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拟

合集下载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喻是将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原始事物;而比拟则是通过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使某个观念更加生动形象。

具体来说,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直接相比来表达某种含义,通常是采用“是……的样子”、“就像……一样”等
语言结构来构造。

比如说,“他的声音像是深夜里的寂静”就是一个比喻,通过将“声音”和“深夜里的寂静”做出直接的类比,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声音的特点和情感色彩。

相比之下,比拟则是通过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使得某个观念更加鲜明明了。

比如说,“这个房间像是一个马蜂窝一
样热闹”,就是一个比拟,通过强调房间和马蜂窝在热闹程度
上的相似之处,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房间内的喧闹氛围。

总而言之,比喻和比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通过直接比较来表达含义,后者则通过强调相似性来加强印象。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喻和比拟都有“像”字,但它们既不相同,也不相近。

(2)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不一定出现本体或喻体;(3)比喻只能用明喻,不能用暗喻。

(4)比喻可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把抽象事物具体化;比拟却只能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

1。

两者的主要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因为二者都有比喻词,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但是它们的区别是显然的。

例如:1、《水晶之歌》的小说语言十分精练。

例如:再如,再如例如:小说开篇写“水晶”,结尾又以这位“神奇女王”自喻,再次点明了这部作品是“献给水晶的赞歌”,这里将虚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1)(2)2。

二者的表达效果比喻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比拟更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使读者产生愉快的感受。

3。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比喻和比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以运用于各种文体。

但是它们又各有侧重,不能互相替代。

4。

使用方法不同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

比喻的特点在于,借助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喻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在前,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在后。

因此,只要理解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抓住喻体的特征,就不难判断出本体来。

而比拟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在前,喻体在后,本体和喻体合二为一。

比拟有三种形式:拟人、拟物和拟物。

其中拟物又包括拟声、拟态和复合拟物。

比拟属于比喻的范畴,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

比拟是对本体的摹拟,但它不同于摹拟。

我们说某人像某人,只是把他当作某人,而不是把他当作另一个人;而比拟却是把某人当作另一个人。

我们称甲事物是某人,就是指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特点,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

5。

使用条件不同比喻和比拟虽然都是修辞手法,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喻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

也就是说,没有出现本体或喻体的比喻是不存在的。

而比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拟在形式上比较灵活,可以不出现本体和喻体,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比喻和比拟怎么区分
一、比拟和比喻主要用来加强语言的含义,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区别有侧重点不同、性质与作用的不同、句式结构的不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侧重点不同
(1)比拟重在“拟”,将A事物比作B事物,两者是互相融合的。

(2)比喻重在“喻”,将A事物比喻成B事物时,两者是分开的。

2.性质与作用的不同
(1)比拟:将另一事物具有的特性用于本事物。

(2)比喻:找出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然后,将本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3.句式结构的不同
(1)比拟:主要依靠个人的想象,然后,将本体比拟成其他事物的某一特性。

(2)比喻:由本体、喻体与喻词这三部分组合而成。

二、拓展阅读
1.利用比拟的手法,描写句子。

(1)蒲公英随着风婆婆高低起舞。

(2)红石榴非常高兴地裂开了嘴。

(3)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利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句子。

(1)她的脸红得像一个苹果。

(2)弯弯的月亮就像一艘小船。

(3)她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漂亮。

(4)秋天的雨就像是一个空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5)大雪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鹅毛,轻轻飘落。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及例句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及例句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及例句1. “哎呀,比拟和比喻可不一样呢!”比如,“太阳像个大火球”,这就是比喻,把太阳比作火球;但“太阳公公笑得格外灿烂”,这就是比拟啦,把太阳当成人来写。

就像我妈妈开心的时候像朵花儿,这是比喻,而说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就是比拟呀!2. “嘿,你们知道吗?比喻就是找相似,比拟却是当人看呀!”像“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是比喻,找到月亮和小船的相似处;“风儿欢快地吹过”,这就是把风当作人来写,是比拟呢。

就好像说弟弟的脸像红苹果是比喻,说弟弟调皮得像个小猴子就是比拟嘛!3. “哇塞,比拟和比喻差别大着呢!”“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明显是比喻;“柳树姑娘在风中梳理着头发”,这可是比拟哟。

就跟说爷爷的胡子像刷子是比喻,说爷爷走路慢悠悠像蜗牛就是比拟一个道理呀!4. “哎呀呀,比喻是打比方,比拟是当人呀!”“荷叶像一把大伞”,是比喻;“小鸟在枝头唱歌”,这就是把小鸟当作人来写的比拟啦。

好比说妹妹的眼睛像宝石是比喻,说妹妹生气时跺脚像个小老虎就是比拟呀!5. “哼,比拟和比喻我可分得清!”“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这是比喻;“雪花在空中舞蹈”,这就是比拟。

就像说小狗的尾巴像个小鞭子是比喻,说小狗兴奋地跑来跑去像个孩子就是比拟嘛!6. “哇哦,比拟和比喻很好区分呀!”“树上的苹果像灯笼”,是比喻;“小猫咪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这就是比拟啦。

好比说爸爸的肚子像西瓜是比喻,说爸爸睡觉时打呼噜像打雷就是比拟呀!7. “哈哈,比拟和比喻不难嘛!”“那朵白云像棉花糖”,这是比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是比拟哟。

就如同说老师的眼镜像瓶底是比喻,说老师批评人时严肃得像法官就是比拟嘛!8. “嘿嘿,比拟和比喻我懂啦!”“赵州桥像一道彩虹”,这是比喻;“星星在眨眼睛”,这就是比拟呢。

就好像说同桌的笑声像银铃是比喻,说同桌高兴时手舞足蹈像个小精灵就是比拟呀!9. “哎呀,比拟和比喻太不一样啦!”“长城像一条巨龙”,这是比喻;“风儿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这就是比拟啦。

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比喻和比拟的辨析(一)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二)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三)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二、借喻和借代的辨析(一)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二)不同点:1.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举例说明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举例说明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听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可大有不同。

就像喝酒和喝饮料,喝酒有点儿醉人,喝饮料却清爽可口。

比喻嘛,就是把一种事物用另一种事物来形容,比如说“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这句话里,我们的“他”就被比作了狮子,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他特别厉害,有股猛劲儿。

比喻这种手法,常常用来让人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像看电影一样,感觉一瞬间就把你拉进了那个场景里。

而比拟呢,更加细腻,它不只是简单地用一个东西来形容另一个东西。

比拟就像是把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咱们可以说“这件事就像一场没有准备的考试”,这不是单纯的形象化,而是把两者的性质和特点联系起来,让你明白这件事有多么让人紧张,哎呀,心里那叫一个慌。

比拟常常涉及到更多的情感和深度,就像你在品味一杯好酒,越喝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比喻常常用得很广泛,尤其在日常交流中,像是朋友间的调侃,你可以说“今天的天气像个蒸锅”。

这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感受传达得淋漓尽致,大家都懂得那个闷热的感觉。

可是,比拟更有趣的是,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像我们说“生活就像一场旅行”,这个比拟让人不禁反思,咱们每个人在这场旅行中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和风景,各自的经历也都各不相同。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语文课,老师总爱用比喻和比拟来让我们理解各种课文。

有一次,老师说“她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那一刻我就在心里想,哇,能把笑声和银铃联系在一起,真是个有才的人。

可是如果老师说“她的笑声像冬天的阳光”,这时候我就会想,冬天的阳光是弱的,不够温暖,搞得我心里一阵凉意,哈哈,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咱们再看看文学作品,古诗中比喻特别常见,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那种意境就瞬间跃然纸上。

比拟就更不一样了,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常把生活的苦涩比作“梦中醉”,这个比拟真是让人深有感触,生活就像一场梦,醒来时却发现一切都是虚幻。

哎,这种细腻的情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比喻和比拟的用法在广告中也是层出不穷。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举例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举例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举例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都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比较来进行表达。

但是它们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区别。

比喻是把一个事物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的心情就像是一池静水,没有波澜。

”这里把他的心情比喻成了一池静水,意思是他的心情非常平静安静,就像一池静水一样没有波澜起伏。

比拟则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体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例如:“他的声音像是一把小提琴,柔美而婉转。

”这里并没有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他的声音,而是通过将他的声音和小提琴进行对比,来表达他的声音柔美婉转的特点。

可以看出,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于比喻是通过直接用另一个事物来形容,而比拟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共性和差异。

在写作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 1 -。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永修建昌小学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 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 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 性。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1)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 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 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如: ①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 ②田野里,小虫在开演奏会。
闹笑话。
如:披着节日。
楼房是静止的,如果“频频点头招手”
将很危险,可改成“微笑着”。
谢 谢!
第①句用了比喻,说“湖绿得”像 “碧玉”,取其颜色的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具体形象可感。第②句用了比拟,把“小 虫鸣叫”写成“开演奏会”,把小虫当成 人来写,赋予小虫人的言行。
(2)运用比喻时两个事物有相似点,并
且可以颠倒过来;而比拟则是一种以情寄
意的手法,是把甲当成乙来描写,并且不
能颠倒。
运用比拟时,要符合生活实际,不然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

学会辨析比喻,比拟句。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3、能辨析拟人句;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拟人句的特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难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

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比喻,拟人)
3、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八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顶真等。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
比喻
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一)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例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4、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喻的种类
1、明喻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
概念: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步”“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特点:有本体,由喻体,有比喻词(“像”“好像”“仿佛步”“如同”似的”)。

典型形式:甲像乙。

2.暗喻
例:(1)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流沙河《理想》)
(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道冲决的大堤。

(李瑛《一月的哀思》)
概念: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特点:有本体有喻体,中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或破折号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典型形式:甲是(是、成了、变成……)乙。

3.借喻
例: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
概念: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

特点:没有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了。

注意: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

本体不一定出现,如借喻。

(三)作用
1、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四)小练习
辨别下列比喻句的类型
1、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明喻)
2、小姑娘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暗喻)
3、祖国的花朵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茁壮成长。

(借喻)
4、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5、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比拟
(一)概念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二)种类
1.拟人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孔物以人的动作行边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称之为拟人。

例:(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斯妤<<北海的早晨>>)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拟物
概念: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例:
(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乡》)
(2)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三)作用:
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四)小练习
辨别下列拟人句的类型
1、春天到了,园里的小草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

(拟人)
2、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拟物)
3、黄山的迎客松伸出热情的手,迎送中外游客。

(拟人)
4、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拟物)
三、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实战:
辨别一下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还是比拟,并分别选择一句运用这种修辞的作用。

1、晕月爬过墙来。

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5、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高尔基)
6、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

7、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静。

8、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

9、舞幽壑之潜蛟。

10、渺沧海之一粟。

11、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

12、我的思想感情潮水,在放纵地奔流着。

13、我的思想感情,在放纵奔流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