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混合碱是指由多种碳酸盐组成的碱性物质,常见的有碳酸钠、碳酸钾等。

在实际应用中,混合碱被广泛应用于玻璃生产、化学工业、石化工业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混合碱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非常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探究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碳酸钠和碳酸钾作为混合碱的组分,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两种组分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备了一定比例的碳酸钠和碳酸钾混合物,并将其加入纯水中溶解。

我们在溶液中加入了甲基橙指示剂,然后使用盐酸滴定溶液,直到溶液呈现橙色为止。

通过滴定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钠含量(%)= (V1-V2) × C1 × 10 × 10 / (m × 1.06)其中,V1为滴定过程中加入的盐酸体积,V2为滴定过程中的终点体积,C1为盐酸溶液浓度,m为样品重量。

接下来,我们使用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

我们首先将混合碱样品加入烧杯中,然后在电炉中加热烘干。

烘干后,我们将烧杯放入干燥器中,等待其冷却后,使用天平测定样品质量。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其计算公式为:碳酸钾含量(%)= (m2-m1) × 100 / m其中,m1为烧杯质量,m2为烧杯加样品后的质量,m为样品重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分别为30.2%和69.8%。

此外,我们还得到了混合碱的理论含量,即碳酸钠含量为30%、碳酸钾含量为70%。

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我们发现实验测得的值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这说明我们的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通过滴定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混合碱中碳酸钠和碳酸钾的含量,并探究了其成分及其含量变化对混合碱性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混合碱中碳酸钾的含量较高,这说明混合碱具有比较强的碱性。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混合碱的分析,确定其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原理:混合碱通常包含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可通过酸量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首先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未反应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反应中和,所需的盐酸的体积即为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步骤:1. 用称量纸取约1g混合碱样品,称重并记录下重量。

2. 在烧杯中加入约20mL的水,并将称量好的混合碱样品加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稀硫酸(30mL左右),滴定至出现极淡的粉红色。

4.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约5分钟,使碳酸均被反应成二氧化碳。

5. 用滴定管加入0.1mol/L的盐酸,不断搅拌,直至溶液中呈现为酸性(pH值约为2)。

6.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加入0.1mol/L氨水的滴定,一直滴定至溶液的颜色转为桔黄色。

7. 记录用盐酸的体积V1,再用氨水的体积V2计算氢氧化钠的含量。

8. 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取样重量:1g2. 稀硫酸用量:30mL3. 盐酸用量:5mL4. 氨水用量:44.5mL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如下:碳酸钠:(V2-V1)×10.61%碳酸钾:V1×21.87%氢氧化钠:(30-V1)×2.48%其中,V1为盐酸用量,V2为氨水用量。

实验结论:通过酸量法测定,我们得到了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含量分别为19.49%、8.57%和71.94%。

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引言混合碱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也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缓解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的良好助手。

在医学领域中,混合碱作为药物被广泛使用。

混合碱由于由多种组分构成,因此测定各组分的含量对于制备高质量的混合碱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该方法在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时的优势和限制。

二、实验原理讲稿双指示剂法是一种通过pH值变化检测共存各种离子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改变样品的pH值来判断各组分的含量。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样品中酸、碱含量相等,则pH值为7;如果碱含量大于酸含量,则pH值将大于7,反之亦然。

因此,通过间接测量溶液的pH值变化,可以计算出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本实验使用讲稿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可溶性碱、碳酸氢根离子和总碱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 用取适量混合碱样品,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得样品中所有组分充分溶解。

2. 用酚酞指示剂标志样品的pH值,使其呈现粉紫色。

3. 将样品分别加入硫酸和硝酸,并搅拌混合。

这会使酸离子与样品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反应产生CO2,因此样品的pH值会下降。

4. 用甲基橙指示剂标志样品下降的pH值,当样品呈现橙色时,记录此时的pH值,同时也需要记录加入酸的体积。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测定样品的pH值。

6. 根据样品的pH值变化的大小及各次加酸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气泡的形成,应尽量减少搅拌时的剧烈程度。

2. 加入酸溶液时需要慢慢加入,避免加入过多导致样品的酸碱度过大。

3. 需要注意溶液的稳定性,避免在分析过程中产生气泡或蒸发水分。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采用该方法对一组混合碱样品进行测定,得到各组分的含量如下:可溶性碱含量为0.41 g,碳酸氢根离子含量为0.29 g,总碱含量为0.65 g。

混合碱中NaHCO3、 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讲解

混合碱中NaHCO3、 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讲解
任务分析
酸碱滴定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和结果准确,因而在 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会遇到酸碱混合组分的分析问题,如氢氧化钠物质中常常含有一定量 的碳酸钠、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氯化铵中会有一定量的游离盐 酸(HCl)、硫酸铵中会有一定量的游离硫酸(H2SO4),为了检验碱和铵 盐的质量等级,需要对混合酸碱物中的各组分进行测定;在氟化氢、四氟 化硅的生产过程中,会有硫酸和氢氟酸混合酸体系,分析其各组分的含量 ,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同一个试样中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用酸标准或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值的变化情况 ,选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分别指示终点,这种方法称为双指示剂法。该法 快速、简捷,已广泛应用于酸碱混合物的分析与测定。
任务分析
假如你是某家公司化验室的一名分析检验员, 请利用已经配制并标定好的盐酸标准溶液对混 合碱进行分析。
如何测定?
01 工业混合碱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工业混合碱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用什 么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其含量?
用什么试剂作指示剂?各指示剂的变色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点和变色范围是多少?
1
2
3
项目
ω(Na2CO3)﹪ ω平均(Na2CO3)﹪ 极差/(mol/L)
序号
1
2
3
极差与平均值之比/(﹪)
V2(HCl)消耗/ml(第二次读数—第一次读数) V2溶液温度补正值/ml V2滴定管体积校正值/ml V2(HCl)滴定实际消耗体积/ml
项目
序号
1
2
3
V2(HCl)消耗/ml(第二次读数—第一次读数)
1、HCl标准溶液使用前必须再次摇匀。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贵州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执教者:年级:时间:教学内容一、实验目的(明确)1、 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酸碱滴定的实际应用二、实验原理(讲清)所谓混合碱通常是指NaOH 与Na 2CO 3或NaHCO 3与Na 2CO 3混合物,它们的测定通常采用双指示剂法,即在同一试液中用两种指示剂来指示两个不同的终点。

原理如下:在混合碱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刚变为无色。

若试液为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物,这时溶液中NaOH 将被完全滴定,而Na 2CO 3被滴定生成NaHCO 3,即滴定反应到达第一终点,设此时用去HCl 溶液的体积为V 1,反应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然后,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色,设所消耗HCl 溶液的体积为V 2,这时,NaHCO3全部被滴定,产物为H2CO3(CO2+H2O ),反应式为:NaHCO3 + HCl ═ NaCl + H2CO3所以甲基橙变色时滴定反应到达第二终点。

可见,滴定Na2CO3所需的HCl 溶液是两次滴定加入的,从理论上讲,两次用量相等。

故V 2是滴定NaHCO3所消耗HCl 的体积,NaOH 所消耗HCl 溶液的量为(V1—V 2 )。

那么各组分的含量按下式计算:1000V1M10002V 1V C 1××=ω- 1000V2M 10002V C 2××=ω式中: ω1 —— 混合碱中NaOH 的含量,g ·L –1 ;ω2 —— 混合碱中NaHCO3的含量,g ·L –1 ;C —— HCl 溶液的浓度,mol ·L –1 ;V 1 —— 滴定过程中一阶段HCl 溶液的用量,mL ;V 2 —— 滴定过程中二阶段HCl 溶液的用量,mL ;V —— 混合碱的体积,mL ;M1 —— NaOH 的摩尔质量,39.997 g ·mol –1 、M 2 —— NaHCO3的摩尔质量,84.007 g ·mol –1试样若为NaHCO3与Na2CO3的混合物。

混合碱中NaHCO3、 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讲解

混合碱中NaHCO3、 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讲解

扣分
扣0分 扣5分 扣10分
扣15分
扣20分 扣25分
得分
评价
评价内容
准 确 度 (75分)
要求
相对误差≤0.10% 0.10%<相对误差≤0.20% 0.20%<相对误差≤0.30% 0.30%<相对误差≤0.40% 0.40%<相对误差≤0.50% 相对误差>0.50%
扣分
扣0分 扣15分 扣30分
检测要点
1、酸式滴定管的规范操作:克服漏液的现象;有色溶液体积 的正确读法; 2、近终点时颜色判断和操作:近终点微红色消失缓慢,慢滴 多摇,控制半滴操作; 3、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滴定速度控制不当;终点判断不准确; 读数误差;酸式滴定管管尖和两侧漏液等因素。
根据你的测定,我们本地区的烧碱或纯 碱指标属于那个等级?(写出测定实验操作步 骤、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
V2溶液温度补正值/ml
V2滴定管体积校正值/ml
V2(HCl)滴定实际消耗体积/ml
ω(NaHCO3)﹪
ω平均( NaHCO3 )/﹪
极差/(mol/L)
极差与平均值之比/(﹪)
Na2CO3、 NaHCO3含量按下式计算:
(
Na2CO3
)=
C
(
HCl
)
2V1
103 M
ms
250
(
1 2
Na2CO3
)
100
0
0
(
NaHCO3
)=
C(HCl
)
(V2
V1 ) ms
103 25
250
M
( NaHCO3
)
100
0
0
评价

讲稿5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讲稿5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实验五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熟练滴定操作技术和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混合碱系指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可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其组成及各组分含量。

若混合碱是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用HC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首先发生如下的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HCl + Na2CO3═ NaHCO3 + NaCl当NaOH完全被中和,而Na2CO3被中和至NaHCO3时,即达到第一个化学计量点,此时溶液的pH为8.3,故选酚酞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红色褪至无色。

设用去标准酸溶液V1ml。

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如下反应:HCl + NaHCO3═ NaCl + H2O + CO2↑当此反应恰好进行完时,即达到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此时溶液的pH为3.89,故选甲基橙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橙黄变为橙红色。

设用去标准溶液V2ml。

由反应式可知:在Na2CO3与NaOH共存情况下,用双指示剂滴定时,V1>V2,且Na2CO3消耗标准酸的体积为2V2,NaOH消耗标准酸的体积为(V1-V2)。

根据标准酸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可算出混合碱中Na2CO3和NaOH的百分含量。

若混合碱是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以上述同样方法进行滴定,则V1<V2,且Na2CO3消耗标准酸的体积为2V1,NaHCO3消耗标准酸的体积为(V2-V1)。

由以上讨论可知,若混合碱是未知组分的试样,则可根据V1与V2的数据,确定试样由何种碱所组成,从而算出试样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酸式滴定管(25ml ),锥形瓶,洗耳球,移液管(25ml 、20ml ),容量瓶(100ml );0.1mol·L -1HCl 标准溶液,待测混合碱溶液,甲基橙指示剂,酚酞指示剂。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多元酸的滴定:用强碱滴定多元酸时,首先根据cka>108的原则,判断它-是否能准确进行滴定,然后看相邻两级ka的比值是否大于105,再判断它能否准确地进行分步滴定,一般说用ka1/ka2≥105才能考虑使用分步滴定。

多元碱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与多元酸相似。

当kb1c足够大,而且(kb1/kb2)=(ka1/ka2)≥l05时,可滴定至第一个计量点。

例如,二进制碱na2co3常用作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测定工业碱的纯度也是基于它与hcl 的反应。

用hcl滴定na2co3时,反应可分两步进行:co32-(aq)+h+(aq)=hco3-(aq)hco3-(aq)+h+(aq)=h2co3(co2(g)+h2o (l))不过,由于kb1/kb2=ka1/ka2=4.4×107/4.7×1011≈104<105,因此滴定到hco3的准确度不是很高的,---计量点的ph=8.34,若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并用相同浓度的nahco3作参比进行对照,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误差约为0.5%。

由于Na2CO3的kb2不够大,第二个计量点不理想。

此时,产品为H2CO3(CO2+H2O),其饱和溶液的浓度约为0.04moll-1,溶液的ph值为ph=3.9,一般可采用甲基橙或改良甲基橙作指示剂。

但是,这时在室温下易形成co2的过饱和溶液,而使溶液的酸度稍稍增大,终点稍稍提前,因此,滴定到近终点时应加速搅动溶液,促使co2逸出。

甲基红也可用作指示剂。

当接近终点(红色)时,煮沸以排出二氧化碳,溶液从红色变为黄色。

冷却后,继续滴定至红色,这会使突然跳变大(图中虚线)。

一般情况下,需要加热2~3次,直到加热后溶液不再变黄。

个人混合碱系指na2o3与nahco3或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

欲测定同一份试样中各组份的含量,可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的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它分别表示第一个和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到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微型滴定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利用双指示剂法测定NaCO和NaHC3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参比溶液确定终点的方法。

3. 进一步掌握微量滴定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混合碱是NaCO与NaOH或NaHC3与NaCO的混合物。

欲测定同一份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可用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的情况,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为指示剂,常称之为双指示剂法”。

若混合碱是由NaCO和NaOHfi成,第一等当点时,反应如下:
HCI+NaOH NaCI+HO
HCI+NaCO NaHCOHO
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pH范围为8.0〜10.0 ),用HCI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设此时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i (mL。

第二等当点的反应为:
HCI+NaHCO NaCI+CO仟HO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变色pH范围为3.1〜4.4 ),用HCI标准溶液
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为V2 (ml)。

当V i>V2时,试样为NaCO与NaOH的混合物,中和NaCO所消耗的HCI标准溶液为2V1 (mL,中和NaOH寸所消耗的HCI量应为(V1-V2)ml。

据此,可求得混合碱中NaCO和NaOH的含量。

当V i v V2时,试样为NaCO与NaHCO勺混合物,此时中和NaCO消耗的HCI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mL中和NaHCO肖耗的HCI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2-V i)mL可求得混合碱中NaCO和NaHCO勺含量。

双指示剂法中,一般是先用酚酞,后用甲基橙指示剂。

由于以酚酞作指示剂时从微红色到无色的变化不敏锐,因此也常选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

甲酚红的变色范围为 6.7 (黄)〜8.4
(红),百里酚蓝的变色范围为8.0 (黄)〜9.6 (蓝),混合后的变色点是8.3,酸色为黄色,碱色为紫色,混合指示剂变色敏锐。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试液由紫色变为粉红色,即为终点。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1. 仪器:电子天平,3.000mL微型滴定管,50.00mL容量瓶,
2.0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50mL小烧杯。

2. 试剂:
(1)0.1mol L-1 HCI溶液:用吸量管吸取约0.5mL浓盐酸于50mL
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mL因浓盐酸挥发性很强,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⑵无水Na2CO基准物质:将无水Na CO置于烘箱内,在
180C下,干燥2〜3h。

(3)酚酞指示剂:2g L-1乙醇溶液。

⑷甲基橙指示剂:1g L-1。

(5) 混合指示剂:将0.1g甲酚红溶于100mL 500gL^乙醇中,
0.1g百里酚蓝指示剂溶于100mL 200g 乙醇中。

1g 甲酚红与
ig 百里酚蓝的配比为1 : 6。

(6) 混合碱试样
四、实验步骤
1.0.1mol HCl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无水Na CO 0.5g左右于干燥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上述Na CO标准溶液2.00mL于25mL锥形瓶中,力卩1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HCI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3〜5次,根据NazCO的质量和滴定时消耗HCI的体积,计算HCI溶液的浓度。

标定HCI溶液的相对平均偏差应在±).2% 以内。

2.混合碱的测定
准确移取混合碱试样0.5g左右于干燥小烧杯中,加水使之溶解后,定
量转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准确移取2.00mL上述试液于25mL锥形瓶中,加酚酞1滴,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
好褪为无色,记下所消耗HCI标准溶液的体积V】,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1滴,继续用盐酸溶液滴定溶液至由
黄色恰好变为橙色,所消耗HCI溶液的体积记为V2,平行测定3 次,
计算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

五、注意事项
1•滴定到达第二等当点时,由于易形成CQ过饱和溶液,滴定过程中生成的fCO慢慢地分解出CO,使溶液的酸度稍有增大,终点出现过早,因此在终点附近应剧烈摇动溶液。

2.若混合碱是固体样品,应尽可能均匀,亦可配成混合试液供练习用。

六、思考题
1. 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在同一份溶液中测定,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
(1) V i =0;( 2) V2 =0;( 3) V i> V2 ;(4) V i< V2;( 5) V =h。

2. 测定混合碱中总碱度,应选用何种指示剂?
3. 测定混合碱,接近第一化学计量点时,若滴定速度太快,摇动锥形瓶不够,致使滴定液HCI局部过浓,会对测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4. 标定HCI的基准物质无水NazCO如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水分,对标定HCI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