、春天,从而使人产生平静感、生机感、春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