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
高一上册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反思:通过实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活动:
(1)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疑问。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2.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以实际生活中的海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溴和碘提取的兴趣。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海水中溴和碘的提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原理。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中化学《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进一步认识氧化还...》238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整理归纳】一、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判断对于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Fe+CuSO4=FeSO4+Cu,则有:氧化性:CuSO4>FeSO4;还原性:Fe>Cu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如:2Fe+Cl2=====点燃2FeCl3Fe+I2=====△FeI2氧化性:Cl2>I2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
如: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小结】(1)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2)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Na+。
处于最低价态时具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如F-。
【例题分析】1.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Fe2+、Cu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2FeCl3+Cu=2FeCl2+CuCl2,②CuCl2+Fe=FeCl2+CuA.Fe3+>Fe2+>Cu2+B.Fe2+>Cu2+>Fe3+C.Cu2+>Fe3+>Fe2+D.Fe3+>Cu2+>Fe2+【解析】由反应①可得出氧化性:Fe3+>Cu2+;由反应②可得出氧化性:Cu2+>Fe2+;故综合可知:Fe3+>Cu2+>Fe2+,选D。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CaF2 + H2SO4(浓) 浓
必需放在铅皿中反应!) CaSO4 + 2HF (必需放在铅皿中反应!)
b.实验室制备溴化氢、碘化氢 实验室制备溴化氢、 实验室制备溴化氢
NaBr(s) + H3PO4(浓) 微热 NaH2PO4 + HBr ↑ KI(s) + H3PO4(浓)
实验一: 实验一: 溴的溶解性实验
把少量氯水滴加到NaBr溶液中,再注入少量CCl4溶液,观察现象 溶液中,再注入少量 溶液, 把少量氯水滴加到 溶液中
萃取
Br2
水
CCl4
溴水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橙色) (橙色) 下层——橙红色) 橙红色) (下层 橙红色 若用汽油 汽油或 去萃取溴单质呢? 若用汽油或苯去萃取溴单质呢?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的保存: 具有强腐蚀性 液溴的保存:棕色瓶、冷暗处,水封保存) (液溴的保存 棕色瓶、冷暗处,水封保存) 溴水呈橙色 可溶于水 ,但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溴水呈橙色
思考:如何提高溴单质的浓度呢? 思考:如何提高溴单质的浓度呢? 提示:溴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大的多! 提示:溴单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大的多!
注意区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 注意区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2、Br2、I2的氧化性 强弱顺序及Cl 强弱顺序及Cl-、Br-、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结论: 结论: 氧化性: 氧化性:Cl2>Br2>I2 还原性:I 还原性:I->Br->Cl- 苯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第一篇: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5、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讲解、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新课过程[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
虽然在海水中几乎存在所有的常见元素,海水中除了H2O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得的物质是食盐。
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
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分析表中数据: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如溴、碘等。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引言: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
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
2)此外,树脂法、溶剂萃取法和空心纤维法提溴新工艺正在研究中。
专题二 溴、碘的提取教案三 新课标 人教版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三、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四、教学思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
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生回答] 碘化银[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复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
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
[板书]:一.溴、碘的提取原理[演示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学案)

溴、碘的提取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掌握Br-、I-的检验。
非金属单质Cl2、Br、I2活泼性(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问题解决1】现有X、Y两种元素,已知X的单质能从Y的化合物中置换出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Y都是金属,且X比Y活泼B.X、Y都是非金属,且X比Y活泼C.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当X是非金属时,Y一定是非金属【信息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填写)工业上如何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和碘呢?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氧化成。
生成的单质溴仍然溶解在水中,鼓入或,能使挥发出来,冷凝得到,精制粗溴可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从海产品中提取碘:①灼烧:将食用干海带,烧成海带灰后,自然冷却。
②浸泡:将灼烧所得海带灰,不断搅拌,。
③氧化:在滤液中加入,静置。
④提纯:将所得溶液进行、,从而得到单质碘。
【整理归纳】从海水中提取溴:从海产品中提取碘:【资料卡】阅读教材P471.溴、碘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溴是色,易,密度比水的体。
碘是色的体,易。
溴、碘在水中都溶解度都很,但易溶于、等有机溶剂。
2.溴、碘的化学性质:氯、溴、碘的电子层结构非常相似:,都容易而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电子稳定结构。
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相似的。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与氢气的反应:溴、碘与氢气反应跟氯气与氢气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气态氢化物,只是反应条件有所区别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溴和氢气在500。
C条件下反应:碘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但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又生成碘和氢气:(2)与水的反应:溴、碘与水反应跟氯气与水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酸和次卤酸溴+水:;碘+水:(3)与碱反应:溴、碘与碱反应跟氯气与碱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次卤酸盐、金属卤化物和水:溴与氢氧化钠反应:碘与氢氧化钠反应:(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5)单质碘的特性:遇显色。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

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形成产业: 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成本也 不很高的物质:镁和钾。 另一类是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溴和碘。
99%的溴分布在海洋中,所以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溴(Br2),一般经过浓缩、 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 工业上一般从海带中提取碘(I2)。
溴(Br2)是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易 挥发,有强烈的腐蚀性。 溴应密封保存,同时需要在试剂瓶中加一些水, 以减少溴的挥发(水封)。P39/-4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步骤: 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⒉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性物质、 气体及弱电解质仍写成化学式; ⒊删去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⒋检验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⑵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石灰水; ⑷铁与盐酸反应; ⑸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⑹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Cl 2 2KBr 2KCl Br 2 Cl 2 2K 2Br 2K 2Cl Br 2 Cl 2 2Br 2Cl Br 2
Cl 2 2I 2Cl I 2
小结
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步骤:
食盐 海水
单质溴 单质溴
粗溴 Br-
通 入 SO2
热空气 或水蒸气
通入氯气
Br 2 SO2 2H 2O 2HBr H 2 SO4
从海带中提取碘:
干海带
灼烧
海带灰
溶解
悬浊液
过滤
含I-提取液
通入氯气
晶体碘
蒸馏
Hale Waihona Puke 含I2有机溶液萃取含I2水溶液
《溴和碘的提取》 学历案

《溴和碘的提取》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溴和碘的物理性质。
2、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溴和碘的化学性质。
4、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2)溴和碘的化学性质。
2、难点(1)提取溴和碘的实验操作和工业流程。
(2)溴和碘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
三、知识回顾1、氯的性质(1)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
(2)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3)实质:电子的转移。
四、新课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和碘与氯处于同一主族。
它们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
那么,如何从自然界中提取溴和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五、知识讲解(一)溴的提取1、溴的存在溴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盐湖中。
2、提取原理(1)氯气氧化法向含溴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置换反应:2Br + Cl 2 = 2Cl + Br 2 。
(2)空气吹出法将生成的溴单质用空气吹出,然后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Br 2 +SO 2 + 2H 2 O = 2HBr + H 2 SO 4 ,再用氯气氧化:2HBr + Cl 2 =2HCl + Br 2 ,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3、工艺流程(1)海水浓缩:将海水蒸发浓缩,提高溴离子的浓度。
(2)氧化:向浓缩后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3)吹出: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单质吹出。
(4)吸收: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吹出的溴单质。
(5)再氧化:向吸收液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重新氧化为溴单质。
(6)蒸馏: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的溴单质。
(二)碘的提取1、碘的存在碘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海带等海产品中。
2、提取原理(1)灼烧法将海带等海产品灼烧,使其中的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碘的性质和提取
川沙中学郭玉芬【教材分析】
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海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
教材以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为背景,学习卤素的相关性质,能使学生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的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第一课时,在掌握碘单质和碘离子性质的基础上,重点讲解从海带中提取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用萃取的方法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
本节内容涉及氯、碘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为下一课时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做好铺垫。
除此之外,本节中出现了升华、萃取、蒸馏等分离操作,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物质分离方法打下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学生群体是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学生。
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化学基本功较好,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以碘的溶解性、特性和碘离子的氧化反应为切入点,以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验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碘的溶解性、碘的特性。
(2) 理解萃取的原理。
(3) 掌握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提纯物质。
三、教学用品
碘单质、碘水、蒸馏水、四氯化碳、酒精、淀粉、分液漏斗、氯水、碘化钾溶液、烧杯、滤纸、酒精灯、火柴、试管、铁架台。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 通过滤纸显色的实验,引入本节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对碘的用途有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碘单质的颜色、状态。
通过碘的溶解性实验,分析得出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剂的选择,为海带提碘实验步骤的设计作铺垫。
利用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的性质可以检验碘单质的存在。
(4) 通过碘离子的氧化反应,初步得出提取碘单质过程中所用氧化剂的选择。
(5)(6)(7) 讨论得出海带提碘的实验步骤。
(8) 小结、布置作业。
(5)问题:怎
样提碘?
(7)分析实验方案,得出海带提碘的实验步骤
(6) 阅读教材,设计海带提碘的实验方案
(2)情景过渡:碘的用途
(1) 引入: 实验—滤纸显色 (4)碘离子的
性质
(3)碘的颜色、状态、溶解性;萃取的原理;碘的特性
(8)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