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3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分解

古代汉语通论3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分解



第一、同体会意。即用相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步 林 莫 、从 、牧 、比 、取 等字。 第二、异体会意。即用不同的形体构造新字,如:逐 、休 等字。
、 、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如杞 、问 、物 、江 、裏 、风 、年 等。
特点
第一、是合体字。 第二、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
汉代关于“六书”说法和次第
班固《汉书· 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周礼解诂》:象形、会意、转注、 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以后,一般采用许慎的称名、班固的 次第。

2.“六书”例析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特点 第一、是独体字。 第二、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 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 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



左形右声——江、梅、祈、维 右形左声——放、期、都、颁 上形下声——宇、芳、霖、箕 下形上声——育、柴、照、怒 外形内声——阁、衰、衔,圃
内形外声——哀、辨、向、闽
声占一角——旗、徒、寐、宝 形占一角——疆、腾、荆、佞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
以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 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古代称为彝器,故金文又称为彝器文字。青铜器上的金文文 辞习惯上称为铭文。西周时最长的铭文是 毛公鼎铭文,有四百九十七个字。金文也有四 千来个。早期的金文象形意味很浓,商代晚期 开始线条化,西周以后则完全线条化。金文的 异体字很多。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潇 洒大方,雄浑有力,且有圆弧笔。

第二单元 古汉语通论:(五)

第二单元 古汉语通论:(五)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一、填空:1.汉字是属于的文字。

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分析字形有助于对的了解。

2.六书的名称和次序,汉代有三种说法:(一)班固《汉书·艺文志》以为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二)郑众《周礼》注以为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三)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以后,一般人大致的名称,的次序。

3.六书中只有、、、是造字之法,至于和,则是。

4.对于、、、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一类是是没有表音成分的(包括、、);一类是是有表音成分的。

5.在文字的创造时期,是最基本的原则。

和在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以为基础的。

6.形声是方式。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

意符表示,声符表示。

7.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解释了六书,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假借者,,,令、长是也;转注者,,,是也。

8. 部首的建立,是《》的重大创造。

明代的《》把部首减为部,部首次序和同部字的次序按笔画多少排列。

这是的部首,而《说文》部首是原则的部首。

研究文字学的人在讨论字的本义的时候,所根据的是部首。

9.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

有很多字不能根据以后的构造来分析。

二、什么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区别何在?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三、按“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类型。

1.(车)();2.(及)();3.(本)();4.(旗)();5.(行)();6.(上)();7.(牢)();8.(理)()9.末();10都()。

四、指出文字学意义上的部首。

1.顧();2.鄙();3.题();4.陈()。

五、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不考虑转注和假借)。

腋朝虎取受眉遘大葉夕鼎亦伐中莫行高人趾雷須車問甘和星從寸林下六、分析下列形声字的意符和声符并说明它们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汉字的构造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清代后,大家大致才用许慎订的名称和班固订的次序,依次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弯曲)(1)大部分是独体象形、少部分是合体象形。

(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一般为实物名词。

人:像人体的侧视形。

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目:甲骨文像人眼形。

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

臣:像竖目形。

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自:甲骨文像鼻子形。

后加声符成“鼻”,以表其本义。

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

羊:甲骨文像羊头正视形。

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

水:甲骨文像流水形。

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

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有如下特点:(1)独体指事(2)加体指事本:本义指树根末:本义指树梢朱:本义指树干。

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

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腋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

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

本义为寸脉、寸口。

因其距手的距离,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我们在讨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时候说过,文字学家主要是凭字形来辨别本义,这是因为汉字是属於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於对本义的了解。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构造。

关於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由此看来,三家对於六书的解说基本上是相同的。

清代以后,一般人於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只有形声有时也称谐声),於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这样,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表:(1)象形 (2)指事 (3)会意(4)形声 (5)转注 (6)假借许慎在《说文·叙》里解释六书时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象形以日月为例,指事以上下为例,形声以江河为例,这都容易了解。

会意以武信为例。

武字本作,从止从戈,《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这虽然是春秋时代的思想,但是可以说明武字是会意;信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以诚信为贵。

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以令长为例。

令本是“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长本是“久远”的长,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zhǎng)(注:此据《说文解字·叙》段玉裁注。

《说文》:“令,发号也。

”又:“长,久远也。

”汉律:县万户为令,灭万户为长。

)。

这也比较容易了解。

最不好懂的是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后代的说文家对於转注的解释,争论最多,这里不需要一一列举。

《古代汉语》汉字的构造

《古代汉语》汉字的构造

❖ 3、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
❖ 会意的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 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 劣 由“少”、“力”两部分构成,意思是力量弱 小。 歪 由“不”、“正”两部分构成,不正即是 歪。 尘 由“小”、“土”两部分构成,小土为尘。 尖 由“小”、“大”两部分构成,上小下大 即是尖。
古今字、异体字
❖ 古今字
❖ 上古的文字兼职现象多,后来又造出新字来 代替古字中的某个义项,这就是古今字。
❖ 如:说——悦

反——返

责——债
❖ 异体字
❖ 形体不同,但意义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 以互相替代。
❖ 如:蚓——螾
❖ 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 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
❖ 形符(也叫做意符)——表示意义或字 义的属类 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
❖ 分析 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照《说文》 的术语:从某,某声。
❖ 例如: “梅”字,由形符“木”和声符 “每”两部分组成,分析为:从木,每声。
❖ (二)后两书的简介
❖ 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 “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 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 就其特点来说,指事字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 的概念,办法是在象形字的相应部位加上抽象的标 志符号,以指示所表示的局部的范围。
❖ 如:“上”、“下”就是分别在参照物的上、 下部加上一点(或一短横)来表示意义。
❖ 1、转注பைடு நூலகம்—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 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
❖ 2、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 许慎所谓的“假借”指“本无其字”的假借。 指的是有些词,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 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所使用了。

16通论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16通论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
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 (1〕有同一的部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
“问〞与“讯”、 “杀〞与“戮”
“柳〞与“杨”、 “福〞与“祸”
顶、颠: 《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
《说文》“颠,顶也,从页,真声。: ”
(六〕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4、形声字的作用以及局限 作用: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 突破了纯表义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多。
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 仓颉在开始造文字时,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 “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出现的形声字、会意字就叫做“字”。 “文〞是事物的本相,“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 局限:
:
5、意义以及局限 意义: 指事字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 局限: 界说不明,所加的指事符号有时指示的意义不明确,人们也不容易理解 。因此指事字的数量比较少 。
祭所薦牲血也。 从皿,一象血形。
:
6、如何区分合体象形字和加体指事字?
合体象形字中非成字的构件代表物体的形状 加体指事字中非成字的构件只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但是数量少
:
(三〕会意 1、定义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组合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法。
:
2、分类 在形体结构方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

:
(2〕异体会意
禾束也。从又持禾。

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汉字的构造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一、《说文解字》与汉字的构造(一)《说文解字》与“六书”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汉字构型方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名目具体界说,并举例字以明之。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字是仿照图画的形式,按照事物的形体来绘制相应图形的造字方法。

如日月人女车行贝虎犬目山荫音、羊壳咳、牛拆柴、鹿攒暂赃、鱼阱卩、鸟繵繷繸、矢判叛乓、鼎薚薝薟等。

有一些象形字比较复杂,所象之物不能让人一目了然,还需要把所象之物密切关联的另一物体也连带着“画”出来才好识别,如向蘻蘽、眉緔緕緖、栗疏书赎、叶且钦侵、巢绕、果输、胃茂等。

从用字写词的角度看,大凡用象形字表示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但少数象形字也可以表示这种事物具有的某种性质和状态。

如高篷膨鹏、大粥肘昼、夕师狮失、屰窰窱窴窸等。

《说文》分析象形字术语是“象…之形。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标识字意之所在的造字方法。

它突出的是所象之形的局部。

如:亦譕譖、寸举、厷簉綣、曰路普、本受、末殊、朱蔬、甘碌露莆、血呐窍、刃龙狞等。

指事字为数不多,所表示的事物往往比较具体,有时意义也比较抽象,如一癅、二酛、三盳、四阏等数字。

从汉字的构造方面来说,体现了由独体向合体、由“象形”向“声”演变的过程。

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构形单一的独体字,前人在分析汉字构形的时候称之为“文”,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合体字称为“字”。

许慎《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字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表义的造字方法。

和象形字、指事字相比,会意字扩大了造字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静态的食物,可会意表示事物的运动和状态。

分析会意字,《说文》采用“从某从某”表示。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二单元通论补充通论(五)——汉字的构造阅读古书,主要是词汇问题,因为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多义词,而这些多义词与现代汉语又有很大的差异,要一一记住常用词的每一个义项,有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词的本义,由于年代久远,往往被压在多个义项的最底层。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意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造字时代,字形与本义的关系更密切,而弄清了本义,可以理清多义词的引申线索,有助于对词义的掌握。

因而,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结构。

一、关于“六书”汉字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徒”“行”“章”三个字,启蒙教学和书法教学从记忆字形和安排结构考虑,前两个认为是左右结构,后一个认为是上立下早的上下结构。

但如果要从造字意图来分析,就不会这样分析,我们的古人早就学会从造字意图来对汉字进行分析,这就是传统语言文字学即“小学”所说的“六书”,下面我们进行介绍。

(一)“六书”三家说“六书”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养国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书是六艺之一,但书中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

到了汉代,才有人对六书进行了阐述,有三家,其名称和次序如下:班固:形象、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转注、谐声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从三家所解说来看,“六书”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名称稍异,次序也不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在名称上采用许慎的,次序上采用班固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和字例三家中,班固和郑众只说出了“六书”的名称,而没有给“六书”下定义,也没有举出字例。

只有许慎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就在他花21年心血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中。

其理论主要在《说文解字叙》中,在叙中,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还各举了两个字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