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拟修辞

合集下载

比拟修辞方法

比拟修辞方法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①把动物拟人化 ②把植物拟人化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题: ①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 ②人群不顾及一切涌了上来。 ③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了耳朵。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④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⑤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茶叶下面有一 人人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

比拟歌 拟人拟物叫比拟,拟物把人拟成物。 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人物相拟文洗染,强烈感情来抒发。
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法,借助想象,把物当作人来 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的一 种修辞方法。
二、种类:2种(拟人和拟物)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就是把人 的特征赋予给事物,让事物向人一样能 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例题: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 ③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
3、作用: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4、考题链接:拟人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或表达效果。 考题模式: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 )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 感情,使( )的特征更加形象生 动,富有情趣。
5、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①相同点:拟人和比喻都是两种常见的修辞,都有 比的成份。 ②不同点:定义看 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重点在那个“拟” 字上,拟物成拟物,事物和人融为一体,具有相融 的关系,“人”并不出现,也无“比喻词”,反过来拟 人句中凡有“比喻词”和“人”出现就变成了比喻句。 例如: ①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②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 ③啄木鸟成了医生。

比拟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比拟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比拟的修辞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修辞手法之二:比拟1、什么是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或物)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比拟的两种类型:(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1: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苇眉子”在跳跃着,这就是将物拟作人来写。

)例2: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春风”具有感情与动作了,这也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又分三种情况:①、把人当物来写:(A)、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老舍《龙须沟》)(B)、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他们上来吧。

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跳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党人。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C)、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意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杨绛《老王》)(D)、吴天宝好比一丛大路径上的马兰草,自打发芽那天起,从来没人怜爱他,浇他一滴水,他却有股野生的力量,任凭脚踩,车轱轳轧,一直泼辣辣地长着。

有一天,他得到阳光,得到雨水,开了花了,用整个生命开朵花,蓬蓬勃勃地朝向着生活。

(杨朔《三千里江山》)②把甲物当乙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A)、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高尔基《海燕》)(把不能游的物写成能游的物)(B)、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他们的嘴上。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把“口号”写成能“飞”、能“钻”、能“流”的东西。

)(C)、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把诗篇写能够生根发芽的植物)(D)、有时候起了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老舍《骆驼祥子》)(把风写成能打人的东西)(E)、楼房在夜里呈现出银灰色,静静地蜷伏在雾气沼沼的地平线上。

修辞手法解析比拟的美妙表达

修辞手法解析比拟的美妙表达

修辞手法解析比拟的美妙表达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充满韵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比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突出一方的特点。

比拟的美妙表达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悟,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比拟的修辞手法及其美妙的表达。

1.直接比拟法直接比拟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比拟手法之一,它直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比如“她的歌声如同流水,清澈动人”,就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她的歌声与流水进行了比拟,强调了她歌声的清澈动人之处。

2.象征比拟法象征比拟法是通过对一个事物的象征性特征进行比拟,以体现另一事物的某种含义。

比如“他的微笑如同太阳一般温暖”,这里将微笑的特点与太阳的温暖相比,象征着他的微笑给人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3.拟人比拟法拟人比拟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具体的感觉和行为,以突出其形象特点。

比如“树木低下了头,像是在为离别的游子送行”,这里将树木拟人化,形容其低下的头像是在送行,表达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忧郁的情绪。

4.排比比拟法排比比拟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并列的比较,以显示其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的眼睛清澈如水,皎洁如月,明亮如星”,通过排比的方式,将眼睛与水、月亮、星星进行了比较,强调其清澈、皎洁、明亮的特点。

5.对仗比拟法对仗比拟法是通过对两个事物在形式结构上的对称安排,以显示其相似之处。

比如“心如磐石,志比日月”,这里心与磐石对应,志与日月对应,通过对仗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心理坚强和远大志向的特点。

比拟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高雅。

它的美妙表达不仅可以丰富作品的形象,提升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够启迪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的共鸣。

因此,对于作家来说,熟练运用比拟这一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比拟的美妙表达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比拟可以使作品更有情感,更有表现力。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doc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doc

什么是比拟(修辞手法)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

(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拟物: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什么是比拟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比拟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比拟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佳句集锦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
第1页共1页。

比拟的典型例子

比拟的典型例子

比拟的典型例子
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通过类比或比较来形象地描述某个事物。

以下是一些比拟的典型例子:
1. 他的语言像刀子一样尖锐。

这个比喻将语言比作刀子,形象地描述了说话者的语言尖锐刻薄。

2.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这个比喻将笑容比作阳光,贴切地形容了她善良、热情的性格。

3. 那座楼房高耸入云,像一座巨人般屹立在那里。

这个比喻将楼房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它的高大和威严。

4. 风吹过来,树叶像银铃般叮咚作响。

这个比喻将树叶比作银铃,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时它们的声音。

5. 她的心情像晴天一样明朗。

这个比喻将心情比作晴天,生动地描述了她感到开心、轻松的状态。

这些比喻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形象感,使读者更能够理解、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的修辞手法 11、秋天是一名妩媚的江南少女,带着一身清爽降临尘世,洗刷赤日炎炎,腼腆地奔跃在林樾之间,挟来习习秋风;挟来遍地丰收。

2.秋天是美丽的,优雅地舞动着她的裙子。

3.秋天,用染料把树叶涂成黄色。

4、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

5、秋姑娘带着她丰收的果实,为农家带来了喜悦。

6、秋姑娘穿着火红的衣裳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

7、秋风姐姐悄悄地吹,秋雨阿姨轻轻地下,秋天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8、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9、在秋天,高粱笑红了脸,玉米乐弯了腰。

10.我喜欢被秋霜染红的枫叶,因为我们可以看秋天弯腰微笑的金黄稻子,我们可以在郊外野餐爬山。

11.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但我更爱秋天的傍晚。

每天傍晚,我总是喜欢在山上散步,寻找她的脚印。

12.深秋,树叶枯黄,落在地上像一张黄色的地毯。

唯有鸡冠花不忍谢,颇为独立于寒秋。

13、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比拟的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

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花儿害羞地垂下了头。

(把花想成人会害羞,有的人会耷拉着脑袋,所以是类比。

)模仿:导师讲的真的很辛苦。

嘎子竖起耳朵听。

备注: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比拟的修辞手法 21.乡村的夜是柔和的,宁静的,梦幻的。

比拟的修辞方法

比拟的修辞方法

比拟的修辞方法
以下是 7 条满足要求的内容:
1. 比拟这个修辞方法啊,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好比说,“小鸟在枝头唱歌”,你瞧,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说它唱歌,多生动有趣呀!这样一写,那小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欢快地歌唱,让我们的心都跟着愉悦起来了。

2. 哎呀呀,比拟真是妙不可言!看看“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这句话,把风儿比作会抚摸人的存在,是不是感觉很奇妙?就好像有一双温柔的手在触碰我们,让人倍感亲切呢!
3. 比拟啊,简直太有意思了!像“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高粱和稻子都有了人的表情和动作,这画面一下就鲜活起来了。

这不是跟我们人高兴的时候差不多嘛,难道你不觉得很有意思?
4. 哇塞,比拟可太好用了!“太阳公公笑得格外灿烂”,把太阳拟人化成公公,还笑得灿烂,这让那天空都变得充满温情了呢。

这不是一下子就让我们感觉太阳很和蔼可亲嘛!
5. 比拟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比如说“花儿向我们点头微笑”,这花儿就像个有礼貌的人一样,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这种写法让整个场景都变得那么和谐美好,难道不吸引人?
6. 嘿,比拟真绝了!“小树在风中跳舞”,哇,小树都能跳舞了,这多有趣呀!而且让我们一看就好像看到了小树扭动的身姿,这可比直接说小树在摇晃生动多了吧!
7. 比拟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呀!“月亮姐姐害羞地躲进了云里”,把月亮说成姐姐就算了,还害羞呢,这让月亮一下子就有了可爱的感觉。

就好像我们身边会害羞的人一样,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下,是不是啊?
我的观点结论:比拟能够让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富有情感和生命力,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 瓣,豌豆笑得鼓鼓圆。”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 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第二,通过比拟,还可以表现人们的想 象力,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并创造 某种意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秦淮河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莫愁湖发出了撕 胆的哭声。(张天明《按照人民的命令》)
• 类型: 明喻:①人生像舞台。

暗喻:②人生是舞台。

借喻:③谁都得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
•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物来写、把

甲物当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

本体:被写的人和事物叫本体。
• 构成 拟体:当作的事物和人叫拟体(不直接出

现)

拟语:用来写本体的词语叫拟语。
• 拟人 把物当作人 ④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 话……。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简析】"教条主义"是个抽象的概念,看不
见,摸不着.可是时行起来,害人不浅.许多反对教
条主义的同志要它罢休,有的同志却偏要推之以
出.作者将教条主义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它躺着
休息,便安然无事;若是活动起来,害人至深.
拟物
•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 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 真理会被传播……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 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 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如:“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是本体,“
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
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

而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比如
:鸟儿歌唱,花儿欢笑。“鸟”和“花”本来不会象人那样“歌唱”
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比拟没有联系词
例1(把动物拟人)
• ……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看
不见的云雀在天鹅绒般的绿油油的田野和盖满了冰的,收割后的田地
上颤巍巍地歌唱着;田凫在那积满了塘水的洼地和沼泽上面哀鸣;鹤
和鸿雁高高地飞过天空,发出春的叫喊;脱落了的毛还没有全长起来
的家畜在牧场上吼叫起来了;弯腿的小羊在它们那掉了毛的咩咩地叫 着的母亲身边跳跃;……真正的春天已经到来了。②(托尔斯泰《安 娜·卡列尼娜》)
事物来写,拟体一定不出现,甲乙两事物不 分主从,浑然一体。二者不一定有相似点
• ⑦生活像车轮一般隆隆地前进。 • ⑧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
果实。
小试牛刀
1泼洒蝉声满湖凉。比拟 2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
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比拟 3淮海战役的炮声一响,黄伯韬兵团一下子就进入
比拟与比喻
•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使用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怎么 样才能分清呢?

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
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而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
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

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比拟是
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
例2(把植物拟人)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
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
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
下偷偷开放的搞活打开乐观没 软骨头年蔑视内蒙古体看法没国家没
每人法庭长每佛撒佛爱戴方面每 广泛没收马锅头 反革命的灌米汤佛
• 【简析】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 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 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 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例2(把人拟植物)
•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 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
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 ,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打开人民感感到毛茸茸。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简析】 诗人满怀激情,以拟鬼画符合金钢头发的方式描绘了
团泊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动人秋景:高粱在“悄悄”“观察”,
向日葵“股份公司软骨头没 防恶魔日二十九饿日食基色亿十日米 ”
着,“望”着,“年高”的垂柳“抚摸”着庄稼,芦苇“细心地护卫 ”着“偷偷开放的野花”。如此拟人,使画面上的这些自然景物静谧 美好,多情和谐,栩栩如生,使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满腔情怀形象化 了。

【简析】"翱翔"是鸟特有的本领."思想"不是
鸟,是个抽象的概念,可以在人民中迅速传播.作
者抓住这一点,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布鲁诺的思
想以雄健的翅膀,把"思想"写活了,形象地说明 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力量.
构成比拟的主要方法
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 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修 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有以下几种:
如: 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 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如: 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 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把人当作物写 ⑤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
• 拟物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把甲物当作乙物写 ⑥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体)说
明甲事物(本体),喻体一定出现,甲乙两 事物有主有从;二者有相似点
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
例3(把无生物拟人)
• 枪口对准星星,
• 星星大吃一惊!
• 看它呀,躲躲闪闪,
• 看它呀,跳跳蹦蹦.
• 星星,不要害怕,
• 战士的眼睛最清!
• 我们揍的是空中强盗,
• 瞄你,只是练功.
• 星星笑了,
• 笑着跳上了准星.
• 眼睛——星星,一条线,
• 牵来了多少黎明! (石祥《瞄星星》)

【简析】 星星,怎么会"大吃一惊" 怎么能"躲躲闪闪","跳跳蹦蹦" 又怎
如: 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 天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 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
比拟的效果
第一,比拟的主要效果是使表达形象生动。 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的变 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 格的,让抽象的变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 的.客观事物经过人们合理的属性转移和合 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艺术魅 力。
作用
• 1增添特有的情味 • 2.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
爱憎分明的感情 • 3.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使用比拟时的注意问题
1、比拟要与情境相协调。 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的一种修辞手段,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 。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
2、比拟的拟体要符合本体的特点。 运用比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
以,拟体要尽量符合本体的特点。否则就会不伦 不类 。
3、比拟要避免褒贬不当。
比拟,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都带有强 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比拟时要注意感情色 彩协调一致,避免褒贬不当。
4、比拟要注意语体。
运用比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并不是任 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一般而言 ,文艺语体中使用比拟手法较多一些,科技 语体、公文语体一般要慎用,否则会削弱公 文的严肃性和科技文章的严谨性。
B 由物到人的转嫁: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如: 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 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 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么会"笑" 怎么会"跳上准星" 因为战士在用枪口瞄准他,然后作者又解释这是
练功.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展开想象之翼,根据星星的形
象特征,让其人格化,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和情态.
例4(以事理拟人 )
• 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
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
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声情笑貌 ,使其人格化。
(拟人也是一种构词方式,比如:山腰、山脚、针眼、电脑等)
例如:白云无精打采的,没有心思听他的话……。
拟 物
把人当物:利用人与物之间的某种相似之处,使 人物化。
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那不是水生吗?
以物拟物:即把这一事物当做另一事物。

【简析】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
,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
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
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