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_物理概念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试测

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试测一、引言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展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
它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学习兴趣问题一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学理论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物理学习兴趣是影响物理学习的重要变量。
物理学习兴趣与物理学习成绩的相关度,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强度〕程度的开展,不同学生群体〔如重点中学学生与非重点中学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物理学习兴趣程度的差异等,都是颇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以往对上述课题的研究多是根据心理学的一般结论和教学经历进展定性讨论,研究多为描绘性的。
要深化上述课题的研究,应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在曾经进展的一些量化研究中,判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程度的方法,是研究者给出“你是否对物理感兴趣?〞“你对物理课的兴趣程度是:“A.很感兴趣;B.较感兴趣;C.一般;D.不感兴趣;E.厌倦〞之类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判断。
由于缺乏统一的尺度,学生自己的判断是不可能准确的,如甲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程度判断为B,乙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程度判断为C,但事实上他两人的兴趣程度可能是相当的。
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兴趣程度,研究的结论便不可能可靠。
进步物理学习兴趣课题量化研究的质量,其关键是建立一个信度、效度较高的量表。
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测量物理学习兴趣〔强度〕程度的量表,使之成为判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程度,研究有关物理学习兴趣课题的量化工具,为构建物理教学理论和改良物理教学理论提供根据。
二、量表的设计我们参照心理测量学关于人格测量的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设计了物理学习兴趣程度及其差异原因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三个量表:兴趣程度量表;兴趣差异原因量表;效度量表。
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三节心理量表

(二)、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 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等距量表与 定律 1、等距量表: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等距量表: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 有相等单位 的量表 2、感觉等距法(equal sensedistance method) 、感觉等距法( ) 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 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 它要求被试者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等分。 或两个以上的等分。 最简单的是二分法(bisection)。 最简单的是二分法( )。
安庆师范学院
例子: 名被试评定 位天文学家, 名被试评定10位天文学家 例子:10名被试评定 位天文学家,根据结果求出各 指标MR、MC、P、Z、 MC’、P’、Z’ (p122) 指标 、 、 、 、 、 、 C=n-R - (3.12) C选择分数,R代表被判断的等级,n代表样品 选择分数, 代表被判断的等级 代表被判断的等级, 代表样品 选择分数 的总数。 的总数。 Mc=n-MR - (3.13) Mc平均选择分数,MR平均等级,n代表样品的 平均选择分数, 平均等级, 代表样品的 总数。 总数。 P=Mc/(n-1) ( MC’=Mc+0.5 P’= MC’/n 注意问题:被试样本的代表性; 注意问题:被试样本的代表性;一次排序中的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
安庆师范学院
2、对偶比较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 ) (1)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 最早出现在颜色爱好研究中 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 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 地呈现, 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 并做出判断, ,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 为明显。 为明显。 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 代表刺激的总数, 代表刺激的总数 n(n-1)/2 ( )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 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常用物理基本量表

符号
单位
最佳实验值
供计算用值
真空中光速
c
m·s^(-1)
299792458±1.2
3.00×10^8
引力常数
G0
m^3·s^-2
(6.6720±0.0041)×10-11
6.67×10-11
阿伏加德罗(Avogadro)常数
NA
mol^-1
(6.022045±0.000031)×10^23
6.02×10^23
泽(它)
Z
Zetta
10^18
艾(可萨)
E
Exa
10^15
拍(它)
P
Peta
10^12
太(拉)
T
Tera
10^9
吉(咖)
G
Giga
10^6
兆
M
Mega
10^3
千
k
kilo
10^2
百
h
hecta
10^1
十
da
deca
10^-1
分
d
deci
10^-2
厘
c
centi
10^-3
毫
m
milli
10^-6
微
μ
micro
9.28×10^-24
质子磁矩
μp
J·T^-1
(1.4106171±0.0000055)×10^-23
1.41×10^-23
玻尔(Bohr)半径
α0
m
(5.2917706±0.0000044)×10^-11
5.29×10^-11
玻尔(Bohr)磁子
μB
J·T^-1
04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量表法

P128表5-10、P130表5-11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二、对偶比较法
➢ 用对偶比较法建立顺序量表的注意事项: ⑴对空间误差或时序误差的控制。
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存在空间误差。控制方 法: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以BA形式 呈现即左右颠倒。
➢ 一个量表可具有以下四个测量属性:差别、强 度、等距、绝对零点。
➢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 理量表可分为等级量表(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和等比量表(比例 量表、ratio scale)三类。
还有一类:称名量表。
其他:选择分数C,等级百分数P;可计算肯德尔 W系数。
➢ 通过POZ转换可得到等距量表( 如P130图5-13 ) 。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一、等级排列法
➢ 用等级排列法建立顺序量表的注意事项:
⑴ 由于最终的顺序排列取决于所有被试的平均等 级,因而要求被试的抽样能够代表实验试图研究的 人群总体。
➢ 步骤: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 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 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 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 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进行排列所得的顺序就是 一个顺序量表。
第二节 等级量表
▪ 一、等级排列法
➢ 举例: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 请来了10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法是 让被试者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顺序。 通过10名评判者的比较,就可求出全体被试对 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 告的平均等级(MR或R)。各广告按平均等级 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P132表5-15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

心理测量的复习大纲心理测量大纲.第一章:第一节一般测量概述1、测量的概念: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影响测量精确的因素:一、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①确定型(物体的长度)。
②随机型(人的短时记忆容量)③模糊型,即事物本身的量是模糊不定的(人的性格特征)二、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确性。
3、根据测量的性质和不同的特点,可以将不同形式的测量大致分为4种类型。
①物理测量:及对事物物理特征的测量。
长度,重量等。
②生理测量: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如对动植物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测量。
③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如人口普查。
④心理测量: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如智力、人格测量。
4、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其中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
5、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量表可以分为四种:①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又分为名称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和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种类)。
②顺序量表:按照事物的大小,等级,程度而排列数字的量表。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
等距量表的数字是一个真正的数量,这个数量中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加减运算。
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
它的零点是人们假定的相对零点。
对于等距量表的两个数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有绝对的零点。
第二节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其独特的性质: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市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P44-46
第六节 信度和效度
一、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的符合程度,或指测量结果 与所要测得事物属性之间的符合程度。
(一)内在效度
2.成熟(maturation)
受试者在实验期间,不论生理或心理的都会产生变化。 例如,变得更成熟、健壮、疲劳、饥饿、分心或没有 兴趣等,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测验(testing) ——测验效应
许多教育实验研究为了比较实验前后的情况,往往在 实验处理之前进行测验,但前测的经验常常有助于后 测分数的提高,尤其是前后测验的题目基本相同时。 因为,受试者在经过前测之后,会熟悉测验的技巧和 内容。所以,即使没有实验处理的效果,也可能因前 测的经验的影响,导致后测分数的提高。
以绝对标准为根据的度量称为标准参照测量。
四、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
间接测量 测量标准的社会性 测量结果的近似性
第四节 误差
一、系统误差
持续地使测量或研究结果向某一方向产生偏差倾向的 误差。
产生原因:样本不具代表性;主试工作失误;被试的 好被试心理或逆反心理。
二、取样误差
对这种现象的分析认为,有可能不是心理治疗所发生的实验处理效果, 而是因为选择了一组有自然恢复现象的异常组与一组无自然恢复现象 的正常组所造成的。异常组与正常组本来就不同,这是“差异的选择” 的因素;实验处理后,异常组发生了自然恢复,正常组则无,这是“成 熟因素”;这两种因素造成了不平行的发展曲线,即选择与成熟的交互 作用因素的影响。
2、由于抽样减少了研究对象,使研究工作易于进行。 3、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抽样的一大优点。 4、一项试验研究在开始时还没有十分把握,最好规模
第三章量表

个人概念:尼克松
+3 +2 +1 0 -1 -2 -3 聪 明| | | | | | | |愚 蠢 清 洁| | | | | | | |肮 脏 公 平 | | | | | | | | 不公平 安 全| | | | | | | |危 险 坚 强| | | | | | | |软 弱 深 沉| | | | | | | |肤 浅 主 动| | | | | | | |被 动 温 和| | | | | | | |冷 漠 放 松| | | | | | | |紧 张 唯心主义 | | | | | | | | 唯物主义
答案选项(限选一项) 完全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结果分析
以上题目,1、3、4、7、8、10选A得4分,选 B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2、5、6、9 选A得1分,选B得2分,选C得3分,选D得4分。 将各题目得分加起来得到总分,若总分在30分 以上,说明你自尊程度高,能够较好地肯定自 己,接纳自己。若总分在20—30分,说明自尊 程度一般,多数时候能肯定自己,接纳自己, 但对自己的信心仍有动摇的时候。20分以下, 说明你的自尊程度很低,你在多数时候都处于 一种否定自己,被动,退缩的状态,你还需要 努力发展自尊。
对民族和国际事物十分感兴趣 男生
非常喜欢参加校外团体 非常喜欢参加校内团体
专心于专业学习 热心于社会活动
女生
很聪明
热心改善地位低下者生活
政治上十分激进
现代衣着外表
形容词核对名单
请在下面的词汇或短语中,选择能描述您的工作的 那些项目(选项不限)
1、容易的
2、技术性的
3、烦人的
4、有意思的 5、低报酬的
专心于专业学习 :__:__:__:__:__:__:__: 不专心于专业学习
实验心理学3(心理物理法)分析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 绝对阈限(RL),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 小。 差别阈限(DL)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 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 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6
实验心理学
第三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
27
心理物理量表
心理物理量表:将心理感受与物理刺激强度间对应关系进 行完全量化的图表。可表现为物理强度与心理反应强度的 函数关系图,也可表现为数学公式。 建立心理量表的方式: – 顺序量表 – 等距量表 – 比例量表
28
顺序量表
定义:将给定的刺激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顺序排位,如强 度从大到小,从喜爱到讨厌。 顺序量表的建立方式: – 等级排列法:被试对所有的刺激进行等级排序,之后计 算出所有被试对每一个刺激排序的平均值,据此建立顺 序量表。 – 对偶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对刺激进行等级排序。
实验心理学
第三章 心理物理法
1
心理物理学概述
心理物理学:描述由物理量刺激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反 应变化的学科,由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所提出。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 觉或主观印象。如: – 物理光强度 —— 心理明度 – 物理声音强度 —— 心理响度 – 物理称重大小 —— 心理重量 – 物理电强度 —— 心理疼痛
18
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RL和DL
主试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强度差异成等比数列的刺 激,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测量绝 对阈限时,最大强度刺激应可以较为明显的被人感受到,最 小强度刺激应则应几乎感受不到。测量差别阈限时,最大强 度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异应较为明显,而最小强度刺激与标 准刺激的差异则应几乎感受不到。 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 200次;刺激呈现的次序完全随机安排。被试则报告是否感 受得到刺激(RL)或刺激与标准刺激强度是否有差异 (DL)。之后根据数据作图并使用直线内插法就可以求出绝 对阈限或差别阈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问卷-物理概念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男 □女
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全校同学物理概念的情况,我们对本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将非常感谢您作为学校学生代表参加此次调查活动,请您如实提供您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本问卷为单选题,可在选项中画√。
本调查是不记名方式,能倾听您的想法,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谢谢!
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不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
(反面还有题目的,不要忽略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