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B.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C.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稻为越州D.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字逸少。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不盈期月( ) (2)窃而读之(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此子必蔽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分析,说说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1)满(2)表承接
2.这孩子将来必定会盖过我的名声!
3.天资聪颖,爱好书法,教育得法。

《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

《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

《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在各个领域,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2)姥初有愠色愠: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3分)参考答案:14.(1)曾经(2)生气、发怒(2分)1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王羲之传》的阅读答案2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③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④,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王右军:指王羲之。

文言文《王羲之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王羲之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B.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有终老浙江之意,曾经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兰亭聚会宴饮,亲自作序来申明心志。

C.王羲之在序中畅叙幽情,情感由乐转痛,他指出不同人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是生命最终会消亡,不由痛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D.王羲之已看淡生死,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他认为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兰亭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

10.王羲之和孙绰的序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6、D句意: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探问得知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信至”作“闻”的宾语,“闻信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一人”作“在东床坦腹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7.AA.“都是用干支纪日”错误,“岁在癸丑”中“癸丑”是用于纪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用干支纪日。

B.正确。

第一个“修”,高高的;第二个“修”,修补。

句意: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

C.正确。

第一个“致”,思想情趣;第二个“致”,使获取。

句意: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D.正确。

两个“耽”,都解释为“痴迷”。

句意: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

/女子沉溺在爱情中,很难自拔。

8.D“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错误,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安造的”,可见王羲之并不赞同“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

9.(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 (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 (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父旷,淮南太守。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

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必令远近戍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

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吾惟恭以待命。

”既拜护军,后又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败。

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

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

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

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愿复与众共之。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甚以为乐。

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尝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又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朝廷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①,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②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③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东土:东晋唐朝时期也特指会稽郡(绍兴)一带。

晋书 王羲之传 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王羲之传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

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B.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C.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D.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即堂房亲属,次于至亲。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起家秘书郎,累迁长史。

后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義之齐名,而義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王羲之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B.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C.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D.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也称“表字、小字”,古人名之外的称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王羲之题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ē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 (1)持六角竹扇卖之(2)人竞买之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2) 羲之书其扇()(3)姥初有愠色()(4) 皆此类也()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 (1)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2)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10.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7.⑴持六角竹扇/卖之⑵人/竞买之(每句1分)8.⑴到去⑵写⑶恼怒,生气⑷像(每个词解1分)9.句子翻译:⑴(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

(3分)⑵(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分)10.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4分,每一点2分。

)篇二:古文阅读(含答案) 南京【古文阅读】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意对即可)陕西【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抚百姓,示仪轨抚:安抚,抚慰()(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益:利益()(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亲:亲人()(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爱:爱戴,拥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湛江(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2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卒:最终 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2分) 21.C 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

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

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尝:(2)姥初有愠色愠: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16.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3分) 14.(1)曾经(2)生气、发怒(2分) 15.(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2分)16.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分)仙桃(二)文言文阅读(6分) 赵简子①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②。

将置后③,不知所立。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

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

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②〔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③〔置后〕选立继承人。

④〔二简〕两片竹简。

⑤〔识(zhl)〕记住。

⑥〔甚习〕很熟。

习,熟悉,熟练。

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以彰其咎 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

(4分)(1)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

(用原文作答)(2分)(2)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13.A(2分) 14.(1)诵其词甚习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

②要选贤任能。

(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绍兴大鼠蒲松龄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3分)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E.声东击西衢州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