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论文
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

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玉米种植气候条件探讨论文摘要:玉米是我国的基础农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食。
气候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温度、水分、光照以及灾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玉米良好生长、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对提升玉米种植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种植;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培育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气候因素,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生长、发育等情况,也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
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确保充分的光照以及水分,做好相关的灾害防治以及病虫害预防工作,可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益。
1玉米种植的基本气候条件1.1温度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温度对其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且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感应较为敏感。
在玉米生长时期,通常要求温度不低于10℃;出苗时期,通常要求温度最低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5℃。
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若温度超过35℃,湿度会随之下降30%左右,导致水分蒸发过快,生长环境过于干燥,引发土壤缺水。
到了玉米授粉时期,过高的温度也会对授粉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在玉米颗粒长成阶段,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0~24℃,这一阶段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对玉米的生长、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1.2光照玉米为喜光植物,因此光照也是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气候条件。
足够的光照是保证其良好生长、发育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其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依据其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来给予一定量的光照。
在玉米出苗时期,其每天需要8~12h的光照,从而确保其充分发育。
此时光照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玉米发育期的长短,若光照充足,玉米便能够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玉米有机质的快速生长。
玉米光补偿点低,因此在其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保证充分的光照。
影响玉米制种的气候条件(合集5篇)

影响玉米制种的气候条件(合集5篇)第一篇:影响玉米制种的气候条件影响玉米制种的气象条件一、玉米制种所需积温玉米适应性比较广泛,凡大于10℃的有效积温在1900℃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18℃以上的地区均可搞玉米制种。
根据自然条件及种植制度的地域差异,全国大致可分为五个气候特征不同的制种区①北方春播玉米制种区。
日平均气温10℃以上的日数为120~170天。
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于10℃积温在2000~3600℃之间,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为一年一熟春玉米制种区。
本区除春旱外,夏季雨水较多,温度适宜,基本为雨热同步,日照充足,有利于玉米制种。
②黄淮平原夏播玉米制种区。
是中国种植玉米面积最大的区域。
大于10℃日数为200~240天左右,大于10℃积温在4000~4600℃左右,年降水量400~9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有春旱、夏涝及秋旱现象。
日照充足,以一年二熟的夏玉米为主要形式。
本区一般不进行春播制种,虽可夏播制种但所产种子成色差,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一般作为补充制种基地。
③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制种区,4~10月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10℃以上日数250天以上,高山区150天以上。
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分布均匀,但光照不足,正适合生产西南品种。
玉米制种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如四川的射洪、大竹、重庆等地,本区制种面积也较大,主要生产西南种子,种子生产主要是以育苗移栽人工授粉为主,成本相对偏高。
④海南冬播玉米制种区。
⑤西北内陆灌溉玉米制种区。
本区生育期125~180天。
大于10℃积温大部地区在2000~4000℃之间。
年降水量不足150~300毫米,干旱少雨,大部分采用黄灌或井灌,也有实施喷灌的。
主要以一年一熟春玉米制种,近年来发展为我国主要玉米制种区,有近80%以上的种子生产几乎都集中在西北。
本区制种产量高,种子成色好、千粒重高、商品性好。
二、玉米制种所需温度春播一般要掌握在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地温在10~12℃时播种能正常发芽出苗,播种偏早,若在6~7℃时也能发芽,但极缓慢,很容易使种子感菌霉烂。
榆阳区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榆阳区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属于半干旱气候带。
该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年降水量较少,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气候条件比较差,但幸运的是,该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如玉米。
下面分别从气温、降水和风力等方面来分析该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条件。
一、气温
1、最低温度:该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多数地方低于零下10℃。
由于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相对湿度低,因此对玉米来说,冬季干燥的气候条件是比较有利的。
2、最高温度:该地区的夏季气温较高,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白天,气温会达到30℃以上。
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有利,而且夏季积温也较高,有助于玉米叶片生长、光合作用和总生产力的提高。
二、降水
1、年降水量: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其中大约80%的降水集中在7月和8月,这是玉米生长季节,因此适合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降水分布:该地区降水分布不均衡,大多数地区有干旱现象。
有利的是,该地区有大量计划灌溉用水可供使用,供水稳定,因此有助于玉米在干旱季节的生长和发育。
三、风力
该地区的风力较大,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北,气象研究表明,该地区东北风频率较高,高湿度和低降雨是其主要特点。
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来说,较强的风力将影响花粉的传播和授粉效率,因此如果想提高玉米的净出产量,需要采用适当的玉米密植措施,从而提高可利用的日照面积,合理配置施肥和灌溉水,最大程度地提高受精率和成穗率。
总的来说,榆阳区的气候条件对于玉米种植来说是较为有利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
对于农民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刍议榆林干旱地区对玉米幼苗及生理的影响分析

刍议榆林干旱地区对玉米幼苗及生理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榆林干旱地区的特点榆林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
其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旱,日照时间长,蒸发强烈。
榆林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少,且不均匀分布,往往出现干旱季节。
土壤多为黄土,石质含量高,排水性差,干旱地区潜在蒸发强烈,土壤含水量低。
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限制,榆林干旱地区面临着玉米种植的困难,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以确保稳定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玉米幼苗生长来说,榆林干旱地区的特点将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1.2 玉米幼苗生长的重要性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幼苗阶段是整个生长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玉米幼苗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在幼苗阶段,玉米植株处于生长初期,吸收养分能力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
玉米幼苗的生长对整个玉米生长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幼苗生长能够确保植株具有强壮的生长势头,有利于后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幼苗阶段的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幼苗期的生长也关系到作物的健康状况。
对玉米幼苗生长的研究和关注,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针对干旱地区这类恶劣环境,进一步研究玉米幼苗的生长适应机制和调控方法,对于提高幼苗抗逆能力和生长速度,应对干旱环境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榆林是一个干旱地区,种植玉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研究榆林干旱地区对玉米幼苗及生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榆林干旱地区对玉米幼苗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干旱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改善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对玉米幼苗生理的影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玉米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适应机制,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楠(1987-) ,女,理学学士,助理工程师,曾在濮阳市气象局从事农业气象服务与研究工作。
3
夏玉米全生育期气候概况
2011 年度濮阳市夏玉米全生育期间(6 月上旬~9 月中旬)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匀但总体偏少,日照时数偏少,气温正常。 热量条件:夏玉米全生育期的积温为 2595℃,比常年同期偏高 43℃。按中、早熟品种 对积温的需求量 2500~2700℃计算, 6 月 10 日以前播种的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均在 2500℃以 上,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 降水条件:自 6 月 6 日夏玉米播种至 9 月 18 日夏玉米成熟,濮阳市各县总的降水量为 325.5~408mm,比常年同期偏少 16%至偏多 2%。各县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 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6 月上旬—7 月下旬,除清丰县降水量为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 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六到七成。8 月份和 9 月上中旬全市降水偏多,与夏玉米需水 高峰期同步性较好,有利于夏玉米生长。 光照条件: 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 651.5 小时, 比常年同期偏少 120.8 小时 (即偏少 15.8%) , 但基本满足了夏玉米生长需要。
4
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4.1 播种期(6 月上、中旬) 2011 年度濮阳市的秋作物多在 6 月上旬在麦垄中套种,有一部分于 6 月中旬小麦收获 后播种,6 月上、中旬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自然降水不能满足秋作物播种、出苗需要。多 为人工灌溉后足墒下种,秋作物出苗较为整齐。 4.2 苗期(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夏玉米苗期, 各县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1~2℃; 降水普遍偏 少, 地块墒情较差, 日照时数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间的气候条件对夏玉米苗期蹲苗有利, 易于形成壮苗。为玉米丰收打下较好的苗情基础。 4.3 拔节抽雄期(7 月中、下旬) 7月中、下旬,夏玉米陆续进入拔节抽雄期,此间各县降水偏少,对夏玉米拔节、抽雄 不能完全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主要靠人工灌溉。同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2℃,日 照时数偏多,对夏玉米生长利弊参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夏玉米的播种期—苗期—拔节抽穗期间, 濮阳市除清丰县降水 量 137mm 外,其余 4 县总降水量不足 80mm,较历年 220mm 偏少 60-70%,从而导致出现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干旱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得影响, 4.4 抽雄吐丝期(8 月上旬) 8 月上旬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与常年相比,日照正常,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对夏 玉米抽雄、吐丝及开花受粉,及其它秋作物籽粒形成略有不利影响。 4.5 灌浆成熟期(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夏玉米在灌浆到成熟期的适宜气温为 22~24℃ ,前期需要的温度偏高, 灌浆后期温度 可略低。2011 年 8 月下旬平均气温为 23.5℃。9 月上中旬的气温为 18.2~19.1℃,比常年 同期偏低 3℃左右。 自 8 月中旬玉米进入灌浆成熟期, 此期濮阳市出现了持续的连阴雨天气, 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日照时数异常偏少,造成夏玉米灌浆强度降低,不能满足夏玉米灌浆 的需求,夏玉米粒重有所降低,影响产量。但是此期降水偏多,充分满足了夏玉米生育后期 水分的需求。9 月下旬以后天气持续晴好,光照充足,无阴雨天气,对夏玉米#43; 4.0511x + 8.5301 R2 = 0.9299
关中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菌: 避免使用未腐 熟的有机肥料 , 选择 包衣种子或用 1 5 %粉 锈 宁 拌 种 。青 枯 病 防 治 可 轮 作 换 茬 ; 种子包衣 ; 用多菌 灵 5 0 0倍 液 灌
夏玉米要高产 , 抢 时 早播 是关 键 。 播种迟 , 气温低 , 光照差 , 不 根 , 每株 灌 药 剂 5 0 0 mL 。 仅 影 响 玉 米 产 量 和 品质 , 且 影 响 下 茬 作 物 的 正 常 播 种 。一 般 在 5 5 . 3 - 2虫 害
1选 择 品 种 选 择 的品 种 必 须 是 省 级 以上 审 定 , 优 质 高产 , 抗病 能力强 , 上
一
5 . 2化 学 除 草 在玉米 3 ~ 5片 叶 . 杂草基本 出齐的时候 . 全 田喷 洒 玉 米 专 用
年表现 突出. 适 宜 当地 种植 的 品种 。 夏 玉 米 选 择 中早 熟 紧凑 型 除 草 剂 , 可 防除 玉 米 之 外 的 禾 本 科 和 双 子 叶 杂 草 。要 选 择 晴 朗无 玉米 杂交种 . 这 类 型 品 种 主 要 特 点 是 穗 上 叶片 上 挺 , 与主茎夹 角 风 的 天 气 时 进行 喷 洒 。 另外 , 土壤 含 水 量 较 高 有 利 于 发 挥 药 效 , 喷 较小 , 株 型 紧凑 , 结实性好 , 出 籽率 高 , 耐密性好 , 适 合 密 植 。生 产 洒 6小 时 以 后 遇 到 降 雨 , 不需要重喷。 期 9 5 ~ 1 0 5天 。如 : 郑单 9 5 8 、 浚单 2 0 、 浚单 1 8 、 陕单 6 0 9等 。 5. 3病 虫 害 防 治
关 中地 区夏玉米高产栽培 技术研 究
张 峰 刘 利 中 ( 陕 西 省 周 至 县种 子 技 术推 广服 务 站 7 1 0 4 0 0)
关中地区玉米各生长阶段生理需温状况研究

2016年12月第31卷第24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nal UniversityDec. 2016V o l.31N o.24【现代应用技术研究】关中地区玉米各生长阶段生理需温状况研究吕海波(渭南师范学院农商学院,陕西渭南714099)摘要:利用陕西关中地区1953—2013年每10年温度数据,对4月7日(早播)及6月10日(晚播)种植的玉米在5个生长期(播种一出苗、出苗一拔节、拔节一抽雄、抽雄一授粉、授粉一成熟期)的气温条 件进行评价。
早播玉米拔节一抽雄期气温偏低、授粉一成熟期气温偏高,晚播玉米出苗一拔节期气温偏 高;早播玉米高的气温异常率主要在发育早期,日极端低温低于下限的天数较多;晚播玉米气温异常率在 出苗一拔节期和授粉一成熟期较高,表现为高温胁迫,随着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形式仍将继续存在。
关键词:生理需温;温度胁迫;全球变暖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 (2016) 24-0030-05收稿日期=2016-03-29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水位变化对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及贡献率影响研究(16J K033);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芦苇湿地带状废水排放造成的重金属土壤扩散及相应特征 (14Y K S004)作者简介:吕海波(1980—),男,山西永济人,渭南师范学院农商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气 候变化研究。
0引言1850年以来,全球各气象数据的记录表明[|],1906—2005年全球气温正以0.74丈/年的速度升高。
实 测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模拟发现,未来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气候正趋于变暖。
研究全球变暖对人类造成的 影响及应对策略,已成为紧迫的科学任务,气候变暖对各方面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农业方 面,温度升高意味着区域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升高,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从而提高区域的气候生产潜力;气 温升高还可以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加速作物的发育过程,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2]。
夏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的苗 ,缺株 时附近 留双苗 ,不提 倡缺 苗处补 种或移 栽 。
4花 粒 期 .
从抽 穗到 成熟 阶 段 。夏玉米 持 续 时 间为 4 — 5天 。玉 04 米植 株 雄穗 抽 出后 2 3天 ,果穗 的花 丝露 出苞 叶 ,玉米 株 - 达到 应 有 的高度 ,进 入 以生 殖生 长 为主 的后 期 ,也 是形 成 产 量 的 关键 时期 。适 宜 的耕 层 土 壤 水 分 含 量 为 1 ~ 0 , 92% 果穗 成熟 中 后期 要求 耕 层 含 水 量逐 步 降低 到 1 ~ 8 ,这 7 1% 阶段 需 降 水 1 0 m 左右 。这期 间如 遇 干 旱 ,会 影 响 籽 5r a 粒 的 饱满 程度 和 穗粒 重 ,导致 产 量的 降低 。这 期 问 降雨 量 多一些 ,只要 不是 严 重涝 渍或 导致 倒伏 ,对 产 量 不会造 成 很 大 的影 响 。
二 、 夏 玉 米 的 四个 生 育 时期
1发 芽 出苗 期 . 从 播种 到 出苗阶段 。玉米 种 子播后 从 土壤 中吸 收水分 ,
在 适 宜 的 条 件 下 ( 层 土 壤 水 分 含 量 1 ~ 0 ,温 度 耕 82% 2 — 5 ), 5 6 天 即 可 出 苗 , 玉 米 从 播 种 至 出 苗 需 02 ℃ -
一
种 >早熟 品种 。不 同类型 的玉米 其 总 叶面 积相 差 2 0 0 3 %; 不 同类型 的 玉米 产 量 水平 是 :晚熟 品种 >中熟 品种 >早 熟
品种 ,和 全 株总 叶 面积 大 小顺 序 一致 。这 是 因为 晚 熟 品种 玉 米 的生 育 期长 ,叶面 积大 ,制 造 和积 累 的干 物 质 多 ,所
2 . 01 01 2
XI NN0NGC U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分析摘要通过对陕西省的气候条件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夏玉米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提出陕西省降雨、温度、日照等气候条件对夏玉米产量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雷暴气候不利于夏玉米高产,需加强防范。
关键词夏玉米;气候条件;产量;影响;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s16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63-01
1 陕西省地理概况及气候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属于内陆省份,总体地貌特征为南北高,中间底,西北高,东南底。
有3个自然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及陕北黄土高原。
陕西境内地势复杂,地质结构复杂多样。
秦岭呈东西走向,巴山呈西北—东南走向,秦岭和巴山间形成了安康、汉中盆地。
陕西秦巴山地地处渭河、汉水之间,属于陕西省中南部,秦岭、巴山及汉江谷地均属于陕南秦巴山地范围,约占全省生产总面积的36%。
秦巴山区不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是陕西农林特产的宝库。
陕西省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南部和北部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温度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7~16 ℃;全省最暖的地区为陕南的浅山河谷,气温一般为14~15 ℃。
由于受季风条件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冬冷夏热。
春、秋2季温度升降快,南部和北部温差冬季大、夏季小。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同
时带来了风沙及寒潮等自然灾害。
年降水量受山地地形影响,由南向北递减,南多北少,陕南大巴山,秦岭山地中、西部是高山地区,年降水量可达900~1 250 mm。
陕西省夏季降水量丰富,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
陕南、关中地区常出现洪涝现象。
陕西省雷暴气候分布以南北多、中部少的形式,年平均雷暴日数可达25.3 d,陕南区雷暴气候变化趋势为由“多—少—多”的特点,陕北区逐渐增多[1]。
陕西省雷暴区域分布明显,陕南秦巴山地及陕北的黄土高原是雷暴气候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关中平原较少雷暴气候。
雷暴日多集中在6—8月。
2 玉米生育期对气象因素的要求
2.1 降雨
气候条件是影响玉米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2]。
玉米的是喜阴湿植物,生长需要较大的水量,玉米播种到丰产需水量在390~530 mm。
玉米的播种阶段是5月,这时期的降水量能够将土壤的底墒极大的提高,促进玉米顺利出苗,42~76 mm的降雨量才能够达到丰产的要求;玉米出苗至拔节阶段是在6月,土壤水分只需维持在60%~80%即可,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期间一旦田间积水持续3 d
以上或土壤湿度超过95%,都极易造成玉米芽涝;土壤湿度低于50%则对玉米出芽不利;玉米开花授粉至籽粒灌浆初期的时间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这时期是玉米丰产临界期,水分需保持120~160 mm[3]。
根据玉米生育期间不同时期的降雨需求量可知,陕西省秦
巴山地夏季降雨量丰富,土壤水分充足,且多集中在7—8月,符合玉米生长的降雨需求,对夏玉米的生长极为有利。
2.2 日照
玉米作为短日照农作物,生育进程会伴随日照的缩短而加快,营养生长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经济产量降低。
种植6万株/hm2玉米能够产生高达81.8%的光能截获率,在玉米开花授粉后对光照时数要求较高,光照增加,能够有效地改善玉米植株内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产量。
因此,充足的日照条件能够促进玉米的开花授粉,提高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赖氨酸及氨基酸等养分,降低淀粉、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于改善玉米营养品质至关重要。
2.3 温度变化
玉米生育时期温度要求:出苗至抽雄期适宜温度为25~30 ℃;穗分化阶段适宜温度为20~25 ℃;开花授粉期适宜温度为20~28 ℃(温度>28 ℃或25 ℃将会降低灌浆速度,日平均气温
<16 ℃时停止灌浆)。
由此可以看出,玉米生育期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 ℃[3]。
陕西省秦巴山地夏季南北温差小,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适宜,对于夏玉米的生育期温度要求极为符合,有利于夏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提高。
2.4 雷暴
陕西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可达25.3 d。
陕南秦巴山地及陕北的黄土高原是雷暴气候相对较为集中的区域,且雷暴日多集中在6—8月,这一时期正是夏玉米出苗至拔节、开花授粉到籽粒灌浆初期阶
段,不但对降雨的需求量高,而且对温度、日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段时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雷暴气候多发,对玉米生育期提高产量不利。
3 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陕西省气候条件,找出秦巴山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影响作用。
说明要实现夏玉米高产,需要增加日照时数,对降雨量、温度的要求在生育各个时期均不相同[4-7],陕西省秦巴山区夏玉米生长环境条件具有优势,有利于夏玉米产量的提升,陕西省秦巴山区的气温、日照及降雨条件对夏玉米生育期产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雷暴气候是影响夏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雷暴气候多集中在6—8月,对夏玉米产量的提升不利。
需要关注雷暴气候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抑制雷暴气候对玉米高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4 参考文献
[1] 蔡新玲,刘宇,康岚,等.陕西省雷暴的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04,23(z1):118-123.
[2] 郑伟,张艳红.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03-104.
[3] 周苏玫,李潮海,刘奎,等.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的资源特征及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5):3-4
[4] 窦杰凤,蒋万波,崔文华.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34-35,56.
[5] 王成业.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8):20-21.
[6] 毛军需.豫西地区降水条件与农业气候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1988(11):8-11.
[7] 王清礼.玉米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j].华北农学报,1981(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