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古代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第一讲

古代文学第一讲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师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公将战。曹刿请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遂入见。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 故逐之。”
二、古代汉语课程
“古代汉语是工具课,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 古代汉语是工具课, 古代汉语是工具课 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王力《古代汉语》 生阅读古书的能力”。王力《古代汉语》卷 首序言 学习古代汉语,传承传统语言文化。 学习古代汉语,传承传统语言文化。 学习古代汉语, 学习古代汉语,提高现代语言修养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精选文档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精选文档
第一讲:古代文学概说
主讲:陈力士
一、古代文学的研究对象
• • • • • • • 课程研究对象:文学史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 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文学史的编写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性。 文学史研究有几个层面: Ⅰ、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Ⅱ、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 思想、心态等 • Ⅲ、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的核心)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 Ⅱ、朝代的不平衡 • 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 的朝代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各 个朝代都有其相对发达的文体。 • 如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 的曲、明清两代的小说。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 Ⅲ 、地域的不平衡 • ①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 • 如,建安文学集中于邺都;梁陈文学集中于金陵;河南、 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的诗人比较多,而明清两朝则较少; 江西在宋朝涌现的诗人特别多,此前、此后都较少;江苏、 浙江两地在明清两朝文风最省,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 代特别值得注意。 • ②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下,一些文体带有不同地方特色。 • 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带有鲜明的江 南特色,杂剧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带有突出的南方 特色。 • Ⅴ 、雅、俗之间的互动,文体的渗透与融合复古与革新 的交替与碰撞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上古文学(原始口头文学) • 指的是原始时代的文学,它包括上古歌谣 和神话。 • 上古歌谣和神话都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 其低下时创作的,在其产生和早期传播中 都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到了文字时代才 逐步予以录载。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上古歌谣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产 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上古先民集体的口头创作。 • 上古歌谣最初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 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杭育杭育” 之类的劳动号子。 • 后来随着劳动对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锻炼 发展,有节奏的呼喊逐渐为有意义的语言所代后来作为一种有节奏的语言形式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先民 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形式。于是,即便不在劳动 场合,它也同样使用,从而显示出上古歌谣的丰富多样性。

古代文学史概述

古代文学史概述

古代文学史概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概述古代文学史,探讨其发展脉络和特点。

一、古代文学定义与起源古代文学是指在古代时期产生的各种文学作品和创作形式。

它主要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时代的口头文学,随着文字的出现,文学逐渐被记录和传承。

二、古代文学发展阶段古代文学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反映了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古代文学的起始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其豪放、深情的表达方式奠定了后来诗歌的基调。

2. 汉代汉代被誉为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包括了诗、赋、乐府等多种形式。

代表作有《七发》、《陈情表》等。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故事本《汉宫春》等文学形式。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开创了诗经时代以来的新局面。

此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文选》等。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体裁。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齐天乐》等。

唐代以其辉煌的文化景观和众多杰出的文人而闻名于世。

5. 宋代宋代文学追求纯正自然的文学风格,鼓励文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6. 元代元代文学多元化发展,主要包括戏曲、杂剧等形式,代表作有《元曲选》、《长恨歌》等。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文学承袭了元代的多元特点,同时加入了更多现实主义的成分。

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古代文学特点1. 对美的追求:古代文学以追求美为根本目标,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审美需求。

2. 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联: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与历史、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相结合,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教学1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教学1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教学1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教学1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其主要形式是祭文、宗庙记等宗教文学。

到了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哲学家、文人和诗人,文学形式开始多样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以其简洁、纯朴、深入人心的风格,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是《楚辞》,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考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史书、哲学著作和医学经典等各种文学形式,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个时期文人墨客活跃,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古文观止》,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里程碑之作,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评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如曹操、陶渊明、王羲之等,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三百首》,它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集之一、同时,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散文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这个时期文学形式开始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最重要的是宋代文学,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形式。

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从商代到清朝,中国古代文学不断创造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始祖神话
俗说天地开辟,未 有人民,女娲抟黄 土作人,剧务,力 不暇供,乃引绳絙 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 也;贫贱凡庸者, 絙人也。《太平御 览》卷七十八引 《风俗通》 往古之时,四极废, 九州裂。天不兼覆,地 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 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断鰲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 灰以止淫水。《淮南 子· 览冥训》
始祖神话 女娲故事
战争神话 黄帝擒蚩尤 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创世神话
帝江 (混沌神) 选自《古本山海经图说》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 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 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 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 应帝王》
(四)神话的文学意义
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是 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 维方式。 神话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活情感、矛 盾冲突,成为真正的‚神话文学‛。
神话故事、神话材料,常常被后代文学 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泽 的作品。
推荐书目
《古神话选释》袁珂辑,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海经校译》袁珂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山海经》
《 山 海 经 校 译 》 袁 珂 校 译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年 版 1985
卷卷卷卷 九八七六 海海海海 外外外外 东北西南 经经经经 卷 十 八 海 内 经
卷卷卷卷卷 五四三二一 中东北西南 山山山山山 经经经经经 卷卷卷卷 十十十十 三二一 海海海海 内内内内 东北西南 经经经经
二、上古歌谣
最早的文学,是与音乐、 诗 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歌谣。

第一章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精品PPT课件
摇撼一棵橡树, 爱情摇撼我的心。
《伊索寓言》
返回
❖ 作者:相传是一个名叫“伊索” 的释放奴隶所讲述的。
❖ 内容: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 关系来表现生活哲理。
❖ 价值:反映了平民阶级的思想 感情,既是当时社会关系和阶 级关系的写照,又是对人们生 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 影响:后世的著名寓言作家如 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 夫等人均受到过伊索寓言的影 响。
二、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1.荷 马 时 代(前12世纪—前8世纪) 2.古风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 3.古典时代(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 4.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末—前2世纪)
荷马时代

社会性质:这是
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
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
过渡的时期。史称
“荷马时代”或“英
雄时代”。
❖ 文学成就:这一时 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 就是神话和史诗。

❖ Lesbos ❖ (莱斯波斯岛)
Lesbian (女同性恋者)
❖ Sappho ❖ (萨福)
Sapphic (女同性恋的)
萨福
在我看来,他的享受好似天神 无论他是何人,坐在 你的对面,听你娓娓而谈
你言语温柔,笑声甜蜜
❖ 啊那是让我的心飘摇不定
❖ 当我看到你,哪怕只有
❖ 一刹那,我已经

不能言语
岛屿众多、交通便利
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风光秀丽而物产匮乏
主要经济作物:橄榄和葡萄
米隆《掷铁饼者》
❖ 米洛的维纳斯
埃比道拉斯剧场,最多可容纳10万观众
古希腊在古代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 米诺斯文明 米诺斯迷宫、线形文字A

中国文学十五讲主要内容

中国文学十五讲主要内容

中国文学十五讲主要内容第一讲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远古歌谣是源于劳动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的诗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搜集:采诗制度、制礼作乐、公卿献诗《诗经》原来只称为“诗”,因为它收录的作品实际篇数为305篇,取其成数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风、雅、颂。

这是音乐上的分类。

鲁国人毛亨赵国人毛苌“毛诗”《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传统*反抗压迫剥削的诗篇描写爱情婚姻的诗篇描写劳动生活的诗篇政治讽刺诗古老的史诗反抗压迫剥削的诗篇一方面表现了奴隶们的悲惨生活,他们遭受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另一方面由于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被压迫奴隶们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素朴自然的手法,描绘真实的生活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真实描绘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鲜明地记录了歌者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情感。

通过对诗歌主人公情感、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生活的矛盾,使生活画面更加鲜明。

第二讲屈原和《楚辞》楚辞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特点*屈原的其他作品,《橘颂》*楚辞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社会历史原因:1、采诗制度废止—诗的衰落2、社会历史的激变—新诗体的产生文学艺术传统:1、楚地民歌;2、楚地的巫风3、楚国的音乐方言北方文化的借鉴1、四言诗—《橘颂》、《天问》2、北方散文—铺叙、夸张、渲染楚辞的特点1、出现了致力于诗歌创作的诗人。

*2、楚辞在诗歌体式上有明显的变化。

3、在情节上充满了大胆奇丽的想象,富于浪漫精神。

4、楚辞的文学语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伟大诗人,《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中有作者姓名的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抒情传统。

《九歌》共十一篇《天问》诗歌的形式,问难的口气《橘颂》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一本涂书语文高中 内容

一本涂书语文高中 内容

一本涂书语文高中内容第一章:古代文学1.古代文学概述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包含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本章将对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2.诗歌与赋诗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以表达抒情、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

本节将以唐诗、宋词等为例,详细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3.散文与笔记散文是古代文学的另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它以叙事、议论和抒发感情为主要特点。

笔记则是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具有记录、记载和记事的功能。

本节将深入探讨散文和笔记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古代文化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概述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古代文学有较大的区别。

本章将对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与古代文学的联系进行探讨。

2.白话小说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以白话为基础语言,具有生动形象、情节曲折等特点。

本节将以《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为例,分析白话小说的发展及其文化意义。

3.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近现代以来产生的诗歌作品,它与古代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显著的差异。

本节将重点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与古代诗歌的对比。

第三章: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概述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学科,它通过文字、语言、结构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研究。

本章将介绍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方法。

2.文学理论与观点文学理论是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不同的文学理论和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节将详细介绍不同文学理论和观点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第四章:作文与修辞1.作文基础与技巧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节将介绍作文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写作技巧。

2.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修辞是指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它在语文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详细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其在作品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学习目标
(一)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知识(文学发展概况、文学观念、重要作家作品等);(二)培养解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丰富思想和情感;
(三)把知识内化到生命当中,成为你的人格修养,表现于你的言行之外,即文学素质的培养。

学习方法
(一)认真上课:互动,记录笔记(抓重点,不求完整);
(二)认真复习:对课上有启发性、感兴趣的内容,课后要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材料,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三)朗读与背诵
一、历代文学的典型样式
上古神话
春秋战国:《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古典文学的历史分期及特点
七分法(三古七段法)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文学革命”(1919)
⏹上古:文学自发的时期,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三、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
(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
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 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
《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 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 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四、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
1.诗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中华民族重抒情轻叙事。

中国文学体裁都含有诗歌化的倾向。

2.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3. 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五、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
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在整个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诸多作家都把目光对准人间而不是天国。

现实主义作品,无不是反映现实,即使浪漫主义作品,也都是现实世界中悲欢离合,真善美丑的虚化反映。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文以载道”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儒家首先提出的。

意思是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载道,即道德的提高和完善,宣扬政治,提升道德。

宋代理学家认为“文以载道”是指文学的价值在于阐述经典的道理,在于它的社会功利性,近代梁启超等人所理解的“道”已不再是儒家思想,而是强调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影响通过形象评价人生,发挥文学的感化教育功能。

文以载道的传统,培养和浇灌了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学家们关心现实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抱负。

因此他们的作品重陶、感染和影响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生的依恋。

3.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写意手法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

在中国文学中也有大量的注重写意的作品。

所谓写意,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中和之美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中庸之道”在文学界的反映。

中庸之道反对片面化和极端,在文学中表现为主张有节制地宣泄情感,反对过分强烈的情感表达。

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意义及永久魅力
1.爱国忧民的情怀。

2.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形象。

3.脍炙人口的语言:音韵之美;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