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学语言学试题汇总

各大学语言学试题汇总
各大学语言学试题汇总

>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 一、回答下列问题(60分)

>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些标准?(15)

> 2、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与你学过的外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15分)

> 3、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中,词的确定要比语素的确定困难得多,这是为什么?(10分)

> 4、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哪些?请举例一一说明。(5分)

> 5、现代汉语中,造成歧义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一一说明。(15分)

> 二、论述:请评论下列命题(18分)

> 1、一个汉字的字音就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是音节文字。(5分)

> 2、修辞就是追求表达上的准确、鲜明。(8分)

> 3、“红”和“红色”都表示颜色,“红”是形容词,所以“红色”也应该是形容词。(5分)> 三、分析(22分)

> 1、请指出下面三句话中的定语和状语,并逐一说明理由。(10分)

> (1)你们要大力支援他们。

> (2)他们需要你们大力支援。

> (3)他们需要你们的大力支援。

> 2、下列字的注音都是规范字音,其中有些字的字音不符合现代汉语声韵调的组合规律,请逐一指出并说明理由。(6分)

> 值鼻您甭床肥

> zhi bi nin beng chuang fei fiao

> 3、下面这句话中有些字是不规范字,请逐一指出,并说明它们分别属于那一类不规范字。(6分)

> 今天是星期天。下午,老吕夫妇从仃车场走了过来。他们居住的街区离这里不远,只有3哩,开车一会儿就到。他们今天要买很多东西。别的还好说,千万记着给儿子小强买件新式地上衣,这孩子现在越来越追时髦。

>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

> 研究方向:各方向

>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10分)

> 1、衍文2、《经典释文》3、稽古

> 4、《经传释词》5、三十六字母

> 二、填空:(每词2分,共10分)

> 1、古人把(1)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4(sol)5(la)。

> 2、上古有姓有氏。(2)是一种族号,(3)是姓的分支。

> 3、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4)开始有的。

> 4、周天子自称是上帝的长子,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这是天下的(5);馀子分封为诸候,对天子来说是(6)。

> 5、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祭祀时三牲齐全叫(7):只用羊豕不用牛叫(8)。

> 6、古书上某字注以“(9)”,通常是告诉读者,在这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昭它本来的读音读。

> 7、利用(10)来区别词义和词性,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汉魏学者看到了这个特点,并体现于于古书注音。

>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下加要横线“一”的词:(每词1分,共20分)

> 1、羞以嘉蔬,为以清酌。(陶潜《自祭文》)

> 2、小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诗)

> 3、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左?僖公三十年》)

> 4、诸将效首虑。(《史记?淮阴侯列传》)

> 5、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

> 6、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7、埏埴以为器。(《老子》)

> 8、商百里者,宿春量;商千里者,三月聚量。(《壮子?逍遥游》)

> 9、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庄子?逍遥游》)

> 10、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庄子??筐》)

> 11、虽有轩免之赏弗能劝,斧金之威弗能禁。(《庄子??筐》)

> 12、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荀子?劝学》)

> 13、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韩非子?五?》)

> 14、桃之夭夭,为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 15、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僖公五年》)

> 16、(韩信)数以策干项?,?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 17、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洙血饮泣,更张空卷,冒白?,北向争死敌者。(《报任安书》)

> 18、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徵,戒其族:“过岐,朱此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 四、指出下列各字中哪些是形声字,然后用“从某,某声”的方式来分析其结构:(10分)> 偶咨武慕止题

> 衢竦魄宗美鸣

> 析戒兵执欣慈

>

> 五、说明下列各句中哪些部分是宾语前置句,哪些部分是双宾语句,哪些部分是使动或意动用法,然后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5分)

> (1)鬼神非入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 (2)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这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 (4)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 (5)王曰:“晋末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三年》)

> 六、说明下列这段古文中下加横线“一”的虚词的词类及其用法。(10分)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这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七、给下引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汉语:(15分,原文见附页1)

> 八、给下引《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经文及其注疏加上标点符号(人名加??号,书名加号),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卷A1 一、判断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判断下列句子中方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每题1分,共12分) 1、瞽、史教诲,【耆】艾修之。A、五十岁的人B、六十岁的人C、老年人() 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A、装饰B、约束C、围绕() 3、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A、要求、B、邀请C、需要() 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A、疏通B、规矩C、决裂() 5、庶人传语,近臣尽【规】。A、规范B、规则C、规劝() 6、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A、踌躇B、恭敬C、忐忑() 7、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A、立志B、笃行C、局限() 8、【期】山东为三处。A、约好B、期待C、盼望() 9、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A、游泳B、交游C、油滑() 10、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A、坐B、收集C、集中() 11、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A、疾病B、记恨C、嫉妒() 12、丞相【让】之。A、责备B、禅让C、让座() 二、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和语法。例: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通假字,通“慧”,聪颖。(每题2分,共12分。) 1、井蛙不可语于大海者,拘于【虚】也。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6、【膏】吾车兮秣吾马。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2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世本末体D、纪传体()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是——。A、白居易B、李白C、张若虚D、张孝祥() 3、《念奴娇?过洞庭》的作者是——。A、史达祖B、张孝祥C、苏轼D、辛弃疾() 4、不属于张岱的作品的是——。A、《陶庵梦忆》B、《西湖寻梦》C、《石匮书》D、《于湖集》() 5、借谈狐说鬼讽喻当时社会现实,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愤懑之情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A、《醒世明言》B、《剪灯新话》C、《聊斋志异》D、《太平广记》()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是——A、鲁迅B、张天翼C、吴组缃D、朱自清() 7、《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战国策》B、《国语》C、《史记》D、《左传》() 8、九斤老太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华威先生》B、《风波》C、《断魂枪》D、《绳子的故事》() 9、《舞会以后》的作者是——A、契诃夫B、列夫?托尔斯泰C、莫泊桑D、裴多菲() 10、“华威先生”是哪位作家笔下的人物——A、鲁迅B、张天翼C、吴组缃D、老舍() 11、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压抑摧残的艺术形象是——A、二姑姑B、孙老者C、沙子

2016-英语语言学期末试题练习-+答案

英语语言学练习题 Ⅰ. Matching Match each of the following terms in Column A with one of the appropriate definitions in Column B. Column A 1.displacem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ngue 3.suprasegmental feature 4.deep structure 5.predication analysis 6.idiolect 7.pidgin 8.mistakes 9.interlanguage 10.motivation 11.arbitrarin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petence 13.broad transcription 14.morphology 15.category 16.errors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ponential analysis 18.context 19.blending 20.culture 21.learning strategies 22.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23.phrase structure rules 24.culture diffusion Column B A.Learners’ independent system of the second language, which is of neither the native language nor the second language, but a continuum or approximation from his nativ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9 B.Learner’s attitudes and affective state or learning drive, having a strong impact on his efforts 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21 C.The rules that specify the constituents of syntactic categories. 23 D.Through communication, some elements of culture A enter culture B and become part of culture B. 24 E. A personal dialect of an individual speaker that combines elements regarding regional, social, gender, and age variations. 6 F. A special language variety that mixes or blends languages and it is used by people wh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for restricted purposes such as trading. 7 G.The kind of analysis which involves the breaking down of predications into their constituents- ---- arguments and predicates. 5 H.They refer to constraints on what lexical items can go with what others. 22 I.The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XP ru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ad’s subcategorization properties. 4 J.The phonemic features that occur above the level of the segments. 3 K.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rule of word formation. 14 L.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2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It is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1 N.Learner’s conscious, goal-oriented and problem-solving based efforts to achieve learning efficiency. 10 O.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a people, including the patterns of belief, customs, objects, institutions,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ife of the human community. 20 P.The common knowledge shared by both the speaker and hearer. 18

最新语言学试卷1-8汇总(考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把下列术语翻译成中文 1.duality of structure _________结构的二元性_______________ 2.General Linguistics ________普通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3.voiceless consonant _________清辅音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plementary distribution ________互补分布________________ 5.free morpheme ________自由词素________________ 6.immediate constituent ________直接成份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ponential Analysis ________成份分析________________ 8.American Structuralism ________美国结构主义________________ 9.zero morph _________零语子_______________ 10.structural ambiguity _________结构歧义_______________ 11.productivity _________多产性______________ 12.linguistic competence _____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____ 13.manner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发音方法_______________ 14.intonation language _________语调语言_______________ 15.allophone __________音位变体______________ 16.inflec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曲折语素_______________ 17.phrase marker __________短语标记______________ 18.denotation __________指示______________ 19.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__________系统功能语法______________ 20.bound morpheme __________粘着语素______________ 21.cultural transmission __________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 22.Descriptive Linguistics __________描写语言学______________ 23.deriva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__派生词素_____________ 24.consonant ___________辅音_____________ 25.tone language ___________声调语言_____________ 26.empty morph ___________虚语子_____________ 27.syntax 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2603876.html,plementary antonym ___________互补反义词_____________

吉大考博马哲真题定稿版

吉大考博马哲真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01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着研究 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 形态》三部着作中,各是怎样阐述人的本质的其区别和内在联系何在 二、 三、怎样理解“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四、 下列四题中任选两题 一、怎样理解历史既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同时又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二、 三、评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几种重要观点。 四、试论述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内容和实质。 西方哲学 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观点,并指出“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局限。 二、解释黑格尔《小逻辑》中下述概念的涵义:纯存在、本质、绝对理念。

以下四题任选两题 一、概述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基本线索。 二、评述卢梭人类社会起源的理论 三、评述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理性主义”的批判。 四、评述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002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原着研究 一、论述人的存在方式的特点及其内在矛盾 二、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四选二 一、怎样理解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怎么理解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的统一? 三、试说明经济因素和上层建筑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在新形势下,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 西方哲学 简论题,三选二每题30分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A、比喻 B、拟人 C、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

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 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资料]-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I.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2%X10=20%) 1. Saussure’s distinction and Chomsky’s are very similar, but they differ in that ____________. A. Saussure took a soci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B. Saussure took a psych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C. Saussure took a pragmatic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emantic point of view D. Saussure took a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2.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____________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 unnatural B. artificial C. superficial D. arbitrary 3. We are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_______________. A. an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 therefore, we needn’t learn the details of our mother tongue C. but the details of language have to be learnt.

语言学考试试题

Model 1 I.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giving examples for illustration if it is necessary. 1. macrolinguist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mpou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Refer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Idiolec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inimal pai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ompet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igloss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und assimil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Arbitrarin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emantic shif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Indica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Language use is both systematic and non-systematic, subject to external as well as to internal variation. 2. Corpus is a collection of texts input into a computer. Language corpora make it possible for material developers to select authentic, natural and typical language. 3. Mistakes often occur when learners fail to perform their competence. 4. Root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meanings while syem is understood with emphasis on affix. Sometimes a linguistic element is both a root and stem. 5. All instances of NP--movement are related to changing a sentence from the active voice to the passive voice. 6. Word lays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ecause of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the meaning.

《语言学概论》期末 试卷简介

淮海工学院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音位变体 亲属语言 语法意义 聚合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现代语言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 2. 语言符号具有和的特点。 3. 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4. 普通话中“粉笔”连读时,由原来的[ f?n214pi214]变读为[f?n35pi214],这种变化 属于。 5.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i 代表3个音素:。因 为这三个音出现的条件是互补的,从来不会混淆。 6. 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__ _ _补充确定的。 7. 一个国家内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 ①索绪尔②洪堡特③柏拉图④乔姆斯基 2.关于“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②“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次要的 ③“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④“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3.下列材料具有组合关系的是() ①个、游泳②--子、--儿、--者③理由、充分④医治、健康 4.下列各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 ①徘徊②football ③葡萄④unhappy 5.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异根②附加词尾③附加词缀④内部屈折 6.汉语属于() ①复综语②粘着语③孤立语④屈折语 7.从时间上看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是() ①先有文字后有语言②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③语言和文字一起产生④没有文字就没有语言 8.现代汉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个短语的结构可以分为() 1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吉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0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 1、遗存: 2、单位: 3、层位关系: 4、遗址: 5、民族考古学: 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位关系(15分) 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六、介绍一本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5×6) 1、金石学:

2、三叠层: 3、殷墟: 4、干栏式建筑: 5、斝: 苏秉琦: 二、问答(10×4) 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 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文,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 三、简述(15×2) 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 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四、简答(16×3) 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 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

2001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 1、考古学: 2、考古学文化: 遗迹: 遗物 3、相对年代: 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 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 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 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 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3×10) 匼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 基因:人种学 二、简答题(10×3) 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汇总 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 二、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9 三、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18 四、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5 五、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29 六、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35 七、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0 八、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4 九、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49 十、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3 十一、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57 十二、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5 十三、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69

一、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语言学概论试题

语言学概论 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6分) 1.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的就是言语 B.语言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不同,很难找到一致的规律 C.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 D.言语具有个人特点,因此不同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 2.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一般理论的著作通常认为是德国学者( C )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A.黑格尔 B.康德 C.洪堡特 D.歌德 3.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下列( B )决定的。 A.发音 B.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C.发音源 D.发音部位 4.下列各组辅音中都是双唇音的一组是( A )。 A.[p][p…] B.[p][f] B.[p][n] D.[b][k] 5.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D )。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心理属性 D.社会属性 6.北京人把“分配”[f n55p…ei51]说成[f m55p…ei51],这种语音变化形象是( A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7.下列四组合成词中,( D )含有不成词语素。 A.火车 B.热爱 C.心疼 D.端详 8.一般说来,前缀在构词中通常( B )。 A.只改变词的具体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 B.只改变词的抽象意义、不改变词的词类 C.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具体意义 D.只改变词的词类、不改变词的抽象意义 9.“一张上海”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词语搭配不当,其实是“买一张去上海的车票”这句话在特定场所(售票处)对话省略。这种现象说明了( A )。 A.语境对语法的作用 B.修辞对语法的作用 C.语汇对语法的作用 D.语音对语法的作用 10.“学习外语”和“政治学习”中的“学习”是( D)。 A.边缘类的词 B.兼类词 C.同音词 D.词性完全相同的词 11.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 C )。 A.扩展法 B.二分法 C.对比法 D.描写法 12.“她在喂孩子”这个句子中,“她”是施事,“孩子”是受事。这种施受关系属于( D )。 A.语汇意义 B.语境意义 C.附加意义 D.语法意义 13.已有的自源文字,从字符跟 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 的标准来归纳,都是( B )。 A.音节文字 B.词语 文字 C.音位文 字 D.语素文字 14.在下列四种古老的自源文 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是 ( C )。 A.古埃及文字 B.苏美 尔文字 C.汉 字 D.马雅文字 15.在下列四种行为中,与文字 起源直接有关的是( C )。 A.结绳 B.串贝 C.图画 D.以上各种行为 16.现在公认的汉字的最早源 头是( A )。 A.甲骨文、金文 B.甲骨 文、篆书 C.金文、隶 书 D.甲骨文、隶书 17.下列各组汉字中都属于会 意字的是( B )。 A.课桌 B.众兵 C.新闻 D.电灯 18.语言的统一只能通过以下 ( C )方式来实现。 A.消灭现有方言 B.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相互融合 C.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它 来取代方言 D.推广方 言,使之取代共同语 19.从词义发展上看,下面 ( B )组词的词义指称范围扩大 了。 A.江、河 B.闻、香 C.臭、脚 D.江、风 20.下列各组词中,都是借词的 是( B )。 A.吉普、电脑 B.尼龙、 电视机 C.沙发、绷 带 D.冰淇淋、冰棍 21.语法上,( C )是句子中最 小的能独立活动的单位。 A.语素 B.词组 C.词 D.合成词 22.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 A.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B.概念是从千千万万的个体属性中 抽象出来的 C.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 本质属性 D.概念就是语 汇 23.( B )受到损害后,患者会 出现语言障碍,基本上不能说话, 但能听懂说话。 A.大脑右半球前部 B.大 脑左半球前部 C.大脑右半球 后部 D.大脑左半球后部 24.现在一般认为,人学习语言 的最迟临界点是在( C )左右,就 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如果不接触 语言,此后就几乎无法学习语言 了。 A.两岁 B.五岁 C.十二岁 D.二十岁 25.“熟”语料库是指( D )。 A.经常使用的语料库 B.经过批准发行的语料库 C.经过使用证明较为成熟的 语料库 D.标注了一定附 加信息的加工文本 26.“语言迁移现象”指的是 ( A )。 A.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现象 B. 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 C.随着人口迁移而带来的语言 变化现象 D.学 习母语过程中语言水平提高或降 低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4 分) 27.非音质音位包括(ABC)。 A.调位 B.重位 C.时 位 D.音段音位 E.语调 28.下列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 范围的是( BCD )。 A.对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 B.第二语言教学 C.机器翻 译,自然语言理解 D.为语音合成服务的实验语 音学 E.现代汉语的句法理 论研究 29.下列五个元音,( BCE ) 都是后元音。 A.[i] B.[o] C. [u] D.[a] E.[γ] 30.基本语汇具有的特点有 (ACD )。 A.产生的历史长 B.民族性 强 C.使用的范围广 D. 构词能力强 E.概括性强 31.下列词组中,(ABC ) 都是主谓关系。 A.饭没有了 B.火车开走了 C.我很累 D.教室里没有人了 E.冰棍!(叫卖)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 A.汉字是意音文字 B.汉字是 音节文字 C.汉字是音位文字 D. 汉字是词语文字 E.汉字是表意 文字 33.下列语言中来自拉丁语的 有(ADE )。 A.意大利语 B.土耳其语 C.俄语 D.法语 E.西班牙 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 12分) 34.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 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四种。 35.派生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 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 成词又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36.语言转用:是随着不同民族 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 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 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 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 称之为语言替换。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 18分) 37.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哪些 问题? 答: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以下 几点: 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 母区分开来。一个字母可以有大写 和小写的区别,还可以有手写体和 印刷体的不同,国际音标则没有这 些区别。在国际音标中,一个字母 的不同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 不同的音素。比如国际音标中的[N] 和[n]、[Y]和[y]等都表示不同的音。 一个字母在具体语言中和借用到 国际音标中,会代表不同的音素, 切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比如汉语 拼音方案中的b,p,d,t,g,k与 国际音标中形体相同的[b]、[p]、 [d]、[t]、[g]、[k]所代表的音素就 并不相同。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 别,国际音标在使用时通常在符号 外别上方括号。 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 标区别开来。国际音标中有些音标 符号是对同一个字母进行不同的 变形而产生的,应加以区分。比如 [z]、[ ]和[ ],[n]、[ ] 、[ ] 和[ ] ,[h] 、[ ]和[ ]。 第三,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 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粗略地 说,“宽式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 的音标,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 征和差别可不必反映,又可以叫做 “音位标音”。“严式标音”则是一 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 音,又可以叫做“音素标音”。比 如汉语普通话的“党”和“电”, 按宽式标音分别记为[ta ]和[tian] 就可以了;按严式标音则可分别记 为[tα]和[tiεn]。严式和宽式是 相对而言的,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 的界限。记录语音时采用宽式标 音,还是严式标音,要依需要而定。 38.划分文字类型有哪几种标 准? 答: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 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一种是 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 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 来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 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 准来分类。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 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 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 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 “单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 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 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 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 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 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 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 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全部 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 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 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 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 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 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 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 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 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 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双称为 拼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 部分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39.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有什 么不同? 答: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 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 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 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 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 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 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 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关系意义 则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 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 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 义的。 五、问答题(每小题9分,共 18分) 40.为什么说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举例说明。 答:因为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 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 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 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比如汉语、 英语等世界通用语言,都是先有口 语,后有书面语;但是我国的部分 少数民族至今只有口语而没有书 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 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 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 变。比如我们的汉语,书面语产生 后,随着口语的演变由古汉语发展 演变成今天的汉语普通话。任何一 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 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 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模拟的 书面语。比如现今世界上只有汉 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 语等少数语言有书面语。 41.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基础 方言?汉民族共同语为什么是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语 音为标准音? 答: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使用的 语言形式就是民族共同语,简称 “共同语”。而共同语是在某一个 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 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所谓作为共同语的基础,指的是共 同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系统是来 自基础方言的。在一种语言的诸方 言中,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 言,是由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言为 基础方言,这主要是由政治上的原 因决定的。北方方言区的代表点北 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 城,近千年来一直是一个政治中 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言几百 年来被用作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管 理的工具,被称作官话;加之近千 年来,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宋 人话本、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 等,大多是用北方方言或者是以北 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而且使用北 方方言的人也最多,这些因素使北 方方言在汉语众多方言中地位最 为重要,影响也最大,因而它就成 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京语音就成为共同语的标准语 音。 六、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 12分) 42.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词的 异同: 看:〔+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望:〔+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盯:〔+用眼+视线凝聚 +用力〕 43.分析下列歧义句属于哪种 类型,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歧义 的,每句表示哪几种不同意义。 昨天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下了雨。 答:该句歧义属于组合歧义, 是由不同的层次构造引起的歧义。 层次构造可以是“昨天江苏/和浙 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意思是 “昨天整个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 区都下了雨”。层次构造也可以是 “昨天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 了雨”,意思是“昨天江苏和浙江 两个省的部分地区都下了雨”。 模拟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 小题,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