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共30页

合集下载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

<1,故pH<7;若x=10y且a+b=14,则
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溶液的pH计算 (1)向水中加入H+(酸)、OH-(碱)会抑制
水的电离,而且H+、OH-的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
抑制作用越强;向水中加入能消耗H+或OH-的物质 (如:能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而且生成 盐的弱酸、弱碱越弱,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越强; 由于电离吸热,所以,升温能促进水的电离。但只 要温度不变,水溶液(稀溶液)中的c(H+)· c(OH-)就 不变,温度升高会使c(H+)· c(OH-)增大。
胶体可以吸附不溶性杂质
(2)用盐作杀菌剂: Na2FeO4、氯气和绿矾混合 等 +6的铁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
+2Fe2+ Cl2 + H2O
Cl2
2Fe3+ + 2ClH+ + Cl- + HClO
(3)用盐作洗涤剂:Na2CO3、C17H35COONa 等 CO32 - + H2O C17H35COO - + H2O (4)肥料的混用 HCO3 - + OHC17H35COOH + OHNH3↑
碱性强
PH值大
①、不同弱酸对应的盐 碱 性 NaClO 对应的酸 HClO
> <
NaHCO3 H2CO3
②、不同弱碱对应的盐 酸 性
对应的碱
< MgCl2 < NH3 · 2O > Mg(OH)2 > H
NH4Cl
AlCl3 Al(OH)3
③、同一弱酸对应的盐
碱 性 Na2CO3 HCO3 -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新乡医学院无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实验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一、实验目的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了解其缓冲原理及应用;3.了解盐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4.理解沉淀的生成及溶解的条件;二、实验原理1. 同离子效应:HAcH ++Ac -同离子效应能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从而改变弱电解质溶液的pH 值。

PH 值的变化可借助指示剂变色来确定。

2.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水的稀释而保持溶液pH 基本不变。

3. 盐的水解:Ac -+H 2OHAc +OH - NH 4++H 2O NH 3·H 2O +H + 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盐类的本性决定。

此外还受温度、盐的浓度和酸度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同离子效应,向溶液中加入H +或OH -离子就可以防止它们的水解。

另外,由于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可促使盐类水解。

4. 沉淀-溶解平衡:AB(s) A +(aq)+B -(aq)利用沉淀的生成可以将有关离子从溶液中除去,但不可能完全除去。

][][][HAc Ac H K a -+⋅=lg •=,Ac HAc HAc a c c pK pH 盐酸c c pK HAc a lg •=,在沉淀平衡中,同样存在同离子效应,若增加A +或B -的浓度,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析出。

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溶解,当Q i =sp B A K c c >•+ 时,则有沉淀析出;Q i =sp B A K c c =•+时,溶液达到饱和,但仍无沉淀析出;Q i =sp B A K c c <•+时,溶液未饱和,没有沉淀析出。

如果在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都可以与同一种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的先后次序是根据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的大小而定。

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出来,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大的后沉淀出来,这种先后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实验二-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精品PPT课件

实验二-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精品PPT课件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且都能 与所加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形成沉淀物的溶解度又相 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向溶液中缓缓加入沉淀剂,Q先 达到Ksp的化合物首先析出,这种先后沉淀的过程称为分 步沉淀,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分步沉淀进行离子间的分 析和分离。
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使之与某 一离子结合生成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这一过程称为沉 淀的转化。
实验五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沉淀平衡和同离子效应的基本原理;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条件;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它们的电离 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着未电离的分子与电离出来的 离子间的电离平衡,例如醋酸(HAc):
实验注意事项:
1、取用试剂要看清标签,滴头与滴瓶一一对应, 不要放错。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少量溶液与沉淀的分离用离心分离法,注意离 心试管的对称放置。
思 考 题:
1、NaHCO3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答:NaHCO3溶液具有缓冲能力。 HCO3- H++CO32加H+时,H++CO32- HCO3加OH-时,H+减少,HCO3-解离出H+来补充。
1mL 0.1mol·L-1 HAc+1滴甲基橙+ 少量NaAc(s)
实验 现象
解释和结论
2. 5滴 0.1mol·L-1 MgCl2 +5滴2mol·L-1 NH3·H2O
5滴0.1mol·L-1 MgCl2 +5滴 饱和NH4Cl + 5滴 2mol·L-1 NH3·H2O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引言:电离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影响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氯化银(AgCl)固体、稀盐酸(HCl)溶液、稀硝酸(HNO3)溶液、溴化钾(KBr)固体、溴水溶液、乙醇(C2H5OH)溶液、氢氧化钠(NaOH)溶液、硝酸钠溶液(NaNO3)、玻璃棒、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a. 实验一:电离平衡实验1) 准备两个试管A和B,各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银固体。

2) 向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和混浊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b. 实验二:沉淀反应实验1) 准备两个试管C和D,向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化钾固体。

2) 向试管C中加入溴水溶液,向试管D中加入乙醇溶液。

3) 观察两个试管内是否出现沉淀,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实验三:影响沉淀反应的因素1) 准备两个试管E和F,向试管E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银固体,向试管F中加入一定量的溴化钾固体。

2) 向试管E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3) 向试管F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溶液。

4) 观察两个试管内是否出现沉淀,并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向含有氯化银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为白色,并出现浑浊度增加的现象。

这是因为氯化银在水中电离产生了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银离子与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形成了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2.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向含有溴化钾固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溴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后,在溴水溶液中出现了橙黄色的溴水溶液,而在乙醇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溴水溶液中的溴离子(Br-)与试管中的溴化钾固体中的钾离子(K+)结合,形成了橙黄色的溴化钾沉淀。

而乙醇溶液中溴离子溶解度较高,无法形成明显的沉淀。

酸碱电离及沉淀平衡.pptx

酸碱电离及沉淀平衡.pptx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EGA16单片机温度检测系统-------张坤张磊黄大明(作品图)一,系统设计目的,用途,功能1,目的。

通过基于MEGA16芯片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熟悉芯片的使用,温度传感器的功能,实验电路板的焊接,数码显示管的使用,汇编语言的设计。

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途。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

单片机具有处理能强、运行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使用在温度测量和控制方面,控制简单方便,测量范围广,精度较高。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EGA16单片机的温度测量和控制装置,能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在温度过高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有利于保障工业控制中的安全性。

并且能根据温度给定值给出调节量,控制执行机构,实现调节环境温度的目的。

3,功能.DS18b20温度传感器温度的精确度高达0.1度,在许多工业控制中已经足够。

可以满足从-55摄氏度到+125摄氏度测量范围,在一秒内把温度转化成数字,测得的温度值的存储在两个八位的RAM中,单片机直接从中读出数据转换成十进制就是温度,使用方便。

从用途上讲,该单片机类似于温度计,但用途又不仅仅集限于温度计,由于蜂鸣器的使用,编写程序后,超过预设温度后,蜂鸣器发出蜂鸣声,为工业控制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硬件设计思想和电路原理图下图为温度传感器驱动电路图104电容硬件连接图如上.三,详细说明如何使用硬件单元1,七段数码管型号是LG5641AH(共阴极)的使用。

该显示管总共有12 个引脚,包括a-g和dp以及四个位选g1-g4。

将a-f分别和ATmega芯片的PB1-PB6连接,g1-g4分别和PD0-PD3连接。

2,蜂鸣器的连接。

蜂鸣器的两个引脚分别和ATmega芯片的PC2,PC1连接,其中,前者接负极,后者接正极。

3,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连接。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目的:1)、通过电解质强弱的比较,巩固PH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试纸的用法;2)、了解盐类水解作用及水解平衡移动;3)、了解沉淀的生成与转化,沉淀溶解的各种方法的实验,掌握溶度积规则及沉淀转化所必需条件并掌握离心分离操作。

实验原理:1)、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他们的电离度大小也有不同。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使水溶液呈相应的PH。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离子化和分子化的可逆平衡。

在一平衡体系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促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分子化的方向移动,电离度降低,这种效应为同离子效应。

3)、由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组成的缓冲溶液,对外加的少量酸、碱或水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即加少量的酸、碱水后溶液的酸度基本不变。

4)、盐类的水解使溶液使溶液呈现相应的PH。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温度升高促使进水解反应的进行,加入酸或碱则使水解收到抑制或促进。

5)、在难溶电解质中,若相应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大于该溶液电解质的溶度积时。

则该难容电解质会以沉淀析出。

反之,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二、实验注意事项1)、酚酞为碱性指示剂,甲基橙为酸性指示剂2)、试剂取用时注意操作,三、主要仪器与药品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品:NaOH(0.1mol/L)、NH3·H2O(0.1mol/L)、HAC(0.1mol/L)、HCl(0.1mol/L)、NaCl(0.1mol/L) Na2S(0.1mol/L)、NaAc(0.1mol/L)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0.1mol/LNaOH,PH=14;0.1mol/LNH3·H2O,PH=9;;蒸馏水:PH=7;0.1mol/LHAc,PH=3;0.1mol/LHCl.PH=1,按PH从小到大排序:0.1mol/LHCl<0.1mol/LHAc<蒸馏水<0.1mol/LNH3·H2O<0.1mol/LNaOH盐类的水解1)、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溶液PH:NaCl=8;PH =9;NaAc=102)、取少量NaAc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一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浅红,加热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化学实验电离平衡

化学实验电离平衡

实验五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同离子效应、盐类的水解作用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2、掌握酸碱指示剂及pH试纸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加深对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4、学会离心机的操作方法。

思考题:1、在实验室中配制3BiCl 时不能将3BiCl 直接溶于去离子水中,因为3BiCl 会产生水解,形成↓BiOCl 白色沉淀,为了抑制其水解,应事先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HCl ,再加入3BiCl ,最后才加入水使之溶解即可。

2、使用试纸的正确方法是:把试纸放在一干燥清洁的点滴板上,再用玻棒沾取待测的溶液,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pH 比色卡比较。

pH 处。

(2) 用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对于测定酸性溶液的pH ,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调节斜率至4.00。

(3) 将电极放入待测液中,即可得溶液的pH 值。

每次校对或测定溶液的pH 值前,需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头部,再用滤纸吸干水。

4、解:∵ 12421012.1)(-⨯=CrO Ag K SP θ 1441077.1)(-⨯=PbCrO K SPθ而混合后: 3106.100.51.004.02/)(-+⨯=⨯⨯=θc Ag c32106.100.51.004.02/)(-+⨯=⨯⨯=θc Pb c则产生↓42CrO Ag 至少需要24224]/)([)(]/)([θθθc Ag c CrO Ag K c CrOc SP +-=723121038.4)106.1(1012.1---⨯=⨯⨯=则产生↓4PbCrO至少需要22424]/)([)(]/)([θθθc Pbc PbCrO K c CrOc SP +-=123141031.7106.11017.1---⨯=⨯⨯=∵ ++--<Ag Pb CrOc CrOc )()(24242∴ 先产生黄色的4PbCrO 沉淀,再产生砖红色的42CrO Ag 沉淀。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所有实验现象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所有实验现象
(2)Pb(NO3)2+NaCl
白色沉淀PbCl2
4.盐的水解
(1)侧pH
NaCl:7 NH4Cl:5
NH4Ac:7 NaAc:8
Na2CO3:10-11
沉淀中加入Na2S
白色沉淀转变为黑色沉淀PbS
(3)NaCl+K2Cr2O4
生成褐色沉有沉淀生成
再加入AgNO3
(1)HAc+甲基橙
红色
加NH4Cl
沉淀溶解
再加入NaAc
红色变浅或消失
6.分布沉淀与沉淀转化
(1)NaCl+K2Cr2O4
颜色变化为:白色
(2)氨水+酚酞
紫色或粉色
然后逐滴加AgNO3
AgCl变为褐色AgCrO4
再加入氯化铵
颜色变浅或消失
3.缓冲溶液
(1)配制
HAc: 6.35 mL
NaAc: 3.65 mL
实验序号
内容
现象
实验序号
内容
现象
1.pH测定
0.1 M HCl
pH 1.00
5沉淀生成与溶解
(1)NaCl+AgNO3
白色沉淀
0.1 M HAc
pH 2.88
加氨水
沉淀溶解
0.1 M NH3·H2O
pH 11.12
(2)MaCl2+氨水
白色沉淀
0.1 M NaOH
pH 13.00
加HCl
沉淀溶解
2.同离子效应
褐色沉淀转化为白色沉淀AgCl
滴加HCl溶液
沉淀溶解
再加水
沉淀出现
(3)Fe(NO3)3 pH
3左右
AgCl沉淀加K2Cr2O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