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教学案例及点评
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教案和设计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教案和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姑”、“娘”等8个生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以及它所期盼的事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分角色朗读、齐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
2. 课文朗读与理解。
3. 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与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棉花姑娘的样子。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棉花姑娘的印象。
2.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组内交流,运用生词。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节奏。
(3)全班齐读,感受课文情感。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棉花姑娘生病的原因。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3)讨论棉花姑娘所期盼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5. 拓展活动(1)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分享原因。
(2)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关爱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3. 课文理解与情感态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七、设计反思1. 教学内容:教案内容是否全面,是否覆盖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教案和设计反思

一、教案主题: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农作物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心情和期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棉花植株和棉花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跟读并尝试运用。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心情和期望。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尝试朗读给家长听。
2. 请家长协助,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农作物的情感。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得到学习和成长。
六、教案主题:一年级语文下册《棉花姑娘》拓展活动教案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进一步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八、教学内容:1. 棉花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
棉花姑娘优质课教案5篇

棉花姑娘优质课教案5篇【棉花姑娘教案】《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请、就”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期盼、惊奇”的语气。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美的导入: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北方田地看一看,想去吗?2、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2、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是啊,棉花对人们很重要,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棉花姑娘。
3、出示课题,认识“姑娘”,读好轻声“花、娘”(1)你从拼音中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好课题。
(2)谁有好办法记住“姑娘”这两个字。
二、美的发现;(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小要求:看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认的生字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地方也作个记号。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蚜、盼、治、啄、斑”,自主发现最好的识字方法。
3、识字游戏:啄木鸟治病。
(二)体验情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
你们看: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动画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2、相机点拨,学习课文。
(1)棉花姑娘低着头,好象有气无力的样子。
——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多难受啊!(2)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虫子——你们知道叶子上的坏蛋是谁吗?(蚜虫)蚜虫是一中农业害虫,专门吃植物的汁液。
所以课文说它是怎样的蚜虫?“可恶的蚜虫”。
(3)棉花姑娘的脸上流着眼泪……——蚜虫不断地在它身上爬来爬去,棉花姑娘难受得掉下了眼泪,它好象在说:。
(引导想象,体验感情)3、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引读、指名读、体验读。
4、练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读出急切、期盼的语气。
)(三)紧扣上文,学习5—6自然段。
过渡: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她治好了病?(1)哪段告诉我们的?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当蚜虫们得意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说明:第一课时目标:能正确的认读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知识和技能: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学会说ABAB型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是益虫,它们会捉不同的害虫。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8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5、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合作学习、表演读、小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针对学生喜爱阅读的特点,提供了8篇浅显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情趣。
3、学生通过写作,养成喜爱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树立爱科学,保护益鸟、益虫的意识。
2、喜欢阅读,体验阅读的情趣。
3、结合打写,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分析】1、学生能较好的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读出自己所感受出来的语气,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协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学生能上网查阅资料并进行阅读,能正确使用留言版。
【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一年级语文:《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点评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与点评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内容】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过程中渗透信息交流。
【片段一】师:怎样读才能让我们觉得蚜虫很可恶啊?生:要把“可恶”读得重一点,而且棉花姑娘很想人帮她,我们还要把“多么盼望”读得比较重,让人觉得棉花姑娘真的希望别人帮助她!师: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当这位可怜的棉花姑娘吧!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我们小组刚才在学习的时候有一问题想请问您,“蚜虫”是什么样子的?师:老师这里刚好准备了一个资料,我们一起看看,“蚜虫长什么样子,它们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点击课件“蚜虫”。
)(蚜虫的话:我的名字叫“蚜虫”,我的身体圆圆的,可以有很多种颜色,你们看,我们的肚子都很大,因为我们专门吃植物的汁液。
)师:(故作神秘地)蚜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呢?生:(你争我抢地)是害虫。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我从动画片里知道,蚜虫吃植物的汁液,所以它们是害虫。
生:课文告诉我,蚜虫害棉花姑娘生病,所以它是害虫。
【片段二】师:为什么棉花姑娘很惊奇呢?生:因为别的动物都治不好棉花姑娘的病,只有七星瓢虫能治好,所以她很惊奇。
我想请全班的女生当“棉花姑娘”,男生当“七星瓢虫”,好吗?生:齐声动情地分角色朗读。
师: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我们一起记住它,感谢它。
生:老师,我很想多了解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查找七星瓢虫的资料,谁想来展示给大家看!(出示七星瓢虫课件,“七星瓢虫”背景图。
)生:(得意地)老师,小朋友们,我请爸爸和我一起上网,查到了七星瓢虫的家族可大了,(投影打印资料)有红斑瓢虫、鱼瓢虫、小龟瓢虫、两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九星瓢虫,还有二十八星瓢虫呢!(教室里一片惊叹声。
)生:我从《动物百科全书》上知道,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益虫,比如二十八星瓢虫就是害虫,因为它们跟蚜虫一样、专门吃植物的汁液!师:(总结)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知道,瓢虫也有好有坏,大部分的瓢虫都是好的,它们靠吃蚜虫为生(投影图片资料)所以我们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好请求的语气.2、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并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教学教程一、旧识引入新课。
1、复习生字。
2、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3、板书课题,读好轻声。
(“花”、“娘”)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1、棉花姑娘生了什么病呢?2、棉花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呢?3、最后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呢?三、学习课文三、读感悟,理解课文。
1.体会感情,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说看,蚜虫为什么是可恶的?(2)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2、默读第二自然段(1)、用“-”把棉花姑娘的话画出来,用“~~”把燕子说的话画出来。
(2)、跟你的学习小伙伴说说读了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读“棉花姑娘”请求的话。
分角色朗读对话3、学习第三、四段(1)、轻声读第三、四自然段,比较第二自然段,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你还知道哪些益虫益鸟呢?(3)、拓展,句式训练,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说话。
(小组合作学习)4、学习5、6自然段(1)、最后到底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啊?(2)、棉花姑娘认识七星瓢虫吗?从哪儿看出来?(3)、七星瓢虫自我介绍(4)、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5)、课文中两个词把棉花姑娘写的特别美。
(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四、总结回味。
五、拓展延伸。
(怎样保护益虫益鸟?)六、板书:30、棉花姑娘燕子空中飞啄木鸟捉树干里害虫青蛙稻田里七星瓢虫--蚜虫【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9棉花姑娘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棉花姑娘》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

《棉花姑娘》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棉花姑娘》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请、帮”两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3、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4、初步培养孩子读懂一句话的能力。
教学预设:一、猜谜导入1、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示谜语)雪白一团,长在树端。
填在衣里,冬天可穿。
(正音:棉花)(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穿着碧绿碧绿的裙子,多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姑娘啊!(出示课题:棉花姑娘)2、看清楚拼音,谁来亲热地叫它一声?(正音,指导读准轻声)3、“姑娘”这两个字是我们的新朋友,分开时……连成词时……(读准轻声)“姑娘”这两个字还是一对好朋友呢,你发现了什么?(偏旁)为什么是女字旁啊?只要我们留心,会发现我们的汉字很有意思。
让我们一起再来叫叫她?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孩子们,《棉花姑娘》是个能让我们增长知识的童话故事。
请你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把生字朋友圈一圈,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开始前,先提个小要求:人坐正,书拿正,眼看正,好,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读书姿势,表扬读书认真的孩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孩子们,这篇课文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一共有7个,其中有5个生字朋友都一块儿跑到第一自然段去了。
能把他们读正确吗?自己试一试。
a自由读带拼音的字再读读b淘气的生字朋友从句子里跑出来了,谁来读读?(生字卡片:可恶蚜虫盼望治病)3、读准“蚜虫”,“蚜”是新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示图)这就是蚜虫,“蚜虫是植物最大的敌人,专门吸取植物身上的营养”。
你们觉得这是一群()的蚜虫?(读好词组:可恶的蚜虫)4、想象说话:此时,你是棉花姑娘,被那么多可恶的蚜虫咬着,你会怎么想?是啊,长满蚜虫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棉花姑娘她——(引读)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你来试试(指名读)孩子们,你们看“盼”,什么旁?是呀,棉花姑娘正睁大着眼睛,每一分每一秒都望着远方,希望有人来救救她。
《棉花姑娘》教案及反思(通用

《棉花姑娘》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棉花姑娘》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详细内容涉及: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对棉花生长过程的认知,以及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棉花的基本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以及棉花生长过程的知识拓展。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字词卡片,棉花生长过程的图片。
学具:学生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棉花田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讨论对棉花的认识。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利用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讲解字形和字义。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棉花姑娘的情感变化。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棉花生长过程,并汇报成果。
5.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课文中重要句子,讲解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7. 情感教育(5分钟):讨论棉花姑娘的遭遇,引导学生体会同情与爱心。
六、板书设计中心区域:课文《棉花姑娘》,周围环形布置生字词,一边展示棉花生长过程的图片,另一边列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棉花生长过程的连环画。
2. 答案:连环画的每个环节需正确反映出课文中描述的棉花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观察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及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及点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过程中渗透信息交流。
【片段一】
师:怎样读才干让我们觉得蚜虫很可恶啊?
生:要把“可恶”读得重一点,而且棉花姑娘很想人帮她,我们还要把“多么盼望”读得比较重,让人觉得棉花姑娘真的希望他人协助她!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当这位可怜的棉花姑娘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老师,我们小组刚才在学习的时候有一问题想请问您,“蚜虫”是什么样子的?
师:老师这里刚好准备了一个资料,我们一起看看,“蚜虫长什么样子,它们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点击“蚜虫”。
)
(蚜虫的话:我的名字叫“蚜虫”,我的身体圆圆的,可以有很多种颜色,你们看,我们的肚子都很大,因为我们专门吃植物的汁液。
)
师:(故作神秘地)蚜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呢?
生:(你争我抢地)是害虫。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动画片里知道,蚜虫吃植物的汁液,所以它们是害虫。
生:课文告诉我,蚜虫害棉花姑娘生病,所以它是害虫。
【片段二】
师:为什么棉花姑娘很惊奇呢?
生:因为别的动物都治不好棉花姑娘的病,只有七星瓢虫能治好,所以她很惊奇。
我想请全班的女生当“棉花姑娘”,男生当“七星瓢虫”,好吗?
生:齐声动情地分角色朗读。
师: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让我们一起记住它,感谢它。
生:老师,我很想多了解七星瓢虫的有关知识。
师:昨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查找七星瓢虫的资料,谁想来展示给大家看!
(出示七星瓢虫,“七星瓢虫”背景图。
)
生:(得意地)老师,小朋友们,我请爸爸和我一起上网,查到了七星瓢虫的家族可大了,(投影打印资料)有红斑瓢虫、鱼瓢虫、小龟瓢虫、两星瓢虫、七
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九星瓢虫,还有二十八星瓢虫呢!
(教室里一片惊叹声。
)
生:我从《动物百科全书》上知道,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益虫,比方二十八星瓢虫就是害虫,因为它们跟蚜虫一样、专门吃植物的汁液!
师:(总结)所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知道,瓢虫也有好有坏,大局部的瓢虫都是好的,它们靠吃蚜虫为生(投影图片资料)所以我们要维护益虫,消灭害虫。
【点评】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立体传输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提倡教师和学生扩大信息的交流与吸纳的容量。
从上述两个片段,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一点。
短短的片段中,竟容纳了这么多的来自网上、课外书籍的信息!这样的交流和互动,不只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援助,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王老师善于掌握信息交流的时机,注意由学生的疑惑拓展开去,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