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荆州古城认知实习报告

荆州古城认知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进程中,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荆州古城,作为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本报告是我在实习期间对荆州古城的认知和体会的总结,旨在加深对古城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1. 荆州古城的历史沿革荆州古城,古称江陵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
从东汉开始,历经南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荆州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城防体系和文化风貌。
2. 荆州古城的城防体系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边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
城墙盘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状若游龙。
城墙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墙体坚固,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3. 荆州古城的文化遗产荆州古城内及其城周附近,有着众多的古迹名胜。
如关羽祠、宾阳楼、金凤腾飞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荆州古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其中,关羽祠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羽祠,是海内外华人祭拜关公的首选圣地。
4. 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近年来,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加强古城墙、城楼等硬件设施的保护的同时,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古城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三、实习体会通过实习,我对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荆州古城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其城防体系、古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保护和开发荆州古城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好古城,才能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只有合理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古城的旅游价值,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四、建议1. 加强古城墙、城楼等硬件设施的保护,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2. 深入挖掘和传承荆州古城的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荆州古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规划

4 结语
汽车工业 的迅 猛发展在 给人 类提 供 巨大便利条 件的同时 , 也
给社会带来 了很 大 的难题—— 交通事 故。我 国是 世界 上交 通事 故最 严重 的国家之一 ,0 1年交通 事故 的死亡人 数 已经 超过 1 20 0 万人 。近年来 , 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 的增加 , 道路里程 的延伸 , 道
荆 州 古 城 旅 游 资 源 的 保 护 与 规 划
谢 志英 王 智 宇
摘 要 : 绍 了荆州古城旅游 资源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介 并对荆 州古城 旅游资源 的保 护和规划进行 了详细分析, 最后 对 荆州旅游业的发展提 出了几 点建议 , 以促 进荆州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 词 : 游 资 源 , 护 , 划 旅 保 规 中 图 分 类 号 : U9 4 1 T 8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效率 、 改善交通运输 系统安全提供基 础理论 与关键 技术支持。
基地 , 为提高交通运输 系统 的运输 效率 、 善交通 运输 系统 的安 改
交通行为 与协 同虚拟现实实验平 台建成后 , 同济大学交通安 全性能提供理论 基础和技术支持 。
全与环境实验研究 中心将深入研究各类 驾驶环境 ( 特别 是复杂驾 参 考 文 献 : 1 尹念 东. 虚拟 现 实技 术及 其在 汽车 工程 中的运 用前景 [] 上 J. 驶环境 、 限驾驶环 境 ) 极 下驾 驶员一车 辆一 道路设 施之 间相 互作 [ ] 用 的复杂机制 , 特别是研究驾驶员在复杂 驾驶环境 下的心理与行
国土面积 1 4 万 .1
禹划 九州 , 始有荆 州 , 州市 位于长 江中游 、 荆 湖北 省 中南部 , 座 _ , 内还有乌林 古战场 、 容古道 、 2境 j 华 三气周瑜 芦花 荡 、 羽点 关 , 总人 口 6 0万 , 区面积 15 0k , 3 市 0 m2 城区 将 台、 章华寺 、 寿宝塔 等名 胜古 迹。全市 现有 国家级 、 万 省级 、 市
浅议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2022荆州古城规划方案 (2)

2022荆州古城规划方案前言荆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是一座优美的江城古镇。
荆州曾是楚汉交战的重要战略地点,早在两千年前就成为了文化和商业交流的中心。
荆州古城如今被誉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荆州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制定了以下2022荆州古城规划方案。
规划背景2022年是荆州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关键之年,为了满足市民和游客对荆州古城的需求,荆州市政府决定增加市里对荆州古城的投入,全面推进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推出一套全新的荆州古城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一、荆州古城的文化保护1.加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对古代建筑、街道、城墙等进行维修和保养。
2.制定荆州古城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荆州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范围、标准和方法。
3.打造荆州古城文化遗产展馆,展示荆州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同时增强市民和游客对荆州古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二、荆州古城的旅游开发1.重整荆州古城的游览路线和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购物广场、餐饮设施等。
2.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如文化节庆、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农家乐等,增加游客体验和参与感。
3.完善游客服务,增设导游服务中心、紧急救援中心、旅游信息中心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保障。
三、荆州古城的城市环境提升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逐渐老化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2.将荆州古城绿化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对城市亮化工程进行巨额投资,提高夜景让市民和游客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3.加强社区建设和环境管理,增设公共休闲场所,打造市民休闲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结语本规划方案旨在全面推进荆州古城的保护、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市政府及市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古城文化遗产,共建文明城市。
本规划方案将为荆州古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荆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希望市民和游客能够共同参与,共建古城,让荆州古城更加美丽璀璨!。
略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略论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王维;陈辰【摘要】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e-conomy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ancient city of Jingzhou is disappearing before our eyes. Jing-zhou city is a grea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deserve our protection and attention. Thus the ancient internal overcrowding, p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life, historic build-ings damaged when a series of problems, 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is-sues. It is not a burden to allo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ior of the ancient cit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brought us, but gives us a city with many cultural connotations.%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而荆州古城正在人们眼前逐渐消失。
荆州古城作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我们的保护与重视。
当古城内部人口拥挤、生活环境质量差、历史建筑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古城保护的问题,让古城内部的历史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种城建上的负担,而赋予城市更多的文化内涵。
加强荆州古城保护传承荆楚文脉

荆州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城墙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州古城的建设群落,同步华夏的悠久历史,是绕不开的文化血脉。
随着历史的变迁,荆州古城越发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保护潜力。
一、荆州古城保护和功能现状堪忧一是古遗存和古街区保护现状堪忧。
古街区等传统住宅区内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严重影响古城环境。
古城风貌杂乱,老建筑破败陈旧,拆建、改建、新建建筑的高度、体量、材质、风格、色彩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小块改建和见缝插针式的建筑比比皆是,并且有11栋高层建筑,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
虽然古城肌理尚存,多处古建筑保存完好,但被淹没在大量的新建筑当中,致使古城空间整体风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是古城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失衡。
除传统居住、商业、服务业之外,还存在大量的行政事业单位,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商旅之城的古城功能定位不符。
城内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用地占20%,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136家,行政、教育、医疗卫生用地比例大,侵占了古城的核心功能,致使荆州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很好发挥,制约了荆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是古城生态功能和人居环境不佳。
古城水系不畅,城内部分水系被填埋,湖泊、池塘、湿地被大量占用,遇到暴雨时城内居民饱受渍水之苦。
城南、城西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护城河,河中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人口密度过高,目前城内共有人口10.7万人,平均人口毛密度236人/公顷。
交通拥堵不堪,古城路网格局基于明清时期,道路狭窄。
高度密集的人口、车流与建筑使古城超负荷运转,排水、公厕、道路、消防等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导致人居环境不佳。
二、加快推进荆州古城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是加强我省古城保护工作的统一管理。
目前我省荆州、襄阳古城是全国著名的文化名城,2017年分别出台了《荆州古城保护条例》和《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为实现依法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热门荆州古城心得体会(汇总15篇)

热门荆州古城心得体会(汇总15篇)写工作心得有助于我们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实习心得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请务必仔细阅读。
目录第1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2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3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4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5篇:荆州古城心得体会第6篇: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第7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8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9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0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1篇:荆州古城作文第12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3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4篇:荆州古城导游词第15篇:荆州古城导游词荆州古城的心得体会荆州古城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距离长江仅有数公里。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荆州古城吸引了无数人们前来观光和感受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我最近有幸造访了荆州古城,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感悟和体验。
首先,荆州古城的历史韵味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城楼,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登上城楼,我可以眺望整个城市的美景。
曾经的战火烽烟已经过去,而如今这里是繁华街市的聚集地。
尽管如此,古城中的一些历史建筑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让我感受到了荆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其次,荆州古城的民风淳朴让我感到温暖。
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善良友好的当地居民。
他们热情地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并与我分享了荆州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每个人的笑容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座城市的自豪。
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荆州人民的淳朴和真诚,这种真诚温暖了我的心,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感和敬意。
此外,荆州古城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尽情享受了来自荆州的各种传统美味。
荆州的特色小吃,如糖油粑粑、蒲圣烤鸭等,让我欲罢不能。
而丰富的湖北菜更是令我大开眼界,麻辣豆腐、水煮鱼等传统菜肴都让我流连忘返。
浅谈荆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

浅谈荆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荆州作为一座源远流长的历史名城,是“三国文化”和“楚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宝贵的文化价值。
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由荆州古城、楚都济南城等古城遗址,楚文化古墓葬群和鸡公山石器时代遗址,毛家山、朱家台等大溪文化遗址,以及殷商时期周梁玉桥遗址等组成。
荆州室内众多的文化遗址,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荆州城市发展的特有资源。
【关键词】古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荆州古城提起10多年前的大荆州,荆州人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显出几分自豪;谈到目前的荆州,人们又会悄然流露出几许失落。
他们追忆往昔大荆州的光荣,他们失落于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名地之间的差距。
1 古城保护中的现状为了保护荆州古城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荆州市政府、文物保护局、荆州博物馆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荆州的现状令人堪忧。
(1)荆州城的整体布局与传统风貌基本不复存在,仅局部性环城风貌带和分散的几条历史街区,但在内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这些仅存的遗址也受到极大的威胁。
(2)古城的自然风貌景点、历史建筑较为分散,投入资金不足,保护与开发不够。
(3)护城河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水体切断为养殖渔业只用,破坏水系连同性和完整性,水域面积也因垃圾投放而逐年减少,生态受到破坏。
(4)城内人口久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已超过10万,且有增长的趋势,过大居住密度给古城空间和环境带来压力,造成环境质量恶化交通不畅。
(5)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垃圾投放点少,位置不当,城内公共卫生间数量少,城顶遛狗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6)部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管理不善,太晖湖和湘献王墓、文庙等长期被教育、商业、餐饮占用,鸡公山、济南城古遗址周围新房屋对古遗址造成直接损害。
(7)古城维护不足,损伤严重,城面普遍风华剥落、虚洞,树木生长旺盛,墙体裂损、鼓涨、扭曲,甚至失稳,顶墙倾斜,倒塌,局部地基破坏,散水体系严重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浅谈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制作人:陈刚、王志楠、宋一帆关于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背景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荆州(原江陵)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距市区5公里的楚都纪南城,历经20个楚王,长达411年,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既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名的人文景观。
据文物部门初步探明,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
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周长为10.5公里的荆州古城至今保存完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雄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等,均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历史、人物和艺术观赏价值,堪称国宝。
规模宏大、珍藏和陈列文物逾10万件的荆州博物馆,其中馆藏如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同时也在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
总之,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享誉海内外。
荆州城现状调查荆州在1982年就被首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现状虽然有所改变,但仍不容乐观。
她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富有魅力,许多古建筑淹没于现代建筑之中,荆州古城墙被众人视为荆州经济发展的障碍物。
1982年以来取得的成绩:荆州自从1982年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针对古城和文物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制定了《荆州市总体规划》和《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经过多年建设,荆州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先后开辟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如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等。
对荆州城墙、荆州博物馆、玄妙观、太晖观、关公庙等一批能充分展示荆州历史、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的景点进行了修缮,同时完善了一些保护措施,并且多次举办了荆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方面的学术研讨会。
与此同时,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上述举措对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存在的问题1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过大,环境质荆州古城沿街商业主要为本城区居民服务,街区交通不畅、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建筑密度过大、人口密度颇高、街区环境和自然景观较差。
2城区内部分地区功能混乱,缺乏特色荆州古城内及其周边地带的建筑缺乏特色,新旧建筑混为一团,高矮不一。
城内建筑即没有古典建筑特色,也没有现代建筑风格,违章违规建筑较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相互有干扰功能的建筑混杂在一起。
再者荆州博物馆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缺乏其应有的魅力。
三国公园内也成为饭庄,还开设了足浴餐馆等,失去了其本来面貌。
3荆州古城墙及其他文物保护力度不够荆州古城及许多重要的景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荆州古城墙墙身上杂草丛生,部分墙体被覆盖,部分墙体倾斜、坍塌。
明朝的万寿宝塔,内外壁上有很多汉白玉浮雕刻佛像和花砖浮雕佛像受损,其内壁也被很多游客乱写乱画。
章华寺则拆掉旧楼建起新楼,且新楼颜色鲜艳,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其中有一组楼梯的设计不符合规范,无法正常使用。
4古城墙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据有关专家的调查显示:城墙内侧400多种珍贵野生植物惨遭破坏,几乎一半已经消失,其中很多属于濒危植物。
5城墙内外水域水体污染严重城内水域和城外护城河水质非常差,水体发黑发臭。
就其原因是由于城内外很多生产、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其中,使护城河成了天然的化粪池。
6城内各景点景区产权及归属不清,管理不到位据了解,城内这些景点并不是由同一个部门管理的,有的归政府直接管辖,有的归建设部门管理,有的归文化部门管理,还有归文物部门管理……另外,各景点由于归不同部门管理,不利于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
这样就使景点景区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价值,也不能很好的协调发展,无形中阻碍了荆州古城的整体保护和发展。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荆州的历史文化遗产类型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有遗产两个方面。
由于历史悠久,荆州的文化遗产非常多,有春秋时期楚故都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石墓800多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三国遗址,公园,帝王陵寝等,最具价值的是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墙,规模之大,保存之好,为我国南方所仅有,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
荆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源远流长的楚文化习俗,例如一年一度的关帝庙的大型庙会,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元素的提取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不同于西安的六朝古都,不同于平遥的大气古朴,也不同于南京的六朝粉黛,要如何在众多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古城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笔者认为强调“地域性”非常重要。
荆州古城最重要的文化特质就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三国文化”,要重点强调这些文化特质,对于文化古城进行重点保护,才能体现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独特之处。
对于荆州古城的保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协调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正确应对机遇与挑战的相互转换。
关于荆州文化保护的具体建议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疏解如何保留古城风貌,一方面人们倾向原汁原味的保留,另一方面完全的保存并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荆州古城由于面积较大,古城内现有居民对于现代化设施的需求量较大,并不适宜完全保留原貌。
当然也不能只针对单栋建筑或者某一条有价值的街区进行适宜保护。
我们认为,应参考平遥古城的做法,一方面以古城为整体单位进行保护,对于特殊建筑进行特殊保护,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协调开发较早的古镇如丽江都或多或少存在开发过度的现状,原有的文化本质在商业化运作下逐渐丧失,城内外发展及宫内也相对失调。
这些都值得引起强烈关注。
相对来说,荆州古镇的文物开发状态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做太大的商业开发。
但是对大多数文物古迹没有进行大规模整体性的专业保护,不利于古城整体风貌的保留。
荆州古城应更多注意以整个城市为单位进行保护,抓紧抢修有价值的文物,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外现代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机遇与挑战的时势应对荆州古城墙作为荆州的标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有价值文物正在准备申遗。
荆州作为江汉平原的交通枢纽与物流枢纽,正在实施湖北省的“壮腰工程”及刚出炉的国家长江经济带的规定,对于发展旅游业等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个人一直认为旅游业和城市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应该相辅相成,抢抓机遇,打好区域牌、打好文化牌、打好旅游牌,提升荆州古城的品牌价值。
如何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物古迹,不仅仅在于扩大整个城市为保护范围,还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古镇规划手法,加强古城配套现代化进程,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城市标签。
古镇新城代谢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上,我们应该全面看待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才是对城市负责,对文化历史负责。
古城城里的具体措施建议降低建筑及人口密度,改善城内环境质量若要很好的保护古城,最重要的是疏散城内人口,否则难以对古城全面保护和开发。
因此,可以考虑在城外合适地区开辟生态居住区,将城内居民逐一迁出,以降低城内人口压力,改善交通,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对古城内的文物古迹区域进行分区保护的建议博物馆,三国公园和西门宜总体布局,进行联合整体保护开发;东门风景区与江陵碑苑本为邻居,两者应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在城内划分区域分别建立楚文化区和三国文化区,可以分别展示它们的文化内涵;将三义街、育才巷、关公文化一条街和仿古一条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发展“胡同文化”;设立步行、旅游、购物一条街晨街。
在街道两旁可以开设小店,出售当地土特产以及各种工艺品和纪念品,还可以开设适当茶楼、饭庄。
重点关注城内人口疏散为了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荆州已经拟定了《关于推进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单位外迁,将荆州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的实施方案》的草案。
古城人口外迁,建设新城,腾迁古城,把古城从混乱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位,凸显其文化旅游功能,势必就成为保护古城、发展古城旅游业的现实选择。
【现状摸底】人口情况目前荆州古城内共有人口106742人,其中常住人口90632人。
古城内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0684人;在古城内居住的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共34048人。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部外迁古城内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疏散古城人口万人,建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旅游核心景区。
【实施步骤】第一步:到2015年完成关公文化园、荆州文博园、九老仙都景区建设和三义街、得胜街古街区修复改造;复建荆州古城楚望楼、曲江楼、仲宣楼等三座城楼;外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陆续拆除古城内高层建筑,搬迁荆州中学等部分教育医疗机构,完成市、区两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为基础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到2015年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
第二步:到2020年,再疏散万人,城区总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
【疏散之五大方向】古城人口疏散方向为:沙北新区、荆北新区、海子湖新区、郢城、城南新区。
荆北新区——交通枢纽中心荆北新区是以交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文化客厅。
从2009年至今,根据荆北新区建设中的实际情况,规划方案也在不断的调整修改。
但其总的目标是:将片区打造成以交通枢纽为主、现代服务、主题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展现荆楚特色的“荆北新区”。
荆北新区位于荆州市中心城区西北角,东抵海子湖路,西至火车站西侧规划通道,南临荆沙大道,北至铁路防护绿化带,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规划至2020年居住总人口达万人,可承接荆州古城内部人口外迁的压力。
依托火车站而建的荆北新区,是外地旅客接触荆州的入口,是“荆州之门”,因此,荆北新区自然承载着展示荆州形象的使命。
新区开启古城人新生活为充分发挥古城历史价值,经省政府同意,荆州市启动古城人口外迁工程,批准新建荆北新区和沙北新区两大新城区,用于还迁古城内所有行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的搬迁,以此带动城区居民外迁,力争城区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左右。
到2020年,将城区总人口控制在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