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改道的发展趋势
2024年泌尿系统用药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泌尿系统用药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泌尿系统用药是一类针对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尿路感染、尿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常见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促使泌尿系统用药市场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泌尿系统用药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过去几年,泌尿系统用药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泌尿系统用药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目前最大的市场,主要受益于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在亚太地区,中国和印度是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力。
3. 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主要产品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抗生素、利尿剂、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
其中,抗生素是最常见的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由于尿路感染的高发性,抗生素在泌尿系统用药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此外,利尿剂在治疗尿液潴留和水肿等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4. 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辉瑞、默克等知名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和与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此外,一些新兴制药公司也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厂商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创新产品。
5. 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泌尿系统用药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市场的一些发展趋势:•创新疗法的出现:基因治疗、精准医学等新技术的出现,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希望。
•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治疗:尽管泌尿系统疾病普遍存在,但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有所不同,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市场的一大趋势。
•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发展,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和药物购买渠道。
6. 结论泌尿系统用药市场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尿路感染用药市场策略

2024年尿路感染用药市场策略引言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UT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主要影响膀胱、尿道和肾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尿路感染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因此,在尿路感染用药市场中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市场分析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查显示,全球尿路感染用药市场在2020年达到了50亿美元的规模,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以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市场竞争尿路感染用药市场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知名的制药公司,如辉瑞、默克等,它们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渠道分销等方面投入巨大,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市场策略定位策略尿路感染用药市场的定位应基于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可以将市场分为成人市场和儿童市场,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
对于成人市场,可以定位成高效、广谱和价格合理的产品。
要利用药物的快速治疗效果和高耐受性,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提高市场占有率。
对于儿童市场,可以定位成研发专有的、少副作用的产品。
尿路感染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在研发上要注重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和配方,并加强对儿童医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
产品策略优质的产品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尿路感染用药市场的产品策略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1.研发新产品:持续进行研发,寻找新的药物组合或创新剂型,以提高产品的疗效和可用性。
2.增加产品线:推出不同剂型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例如,可推出儿童专用剂型和长效剂型。
3.强化产品差异化:通过加强产品的特色和独特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在配方中加入可抑制耐药性的成分,增加产品的治愈率。
渠道策略渠道策略是将产品输送到终端消费者的关键。
在尿路感染用药市场中,以下渠道策略可以考虑:1.与医院合作:与大型综合医院和地区医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产品推广和市场宣传。
2.营销代表:建立专业的销售和营销团队,积极拓展医药代表市场,增加药品销售渠道。
2024年泌尿外科医院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泌尿外科医院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泌尿外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就医需求的增加,泌尿外科医院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泌尿外科医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市场现状分析医院数量和分布情况泌尿外科医院的数量和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泌尿外科医院,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少。
各地区的医院规模、设备和专业水平也不尽相同。
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泌尿外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因素。
一流的泌尿外科医院通常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团队,能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一些医院还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学,积极推动学科进步。
患者需求和就医方式泌尿外科医院的患者需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如尿路结石、前列腺疾病等;另一方面是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如体检、男性生殖健康等。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咨询、预约和就医。
市场发展趋势专科化发展随着医疗科技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泌尿外科医院将趋向于进一步专科化发展。
专科化医院能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互联网医疗为泌尿外科医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在线咨询、远程诊疗等方式,泌尿外科医院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提高就医效率和用户体验。
国际合作与交流泌尿外科医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与国际一流医院和专家开展合作,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医院的国际竞争力。
面临的挑战医疗资源不均衡泌尿外科医院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存在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院规划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医疗费用问题泌尿外科手术的费用较高,给部分患者带来经济负担。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力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现状

深入探讨膀胱癌的复发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膀胱癌复发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法。
并发症防治研究
针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开展防治研究,以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患者教育及护理需求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 改道术的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 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需求
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生活护理 等。
术后并发症
短期并发症
术后短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肠梗阻等,这些并发症通常在术后几天 到几周内出现。
长期并发症
长期并发症包括尿流改道后的并发症和与手术相关的其他并发症,如肠道功能 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生理影响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对 患者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 尿失禁、肠道功能改变等,这些 影响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
THANKS
谢谢
一种尿流改道方法,通过将直肠改造成储尿囊,再与尿道连接,实现尿液的收集 和排出。
直肠膀胱术通常用于无法进行其他尿流改道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 直肠的一部分改造成新的储尿囊,再与原来的尿道连接,使尿液通过尿道排出。 该手术方法较为复杂,术后恢复较慢,但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影响。
03
CHAPTER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 的现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概述 • 尿流改道方法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概述
定义与手术目的
定义
2024年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分析现状概述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尿液排放速度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临床研究领域。
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的市场份额与需求不断增长,本文将对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规模庞大,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XX亿美元。
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对尿流率测定的需求增加。
市场驱动因素以下是促使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1.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泌尿系统问题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对尿流率测定仪的需求增加。
2.医疗保健行业发展: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促使对尿液分析和诊断工具的需求增加。
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受益于该行业的增长。
3.临床研究需求:尿流率测定仪在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获得关于泌尿系统功能的重要数据。
因此,研究机构和医院对该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
以下是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的主要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改进。
例如,一些最新型号的测定仪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和智能手机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和共享。
2.便携性: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的重量和尺寸越来越小,使其更易于携带和使用。
这使得医生和临床研究人员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尿流率测量。
3.自动化:一些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具有自动化功能,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种自动化功能受到用户的欢迎,并推动市场增长。
市场挑战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包括:1.价格竞争:市场上存在多个品牌和型号的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价格竞争激烈。
这对厂商而言可能降低利润率,也增加了市场准入门槛。
2.标准和认证:由于市场上存在多种型号的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标准和认证的问题成为一个挑战。
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用户选择和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设备变得复杂。
3.市场竞争:便携式尿流率测定仪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知名品牌和厂商,他们的市场份额较大。
尿流改道

㈢永久性尿流改道 4.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4.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⑶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Simon1815年首次报告,适用于手术耐受力差,预期寿命短, 年首次报告,适用于手术耐受力差,预期寿命短, 年首次报告 肾功能尚好,上尿路无扩张,结肠和肛门括约肌良好的患者。 肾功能尚好,上尿路无扩张,结肠和肛门括约肌良好的患者。
3.回肠膀胱术后的尿流复道 3.回肠膀胱术后的尿流复道
4.输尿管襻造口术后的尿流复道 4.输尿管襻造口术后的尿流复道
5.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后的尿流复道 5.输尿管末端皮肤造口术后的尿流复道
结核性挛缩膀胱一般仅余一个肾脏,应具备下 结核性挛缩膀胱一般仅余一个肾脏, 列条件,才能行尿流复道: 列条件,才能行尿流复道: ⑴结核肾脏切除术后使用了足够的抗结核药。 结核肾脏切除术后使用了足够的抗结核药。 ⑵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已经痊愈,尿液中无红细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已经痊愈, 胞和结核菌。 胞和结核菌。 ⑶无尿道狭窄或可同期施行尿道成形术。 无尿道狭窄或可同期施行尿道成形术。 ⑷肾功能尚可代偿。 肾功能尚可代偿。
㈢永久性尿流改道 2.适应症 2.适应症 ⑴膀胱或临近器官的恶性肿瘤。 膀胱或临近器官的恶性肿瘤。 ⑵下尿路梗阻或功能性疾患,致上尿路积 下尿路梗阻或功能性疾患, 尤其是合并感染和尿毒症。 水,尤其是合并感染和尿毒症。 ⑶神经原性膀胱,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神经原性膀胱,伴有膀胱输尿管返流、 上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 上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 ⑷不能矫治膀胱先天性畸形、膀胱尿道阴 不能矫治膀胱先天性畸形、 道瘘。 道瘘。
㈢永久性尿流改道 4.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4.不可控性尿流改道 ⑷输尿管结肠、结肠直肠吻合术 输尿管结肠、
减少输尿管造口与粪便 接触,防止返流及感染。 接触,防止返流及感染。
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

发生 ,认为可能是 回肠黏膜分泌粘 蛋 白有抑瘤 作用 ,提 出在距 离颈 E 1 2 c m 无 癌者可行 原位 回肠 膀胱术 。③尿道狭 窄患者不 宜原位膀胱 ;④
肠道 病 变患 者如 肠结核 等或 肠遭 受过放 射性 照 射的 患者不 宜原 位膀 胱 ;⑤难 以控 制的糖尿病和严 重的心脑肺血 管疾病不能耐 受手术者不
无显著 性。故直接 吻合 为更合适 的手术 方式 。目前大 多数代膀胱 均采
用 去管化 肠代膀 胱 ,其 内压 力 低 ,排尿 主要靠 腹压 ,故 不易 出现 返
宜原位膀胱 ;⑥膀胱鳞癌 、腺癌不 宜原位膀胱 。⑦亦有 报导认 为 T 、 T 期膀胱癌 患者行膀胱切 除后前列腺 、尿道活检 阴性者 ,尿道 癌发生
7 8 ・文献综述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1 7
●
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
陈立 勋 郑 铎 王 大明
( 松 原市 中心 医院泌尿外科 ,吉林 松原 1 3 8 0 0 0 )
【 关 键词 】 膀胱 全 切 ;术后 ;尿 流 改道
除。故对于尿 流改道患者要定 期检查 ‘ 肾 脏情 况及肾功能 。发现情况及 时处理 ,以免加重肾脏的损害 ,最 终导致 ’ 肾 切 除。 4 . 2输尿管返流
③原位尿流改道 ,以H a u t m a n n 等 的回肠新膀胱 为代表。
尿 流改道 方式大致可 以分为 以下几种 :
1正位 可 控肠 代膀 胱术
于直接 吻合 。 4 . 3原位膀 胱尿失禁
1 . 7 %,而采 用抗 返流技术 狭窄率则上升 至1 3 %。抗返流技 术增加 了手 术的复 杂性 ,同时增加 了并发症 出现 的概 率 。吕军等 研究认 为与直 接吻合相 比 ,抗返流吻合 其吻合 口狭窄率 明显较高 。抗返 流吻合组和 直接 吻合组 术后输尿管返 流、肾功能损 害及急性尿 路感 染发生率差 异
尿流改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的腔内治疗
1、首先需行造瘘攀或贮尿囊的内窥镜检查,以排除 局部肿瘤复发。
2、行顺行输尿管软镜探查,进一步明确梗阻的范围 、部位和长度。
3、对于长度小于1cm的输尿管狭窄,可尝试使用输 尿管镜下将导丝通过微小的狭窄,而后随导丝逐步 扩张狭窄段,或使用高压气囊扩张狭窄段。
开放性手术处理输尿管下段狭窄
2、输尿管肿瘤引起的输尿管狭窄,只要全身容许要 行该侧肾、输尿管及部分肠道切除。
3、输尿管狭窄的处理与肾功能以及分肾肾功能相关 联。
4、动力性输尿管下段狭窄,多因为输尿管血供不足 所致,手术的价值不大。
5、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狭窄需要外科处理,先行患 侧PCN造瘘。
6、若患者因输尿管狭窄导致上尿路梗阻,继发感染 、败血症,需首先行尿流改道,控制感染,二期处 理输尿管梗阻。
2、严重的输尿管-肠段吻合口漏临床,寻找病因作 出定位诊断。
3、保持上尿路通常,行经皮肾造漏术 。
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狭窄分良性狭窄与恶性狭窄即肿瘤性狭窄 。而在良性狭窄中又分为梗阻性狭窄和动力性狭窄 。
输尿管狭窄的处理
1、输尿管狭窄临床处理是非常困难,腔内方法总体 效果不佳,开放性手术难度很大。
1、经肾造瘘输尿管放置导引钢丝; 2、经腹高位结肠旁沟打开后腹膜,在正常的部位找 到输尿管,沿着正常的输尿管向下分离至造瘘攀或 贮尿囊。
3、解剖输尿管狭窄处的造瘘攀或贮尿囊。 4、作正常输尿管与造瘘攀或贮尿囊的“短路”的端 侧吻合。
5、输尿管狭窄部位取组织送快速病理检查。
尿流改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输尿管-肠段吻合口漏及输尿管吻 合口狭窄
尿流改道术后漏尿多发生于术后7至10天,发病 率为3%至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储尿功能,需佩带集尿器
取回肠尿囊
尿囊与输尿管吻合
可控性尿流改道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可控性膀胱术:经腹壁造口的可控性术式 (例如:kock膀胱)
代膀胱术或新膀胱术:经尿道排尿的术式
直肠膀胱术:用直肠形成贮尿囊,肛门括约肌控 尿的术式
可控性回肠膀胱术
(Kock 膀胱)
基本术式:取一段带系膜末段回肠,两
❖ 在处理尿道残端时我们保留了部分前列腺尖 部被膜或少许颈部组织(女性)这不仅有利 于贮尿囊的吻合,同时不过分的分离可能有 利于术后的控尿。
替代膀胱的选择
有三种类型:
原位回肠膀胱 原位回结肠膀胱 原位结肠膀胱
理想的替代膀胱应具备
大容量(300~500ml) 低内压、高顺应性(去管化原则及去带原则) 可靠的抗返流机制 良好的排空能力 水、电解质交换保持最低水平
内窥镜下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图像
关于贮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
❖ 首先保留了部分前列腺尖部被膜或少许颈部 组织(女性),使与贮尿囊吻合的后尿道呈 “托盘状”,易于贮尿囊与后尿道紧密吻合;
❖ 其次预先构建贮尿囊,保证贮尿囊本身的密 闭性;
❖ 第三,术中用碘伏处理肠黏膜、术后持续冲 洗贮尿囊,防止黏液堵塞导尿管,保持引流 的通畅,避免尿瘘发生。
原位新膀胱术后尿失禁问题
根据报道,一组113例新膀胱日间尿控 率术后3周85%,3个月100%;夜间尿失禁 术后3个月22.5%,术后半年11.1%,术后1 年6.2%,术后1年半2.3%。
新膀胱术后尿失禁是由于神经及括约肌 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引起。
所以,术中应注意保护耻骨尿道韧带,尽 量少解剖近端尿道前面,不作缝扎,尽量减少 盆底组织的损伤,以免损伤尿道植物神经及阴 部神经的分支。
❖ 在贮尿囊后顶部两侧将输尿管与贮尿囊吻合,输尿管 支架管经贮尿囊前壁引出。贮尿囊底部作一直径8 mm 左右的切口并与后尿道残端6针吻合于贮尿囊, 检查无渗漏。最后从正中剪开盆腹膜至最低位置,从 两侧围绕贮尿囊肠系膜根部缝合,将贮尿囊及输尿管 下段隔离在腹膜外,
尿囊制作
尿囊制作
术后膀胱造影
❖ 三、膀胱颈和后尿道活检无肿瘤浸润和原位 癌
❖ 我们的体会是在能达到后两个条件下且尿道 及输尿管切缘经病理证实阴性者,均可行原 位回肠新膀胱术
❖ 其理由有①根治性膀胱及前列腺的全切除能 够将距离膀胱颈口<2cm的肿瘤切除干净;② 尿液的冲洗作用也可能降低尿道内种植率。 但对于女性患者由于需保留少许膀胱颈部组 织,则必须达到上述的三个条件 .
关于回肠代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
❖ 回肠代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排尿功能 障碍、尿道残端肿瘤复发、输尿管梗阻或返 流、肾盂肾炎及代谢紊乱等。
❖ 我院于2002 年12 月~2006 年1 月期间,为17 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除术,采用 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均未 出现上述并发症。
回肠因其肠系膜较长,肠段较易 游离,取材容易,所作尿囊顺应性好
、内压低。肠粘膜较易发生萎缩,并 可无张力与尿道断端吻合,故已被广 泛用于膀胱重建术。
❖
回肠新膀胱
回肠代膀胱优势:
❖ 回肠段“M”形缝合成的球形代膀胱有最大的 容积率,截取45~50cm回肠形成的M形贮尿 囊在术后6个月能获得约300ml的容量,1年后 基本稳定在350~400ml ,借助腹压能达到满 意的排尿
利用回肠或结肠段形成尿囊 下端与后尿道断端吻合 利用尿道外括约肌控制排尿
优点:
不需皮肤造口 不需佩戴集尿袋 不必间歇导尿 能接近生理,从原尿道排尿
手术适应症
膀胱癌
浸润型膀胱癌T2-4NXMO,根治性膀胱 切除术后
T1肿瘤电切后对膀胱灌注治疗反应大 或疗效不佳
❖ 一、肿瘤距膀胱颈口>2cm;
❖ 二、膀胱底部肿瘤无前列腺浸润;
150多年的尿流改道的发展史提示
近20多年的可控性尿流改道和可控性原位新 膀胱术,使得膀胱重建有了质的飞跃,病人 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
回肠膀胱术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谢
|
谢
伊 岱
旭
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
是膀胱全切除术后尿路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没有肿瘤复发、转移,尿流改道 的方式决定了
➢ 患者的生活质量
➢ 是否会损害肾功能及破坏机体内环境
➢ 患者能否接受全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的分类
尿流改道术
新膀胱术
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回肠贮尿囊 结肠贮尿囊
回结肠贮尿囊
非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回肠膀胱 结肠膀胱
非可控性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 结肠膀胱术
回肠膀胱术
(Bricker手术)
取一段长约20cm末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肠,近端 与输尿管吻合,远端作腹壁造口,佩 戴集尿装置
优点:
回肠段粘膜吸收面积小 蠕动排空快 尿液与肠粘膜接触时间短 很少发生电解质失调问题 手术操作简单
端分别套叠成乳头瓣,远端建立腹壁出口 和抗尿外溢,近端用于输尿管植入和抗反 流,中间段回肠“U”形对折切开(去管 化)吻制成贮尿囊。术后由病人自行插管 排尿。
缺点:
手术创伤大 费时长 并发症较多 常有漏尿
取回肠末段
尿囊制作
尿囊示意图
原位回肠或结肠新膀胱术
是最新、最理想的尿流改道
原位肠道新膀胱术
❖ 在贮尿囊构建中切断了肠壁环状肌,减轻了肠 壁的收缩性,增加了新膀胱的顺应性,形成低压 膀胱,降低了尿失禁及上尿路梗阻的发生率 和程度,使肾功能得到很好保护。
❖ 由于末端回肠吸收少,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黏 膜绒毛和微绒毛的萎缩,其重吸收能力下降,患 者术后可基本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方法
❖ 截取末段回肠45~50 cm ,保留肠系膜血供,沿肠系 膜对侧缘全层剖开肠管并作M 形折叠缝合,形成贮尿 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