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文化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PPT课件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PPT课件
5
孔子的生平
6
伟人生平
尼山降圣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wéi)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
尼丘山夫子洞:传说中孔 子的出生地
7
明代.佚名 孔子燕居像
3.实现仁的方法
孔子的理想社会:只有礼和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 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 ,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 对抗,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
17
儒家治国方略-----为政以德
1、重教化 轻刑罚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
——《论语·卫灵公》
11
孔子的思想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思想主张: “仁”的学说
人 以人为本。
[]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

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8











子 行
杏 壇 講




9
清代 . 佚名 孔子為魯司寇像
10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1.仁 意识到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 ”不问马。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

儒家思想对我国过去、还有现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0世纪初,由于中国落后挨打,人们在寻找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把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是罪魁。

从那之后,关于儒家“误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儒家思想是造成我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吗?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继承儒家思想呢?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

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

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

弟子三千,贤七十二。

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

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

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

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

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

“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

“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

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

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全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2)全
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 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 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
孔子希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治理动荡变革的社会。
(二)克己复礼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 (“礼”指周礼)
2、维护礼的途径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寻孔颜乐处,何乐何事?___周敦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于《白虎通义》
(7)明清 ----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
①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②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 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③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8)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
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 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
(9)十九世纪末 ---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10)辛亥革命后 ----继续受冲击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 共和民国宗旨。
学”和谶纬之学,融进了阴阳学、法家思想,改造 儒学。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大一统”为核心,为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5)魏晋唐
魏晋王弼、何晏:玄学(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学); 唐代韩愈:道统(排佛);

孔子与儒家讲稿.

孔子与儒家讲稿.

孔子与儒家一、西周时代按照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的记载,周王朝始祖姬弃和夏王朝的始祖大禹、商王朝的始祖子契一样都是尧舜时代的大臣,后来几经周折,到了第十三代古公亶父始定居于岐山,而周族也在此时开始变得强大,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文王姬昌时代,周族的势力可以同当时的商王朝一比高下了,而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最终消灭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建立了周王朝。

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这些制度大体可归纳如下:1、封建制度。

西周初年,当时统治者出于建立和维护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对王室宗亲和功勋贵族及服从部落的首领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封国据史料考证达到二百多个,而这些封国中以周王室同姓血亲及姻亲居多。

其他非王室贵族封国,除战功卓著的姜尚外地位均低于王室封国。

各封国虽然从属于周王室,但又自成体系,在对周王室尽了规定的义务后内政完全自理。

分封是层层进行的,因此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秩序,周天子高高在上,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和士组成的各级“封君”,这些封君有着严格的尊卑等级,每一级封君一方面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又从属于上一级封君。

2、宗法制度。

殷商以前无嫡庶之制,王位一般是兄终弟及,而到了周代之后开始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制又演变出宗法制:嫡长子继承王位当上天子后变成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与异母弟则被封为诸侯,是谓小宗。

在诸侯国内,每世诸侯之位也由嫡长子继承,是为诸侯国内的大宗,他的诸弟被封分卿大夫,为小宗。

卿大夫在其采邑内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在自己的采邑内亦为大宗,其余诸弟封为士,为小宗。

士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不再分封,为平民。

简而言之,诸侯于天子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

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而在本族内则为大宗。

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位(大宗),庶子分封(小宗)。

在宗法制下,小宗必须服从于大宗,受大宗的治理和约束。

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祖先的特权,其他小宗则没有这个权力,后者只有通过对大宗的尊敬才能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精品】第二章孔子与儒家文化第一节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品】第二章孔子与儒家文化第一节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孔子与儒家文化
第一节 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 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 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之后数千年文化 赖孔子而开。”——柳诒徵 《中国古代史》:“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 源;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夏 曾佑 张岱年:“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 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最重要,最 巨大作用的是孔子。”
2、 开创道德教育传统(2)
②敬兄长:程子说“孝弟行于家,而后
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 仁以孝弟为本。”(这是整肃好家庭关 系的根本)③泛爱众:广泛友爱大众。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2、 开创道德教育传统(1)

提倡“仁”德为本的道德传统。“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忠恕之道。怎样施行仁德:解决怎样爱人问题。 ①孝道:爱父母。“子曰:‘弟子(年轻人) 入则孝,出则弟(敬兄长),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亲近有仁德者)’”。“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由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二、孔子开创了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私人办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垄断教育, “学在官府”。周:小学——学小履小节、六 艺:礼(仪)、乐(音乐)、射(军事训练)、 御(驾)、书(文字)、数(数学)——技艺。 束发大学(太):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定“六艺”),学大艺、履大节。—— 理论:为贵族培养人才。孔子,开创私人教育 新局面。提出“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也。”孔门多杂,“子路、子贡、 颜琢聚……皆为显士。”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分成八派,影响大。儒学、显学。

第五章 孔子与儒家文化

第五章  孔子与儒家文化

第五章孔子与儒家文化“儒”的由来及其演变“儒”最初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人。

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员,身份崇高,他们掌管教化,通习礼乐道艺。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会秩序崩溃,“儒”渐渐丧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间,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以教书、相礼谋生。

他们有专门的服饰,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专业,例如看风水、操办丧事等。

儒家与儒学的形成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学是儒家学派所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体系。

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间的“儒”,他以自己的礼制、六艺知识,传授弟子,创立了以仁、义、礼、智为基本范畴的思想体系,教人做有道德修养的君子。

他的学说在春秋时代,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

第一节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一、孔子及儒家“仁爱”思想◆(1)孔子的仁学思想◆孔子解释,仁者“爱人”,强调血缘纽带是“仁”的最基本含义,这决定了儒家思想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最大特征。

◆其一,它是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周礼是西周初年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周公所制定的典章制度。

包括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嫡长子继承制等政治、法律及文教制度,并配以相应的各种仪式和音乐,是中国家族、宗法等级制度的基本规范。

先秦儒家(原始儒家)一、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幼年丧父,生活贫贱。

大约30岁时开讲私学,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又担任司寇,54岁时离开鲁国,带着弟子游说列国,14 年间各诸侯国君主都不采纳他的主张,再回鲁国时已68岁,去世时享年73岁。

孔子是微博开创者,《论语》是最早微博集:1、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2、言简意赅、寓意深刻;3、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4、互动性强,经常和子贡、颜回、子路等进行回复,互动;5、孔子拥有3000多粉,其中72人为带V号。

孔子与儒家学说

孔子与儒家学说

孔子与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千年不衰。

而其代表人物孔子更是被习以为常,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敬仰之源。

那么,孔子和儒家学说究竟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一、孔子的生平经历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今天的山东曲阜。

他的祖先是帝舜的后代,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

孔子内心志向高远,年少之时就追求学问,探究人生真谛。

他曾先后拜师学习,最终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还有很多颇具典故的人生经历,如“三月不识肉味”,“子路请益”等等,这些经历不仅表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也给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学问。

二、什么是儒家学说?当前的形势下,不少人把儒家学说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学说其实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在于五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在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人们之间必须彼此尊重、守信用、敦亲睦邻,才能达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三、儒家思想在今日的影响儒家思想虽然在现代已经不再当做公共的思想信仰,但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根深蒂固。

儒家文化已经被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在很多领域内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教育、文化、社会道德、国家治理等等。

另外,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也已经超越了中国边界,在国际舞台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到尊敬的圣人,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问和深刻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在生活和事业中获得质变的提升。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道德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塑造,提高道德素质。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儒家文化中的人伦关系,强调家庭、友谊、爱情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理论思想,扩展自己的思考范围,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总之,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中珍贵的财富,传承至今已经千年之久。

孔子和儒家学派

孔子和儒家学派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开创私学 之风,广收门徒,培养了众多杰出弟 子。
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 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
创立儒家学派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礼崩乐坏,孔子深感忧虑。
他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必须 重塑人们的道德观念,于是创 立了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思想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 情、君臣之义等伦理关系。
06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价值 挖掘
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借鉴作用
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提倡仁 爱、礼制和诚信等价值观,对当 代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责 任,强调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义 务,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
民意识。
儒家倡导“和为贵”、“和而不 同”等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 、缓解社会矛盾具有启示作用。
企业经营管理与儒家智慧结合
儒家思想提倡“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关注员工需求、提高 员工满意度具有指导意义。
儒家强调“诚信”和“义利观”,认为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义利观则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 利益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和为贵”等理念,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 稳健经营和良好形象。
诚信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01
诚信作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
儒家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个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诚信已经成为商业合作、政治交往、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的基本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3
儒家诚信原则的实践价值
儒家的诚信原则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的信任度、促进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