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专利法61页PPT

合集下载

第九章 专利法《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第九章 专利法《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二、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或事项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
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三)不属于发明事项或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
(三)不属于发明事项或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发明创造
(1)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相比,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科 学发现指对前所未知的自然规律的认识,而发明创造则 是前所未有的东西。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 法不能用工业的方法制造和使用,因此不适用于专利 法保护。但是对于血液、毛发、尿样等脱离了人体的 物质的化验方法则不属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因 此如果具备专利条件。可以授予专利权。另外,对于 用于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仪器、设备或者器械等,如 果具备专利条件,可以被授予专利权。
一、专利法的保护对象
(三)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又称工业品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 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 上应用的新设计。根据这一定义,外观设计要取得专 利权并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应具备以下要求:其一, 外观设计应与应用产品结合为一体。其二,外观设计 应有明显肉眼可见的外观特点。其三,外观设计应是 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与执行本单位任务无关,也 不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非职务 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 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二) 1.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对于同样的发明创造,无论是同一人提出两件以上专利 申请,还是不同人分别提出两件以上专利申请,即使在 符合授予专利权条件的情况下,也不能授予两项以上专 利权,否则在这些专利权之间就会发生冲突。这就是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

经济法专利法PPT课件

经济法专利法PPT课件
8
⑷发明创造的合法受让人 做出发明创造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将
自己所有的专利申请权转让给他人, 合法受让人有权就受让的发明创造 申请专利,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 归该申请人所有。
9
⑸外国人 《专利法》第18条规定,在中国
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 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 申请专利的,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 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 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办理。
“已有的技术” —是指专利申请日以前公开的技术;
18
“实质性特点”
——是指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或实用新
型与原来技术相比有本质性的突破,不是原
来技术中的类似的或推导的东西,而是创造
性构思的结果;
“进步”
——是指与最接近的技术相比,该发明
有长足的进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缺陷和不足,或者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19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须是
可被应用于实际目的并能产生积极效果。 专利法对发明创造实用性的要求涉及三个
方面: (1)产业上实施是广泛的,是指工业、农业、 商业、渔业、林业、畜牧业、采掘业、运输业 等。
20
(2) 制造和使用是指,如果发明是一 种产品,则能够在产业上重复地生产; 如果发明是一种方法,则能够在产业上 应用,也就是制造和使用要有再现性。
出,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 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7
⑶共同发明创造人 共同发明创造,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单位
或个人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它包括两个 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协作完成的发明创造和 一方接受他方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 成的发明创造。上述完成发明创造单位或 个人,称为共同发明创造人。共同完成的 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外,申请专利的 权利属于共同完成人;一方委托他方完成 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受托方。

经济法--专利法

经济法--专利法

3、实用性 、
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 产生积极效果。 (1)能够制造。作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是可 以实现的,即如果该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产品,那么这一 产品就必须能够按照发明的技术方案制造出来。 (2)能够使用。作为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必须能够实 施。如果发明是一种工艺方法,则这种工艺方法应当可以在 工业生产中使用。 (3)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 其所产生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效果应当是积极的和有益的。 明显无益、脱离社会需要、严重污染环境、严重浪费能源或 者资源、损害人身健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具备实用性。 (4)必须具有再现性。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技术方案应 当可以重复实现。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 技术内容,能够重复实施专利申请中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 技术方案。如果是一种产品,应当可以重复制造出来,如果 是一种方法,则应当可以反复使用。
2、申请人 、 指就一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专利的人。 现实生活中,发明人、设计人和申请人不是同一 人的情况如下: (1)发明人以外的其他人通过合同或继承取得发明 创造的专利申请权; (2)法律直接将专利申请权赋予发明人以外的其他 人。如职务发明创造。 3、专利权人 、 享有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统称为专利权人。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 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也不能是没有固定 形状的产品; 第二,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 而实用性较强。
3、外观设计 、
专利法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 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 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对象是产品的装饰性 或艺术性。

第三讲专利法PPT课件

第三讲专利法PPT课件

1984 年 3 月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专 利 法 》 颁 布 , 1985年4月1日起实施。
1992年9月,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扩展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延长了专利保护的期 限,完善了专利审批程序,重新规定了对专利实施强 制许可的条件,增设了专利进口权和本国优先权。
2000年8月25日,对《专利法》第二次修改,加大
第三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近代的中国专利制度的引进
中国出现近现代意义上的专利制度是由一位
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弟弟洪仁玕在其《资政
新篇》中提出。但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未能实现。
我国最早授予的专利权是1882年光绪皇帝批
准郑观应的上海机器织布局采用的机器织布技术可
享受10年的专利。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钦赐”专
三、专利制度
所谓专利制度就是一个国家通过确认发明人对 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的垄断权而促进本国科学技 术发展的法律制度。一个国家的专利制度由该国家 的专利立法、执法和司法等相关法律制度所构成。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1624 年 , 英 国 议 会 颁 布 并 实 施 的 垄 断 法 规 (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禁止一切垄断行 为,只允许发明人对自己发明的垄断,作为在一定时 期内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事项保存下来。
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专利权仅及于 其产品本身,
方法发明
方法发明专利权不仅及 于其方法本身,而且及 于用该方法直接获得的 产品。
产品发明
产品发明专利被侵权后, 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在原告 (即专利权人)一方;
方法发明
而新产品的制造方法发明 专利权被侵权后,诉讼中 的举证责任在被告(即侵 权行为人)一方

专利法PPT演示课件

专利法PPT演示课件
出版物不受地理位置、语言或者获 得方式的限制,也不受年代的限制。 出版物的出版发行量多少、是否有 人阅读过、申请人是否知道是无关 紧要的。
2)使用公开
使用公开的方式包括能够使公众得 知其技术内容的制造、使用、销售、 进口、交换、馈赠、演示、展出等 方式。只要通过上述方式使有关技 术内容处于公众想得知就能够得知 的状态,就构成使用公开,而不取 决于是否有公众得知。
我国 不授 予专 利权 的对

5、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是,用于实施疾病诊断和治疗 方法的仪器或装置,以及在疾病诊 断和治疗方法中使用的物质或材料 属于可被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收入:54.44亿 26.86亿 15.60亿
4.29亿
0.58亿
利润: 0.41亿 3.72亿
0.84亿
3.87亿
-0.45亿
专利许可利润贡献率为:53.9%,且按年增长14.5%
专利权 的保护 对象
一、可以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
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
技术方案是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 的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技术手段的集合。 技术手段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
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包括 国务院、各部委主办或者国务院批 准由其他机关或者地方政府举办的 国际展览会。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 展览会,是指国际展览会公约规定 的由国际展览局注册或者认可的国 际展览会。所谓国际展览会,即展 出的展品除了举办国的产品以外, 还应当有来自外国的展品。
丧失 新颖 性的 例外
专利法
1
影响 世界 的专

膨胀螺钉 (发明人:约翰.约瑟夫.罗林斯1913年获 得专利)
拉链(发明人:吉德昂.逊德巴克1917年获得专利) 蒸汽机 (发明人:詹姆斯.瓦特1769年获得专利) 飞机 (发明人:莱特兄弟1906年获得专利授权)

第十三章 专利法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第十三章  专利法  《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2)假冒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 (3)冒充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
13.6.5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依据《专利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不视为侵犯 专利权的行为:
①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 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2)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假冒专利的侵权行为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13.6.4专利侵权行为
1)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营 利为目的,实施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侵犯专利权 人的专利权的行为。
2)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
2)专利申请的原则
(1)单一性原则 (2)先申请原则 (3)优先权原则
13.4.2专利的审批
1)发明专利审批程序
(1)初步审查。 (2)早期公开。 (3)实质审查。 (4)授予专利权。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审批程序 3)专利申请的复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5 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3.5.1专利权人的权利
第二,专利是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
第三,专利必须是经国务院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规定的程 序确定并批准,在未经审查并批准授权之前,任何一项发明创造 都不能称之为专利。
13.1.3专利权 1)专利权的概念
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和商标权共同构成 工业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一项无形财产权。
其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相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现有 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或者具有新的优点或效果及代表了某种 新的技术趋势。
3)实用性 (1)实用性的概念

专利法ppt..

专利法ppt..

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正 确 行 使 专 利 权
保 证 充 分 公 开 专 利 内 容
缴 纳 专 利 年 费 义 务
励职 和务 报发 酬明 请人 求设 权计 人 的 奖
署放保标许转独 名弃护记可让占 权专请权权权实 利求 施 权权 权 的 权 利
专利权的申请原则


一、单一性原则—一件申请只能要求一 种类型的一项专利权(合案申请的规定) 二、先申请原则—(申请日的判断标准) 三、优先权原则—(我国优先权和本国 优先权)
法律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
专利权用尽—— 当专利权人制造或者经其许可制造、进口专利产品 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售出,使用、许诺销 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在先使用权——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已经制造相同 产品,使用相同方 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 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 继续制造使用的 临时过境——临时通过中国领土、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为 其自身需要在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技术的,但这种使用 仅限与我国签有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公约,或者有互惠条 约的国家的运输工具,并不面向所有国家。 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非以经营为目的使用专利技术的。 善意使用—— 对于那些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 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专 利产的使用者或销售者,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 偿责任。

专利权的客体-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 方案。可以分为产品发明、方法发明、改进发明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者其结合所提出 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 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不授予专利权的科学技术成果 (1)科学发现 ( 2)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 (3)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动物和植物品种(5)用 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2024年)第4讲专利法ppt课件

(2024年)第4讲专利法ppt课件

01
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
释权利要求。
外观设计专利权
02
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原则
03
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准,同时考虑说明书及附图、
现有技术及其与专利技术的关系等因素。
16
专利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2024/3/26
2024/3/26
22
06
专利法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2024/3/26
23
人工智能与专利法
2024/3/2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可专利性
探讨AI技术是否满足专利法中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
AI生成发明的专利权归属
分析AI生成发明的专利权应归属于AI开发者、使用者还是其他相关 方。
AI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
2024/3/26
专利申请程序
提交申请文件;缴纳申请 费;初步审查;公布或授 权。
申请文件要求
包括请求书、说明书、权 利要求书、摘要等;使用 规定的格式和语言;清晰 、准确地描述发明内容。
12
专利审查与授权
专利审查
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进行实质 审查,包括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的审查;审查周期因技术领域和申请 量而异。
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包括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视 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强制许 可等规定。
专利权的保护
包括专利侵权行为、专利纠纷 的解决方式、法律责任等规定

5
专利法的历史与发展
专利法的起源
专利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威尼斯。
2024/3/26
专利法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