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三章 声

第三章声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1. 宋祖英和席琳⋅迪翁都是著名歌唱演员。
当她们表演女声二重唱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来,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歌声有不同的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音速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3.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5.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A. 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 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C. 两者音色相同D. 两者传播速度相同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幅较小C. 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D. 声只能传递信息7.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8.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你知道这首歌吗?这就是李娜的经典名曲《青藏高原》,每次听这首歌,我的心都会被李娜天籁般的声音带入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其实很多人喜欢这首歌,但是无法唱,因为调子太高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 .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2.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3.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同的是(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和音色D .响度、音色和音调4.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 .禁止广场舞活动C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 同位置按弦,主要 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 墙是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D.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 的应用6.一般说来,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A. 提高装饰的效果B. 增强声音的反射C. 减小声音的反射D. 增加声音的响度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8.对由于衣服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9.“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声》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声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说明光具有能量C.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动能2.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
这是因为()A. 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B. 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C.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D. 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3.马航MH370飞机失联,据报道飞机坠入南印度洋中,飞机黑匣子会向外发送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被声呐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飞机黑匣子发射的这种脉冲信号是()A. 无线电波B. 激光C. 超声波D. 次声波4.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6.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7.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C. 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 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10.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 频率小于20000Hz的声音人们都能听到D.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B. C. D.14.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消声来控制噪声的B. 街道两旁种花植树,可以减弱噪声C. 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D.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15.(2017•宜宾)中国古代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但是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月球其实是个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的荒凉之地,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员面对面可以不使用无线电直接对话交流B. 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用吸管吸饮料C. 打开瓶盖,瓶里的水可能会直接沸腾起来D. 用天平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二、填空题16.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我国首辆月球车(月球巡视探测器)“玉兔号”成功登上月球如图3,月球车的设计质量为140________ (选填“克”或“千克”),物理学中把________ 叫做质量,符号为________ .从地球到月球,月球车的质量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因为它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载人登月盛举指日可待.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是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是因为________17.如图所示,李红在艺术节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18.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_(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判断是小刚在喊他.19.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再用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是,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20.如图所示,将钢锯条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__而发出声音,这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若不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而改变拨动锯条的力度,则发出声音的________会改变(选填“响度”或“音调”).21.图中a是示波器接收到音叉发声的示意图,对比所得波形图b和c可知________的响度要大;d和e是示波器中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其中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超声波能碎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三、解答题2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23.我们拿百元钞票买东西,当商贩没有验钞机时,通常总是折动几下或者拿着钞票甩动几下,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四、实验探究题24.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同时通过推理可知:________不能传声.25.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__有关.(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__有关.他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叫________.(4)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2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五、综合题2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小题:(1)如图甲,是小时候折的纸炮.甩动纸炮,随之会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的声源是________(选填“白纸”或“空气”).(2)一张白纸,很难从两边将纸直接拉断,是因为纸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3)一张白纸和一本物理书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________首先着地(选填“白纸”或“物理书”).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平放在物理书上,平托着物理课本,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一起释放,结果白纸随着物理书一起下落,原因是________.27.中国首条高海拔高铁兰新高铁(如图)建成投入运营,它标志着我省进去了高速铁路时代.(1)列车头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________ ;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________ 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快到站点时,列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 传入人耳的.(2)兰新高铁线全长1776km,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只需8h,则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km/h;若列车牵引功率为5500kw,以180km/h匀速行驶,它的牵引力是________ N.(3)坐软座比坐硬座舒服,这主要是因为软座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软座之间的________ ,在压力不变时,减小了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D3.【答案】C4.【答案】C5.【答案】B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C二、填空题16.【答案】kg;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不变;属性;真空不能传声17.【答案】空气;响度18.【答案】音调;音色19.【答案】变大;变大;振幅;振动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20.【答案】振动;空气;音调;响度21.【答案】b;d;能量三、解答题22.【答案】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 ×4s=2s,由v= 得此处海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答:该处海水的深度是3000m23.【答案】答:折动或者拿着钞票甩动几下,是为了听一听纸币折动时发出的声音,因为真币和假币的纸质不同,折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商贩可以从音色来判断是真币还是假币四、实验探究题24.【答案】(1)变小(2)介质;真空25.【答案】(1)物体振动(2)音调;频率(3)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4)音调五、综合题26.【答案】(1)空气(2)引力(3)物理书;白纸受到大气压的作用,随书一起下落27.【答案】(1)减小阻力;等于;空气(2)222;1.1×105(3)接触面积;压强。
初二物理教科版初二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检测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二物理教科版初二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检测带参考答案和解析选择题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 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的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能的到声音;②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与地球之间是有一段真空的;③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说法错误;B、超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说法错误;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说法正确。
故选:D。
选择题大地震中的有些幸存者,在废墟中是通过敲打铁管而获得营救,他们是利用铁管的()A. 导电性好B. 导热性好C. 传声性能好D. 硬度大【答案】C【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废墟中的被困人员通过敲打铁管,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响声传到地面被施救人员听到而获得营救。
废墟中的被困人员的这种做法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铁管的导电性好、导热性好、硬度大都不是他们这样做的理由。
故选:C。
选择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A. 利用“超声波”除掉肾结石患者的结石B.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C.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D. 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答案】A【解析】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通过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选:A.选择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在真空中声音也可以传播C. 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人一定可以听到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答案】D【解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声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空不能传声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声速不同3.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A. 丙、乙、甲、丁B. 乙、丙、甲、丁C. 甲、乙、丙、丁D. 丁、丙、乙、甲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 市区里种草植树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 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 次声波B. 紫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7.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见的声音D.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8.关于下面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 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 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D. 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是次声波9.秦腔以独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戏,板胡响处,锣鼓起时,高亢的唱腔,尤其是唱花脸的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挣破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扯开嗓子大声“吼”时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B. 高亢的声音主要是演唱时声音的响度大C. 锣鼓起时,我们能分辨锣声和鼓声是因为音调不同D. 秦腔唱花脸为“挣破头”,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声音产生的原因B. 决定音调的因素C.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1.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A. 摩托车的消声器B.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 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12.如图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 在声源处减弱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在人耳处减弱D. 以上三种均是二、填空题13.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________产生的,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14.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尝试题之阳早格格创做一、采用题(12×3分=36分)1.闭于声局里,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物体不振荡大概也会收出声音B.声音正在气氛战火中的传播速度分歧C.缩小噪声的唯一要领是不让物体收出噪声D.“大寡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央供人们正在大寡场合道话音调要搁矮2.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正在北京召启,多款智能呆板人齐明相,如图是幼教呆板人正战小伙伴角逐背唐诗.下列有闭道法粗确的是()A.呆板人的声音不是由振荡爆收的B.呆板人的声音不妨正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别呆板人战小伙伴的声音主假如果为他们的音色分歧D.呆板人的声音正在气氛中传播速度是3×108m/s3.弦乐器与管乐器收出的声音一定分歧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战音色D.响度、音色战音调4.广场舞是华夏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共时广场舞的声响却给周边住房楼戚息的住户制成了一定做用.为了使单圆的便宜皆得到敬仰,战谐相处,您认为采与底下哪种要领是灵验、合理的()A.住房楼的住户皆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克制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皆戴一个播搁音乐的耳机D.住房楼内拆置噪声监测拆置5.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于话,证明声音可正在真空中传播B.脚正在小提琴上不共位子按弦,主要脚段是改变响度C.讲路二旁的隔音墙是正在声源处减强噪声D.B超查看身体是超声波正在医教中的应用6.普遍道去,大礼堂四里墙壁皆干成坎坷不仄像蜂窝状,那是为了()7.咱们教过的许多成语包罗了声局里,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匪铃、③矮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振聋收聩.那些成语中形貌共一声音个性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8.对于由于衣服不搁仄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荡而爆收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要领是(A)A.正在声源处减强:搁仄衣物B.正在传播历程中减强:闭上门窗C.正在人耳处减强:塞上耳塞D.正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火9.“呼麦”是受古族的一种下超演唱形式.演唱者使用本领,使气息剧烈冲打声戴,产死矮音,正在此前提上安排心腔共鸣,产死下音,真止罕睹的一人共时唱出下音战矮音的局里.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呼麦”中下音、矮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荡爆收的C.“呼麦”中下音是超声波、矮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下音战矮音正在气氛中的传播速度不相等10.闭于声局里,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将一只正正在收声的音叉触及里颊有震感不妨商量声音爆收的本果B.把正正在响铃的闹钟搁正在玻璃罩内,渐渐抽出罩内的气氛,声音大小坚持稳定C.咱们常道声音“引吭下歌”,是指它的音调很下D.克制鸣笛是正在传播历程中减强噪声11.(多选)如图是“商量做用音调下矮果素”的真验拆置,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里的少度去改变钢尺振荡频次B.多次真验中,坚持钢尺振荡的振幅相共,使用了统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里越少,振荡越快D.物体振荡得快,频次下,收出声音的音调下12.据图分解,下列道法粗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接道”奇我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睹但是大象能听浑B.安谧的夜早咱们身边的狗狗奇我突然耳朵一横并转化几下,那大概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睹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道话,身边的狗狗漠不关心,果为“悄悄话”的频次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果为大象战狗的“收声频次”不重叠区,所以狗的喊声大象永近也听不睹二、挖空题(19×1分=19分)13.初秋时节,柳树收芽,您不妨合根柳条,把皮战芯拧紧,抽出木芯,用刀把老皮的二端建齐,便制成了“柳笛”.“柳笛”收出悦耳的声音是____振荡爆收的,用力吹“柳笛”收出的声声响度__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收出的声音音调____.14.汽车上的电子防匪报警拆置,正在汽车被撬启时能收出报警声,指示人们车辆被匪,那是利用了声音不妨传播____的个性.15.人正在游泳时,会引起火的振荡而收声,鱼会被吓跑,那证明:____.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般,即是不但是要有____战传播声音的____,还要有仄常的____.16.小轩的爸爸睡眠时的鼾声通过____传到小轩的耳中,做用了小轩的戚息,那种声音属于____.17.联欢早会上,心技演员惟妙惟肖天模仿一些动物战乐器的声音,他主假如模仿声音的____,台下瞅寡听到心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传播的.18.北京奥运火炬正在珠穆朗玛峰传播,中央电视台举止了齐程真况转播.正在支瞅历程中,小心的小明创制,登山队员纵然登上珠峰面焚火炬,也不像其余场合传播时的欢笑、下呼场景.小聪报告他:声音能传播____,山上的雪堆格中坚强,下声大喊能引起气氛____,传到雪堆会引起雪堆的____,大概会激励雪崩,进而危及人们的死命仄安.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交战转速相共、齿数分歧的转化齿轮时,纸片收出声音的音调下矮是____(挖“相共”或者“分歧”)的,那一真验标明,音调的下矮与声源振荡的____有闭.20.锣收出的声是由____振荡引起的,锣收声的时间,用脚按住锣里.锣声便停止了,那是果为____.三、真验题(12×2分=24分)21.小明要商量“声音的响度战振幅是可有闭”.真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支配步调:(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正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沉小扣打音叉使它振荡后,不妨听到较____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中侧靠拢并交战小球(如图),不妨瞅到小球被音叉弹启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打音叉,不妨听到较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中侧交战小球.可瞅到小球被音叉弹启一个____角度.论断:当声源振荡的____比较大时,____较大;反之,则____较小.22.声音与人的死计息息相闭.为了认识声音,某试验活动小组安排了以下真验对于声音举止商量.真验一:使正正在收声的音叉交战火槽中的火,创制了溅起的火花.真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正在硬木塞的下端,并置进烧瓶中,沉沉摇摇瓶子,会听到浑晰的“叮当”声,而后与下硬木塞,将面焚的酒粗棉球搁进瓶中,待火燃烧后,赶快塞紧硬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本去小许多.真验三:支起自止车后轮,一脚转化自止车的足踩板,另一脚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止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收出的声音会越去越尖.以上三个真验中,(1)真验一标明:____;(2)真验二标明:____;(3)真验三标明:____.23.聂利共教正在一个养蜂场瞅到许多蜜蜂汇集正在蜂箱上,单翅不振荡,仍“嗡嗡”天喊个连接.她对于《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收声是不竭振荡单翅爆收的”那一论断爆收了猜疑.蜜蜂的收声部位到底正在哪里?底下是聂利共教的主要商量历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单翅用胶火粘正在木板上,蜜蜂仍旧收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单翅,蜜蜂仍旧收声;③正在蜜蜂的翅根旁创制二粒小“乌面”,蜜蜂收声时,乌面上下饱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乌面,蜜蜂不收声.请回问:(1)聂利共教正在真验时,采与多只蜜蜂的脚段是____;(2)从真验①战②可得出的论断是蜜蜂收声不是由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乌面”鉴于的假设是___.四、估计题(8分+13分=21分)24.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我斯克”号核潜艇正在巴伦支海逢易,航测博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逢易核潜艇的确切位子.超声波正在海火中的波速是v=1450m/s,正在潜艇正上圆海里背下收出超声波,从超声波收出到接支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46s,则潜艇重出的本量深度h约为几?(估计截止与整数)25.阅读下表中一些介量中的声速,回问问题:一些介量中的声速v/(m·s-1)(1)声音正在介量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顺序?(写出二条)(2)正在少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打一下,正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二次声音,二次声音相隔2.43s.声音正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大概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此时气温为15℃)问案:一、采用题(12×3分=36分)1---5 BCBCD 6---10 CBABA 11. ABD 12. B二、挖空题(19×1分=19分)13.初秋时节,柳树收芽,您不妨合根柳条,把皮战芯拧紧,抽出木芯,用刀把老皮的二端建齐,便制成了“柳笛”.“柳笛”收出悦耳的声音是__气氛柱__振荡爆收的,用力吹“柳笛”收出的声声响度__大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收出的声音音调__下__.14.汽车上的电子防匪报警拆置,正在汽车被撬启时能收出报警声,指示人们车辆被匪,那是利用了声音不妨传播__疑息__的个性.15.人正在游泳时,会引起火的振荡而收声,鱼会被吓跑,那证明:__振荡的液体(火)能传声__.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般,即是不但是要有__声源__战传播声音的__介量__,还要有仄常的__耳朵(听觉器官)__.16.小轩的爸爸睡眠时的鼾声通过__气氛__传到小轩的耳中,做用了小轩的戚息,那种声音属于__噪声__.17.联欢早会上,心技演员惟妙惟肖天模仿一些动物战乐器的声音,他主假如模仿声音的__音色__,台下瞅寡听到心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气氛__传播的.18.北京奥运火炬正在珠穆朗玛峰传播,中央电视台举止了齐程真况转播.正在支瞅历程中,小心的小明创制,登山队员纵然登上珠峰面焚火炬,也不像其余场合传播时的欢笑、下呼场景.小聪报告他:声音能传播__能量__,山上的雪堆格中坚强,下声大喊能引起气氛__振荡__,传到雪堆会引起雪堆的__共振__,大概会激励雪崩,进而危及人们的死命仄安.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交战转速相共、齿数分歧的转化齿轮时,纸片收出声音的音调下矮是__分歧__(挖“相共”或者“分歧”)的,那一真验标明,音调的下矮与声源振荡的__频次__有闭.20.锣收出的声是由__锣里__振荡引起的,锣收声的时间,用脚按住锣里.锣声便停止了,那是果为__锣里振荡停止,收声停止__.三、真验题(12×2分=24分)21.小明要商量“声音的响度战振幅是可有闭”.真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支配步调:(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正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沉小扣打音叉使它振荡后,不妨听到较__小__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中侧靠拢并交战小球(如图),不妨瞅到小球被音叉弹启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打音叉,不妨听到较__大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中侧交战小球.可瞅到小球被音叉弹启一个__较大的__角度.论断:当声源振荡的__幅度__比较大时,__响度__较大;反之,则__响度__较小.22.声音与人的死计息息相闭.为了认识声音,某试验活动小组安排了以下真验对于声音举止商量.真验一:使正正在收声的音叉交战火槽中的火,创制了溅起的火花.真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正在硬木塞的下端,并置进烧瓶中,沉沉摇摇瓶子,会听到浑晰的“叮当”声,而后与下硬木塞,将面焚的酒粗棉球搁进瓶中,待火燃烧后,赶快塞紧硬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本去小许多.真验三:支起自止车后轮,一脚转化自止车的足踩板,另一脚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止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收出的声音会越去越尖.以上三个真验中,(1)真验一标明:__收声体正在振荡__;(2)真验二标明:__声音传播需要介量__;(3)真验三标明:__音调跟收声体振荡的频次有闭,振荡越快,音调越下__.23.聂利共教正在一个养蜂场瞅到许多蜜蜂汇集正在蜂箱上,单翅不振荡,仍“嗡嗡”天喊个连接.她对于《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收声是不竭振荡单翅爆收的”那一论断爆收了猜疑.蜜蜂的收声部位到底正在哪里?底下是聂利共教的主要商量历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单翅用胶火粘正在木板上,蜜蜂仍旧收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单翅,蜜蜂仍旧收声;③正在蜜蜂的翅根旁创制二粒小“乌面”,蜜蜂收声时,乌面上下饱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乌面,蜜蜂不收声.请回问:(1)聂利共教正在真验时,采与多只蜜蜂的脚段是__预防真验的奇然性__;(2)从真验①战②可得出的论断是蜜蜂收声不是由__单翅振荡爆收的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乌面”鉴于的假设是__蜜蜂大概是靠小乌面振荡收声的__.四、估计题(8分+13分=21分)24.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我斯克”号核潜艇正在巴伦支海逢易,航测博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逢易核潜艇的确切位子.超声波正在海火中的波速是v=1450m/s,正在潜艇正上圆海里背下收出超声波,从超声波收出到接支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46s,则潜艇重出的本量深度h约为几?(估计截止与整数)解:超声波从海里到重出的潜火艇用的时间t=12×0.146s =0.073s,该处海火的深度h=vt=1450m/s×0.073s=≈106m 25.阅读下表中一些介量中的声速,回问问题:一些介量中的声速v/(m·s-1)(1)声音正在介量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顺序?(写出二条)(2)正在少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打一下,正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二次声音,二次声音相隔2.43s.声音正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大概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此时气温为15℃)解:(1)①声音正在分歧介量中传播速度分歧;②声音正在共种介量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闭;③声音正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大(其余合理问案也可)(2)884m340m/s -884m=2.43s,解得v=5200m/s,查表知:金属管由铁制v成的。
第三章声同步练习(4--5)附答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声同步练习(4)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着音乐进行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D.社区举行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美妙歌声肯定不是噪声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都不会变3.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古代气象学者利用“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D.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部件是否存在裂纹4.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5.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mm B.5层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大致为12米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5km/h D.人耳不能听到0dB的声音6.在线支付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人脸、指纹和声纹等生物支付。
手机记录下支付人的声音信息后,就可以直接通过声音进行支付。
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7.下列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B超”帮助孕妇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8.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9.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教科版八年级《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2(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1)(2) B.(2)(4) C.(1)(3) D.(3)(4)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在图1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A B C D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9.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 .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1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响声D.改变声音的频率12.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大礼堂的墙壁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13.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大钟停止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15.如图4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都有可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写出演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B .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2.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3.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同的是(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和音色D .响度、音色和音调4.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 .禁止广场舞活动C .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 .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手在小提琴上不 同位置按弦,主要 目的是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 墙是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D.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 的应用6.一般说来,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 )A. 提高装饰的效果B. 增强声音的反射C. 减小声音的反射D. 增加声音的响度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8.对由于衣服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9.“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
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相等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声音大小保持不变C.我们常说声音“引吭高歌”,是指它的音调很高D.禁止鸣笛是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11.(多选)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清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二、填空题(19×1分=19分)13.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____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_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的特性。
15.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说明:____。
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样,即是不仅要有____和传播声音的____,还要有正常的____。
16.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____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____。
17.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传播的。
18.北京奥运火炬在珠穆朗玛峰传递,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实况转播。
在收看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登山队员即使登上珠峰点燃火炬,也没有像其他地方传递时的欢笑、高呼场景。
小聪告诉他:声音能传递____,山上的雪堆十分脆弱,高声大叫能引起空气____,传到雪堆会引起雪堆的____,可能会引发雪崩,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有关。
20.锣发出的声是由____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
锣声就停止了,这是因为____。
三、实验题(12×2分=24分)21.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__的声音。
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
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比较大时,____较大;反之,则____较小。
22.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了溅起的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许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后轮,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1)实验一表明:____;(2)实验二表明:____;(3)实验三表明:____。
2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了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究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蜜蜂发声不是由____;(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
四、计算题(8分+13分=21分)24.2000年8月,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航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遇难核潜艇的确切位置。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波速是v=1 450 m/s ,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到接收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t=0.146 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h约为多少?(计算结果取整数)25.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1)(2)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相隔2.43 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为15 ℃)答案:一、选择题(12×3分=36分)1---5 BCBCD 6---10 CBABA 11. ABD 12. B二、填空题(19×1分=19分)13.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
“柳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__空气柱__振动产生的,用力吹“柳笛”发出的声音响度__大__;相比较,细而短的“柳笛”发出的声音音调__高__。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信息__的特性。
15.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振动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说明:__振动的液体(水)能传声__。
鱼听到声音的条件跟人一样,即是不仅要有__声源__和传播声音的__介质__,还要有正常的__耳朵(听觉器官)__。
16.小轩的爸爸睡觉时的鼾声通过__空气__传到小轩的耳中,影响了小轩的休息,这种声音属于__噪声__。
17.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音色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空气__传播的。
18.北京奥运火炬在珠穆朗玛峰传递,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实况转播。
在收看过程中,细心的小明发现,登山队员即使登上珠峰点燃火炬,也没有像其他地方传递时的欢笑、高呼场景。
小聪告诉他:声音能传递__能量__,山上的雪堆十分脆弱,高声大叫能引起空气__振动__,传到雪堆会引起雪堆的__共振__,可能会引发雪崩,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19.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频率__有关。
20.锣发出的声是由__锣面__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
锣声就停止了,这是因为__锣面振动停止,发声停止__。
三、实验题(12×2分=24分)21.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小__的声音。
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大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
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较大的__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幅度__比较大时,__响度__较大;反之,则__响度__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