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
高一上册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反思:通过实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面对挑战的信心。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他们的实验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活动:
(1)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回答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疑问。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章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测。
2.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全面掌握本章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以实际生活中的海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溴和碘提取的兴趣。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海水中溴和碘的提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原理。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第一篇: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5、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讲解、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新课过程[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
虽然在海水中几乎存在所有的常见元素,海水中除了H2O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得的物质是食盐。
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
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分析表中数据: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如溴、碘等。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引言: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
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
2)此外,树脂法、溶剂萃取法和空心纤维法提溴新工艺正在研究中。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新课标人教版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三、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四、教学思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
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生回答] 碘化银[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复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
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
[板书]:一.溴、碘的提取原理[演示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第1课时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和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溴和碘的物理性质。
(2)知道萃取的原理,学会萃取的操作。
(3)知道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感受海洋资源的丰富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用品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棒、分液漏斗、滤纸;溴、碘、新制饱和氯水、蒸馏水、酒精、甲苯、四氯化碳、碘化钾淀粉试纸、海带灰。
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由于氯、溴、碘单质活泼性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教学都安排在本节课之后,学生没有本节课实验设计所需要的氧化剂选择等知识基础。
因此本节课采用示范-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示范为学生的实践做出铺垫,以降低学生实践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在前,学生的实践在后,教师示范的效果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实践,并影响学生实践的效果,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教师示范的有效性。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2)溴和碘的溶解性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落实了这个实验,也为后面的探究实验作好了操作上的准备。
教师可以出示溴和碘的样品,请同学观察他们的颜色和状态。
由于溴蒸气有毒,因此溴在水中和在酒精、甲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由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为后面学生进行碘的溶解性实验起示范作用。
利用碘的升华性质,可以提取固体混合物中的碘。
这是碘的提取方法之一。
碘的特性实验中教师可以介绍淀粉碘化钾试纸的检验原理和用途,使学生对碘的这一特性的应用有明确的理解。
(3)通过溴和碘的溶解性实验引出萃取的实验。
学生掌握了萃取的原理和操作,可以为海带提碘的实验作铺垫。
化学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第4课时)(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第4课时怎样检验Cl-、Br-、I-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Cl-、Br-、I-离子的检验方法。
〔2〕知道卤化银的性质。
〔3〕学会离子检验和排除其他离子干扰的方法。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初中已学的有关氯化物的化学性质,推断其他卤化物的性质,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Cl-、Br-、I-离子的检验2.难点离子检验时如何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三.教学用品多媒体设备。
12组学生实验:氯水、四氯化碳、A溶液(氯化钠)、B溶液(溴化钠)、C溶液(碘化钾)、硝酸银溶液、稀硝酸、食用碘盐、淀粉碘化钾试纸、试管。
教师用:A溶液(氯化钠)、B溶液(溴化钠)、C溶液(碘化钾)、碳酸钠溶液、硝酸银、稀硝酸、试管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因而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
因此对于本节课这类着重化学实验的教学,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将以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探索问题、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流程图.流程图说明〔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前面学习的电离的知识,了解在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形式是离子形态,鉴别三种溶液其实就是要检验出溶质中的微粒——各种离子。
〔3〕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l -、Br -、I -离子、通过实验检验方案可行性〞的活动。
〔预计学生会想出两种方案:①加新制氯水,再通过加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②加硝酸银,观察沉淀颜色。
通过实验验证,会发现两种方法都可行。
实验中教师可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特别是要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或提示学生思考。
高中化学教案:溴、碘的提取

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溴化钾+氯水
无色溶液变为橙黄色溶液
2KBr+Cl2====2KCl+Br2
碘化钾+氯水
无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
2KI+Cl2====2KCl+I2
碘化钾+溴水
无色溶液变为棕黄色溶液
2KI+Br2====2KBr+I2
溴化钾+碘单质
无明显颜色变化
—
师根据实验报告单,归纳出结论。
板书:
2.碘的特性:(1)易升华;(2)单质碘遇淀粉使淀粉变蓝色;
师溴和碘除了具有这些特性外,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
3.溴离子与碘离子的检验
师实验室常用AgNO3溶液和稀HNO3检验Br-、I-的存在。
板书:
NaBr+AgNO3====AgBr↓+NaNO3
NaI+AgNO3====AgI↓+NaNO3
7.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8.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
溴、碘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教具(工量具)准备:
PPT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板书设计:
溴、碘的提取
一、溴、碘的提取
2.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CCl4,振荡。
板书:
水
酒精
四氯化碳
溴
橙黄色
橙红色(不分层)
橙红色(下层)
碘
棕黄色
深红棕色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

通入氯气
苦卤
单质溴 热空气
粗溴
通
入
高纯溴
热空气 单质溴 通入氯气
或水蒸气
Br-
SO2
Br2 SO2 2H 2O 2HBr H 2SO4 Cl2 2HBr 2HCl Br2
⒊从海带中提取碘:
干海带 灼烧 海带灰 溶解 悬浊液 过滤 含I-提取液
晶体碘
蒸馏 含I2有机溶液
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石灰水;⑷铁与盐酸反应;
⑸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⑹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Na2CO3 Ca(OH )2 2NaOH CaCO3
2Na
CO
2 3
Ca 2
2OH
2Na
2OH
CaCO3
CO32 Ca2 CaCO3
Fe 2HCl FeCl 2 H 2 Fe 2H 2Cl Fe2 H 2 2Cl
通入氯气
萃取 含I2水溶液
练习:写出氯气氧化碘离子(Cl2置换出I2)的离子方程式 Cl 2 2I 2Cl I 2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步骤:
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⒉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性物质、
气体及弱电解质仍写成化学式; ⒊删去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⒋检验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总数是否守恒。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 ⑵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⑶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石灰水; ⑷铁与盐酸反应; ⑸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 ⑹氯气通入碘化钠溶液中。
H 2SO4 BaCl 2 BaSO4 2HCl
2H
化学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第3课时)(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

2.3 从海水中提溴和碘〔共5课时〕第3课时进一步认识氧化复原反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降与氧化复原反响、电子得失的关系。
学会氧化复原反响的判断以及用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的转移。
理解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氧化复原原理,经历从“得氧与失氧〞到“化合价改变〞到“电子转移〞的分析过程,理论探究的根本方法;经历提炼概念的过程,认识准确、精炼地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方法。
〔2〕明白“表象〔化合价变化〕〞与“本质〔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能从本质上描述并表达一个氧化复原反响。
明白“电子转移〞才是物质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化合价变化的现象,看到电子转移的本质。
从而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氧化复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学习,感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来判断、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难点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三.教学用品教学多媒体系统,〔PowerPoint、Flash MX〕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课设计思想的主要依据是体验教学。
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更是一个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即亲历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能产生情感,是一种有指向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体验总是体验者自己的事,必须亲身经历。
本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和师生相互活动,要同学亲历从“感觉〔得失氧〕〞到“表象〔化合价改变〕〞再到“概念即本质〔得失电子〕〞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本课的后半局部,主要是概念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外延。
2.教学流程3.流程说明 〔1〕本设计分两个层次,一是以实线框和实线箭头表示的教学流程;二是以虚线框和虚线箭头表示的人们认识氧化复原反响的过程:a 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氧说〞,b 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合价升降说〞,c 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电子说〞,d 为“对概念进行‘提炼’〞,e 为“表达训练〞,f 为“总结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电子教案
执教:章子伟
3
目标与要求探究与深化练习与评价回顾与小结作业与拓展资源与链接
准备与导入海水中除了H 2
O 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得的物质是食盐。
分析表中数据: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
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
质,如溴、碘等。
4
练习与评价回顾与小结作业与拓展资源与链接
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海水中的海水中溴的浓度比较低,怎么办?海水中的溴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
若想将化合态的溴转化为溴单质,可以采用什么方(3-3)
准备与导入
探究与深化准备与导入
探究与深化
探究与深化准备与导入11
探究与深化练习与评价回顾与小结作业与拓展资源与链接
准备与导入利用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的多的性质,我们可以用有机溶剂把溴等从
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准备与导入
探究与深化
准备与导入
探究与深化准备与导入
探究与深化
练习与评价练习与评价
练习与评价
练习与评价回顾与小结
练习与评价回顾与小结
回顾与小结
作业与拓展
作业与拓展
作业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