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十二五期间将建十三个大型物流园区

合集下载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

云南省50个产业园区情况介绍1、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开发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157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达6.2平方公里,按“一区三园”空间布局。

20年来,开发区依托曲靖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发展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电子、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和生物五大优势产业,已成为曲靖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水、电、路、燃气、通讯和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截止2011年,入区企业总数913户,其中工业企业1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另有个体工商户32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90.34亿元,增长45.02%;工业增加值87.02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80.12亿元,增长31.75%;主营业务收入283.95亿元,增长45.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元,增长16.1%。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30%的增速。

开发区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加速、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以打造“百亿产业、千亿园区、和谐新城”为目标,将全力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努力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2、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东部,成立于1992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出口加工区,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规划面积156.6平方公里。

是未来5年昆明城市重点开发的新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环境优势。

入区企业近10000余家,园区内已聚集了昆船集团、云内动力、北方夜视集团、康恩贝、康师傅、统一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或品牌,初步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业、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烟草制品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制造业六个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雏形。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4.22•【字号】昆政发﹝2019﹞25号•【施行日期】2019.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经济合作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云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及昆明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1号)、《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的通知》(昆发〔2017〕22号)有关要求,结合昆明市经济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引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多元合作新平台,完善对外交流新机制,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商贸要素高度聚合、经贸环境开放宽松、服务业高度发达、跨国公司数量众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概况分析一、滨海园区概况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南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

1998年和2000年,省级的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相继设立。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4年来,龙湾园区全部建成,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建成起步区0.5平方千米和启动区0.7平方千米,使温州开发区形成了“一区三园”联动发展的格局和“三园合一”的管理体制,总规划面积将近40平方公里。

我市城市东部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根据目标,五年后,这里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

近日,市委办、市府办下发这五大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

温州城市东部五大功能区由西向东依次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湾中心区、空港新区、瓯江口新区和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包括滨海园区、民科基地和沙城镇、天河镇和海城街道,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

滨海园区位于东海之滨、瓯江口南岸,离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温州铁路货运站13公里。

龙湾拥有大型港区2个,即龙湾作业区、灵昆作业区,温州港拥有大小泊位3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吨位达到6.2万吨。

滨海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北邻温州机场,南接瑞安丁山,西邻滨海大道,东至沿海规划围垦大堤。

起步区6平方公里(五大道十六路)。

天成围垦吹填工程以于2011年11月24日开工。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拟分三期用15年时间开发。

起步区创造了惊人的建设速度,计划5年建成结果仅用了3年多时间。

永强机场南侧滨海大道以东,北起滨海一路,南至纬十二路,西起滨海大道,东到滨海塘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353.83公顷。

园区就业人口9.78万人,居住人口7.6万,区内有大面积公园与道路水系配合形成绿化系统,分别延伸到东南面大罗山景区和西南面湿地风景旅游区,构成天然的绿化和生态系统,是一个先进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商贸服务、生活居住配套等协调发展,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性化现代工业社区。

云南省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云南省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型产业,从功能和运作环节来看,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配送业、运输代理业、物流信息及咨询服务业等五大业态,也是构成现代物流业的五大行业。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1]二、云南物流业的现状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物流业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目前云南省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物业服务水平仍停留在简单的仓储保管、货物运输工作,很少有物流企业涉及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和全过程供应链管理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与国内发达地区或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与我们处于中国面向东盟的物流“桥头堡”的前沿地位不相称。

3.1物流业呈现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物流企业“多、小、散、弱”问题突出。

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

3.2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多采用低价竞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

3.3社会物流总额近90%为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比重小且十分滞后。

3.4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不高。

物流技术进步动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物流标准化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

3.5物流需求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根据《2008年度物流供需调查报告》:生产企业供应物流由第三方物流负责的占32.5%;生产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28%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中36%为第三方物流。

三、云南物流业的发展优势(一)区位优势突出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云南省毗邻越南、缅甸、老挝三国,与泰国、柬埔寨非常接近,共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各类通道90多条,这些口岸和通道大多具备良好的外接条件;对内与广西、贵州、四川等省相连。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10.14•【字号】昆政办〔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10月14日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促消费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云商市运〔2023〕16号)要求,加快将昆明建设成为规模大、能级高、品质优、市场聚集力影响力显著、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推动昆明城市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名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提升城市知名度。

到2025年,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182.3万人次,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重大展会、活动与赛事数量不低于50场,新增国际知名品牌首店10个。

(二)提升消费繁荣度。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9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00亿元。

(三)提升商业活跃度。

到2025年,拥有4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商圈、商业街区,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80%以上,拥有5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拥有4个以上退税商店(网点)。

知识点:海南“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

知识点:海南“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

知识点:海南“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海南要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其中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那你知道除此之外,海南还重点发展其他产业吗,我们从海南“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十二大重点产业中就能找到答案。

一、旅游产业近年来,海南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023.6万人次,到2020年可能要达到1亿人次。

未来五年,海南将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新机遇,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千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做优做精旅游特色产品,努力将海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

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南素有“天然温室”美誉,具有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独特条件。

未来五年,海南将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技术路径,重点建设南繁育种、热带水果、冬季瓜菜、天然橡胶、海洋渔业等一批国家级农渔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拓展海南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精调优、热带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省创建等行动,把海南热带农业打造成服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

三、互联网产业海南的环境优势特别适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目前,海南全省互联网企业达到4000多家,一批互联网小镇启动建设,互联网与农业、旅游、医疗、流通等行业加速融合。

近期,海南将重点引进与培育热带高效农业、旅游各要素、离岛免税等方面的电子商务;游戏动漫制作及配套;VR、AR及其产业链;软件研发、文化创意、数字设计等;大数据开发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应用;传感智能硬件、物联网示范应用等八个方面的互联网产业。

四、医疗健康产业2013年,国家批准在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赋予9项特殊优惠政策,经过3年不懈努力,先行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已有20个高端医疗项目开工建设,年内还有20个项目落地。

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

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

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二五规划谢家集区是典型的缘矿而建的老城区,辖区内有谢一矿(望峰岗井)、李一矿和13对小煤矿,全区采煤沉陷总面积25平方公里,采空面积16.5平方公里,最大下沉23.4m,采煤沉陷涉及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唐山三镇和谢家集、蔡家岗、谢三村三个街道1万户2.6万人,建筑面积86.9万m2 ,受灾城镇居民D 级房屋占全市老矿区总数一半以上。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一)主要成就“十一五”以来,我区按照省市要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区指导、镇负责、村为主、民监督”的工作思路,坚持调度通报制度,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区主导协调作用、矿支持配合作用、镇主体作用、村主人翁作用、村民代表监督作用),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同心共建,合力推动,创新方法,攻坚克难,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安全平稳,成效明显。

积极推进范圩新村(建筑面积13.3万m2,安置1488户)、望北小区(建筑面积15.2万m2,安置2456户)、新家园小区(建筑面积35万m2,安置5800户)、周郢新村(建筑面积4.5万m2,安置376户)和永青新村(建筑面积9.31万m2,安置588户,其中回民141户)等5个沉陷治理项目,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公里,可安置10600余户,截止今年范圩新村已投入使用,望北小区、新家园小区、周郢新村已完成主体工程;永青新村一、二期工程34栋192户已基本完工,三期、四期工程可望年底前开工。

同时,2010年梨树园新村和陶圩前后台新村已确址、立项已报批、搬迁工作方案已制订,人口核查正在有序进行,征地、规划、建设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2011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同时,在扎实推进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鑫森模式”悄然涌现。

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推进“四个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推进“四个交通”建设

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推进“四个交通”建设20xx年交通运输工作要继续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成网,着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着力推动行业软实力持续提升,全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攻坚克难,顺势而为,更好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适度超前发展构筑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十三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xx 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此,杨传堂指出,要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连线成网的关键期,努力实现适度超前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加快形成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高效率干线交通网,提升货运线路通行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建设广覆盖集散交通网,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强化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高起点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在“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础上,着力打造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联的国际陆路运输通道、干支水路运输通道、国际海上运输通道、覆盖全球的航空服务网络和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合理布局综合交通枢纽节点。

要促进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加快内河航道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协调衔接,着力打通基础设施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要提升基础设施品质,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开展公路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打造“品质工程”。

推动养护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等工作,确保基础设施安全、持续、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十二五期间将建十三个大型物流园区
物流新闻9月26日讯根据昆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昆明将建设五大核心物流基地和十三个物流园区。

据市公路运输管理局今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昆明市目前有包括公司、个体在内的81810户货运经营业户,共有货车94775辆。

就昆明目前道路资源情况而言,9万多辆本地货车加之其它省内外货车数,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对主城区货运交通进行调整。

另外,昆明以山区为主的地形条件决定道路客货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中占主要比重,成为昆明市综合交通运输中的绝对主力。

在道路货运为主的前提条件下,昆明市目前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多为以公路、铁路货运站场,以及若干以中介代理、货运配载聚集而成的货运交易市场(驾驶员广场),这些广场大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

截至2008年底,昆明市有物流企业集团7家,运输仓储企业12041家,个体经营户8000余家。

同时,物流企业存在小、散、乱、差,面临业态升级的现状,未来的物流发展建物流园区将是大势所趋。

昆明市目前货运场站集中分布在南部片区且多为三环以内,货运司机大多选择货物配载信息丰富、停车方便、周边交通便捷的货运场站停车。

市公路运输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关全市物流体系的规划目前已通过初审,今后的物流园区都将选址三环以外,建成集货运、信息配载、住宿、餐饮、仓储等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昆明还将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陆港,并于2015年基本建成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五大核心物流基地和十三个物流园区,开始建设和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建设昆明国际陆港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昆明市2010年、2015年和2020年货运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7亿吨、2.38亿吨和3.25亿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