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学题库
动力学综合问题

1.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条途径:
(1) 动力学观点:考查力的瞬时对应关系(含加 速度),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
(2)动量观点:若考查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则 用动量定理(单个物体)和动量守恒定律(系 统)求解;
(3)功能观点:若考查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则 用动能定理(单个物体)和能量守恒定律(系 统)求解;
例12:如图所示,倾角为30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 地面上,长为l 、质量为 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 匀的软绳至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 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 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 在此过程中( ) BD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 于软绳摩擦力所做的功 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 于其动能增加与客服摩擦力 所做功之和
(11) W安=ΔE电,安培力做功对应着电能与其他 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安培力做正功,对应着电能 转化为其他能(如电动机模型);克服安培力做功, 对应着其他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模型);安培 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电能转化的量值。 (12) mv2/2=hν-W,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 射光子能量和金属逸出功之差。 (13)原子物理中,原子辐射光子的能量hν=E初 -E末,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末-E初 (14) △E=△mc2 ,在核反应中,发生Δm的质量 亏损,即有Δmc2的能量释放出来。
例2:一质量为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B,其上 有一与水平地面相切的光滑弧形轨道,如图所示。现有 质量为m的小滑块A,以水平速度v0向B滑去,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能翻过B的最高点,当A、B分离后一定是A 静止,B以速度v0向右运动 B.若A恰能翻过B的最高点,且沿B的右侧面滑下,当 A、B分离后,一定是B静止,A以速度向右v0运动 C.若A恰能翻过B的最高点,且沿B的右侧面滑下,那 1 2 么B获得的最大动能是 2 mv 0
动力学习题汇总-反应机理

2k1k 2 c(N2O5) = kc(N2O5)。 k 1 2k 2
8-4-5 反应 2NO + O2 2NO2 是三级反应, 且
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反应机理为: k1 k-1
2NO
N2O2
k2
(快);
2NO2 (慢)
N2O2+O2
又已知 2NO N2O2 的rUm <0。试导出总反应的
dc(NO) =k2c(NO2)c(NO3)-k3 c(NO)c(NO3)=0 ; dt 以上两式相减,得
k1c(N2O5)=(k1+2k2) c(NO2)c(NO3) 。
dc(N 2O5 ) = k1c(N2O5)-k1c(NO2)c(NO3) dt
k1c(N 2 O 5 ) k1c( N 2 O5 ) k 1 k 1 2k 2
dc(CH 4 ) = k1c(CH3)c(H2)+k2 c(H)c(C2H6) dt
= 2k1c(CH3)c(H2) = 2k1K1/2[c(C2H6)]1/2 c(H2) 。
= k[c(C2H6)]1/2c(H2)
8-4-4 N2O5气相分解反应 N2O5 2NO2 +(1/2) O2 的反应机 理如下:
dc(N 2O 2 ) k1[c(NO)] 2 k1c(N 2O 2 ) k2c(O 2 )c(N 2O2 ) 0 dt
k1[c(NO)] 2 ; c( N 2 O 2 ) k 1 k 2 c(O 2 )
dc(NO 2 ) k1[c(NO)] 2 2k 2 c(O 2 )c(N 2 O 2 ) 2k 2 c(O 2 ) dt k 1 k 2 c(O 2 ) 2k1k 2 [c(NO)] 2 c(O 2 ) k 1 k 2 c(O 2 )
汽车理论题库 答案

汽车理论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2、机械损失、液力损失3、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4、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5、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坡度阻力6、路面、轮胎(类型、胎压)、车速7、增大(p12)8、9、车身形状10、附着条件、驱动条件11、地面附着条件12、切向13、大、动力14、发动机参数、传动系参数、变速器传动比及挡数、空气阻力系数、汽车质量、轮胎尺寸与外形等使用因素15、燃油经济性16、百公里17、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循环工况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18、等速行驶循环工况19、发动机最大功率(额定功率) 汽车总质量(总重力)20、内21、高挡高22、高23、24、25、地面制动力26、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27、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力28、附着力29、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起作用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制动力放松时间30、制动起始速度最大减速度制动器起作用时间31、gb32、摩擦副的材料制动器结构型式33、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制动时悬架导向杆件与转向系杆件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34、制动跑偏制动侧滑前轮失去转向能力35、摩擦副的材料制动器结构型式36、驱动力(p12)37、15~20%38、小39、越强40、﹥41、后轮42、后轮43、最低附着系数44、确切的响应驾驶员的指令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动或风扰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45、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过多)转向46、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度(过多)转向47、大48、无穷大49、不足50、51、轮胎结构垂直载荷胎压路面种类及状态行驶速度52、大二、选择题1 D2 A3 D4 D5 B6 C7 A8 B9 C 10 A B C 11 A B C 12 A 13 A B 14 A 15 C 16 B 17 BC 18 A 19 C 20 A 21 A 22 ABC23 B24 B 25 A 26 C 27 B 28 C 29 D 30 B 31 A 32 A(C) 33 A B 34 B35 D 36 D37 38 C 39 C三、判断题:1 √2 √3 √4 √567 ×8 ×9 × 10 × 11 ×12 ×13×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22 √23×24×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59 √ 60 × 61 ×四、名词解释:1、 p222、p113、p284、p295、p306、p117、p228、p229、p22 10、p22 11、p23 12、p23 13、p23 14、p32 15、p27 16、p36 17、p39 18、p40 19、4620、P39 21、p47 22、 23、 24 25 p88 26、p88/93 27、p88 28 P88 29 P90 30 P8931 P14 32 P92 33 P92 34 P93 35 P98 36 P89 37 P105 38 P106 39 P10640 P111 41 P127 42 P133 43 44 p18 45 p17五、问答题:1、p22+ p392、p323、p124、p10-115、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4x2型汽车发动机前置时采用前轮驱动好还是后轮驱动好,为什么?要问哪个好,很难说,如果非要把前驱和后驱分开说哪个更好的话,那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一款汽车它的设计理念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和相应的技术支持,购车者只能根据不同情况而买适合自己的车子。
车辆工程师试题答案

车辆工程师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车辆动力系统的主流类型是()。
A. 纯电动力B. 内燃机动力C. 混合动力D. 蒸汽动力答案:B2.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车辆制造常用的轻量化材料?()。
A. 高强度钢B. 铝合金C. 碳纤维D. 黄铜答案:D3. 车辆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车辆行驶速度B. 增加车辆行驶稳定性C. 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或停止车辆D. 增加车辆的载重能力答案:C4. 车辆悬挂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A. 减轻车辆重量B. 增加车辆的行驶速度C. 吸收道路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D. 增强车辆的越野能力答案:C5. 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包括()。
A. 安全气囊B.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C. 胎压监测系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车辆的_________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给车轮,推动车辆前进或后退。
答案:传动2. 在车辆设计中,_________比是指车辆在满载情况下,车身自重与车辆总重的比值。
答案:功率质量3. 车辆的_________系统通过控制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时间,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答案:发动机管理系统4. 为了减少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现代车辆普遍采用_________技术来降低尾气排放。
答案:尾气净化5. 车辆的_________系统通过检测车辆的速度和转向角度,自动调整前照灯光的照射方向。
答案:自适应前照灯三、简答题1. 请简述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答:ABS通过控制制动液压力,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锁死,保持车轮的转动,从而使驾驶员在制动的同时仍能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这大大提高了紧急制动时的车辆操控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因制动不当导致的交通事故。
2. 描述车辆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功能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答: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气产生的动能驱动涡轮,进而驱动压气机增加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功率输出。
涡轮增压器的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尤其在低转速时,能够改善发动机的响应性和加速性能。
汽车试验技术题库

1、在进行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时,以下哪个参数不是主要关注的?
A. 制动距离
B. 制动时间
C. 制动减速度
D. 车载音响音质(答案:D)
2、汽车排放测试中,常用来衡量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单位是?
A. ppm(百万分之一)
B. dB(分贝)
C. km/h(千米每小时)
D. MPa(兆帕)(答案:A)
3、在进行汽车耐久性试验中,哪种类型的试验是用来模拟车辆在实际使用中的长期磨损和疲劳的?
A. 加速耐久性试验
B. 制动性能试验
C. 燃油经济性试验
D. 噪声测试(答案:A)
4、汽车风洞试验中,主要目的是评估车辆的哪项性能?
A. 动力性能
B. 制动性能
C. 空气动力学性能
D. 悬挂系统性能(答案:C)
5、下列哪项不是汽车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测试关注的方面?
A. 车内噪声水平
B. 车辆振动情况
C. 驾驶平顺性
D. 车辆外观设计(答案:D)
6、在进行汽车碰撞试验中,侧面碰撞测试主要评估车辆的哪个方面的安全性?
A. 正面防撞能力
B. 侧面结构强度及乘员保护
C. 追尾保护能力
D. 底盘耐撞击性(答案:B)
7、汽车动力性能测试中,0-100km/h加速时间主要反映了车辆的什么性能?
A. 最高车速
B. 加速性能
C. 制动性能
D. 燃油经济性(答案:B)
8、在进行汽车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时,主要目的是确保车辆在什么方面的性能?
A. 电子设备间的相互干扰最小
B. 燃油效率最高
C. 制动距离最短
D. 车身材料强度最大(答案:A)。
物理化学动力学测试卷

,
得此结论的理由是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
2.对峙反应 A
B,其正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r 正=k1[A]
;逆
反应的速率为: r 逆=k-1[B] ,该对峙反应的净速率可表示为: r= r 正-r 逆
=k1[A]- k-1[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k1[A]- k-1[B] 或 k1/ k-1 = [B]/ [A] =K
1
《动力学部分》题库及题解
一、填空题:
1.何为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速率只与浓度有关,且组分级数和反应总级数
为零或正整数 ,某反应 A+B=P 为基元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二级 ,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r=k[A][B]
,得此关系
的理由是 基元反应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该反应的分子数为: 二
反应是……( D)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零级反应
D.3/2 级反应
∵3/2 级反应的 t = 2/k([A]01/2-[A]1/2/[A]01/2[A]1/2) t1/t 2=2.22≈2
10、若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此反应为……(C )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是:测 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k ,作 lnk~1/T 关系图,通过斜率求
得活化能。
4.某气体反应 A+B—→3C 的速率方程为 r ==kCαACβB,为确定α、β值在常温 下进行实验,当初始压力为 PA,0=102Pa,PB,0=105Pa 时,作反应的 lnPA~t(时间) 图为一直线,当初始压力为 PA,0= PB,0=5×102Pa 时,仍作反应的 lnPA~t 图仍为一 直线,则α= 1 ,β= 0 。(lnc~t 成直线关系的是一级反应)
汽车系统动力学习题答案

汽车系统动⼒学习题答案1.汽车系统动⼒学发展趋势随着汽车⼯业的飞速发展,⼈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学相关。
汽车系统动⼒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系统的动⼒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的动⼒学内容,随着多体动⼒学的发展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系统动⼒学成为汽车CAE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朝着与电⼦和液压控制、有限元分析技术集成的⽅向发展,主要有三个⼤的发展⽅向:(1)车辆主动控制车辆控制系统的构成都将包括三⼤组成部分,即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和执⾏机构的开发。
⽽控制系统的关键,控制律则需要控制理论与车辆动⼒学的紧密结合。
(2)多体系统动⼒学多体系统动⼒学的基本⽅法是,⾸先对⼀个由不同质量和⼏何尺⼨组成的系统施加⼀些不同类型的连接元件,从⽽建⽴起⼀个具有合适⾃由度的模型;然后,软件包会⾃动产⽣相应的时域⾮线性⽅程,并在给定的系统输⼊下进⾏求解。
汽车是⼀个⾮常庞⼤的⾮线性系统,其动⼒学的分析研究需要依靠多体动⼒学的辅助。
(3)“⼈—车—路”闭环系统和主观与客观的评价采⽤⼈—车闭环系统是未来汽车系统动⼒学研究的趋势。
作为驾驶者,⼈既起着控制器的作⽤,⼜是汽车系统品质的最终评价者。
假如表达驾驶员驾驶特性的驾驶员模型问题得到解决后,“开环评价”与“闭环评价”的价值差别也许就不存在了。
因此,在⼈—车闭环系统中的驾驶员模型研究,也是今后汽车系统动⼒学研究的难题和挑战之⼀。
除驾驶员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外,就车辆本⾝的⼀些动⼒学问题也未必能完全通过建模来解决。
⽬前,⼈们对车辆性能的客观测量和主观之间的复杂关系还缺乏了解,⽽车辆的最终⽤户是⼈。
因此,对车辆系统动⼒学研究者⽽⾔,今后⼀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能会是对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关系的认识2.⽬前汽车系统动⼒学的研究现状汽车系统动⼒学研究内容范围很⼴,包括车辆纵向运动及其⼦系统的动⼒学响应,还有车辆垂向和横向动⼒学内容。
汽车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汽车动力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回正力矩答: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轮胎坐标系)的力矩,即为回正力矩。
2.轮胎侧偏现彖答:半车轮冇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彖。
3.同步附着系数答:对丁-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车辆制动时使得车辆前后轮同时抱死的路而附着系数即为同步附着系数。
(或采用卩线与I线交点说明也可以,但是必须交代卩线与I线的具体含义)4.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答:汽车的质量分为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两部分。
汽车加速时,不仅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也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为了便于计算,-•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移质最的惯性力,对于固定传动比的汽车,常以常数6作为计入旋转质鼠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5.理想的制动力分配特性答:汽车制动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特性。
二、简答题(每题5分)1.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是什么?答:汽车驱动条件:F t>F^x汽车附着条件:尸心< 伦护:上式中,听表示驱动力,心I表示行驶阻力,代匸表示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F, 示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亦可以直接指定驱动轮后进行描述),0为附着系数。
2.汽车制动性能主要由哪几个方面评价?答:主要由以卜三个方面评价:1)制动效能,及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览偏、测滑以及市区专项能力的性能。
3.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与转向系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相干涉)•4.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有几种类型?实际的汽车应貝有哪种稳态转向特性,简述理由。
答: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61.简要按形成原因汽车空气阻力怎么分类?简单概述各种阻力的形成。
(P82)汽车空气阻力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以及摩擦阻力;1)形状阻力占压差阻力的大部分,主要与边界层流态和车身后的流体分离产生的尾涡有关;2)干扰阻力是由于车身表面凸起物、凹坑和车轮等局部的影响着气流的流动而引起的空气阻力;3)内循环阻力是流经车身内部的气流对通道的作用以及流动中的能量损耗产生的;4)诱导阻力是在侧面由下向上的气流形成的涡流的作用下,车顶上面的气流在后背向下偏转,产生的实际升力中一向后的水平分力;5)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粘性使其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
2.简述汽车的楔形造型在空气动力特性方面的特点。
1)前端低矮,进入底部的空气量少,底部产生的空气阻力小;2)发动机罩与前风窗交接处转折平缓,产生的空气阻力小;3)后端上缘的尖棱,使得诱导阻力较小;4)前低后高,‘翼形’迎角小,使空气升力小;5)侧视轮廓图前小后大,气压中心偏后,空气动力稳定性好。
3.假设某电动汽车的质心位置在前后轮轴中间位置,且前后车轮的侧片刚度相同,电池组放在中间质心位置,试问该车稳态转向特性类型属于哪一类?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该车的稳态转向也行会如何变化?1)将电池组移到前轴放置;2)将电池组移到后轴放置;3)将电池组分为两部分(质量相等),分别放在前后轴上。
根据稳定性因数公式该车稳态转向特性属于中性转向。
1)电池组移至前轴上放置,质心前移,变为不足转向;2)将电池组移到后轴上放置,质心后移,变为过多转向;3)质心位置不变,仍为中性转向。
4.什么是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说明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属于哪一类悬架及其理由。
被动悬架是悬挂刚度和阻尼系数都不可调节的传统悬架;半主动悬架的阻尼系数可自动控制,无需力发生器,受减振器原理限制,不能实现最优力控制规律;主动悬架的悬架力可自动控制,需要增设力发生器,理论上可实现最优力控制规律。
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属于主动悬架,因为其天棚阻尼是可调节的,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悬架力的力发生器。
5.1)设某车垂向动力学特性可用1/4模型描述,已知簧上质量为300kg,悬架弹簧刚度为21000N/m,悬架阻尼系数为1500Ns/m,如果该车身采用天棚阻尼控制器进行悬架控制,取天棚阻尼系数为4200Ns/m。
请分别写出两种模型的频率响应函数,绘出该车被动悬架和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的幅频响应曲线;2)证明天棚阻尼系统不存在共振峰。
6.试说明ABS的目的和控制难点,并具体阐述ABSA在高附着路面上的一般控制过程。
目的:调节车轮制动压力、控制制动强度以获得最佳滑转率,防止抱死,提高纵向制动能力和侧向稳定性;控制难点:ABS的控制目标是最佳滑移率,但最佳滑移率是一个变值,轮胎、路面、在和、车速、侧偏角不同,对应的最佳滑移率也不同,所以要求ABS 能进行自动调节。
另外,车轮的滑移率不易直接测得,需要其他的间接参数作为其控制目标参数。
一般控制过程(见P116 汽车系统动力学)2014.41.汽车动力学的建模方法有哪些?(P7 PPT)1)牛顿第二定律2)达朗贝尔原理3)拉格朗日方程4)凯恩方程2.汽车动力学按照汽车纵向、横向(操纵动力学)和垂向(行驶动力学)分别包含哪些研究内容?(P5 汽车系统动力学)1)汽车纵向动力学研究车辆的直线运动及其控制的问题,主要是车辆沿前进方向的受力与其运动的关系。
按车辆的工况的不同,分为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2)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特性,主要与轮胎侧偏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的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3)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的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仰以及车轮的运动。
3.按形成原因,汽车空气阻力分为几类?简述各种阻力的形成。
(P82)汽车空气阻力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以及摩擦阻力;1)形状阻力占压差阻力的大部分,主要与边界层流态和车身后的流体分离产生的尾涡有关;2)干扰阻力是由于车身表面凸起物、凹坑和车轮等局部的影响着气流的流动而引起的空气阻力;3)内循环阻力是流经车身内部的气流对通道的作用以及流动中的能量损耗产生的;4)诱导阻力是在侧面由下向上的气流形成的涡流的作用下,车顶上面的气流在后背向下偏转,产生的实际升力中一向后的水平分力;5)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粘性使其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
4.某电动汽车的质心位置轮距中间,即质心距前后轮距离相等,a=b=L/2,装备的普通蓄电池1个放在中间质心位置,前后轮胎型号、气压相等,该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为了提高该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拟将电池更换为2个高性能电池,假设这2个高性能电池重量/体积与原1个普通蓄电池重量/体积相同。
按照二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理论,试分析以下情况该车稳态转向特性、瞬态转向特性将如何变化?为什么?(P220 P157 汽车理论)(1)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前后轴上;(2)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前轴上;(3)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后轴上;(4)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中间质心位置。
根据稳定性因数公式1)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前后轴上,质心位置不变,为中性转向;2)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前轴上,质心前移,变为不足转向;3)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后轴上,质心后移,仍为过多转向;4)将2个高性能电池分别放在中间质心位置,质心位置不变,为中性转向。
5.某车垂向动力学1/4模型,已知簧上质量为550kg,悬架弹簧刚度为52000N/m,悬架阻尼系数为1520Ns/m,簧下质量为52kg,轮胎弹簧刚度为210000N/m,轮胎阻尼忽略不计,如果该车身采用天棚阻尼控制器进行悬架控制,取天棚阻尼系数为4200Ns/m.(见手写稿)(1)分别写出被动系统和采用天棚阻尼控制器后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P174 汽车系统动力学)(2)推导被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公式并计算之,画出振型图;(P222 P224 汽车系统动力学)(3)以路面不平为输入,车身位移为响应(输出),请写出被动模型的频响函数;(4)绘出该车被动悬架和采用天棚阻尼的可控悬架的幅频响应曲线示意图。
6.试举2例现代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说明其基本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在汽车制动时,通过轮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信号,来获得滑移率,并通过调节制动压力,控制制动强度,保证滑移率在最佳滑移率附近,防止车轮抱死,提高纵向制动能力和侧向稳定性;ASR防滑控制系统/TCS驱动力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的行驶工况(起步、加速、爬坡等),采用适当的控制算法通过控制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矩,使得滑转率保持在最佳滑转率附近,防止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同时保证产生合适的纵向驱动力和侧向力;VSC车辆稳定性控制:ECU根据车速、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转向盘转角等一系列信号,计算出理想的车辆运行状态参数值,通过与各传感器测得的实际车辆运行状态信号值的比较,根据控制逻辑算法计算出期望的横摆力矩,通过控制液压调节制动系统,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以实现所需要的车辆横摆力矩,同时改变驱动轮的驱动力,以实现车辆运行状态的调节;汽车系统动力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车辆操纵稳定性——汽车理论P130(2)轮胎侧偏现象——汽车理论P138(3)超调量——汽车理论P133(4)独立悬架——动力学P191(5)轮胎拖距——汽车理论P163(6)侧倾中心——汽车理论P163(7)特征车速——汽车理论P147(8)TCS或ASR(9)ESP(10)侧倾转向——汽车理论P173(11)侧倾外倾——汽车理论P171简答和计算:1.按形成原因,汽车空气阻力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并简述各种阻力的产生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汽车空气阻力的相应措施。
(P82)相应措施:1)光顺车身表面的曲线形状,消除或延迟空气附面层剥离和涡流的产生;2)调整迎面和背面的倾斜角度,有效的减少阻力和升力的产生;3)减少凸起物,以减低干扰阻力;4)设计空气动力附件、整理和引导气流流向。
2.什么是轮胎侧偏特性,轮胎的回正力矩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惯性力的作用,车轮中心将受到一个侧向力,相应的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力,由于轮胎具有侧向弹性,因而轮胎胎面中心线发生扭曲,随着车轮的滚动,胎面中心线在地面上的相应轨迹与轮胎中心面与地面的交线形成夹角,即产生侧偏现象,此夹角称为侧偏角;2)侧偏力不是作用在支承面的中间,而是存在一个轮胎拖距,地面侧偏力乘轮胎拖距形成一个绕垂直轴的力矩,它使转向车轮有趋势回复到直线行驶位置,故称为回正力矩;3)影响回正力矩的侧偏特性的因素有:(1)垂直载荷或法向反力。
垂直载荷增大,同样侧偏力下侧偏角减小,侧偏刚度增大,最大回正力矩增大。
(2)轮胎形式和结构参数。
子午线轮胎接地面积宽,侧偏刚度比斜交轮胎大,同样的侧偏角下回正力矩大。
扁平率小的轮胎,侧偏刚度大。
轮胎气压增大,侧偏刚度增大,但气压过高,刚度不再变化,气压高,接地印记短,轮胎拖距小,回正力矩变小。
(3)纵向力。
纵向力作用是要消耗一部分附着力,吟哦日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减小,故在一定偏角下,驱动力或制动力增加,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
随着驱动力的增加,回正力矩达最大后再下降。
在制动力作用下,回正力矩不断减小。
3.汽车转向轮摆振有哪两种形式,如何加以区分。
汽车转向车轮的摆振类型主要有两种:强迫振动类型和自激振动类型。
区别二者可以从摆振的自身特点加以判断:(1)当车轮发生强迫振动类型的摆振时,必然存在周期性的外界激励持续作用,如车轮不平衡,在波形路面上的陀螺力矩、悬架与转向系运动不协调等;系统的振动频率和激励频率一致,摆振明显发生在共振区域,而共振车速范围较窄;激励的存在与振动体运动无关;(2)当转向轮发生自激振动形式的摆振时,系统无须有持续周期作用的激励,只要有欧绕的单次性激励、系统的振动频率接近系统绕主销振动的固有频率,与车轮的转动频率等不一致,发生振动的车速范围较宽,激励力伴随振动体的运动而产生,振动体运动停止,激励力消失。
4.什么是被动悬架、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且各有何主要特点。
在此基础上,简述你所了解的悬架技术和发展趋势。
(见资料)5.试说明汽车制动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分析影响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的原因。
(见资料)6.什么是稳态转向特性的稳定性因数K,影响K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稳定性因数的大小,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几类,实际的汽车应具有哪种稳态转向特性,并简述理由。
(见资料)7.试写出车轮制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按照最优控制理论给出其防抱死控制的线性二次型问题的描述,简要说明所建模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