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沉淀转化)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反应热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掌握反应热测定的一般方法实验用品:烧杯、温度计、环行玻璃棒、量筒、硬纸板、塑料泡沫、0.50mol//L盐酸溶液、思考题:1.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3.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
为什么?4.判断下列实验操作对中和热测定的数值有如何影响?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①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②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③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进行实验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得出原电池装置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用品: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铜片、锌片、盐桥、锌思考题1.分析课本P12图1-9,写出实验2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指出实验1和实验2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3.在实验2中盐桥起到什么作用?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设计原电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实验用品:烧杯、灵敏电流计、导线、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铜片、锌片、盐桥、锌思考题:1.在设计原电池时正极材料如何选择?2、对于电解质溶液有什么要求?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电解池原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电解池原理实验用品:U型管、直流电源、导线、氯化铜溶液、石墨棒1.氯化铜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未通电前离子怎么移动?通电后离子如何移动?2.根据实验事实指出在阳极和阴极离子的放电顺序?3.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方程式4.指出该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5.电解原理有什么应用?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原理实验用品:具支试管、试管、止水夹、导管、塞子、铁粉、炭粉、氯化钠溶液、稀醋酸、思考题1.金属腐蚀是指的现象;常见的有和腐蚀,而根据环境的不同,在钢铁易发生析氢腐蚀,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钢铁易发生2.请说明以下防锈方法的原理(1)在电线的外面常包裹一层塑料(2)减少钢铁中的含碳量,可以增强钢铁的耐腐蚀能力3.查阅资料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并整理归纳常见金属金属防护的方法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实验用品:锥形瓶、铁架台、注射器、导管、量筒、大理石、2mol/L 盐酸溶液、秒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思考题1.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来表示,用符号,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的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指出能量变化,并说明能否以大理石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班级姓名座号课题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实验用品:气球、锥形瓶、量筒、试管、烧杯、碳酸钠粉末、1.0mol/L盐酸、0.1mol/L盐酸、0.1mol/LH2C2O4、0.01mol/LKMnO4、5%H2O2、FeCl3溶液、MnO2粉末、思考题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等,其中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化学反应速率;当升高反应体系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当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
化学实验报告沉淀转化

化学实验报告-沉淀转化摘要:本实验通过将氯化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观察并研究沉淀的转化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逐渐添加氯化钠溶液到氯化银溶液中,沉淀逐渐转化为氯化钠沉淀。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沉淀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言:沉淀转化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现象。
当两种溶液反应时,会生成一种或多种固体产物。
当这些固体产物处于溶液中时,往往是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存在,称为沉淀。
但是,在某些条件下,沉淀可以发生转化,即沉淀中的某些组分脱溶或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沉淀。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氯化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索沉淀转化的过程和规律。
实验方法:1. 将氯化银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
2. 将氯化钠溶液逐滴加入氯化银溶液中,搅拌均匀。
3. 每滴加入氯化钠溶液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沉淀的形态。
4. 持续添加氯化钠溶液,直到沉淀完全转化。
5. 记录每次添加氯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滴添加氯化钠溶液到氯化银溶液中,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沉淀的形态。
初始时,氯化银溶液是无色的,没有观察到任何沉淀。
随着逐渐加入氯化钠溶液,我们观察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在试管底部形成白色沉淀。
随着继续添加氯化钠溶液,沉淀的数量逐渐增多,但颜色仍然保持白色。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添加氯化钠溶液的体积越大,转化过程就越快。
这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和氯化银溶液中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沉淀。
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足够大时,所有的氯化银都会沉淀下来,从而完全转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沉淀的转化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沉淀可以逐渐转化为氯化钠沉淀。
这对于理解沉淀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还表明,转化过程的速度与添加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成正比,大体上符合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沉淀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索沉淀转化的机理,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实验报告

关于本实验中所用的分离方法完成日期:2014.11.24一、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本实验中所用的分离方法及使用条件和优势。
二、前言: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成分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由于离子间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因此成分分析前,需进行分离处理,沉淀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萃取分离法是常用的重要分离方法。
三、内容:本实验所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萃取分离法。
(一)沉淀分离法沉淀分离法分为沉淀溶解分离和沉淀转化分离等,沉淀溶解分离的使用条件是不同沉淀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沉淀转化分离的使用条件是转化的常数应足够大。
我们知道在Cl-、Br-、I-的分离和检出的实验中,第一步先加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由于在硝酸环境下,只有卤化银是沉淀,故离心分离后得到的沉淀只有AgCl、AgBr和AgI,纯度很高。
本实验中,所加氨水浓度为2mol/dm3,此时仅AgCl溶于其中,那么,AgBr、AgI绝对不溶于氨水么?查表可知常温下Ksp(AgCl)=1.77×10-10>Ksp(AgBr)=5.35×10-13>Ksp(AgI)=8.52×10-17,因此我们只讨论溴化银溶于氨水的反应。
对于反应:AgBr+2NH3H2O=Ag(NH3)2Br+2H2OK=Ksp(AgBr)×k稳(Ag(NH3)2+)=5.35×10-13 ×1.1×107=5.89×10-6由于溶解的最低限度为0.01mol/dm3,因此氨水的最低浓度约为17mol/dm3,2mol/dm3的氨水分离得到的氯离子含其他卤离子很少,不干扰氯离子的检出。
在S-、S2O32-、SO32-的分离和检出的实验中,用CdCO3分离S2-的反应如下:CdCO3+S2-=CdS+CO32-K=Ksp(CdCO3)/Ksp(CdS)=(1.0×10-12)/(8.0×10-27)=1.3×1014>107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很大,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得很彻底,可认为S2-被完全沉淀,不干扰硫代硫酸根和亚硫酸根离子的检出。
《沉淀的转化》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沉淀的转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同时具有较好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基本的实验能力,但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有些欠缺。
三、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理解沉淀转化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并能够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树立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沉淀的溶解、生成、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沉淀转化的原理和方向。
五、说教法和学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两条教、学主线 ,根据定性实验的特点选择了观察法和对照实验法两种实验法。
从实验探究出发巧妙设计沉淀转化的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六、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实验3-4】向1ml 0.1mol/L的AgNO3溶液的试管中依次滴加0.1mol/LNaCl溶液,0.1mol/LKI溶液,0.1mol/L Na2S溶液并观察现象。
【实验3-5】向1ml 0.1mol/L的MgCl2溶液的试管中依次滴加2mol/LNaOH溶液,0.1mol/LFeCl3溶液并观察现象。
弊端:1、两组实验在原理上有重复,缺乏趣味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
2、如果调换实验步骤完成教材中思考与交流部分所花费的时间过长且浪费药品。
接下来说说我对创新实验的设计:创新之处:(1)实验仪器的创新:用生活中的废弃输液管做实验仪器,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并渗透了环保意识。
(2)实验名称的创新:我选用了“沉淀连连看”、“变色手环”两个名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沉淀的分离实验报告

沉淀的分离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沉淀与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进一步了解该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步骤:1. 将所需的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2. 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形成沉淀,并记录现象;3. 如果有沉淀生成,将试管轻轻摇动,观察是否生成悬浮液,并记录现象;4. 将两个试管分别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并记录现象;5. 将悬浮液倾倒入漏斗中,通过滤纸或滤膜过滤液体,得到固体沉淀和过滤液,分别收集并记录;6. 对得到的固体沉淀和过滤液进行后续的处理或分析。
实验结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形成大量白色的沉淀,且沉淀在试管中呈明显的悬浮液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观察到沉淀逐渐沉淀到试管底部,上层液体显示明显的透明状态。
在过滤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滤膜将上层液体过滤,并留下固体沉淀。
最终得到了沉淀和过滤液两部分。
实验讨论:该实验利用了沉淀与分离的原理,通过反应生成的沉淀与可溶于水的盐酸溶液的溶液进行了分离。
该原理基于沉淀生成的特性,即在两种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产物具有悬浮液的性质,可以通过沉降和过滤来与溶液分离。
在本实验中,通过加入氯化钠溶液到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氯化银沉淀即为固体产物。
通过摇动试管,可以观察到氯化银沉淀与盐酸溶液混合,形成悬浮液。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可以观察到沉淀逐渐沉降到试管底部,上层液体变得透明。
最后通过过滤过程,将上层透明液体通过滤膜滤过,得到纯净的过滤液,留下固体沉淀。
该实验方法常常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在生活中通过过滤咖啡渣制作咖啡的过程,以及在工业生产中通过过滤沉淀物来提取有用的物质等。
沉淀的分离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也广泛应用于分析和制备物质中。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沉淀与分离是一种将混合物中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常用方法;2. 沉淀产物可以通过悬浮和静置的方式与溶液分离;3. 过滤是将悬浮液中的固体沉淀和溶液分离的有效方法;4. 该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沉淀平衡化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溶度积原理。
4. 学习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其基本原理如下:\[ \text{固体} \rightleftharpoons \text{离子} \]对于难溶电解质AB,其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AB(s) \rightleftharpoons A^+(aq) + B^-(aq) \]其溶度积常数(Ksp)为:\[ K_{sp} = [A^+][B^-] \]当溶液中离子浓度乘积大于Ksp时,沉淀生成;反之,沉淀溶解。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100mL容量瓶2. 25mL移液管3. 烧杯4. 玻璃棒5. pH试纸6. 滴定管试剂:1. 氯化银(AgCl)饱和溶液2. 硝酸银(AgNO3)溶液3. 氯化钠(NaCl)溶液4. 氢氧化钠(NaOH)溶液5. 氯化钡(BaCl2)溶液6. 硫酸钠(Na2SO4)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氯化银饱和溶液倒入100mL容量瓶中。
2. 使用移液管准确量取25.00mL氯化银溶液于烧杯中。
3.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搅拌,观察沉淀的生成。
4. 记录沉淀生成时的pH值。
5. 重复步骤3,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6. 使用滴定管向沉淀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的溶解。
7. 记录沉淀溶解时的pH值。
8. 重复步骤6,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钡溶液,观察沉淀的变化。
9. 使用滴定管向沉淀中加入硫酸钠溶液,观察沉淀的溶解。
10. 记录沉淀溶解时的pH值。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沉淀生成在加入硝酸银溶液后,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沉淀量逐渐增多,说明沉淀生成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2. 沉淀溶解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沉淀逐渐溶解,说明沉淀溶解与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
化学沉淀转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沉淀转化的原理;2. 观察沉淀转化现象,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的理解;3. 熟练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在化学平衡体系中,当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平衡会向能减少该反应物浓度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验中,我们以氯化银(AgCl)和溴化银(AgBr)的沉淀转化为例,探讨沉淀转化的原理。
AgCl(s) + Br-(aq) ⇌ AgBr(s) + Cl-(aq)当溶液中溴化银(AgBr)的浓度增加时,平衡会向左移动,导致氯化银(AgCl)转化为溴化银(AgBr)。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电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2. 试剂:氯化银(AgCl)、溴化银(AgBr)、硝酸银(AgNO3)、氯化钠(NaCl)、溴化钠(NaBr)、稀硝酸(HNO3)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组溶液,一组为氯化银(AgCl)溶液,另一组为溴化银(AgBr)溶液;2. 将氯化银(AgCl)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银(AgNO3)溶液,观察沉淀转化现象;3. 将溴化银(AgBr)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NaCl)溶液,观察沉淀转化现象;4. 分别记录两组溶液的沉淀转化现象;5. 对比两组溶液的沉淀转化现象,分析沉淀转化的原因。
五、实验现象1. 在氯化银(AgCl)溶液中加入硝酸银(AgNO3)溶液后,观察到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浅黄色沉淀;2. 在溴化银(AgBr)溶液中加入氯化钠(NaCl)溶液后,观察到浅黄色沉淀逐渐转化为白色沉淀。
六、结论与分析1. 沉淀转化现象:在本实验中,当氯化银(AgCl)溶液中加入硝酸银(AgNO3)溶液时,白色沉淀转化为浅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AgCl)转化为溴化银(AgBr);当溴化银(AgBr)溶液中加入氯化钠(NaCl)溶液时,浅黄色沉淀转化为白色沉淀,说明溴化银(AgBr)转化为氯化银(AgCl)。
2. 沉淀转化原因:根据实验原理,当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平衡会向能减少该反应物浓度的方向移动。
化学实验报告(沉淀转化)

学科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实验课题
沉淀转化
实验目的
1、运用平衡原理,用来解释沉淀转化
2、熟练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一、银盐的沉淀转化
1、向盛有0.1mol/LAgNO3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向固液混合物中滴加0.1mol/L 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3、向新的固液混合物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二、Mg(OH)2与Fe(OH)3的转化
1、向1ml 0.1mol/L MgCl2中滴加1~2滴2mol/L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数据处理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实验误差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向新的固液混合物中滴加0.1mol/L Na2S溶液。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沉淀
二、Mg(OH)2与Fe(OH)3的转化
1、向1ml 0.1mol/L MgCl2中滴加1~2滴2mol/L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科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实验课题沉淀转化实验 Nhomakorabea的1、运用平衡原理,用来解释沉淀转化
2、熟练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一、银盐的沉淀转化
1、向盛有0.1mol/LAgNO3中滴加0.1mol/L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数据处理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溶解度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实验误差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