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如何选择
妇科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妇科看中医还是西医好妇科问题在女性生活中是常见的,而选择看中医还是西医,往往取决于个人偏好、病情以及对不同医疗体系的信任程度。
中医和西医在处理妇科问题上各有优势,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1. 中医治疗妇科问题通常采用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注重调和阴阳、气血,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治疗妇科问题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状态,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2. 西医治疗妇科问题则侧重于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
西医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直接针对病症进行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快速明显。
对于急性病症或者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西医可能更加适合。
3. 个人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中医的温和调理,而有些人则可能更相信西医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4. 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也会影响选择。
对于一些慢性妇科问题,中医的长期调理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急性炎症或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西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5. 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
中医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草药,可能会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
而西医的治疗虽然快速,但手术和药物的费用也可能不菲。
6. 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也是一个考虑点。
在一些地区,中医资源可能更为丰富,而在其他地区,西医的设施和服务可能更为完善。
7. 最后,建议在做出选择前,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妇科治疗上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偏好来决定。
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医疗方式,都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生病时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的作文

生病时如何选择中西医治疗的作文《生病时中西医的选择:我的纠结与决定》我这人吧,身体还算可以,但偶尔也会生个病啥的。
就说上次感冒那回,那可真让我在中西医的选择上纠结了好一阵子。
一开始,就感觉脑袋沉沉的,像是被人塞了一团棉花进去,鼻子也不通气儿,就像两扇门被焊死了一样。
这时候我就在想,是去找中医看看呢,还是去看西医?我就坐在沙发上,脑子跟那浆糊似的,半天也没个主意。
西医呢,我就想到那的药个个都跟小炮弹似的。
上次我一朋友感冒去看西医,好家伙,开的药看起来都特别高级的样子。
白色的小药片,一大把,那说明书上的字密密麻麻的,就跟蚂蚁爬的似的,副作用还列了一大堆。
但不得不说,那吃下去起效挺快的,朋友第二天就活蹦乱跳去上班了。
再想想中医,那中医的药是要熬的。
我奶奶就特信中医,以前我有点小毛病,奶奶就会找个中医开点中药回来熬。
那药味儿啊,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苦溜溜的,就像一头扎进了苦海里。
不过中医就讲究个调理,什么望闻问切的,感觉特别神秘。
我记得有一回我肚子疼,中医大夫就拉过我的手,一边把脉一边问我这那的,感觉特别仔细。
不像西医,简单问几句就开始开单子检查。
就拿我这感冒的事来说,我最后还是去看了中医。
为啥呢?我想着我这感冒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西药虽然快,但我怕那些副作用。
我找到一个中医馆,里面全是那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那中医大夫,穿着个中山装一样的衣服,带个眼镜,看起来就很有学问。
他看了看我的舌头,又问了我一堆吃饭睡觉的事。
然后给我开了几副中药,每一副药拿回来都得精心的熬。
那熬药的过程也是个技术活,先大火后小火,还得算计着时间,就跟做饭似的。
为了这药,我专门买了个砂锅,就怕金属锅熬药影响药效。
熬出来的药那颜色黑黢黢的,喝下去苦得我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但是我想着这样调理一下也好,就咬牙坚持着。
喝了几天之后,我这感冒还真就慢慢好了。
这个过程虽然慢,但感觉整个人的身体状态都被调整得不错,不像以前吃西药好了之后还总有点虚。
所以啊,在生病的时候选择中西医真的是个挺头疼的事。
中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原则对比分析

中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原则对比分析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药物治疗原则。
本文将对中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
一、中医的药物治疗原则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调理身体,做到“以治未病为主,以治已病为辅”。
中医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中药基本原则:中医药物治疗倡导“因人制宜”,针对患者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辩证施治,用药“扶正祛邪”,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促进生机的治疗效果。
2. 药物组方方法:中医应用药物常采用复方组方,通过多味药物的统一应用,以增强药效,调和药性。
中医药物常以中药饮片、中药颗粒、中药丸剂等形式服用,经过炮制和配伍加工,提高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
3. 药物疗效评估:中医治疗强调综合观察病情,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综合判断患者的症状、体质及病程,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西医的药物治疗原则西医着重研究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其药物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药物选择原则:西医根据疾病的不同病理机制,选择具有特定治疗效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药多采用单一药物疗法,通过抑制、杀灭病原体或改善机体代谢等方式,达到治疗效果。
2. 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西医药物治疗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精确控制药物剂量。
常用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具体使用方法根据疾病的急慢、轻重等情况而定。
3. 药物疗效评估:西医治疗强调客观检测指标,通过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手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如血液化验、影像学检查等,可以直观、定量地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中医与西医药物治疗原则的对比1. 治疗理念差异: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调理,西医注重病因病理的研究和药物的针对性应用。
2. 功效评估方式不同:中医药物的疗效评估主要依赖患者主观反馈和四诊观察,而西医则更加倚重于客观化的指标和仪器检查。
中医按摩疗法与西医理疗的对比研究

中医按摩疗法与西医理疗的对比研究中医按摩疗法和西医理疗是两种不同的疗法,它们以不同的原理和方法来治疗病痛。
尽管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过程,这两种疗法在康复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中医按摩疗法和西医理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在疗效、适应症、治疗过程和安全性方面的区别。
一、疗效对比中医按摩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按摩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研究表明,中医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氧,缓解疼痛,提升机体免疫力等。
西医理疗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热疗、电疗、光疗等。
西医理疗常用于各种创伤、运动损伤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西医理疗可以缓解疼痛,消除肌肉痉挛,促进组织修复,加速康复过程。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医按摩疗法和西医理疗在疗效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不同的疾病和患者,选择适合的疗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适应症对比中医按摩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病等。
此外,中医按摩还可用于调理机体,促进健康。
然而,对于一些急性损伤和炎症性疾病,中医按摩并不适用。
相对而言,西医理疗在急性创伤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更具优势。
西医理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消肿、消炎,有助于急性期的康复。
三、治疗过程对比中医按摩疗法注重整体调理,通常需要较长的疗程。
在按摩过程中,中医按摩师会根据患者特点和疾病症状选择相应的按摩手法和穴位,进行适度的刺激。
中医按摩重视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针对不同的疾病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反,西医理疗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相对简短。
疗程时间主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康复情况而定。
理疗师会使用相应的物理手段,如热敷、电疗、光疗等,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直接作用于病患身体,以达到治疗目标。
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区别

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区别中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各自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
它们的区别不仅体现在药物使用、手法操作上,也涉及到对疾病认知和治疗思路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医在诊断方式、治疗原则、药物运用和手法选择四个方面探讨它们在治疗方法上的差异。
首先,中西医在诊断方式上有所不同。
西医更加注重仪器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借助于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例如,通过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西医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变部位。
但中医诊断则依赖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等,询问患者病情和生活习惯,以及通过脉搏感知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其次,中西医在治疗原则上也有细微的差别。
西医重视病因和病变的直接干预,侧重于通过药物及手术等方法直接攻击病变部位以实现治愈。
中医则更强调整体平衡和调节,注重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以及调节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
中医常常采用草药、针灸等中药疗法,调理人体整体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运用也是中西医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西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的使用,药物的剂量和成分是精确计算的,通过药物的单一或联合应用来消除病理变化。
中医则相信天然草药的治疗效果,常常将多种草药混合搭配使用,以期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此外,中药还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以及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来选择药物。
最后,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也有着手法选择上的区别。
西医通常通过手术或者药物直接干预病变部位,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或者药物治疗。
而中医则注重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腧穴和经络,调整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在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医各自在诊断方式、治疗原则、药物运用和手法选择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中西医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的康复。
同时,中西医的理念融合与互补也是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希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减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

减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减肥一直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众多的减肥方法中,中医和西医都提供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那么,究竟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来进行减肥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医减肥的方法。
中医减肥强调的是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中医减肥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减肥强调的是“因人而异”,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来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因此效果较为温和,但持久稳定。
而西医减肥则更加注重科学的方法和药物的干预。
西医减肥主要包括运动减肥、节食减肥以及药物减肥。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消耗体内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节食减肥则是通过减少热量摄入,达到能量消耗大于摄入的效果。
而药物减肥则是通过药物干预,抑制食欲或者加速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
西医减肥的方法较为直接,效果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反弹的风险。
那么,究竟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进行减肥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
中医减肥注重的是调理身体,改善体质,对于那些因体质原因导致肥胖的人群效果较好;而西医减肥则更适合那些因为生活习惯导致肥胖的人群,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药物的干预,可以快速见效。
因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中医和西医的减肥方法相结合,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方法,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进行减肥,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在进行减肥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取得长期的减肥效果。
希望每一位减肥的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拥有健康美丽的身体。
中医与西医中药复方与单一化学药物的比较研究

中医与西医中药复方与单一化学药物的比较研究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有着一套独立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而中药复方和单一化学药物则是在不同医学体系中常用的药物形式。
本文将对中医与西医中药复方和单一化学药物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优缺点和适应症。
一、中医中药复方中医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方而成的药物形式。
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对于治疗疾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中药配伍使用,以达到综合调节和平衡的效果。
中医中药复方的特点是疗效温和而持久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
复方中的各种成分相互配合,互补作用,能够增强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能够在体内逐渐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中医中药复方多用于慢性疾病治疗,在调理体质和改善机体整体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西医单一化学药物西医单一化学药物是指由单一化学分子合成制成的药物。
西医药理学认为,疾病是由病原体或生理功能失调引起的特定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疾病时可通过使用单一的化学药物来干预和抑制疾病的发展。
单一化学药物的优点是目标明确,作用迅速,对于急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然而,单一化学药物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药物中只包含一种活性成分,可能无法全面考虑疾病的多因素复杂性,治疗效果可能有限。
其次,单一化学药物通常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和毒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由于单一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而短暂,一旦停止使用,疾病很可能复发。
三、中医中药复方与单一化学药物的比较中医中药复方和西医单一化学药物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应症。
中医中药复方擅长调理体质、改善机体整体功能,对于慢性疾病治疗有独特作用。
而西医单一化学药物则适用于急性疾病和局部疾病,由于其作用迅速而短暂。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慢性疾病和调理体质,中医中药复方可能更适合;而对于急性疾病和局部疾病,西医单一化学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生病是每个人都绕不过的事,病了之后如何才能得到最好的医治,很多人都会很迷茫。
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大多数人是不清楚的。
对于中医和西医谁好谁差,虽然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支持中医的,还是支持西医的他们对这二种医学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要想知道用那一种方法对我们治疗最好,就需要了解中医是什么,西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同异之处在那?中医应该说从有人类开始就出现了,有记载的至少也有5000年历史,应该说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一部分,和其他中华文明成果不可分割,所谓“天人合一”是它的理论精髓。
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环境、饮食、锻炼、起居、心理、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等全方位康复疗法。
西医药的发展历程非常短,只有100多年历史,西医起源的人体解剖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完全建立在严谨的解剖学、物理学、化学学等基础上,实实在在与现代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快节奏……容易被人接受,对某些疾病诊断明确,看得见,摸得着比如:肿瘤,脑出血、脑血栓……,治疗上立竿见影,比如:病灶切除,调节某些生命指征、抗菌治疗等,这些有中医不可替代的优点。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它本身以及和自然界的关联无法分割,因此在诊断、治疗上西医就显得有些片面。
想想看,几千年的文明和一百多年的发展,不可能是对等的。
中医有些理论现在看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阴阳五行、子午流注,无法理解。
我推测创造这套理论的古人也无法解释得那么明白,只能说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他的经验无可匹敌,它纯粹是建立在实践中的一种理论。
它的有效性不容忽视。
我们现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都离不了中医中药。
我觉得现在对中医的重视不足,现代医学有太多解决不了的难题,需要我们从中医的视角去分析。
理解不了,不能说它不科学。
比如阴阳学说,中医理论讲天地万物由阴阳二气而生,现在看不是笑话吗?可我们的网络世界就是1和0的世界,这难道不可以看成一阴一阳吗?我理解的中西医现状和未来的前景,应该比作一个旅行者来到一座房子跟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西医如何选择?
(几大科室对照收藏版)
内蒙古凯蒙医院的刘汉荣医生曾在解放军二五三医院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由于从事的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他总结了不同疾病在中西医上的不同选择。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运营模式的医院,应用的是诊断上病证结合,治疗时综合协调,理论上相互为用的模式。
有些人说西医好,见效快;有些人说中医强,治根本。
其实不同的病,适合看不同的治疗方式。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的独特医学瑰宝,西医是近百年兴起的医学科目,虽然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相同的都是治病。
有一些症状更加适合西医,则应该选择西医;有一些病应该更加注重调理,就应该看中医。
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坐诊中医的望闻问切辩证,作出分型和分期。
同时用西医的仪器检测得到反馈,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获得更高的疗效。
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份表格,根据不同的症状,推荐不同选择方向。
1、(多年疾病)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2、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
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他亚健康状态,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常见病
感冒——中西医皆可
你会发现,感冒不吃药七天能好,吃药一周能好,输液一星期也能好。
因为感冒属于自愈性疾病。
关键在于治疗感冒时是否在同时提升免疫力。
一般情况下,感冒初期多喝水、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就能控制。
如果突发性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可以找西医,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3、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4、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5、面瘫恢复——首选中医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比较可靠。
6、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
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7、消化不良——首选中医
通过调理脾胃整体辨证治疗,效果更为巩固。
8、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
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心脑血管疾病
9、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先西医后中医,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皮肤病
10、青春痘——首选中医,西药副作用相当大,不宜久用; 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
11、白癜风——中西医都可,各有特色
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
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12、带状疱疹——首选中医
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
中西医疗效较好,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13、脚气——中西医皆可,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14、特发性脱发、斑秃——首选中医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
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15、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首选中医,应用西药可迅速控制病情,但副作用巨大。
对于病因比较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湿疹、慢性荨麻疹等,中药配合中医理疗有很好的效果。
17、妇科病——感染类疾病(如盆腔炎、阴道炎等)中西医皆可,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
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18、不孕不育——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
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19、原发性痛经——看中医,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20、月经失调——看中医。
多数为功能性失调,用中药调养效果更明显。
21、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儿科病
非急性病——首选中医
急性病——发作期要看西医明确疾病性质,迅速控制病情。
一般的情况可以选择中医。
另外中医推拿对一些儿科疾病的效果也不错。
中国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聋哑儿童已达300万。
肿瘤
早期肿瘤——首选中医,需要明确的是,西医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并不代表治愈。
放化疗副作用巨大,健康人尚且难以承受,何况是刚做完手术的病人。
此类疾病的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在疾病早期,可以首选中医。
刘汉荣医生从西医的角度解释了人体自我机制调节的原理。
人体有三道防御机制:
第一道是皮肤和粘膜,能够阻挡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比如眼泪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溶解吞噬和消灭细菌;
第三道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美国最大的一个医学研究机构在和科学家们一起讨论的时候,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当然有的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无关,如基因、遗传类的疾病。
以前,西医一直对免疫学没有现在这么重视,一直认为还是化学药物的作用比较强,治病效果比较明显。
有人会说,既然免疫系统这样强,为什么还要用化学药品呢?事实上,免疫系统的功能本身是很强的,但正是由于化学药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
我们曾经看到许多被医生宣布只有两三个星期可以活的病人,过了几年以后,奇妙的发现,居然
检查不到任何癌细胞的存在了。
这种药物无法治愈的疾病,我们的自身免疫系统却会将其治愈,这就证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学药品要强的。
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会那么大。
医生的责任不在于开药单,而在于其指导的职责,他有责任告诉病人药品进入人体后,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
如今抗生素的滥用,肿瘤放化疗的高强度杀伤,恰恰是没有平衡人体自身抵御机能这个根本。
总结:急性病、意外伤害看西医。
慢性退行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应采用中医调理+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