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贵州黄果树的导游词

贵州黄果树的导游词

贵州黄果树的导游词贵州黄果树景区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黄果树瀑布垂直高度达到了77.8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今天,我将为各位游客介绍贵州黄果树的导游词,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黄果树的独特之处。

一、黄果树的历史起源黄果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的黄果树瀑布还没有被发现,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位探险家意外发现了这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将黄果树瀑布推上了世界的舞台。

自此以后,黄果树景区逐渐成为了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多次被评为中国最佳景区之一。

二、黄果树的瀑布特点黄果树瀑布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高度和威力。

瀑布从77.8米的高处跃然而下,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水气浪花,向四周扩散。

当阳光照到瀑布上时,就会形成一片美丽的彩虹。

黄果树瀑布的水源来自于黄果树河,因此,游客可以在瀑布下方的黄果树河畔感受到清凉的河水和瀑布的独特气息。

三、黄果树的奇石摩崖黄果树景区还有一处著名景点,那就是黄果树的奇石摩崖。

这个景点主要由云岩寺和狮子峰两部分组成。

云岩寺是一处古老的寺庙,构建在一个峭壁上,距离黄果树瀑布不到一公里,寺内供奉着佛祖和其他著名的佛教人物。

狮子峰则是由一块石头组成的狮子形态的奇峰,高约30多米,非常惊人。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验到独特的壁画和仿佛从天而降的瀑布。

四、黄果树的自然风光黄果树景区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茅山。

茅山是一座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拥有着壮阔的山川景色和各种传奇故事。

茅山的森林绿。

山峦层叠,山峰耸峙,林荫密布,让游客更在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黄果树的美食文化在贵州黄果树景区,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贵州特色美食。

这里有绿豆粉,酸汤鱼和贵州火锅等特色菜品,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游客们还可以品尝到世界上最新鲜的食材,例如黄果树河中的海鲜和当地种植的新鲜蔬菜。

六、黄果树的旅游建设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贵州黄果树景区不断升级自己的旅游设施,为游客们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第一章项目背景介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区域以其壮观的瀑布景观、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以及管理情况。

第二章自然环境调查1. 气候与地理特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爽。

区域地处石灰岩高原,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2. 生物资源调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植物和动物。

我们进行了野外考察,发现该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较高,特别是一些珍稀物种的分布。

第三章文化遗产调查1. 历史沿革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相关历史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该区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2. 建筑与纪念物该区域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纪念物,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对这些建筑和纪念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拍摄,并整理了相关资料。

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1. 瀑布景观黄果树瀑布是该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之一。

我们对瀑布进行了测量和拍摄,并了解了其特点、形成原因和相关传说故事。

2. 自然景观除了瀑布,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还拥有其他以山水景观为主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峡谷、溶洞等。

我们对这些景观进行了测量和拍摄,并进行了简要介绍。

3. 旅游设施和服务为了便于游客的观光,该区域建设了一些旅游设施和提供了各种服务。

我们对这些设施和服务进行了检查和评估,以了解游客的满意度和需求。

第五章管理情况调查1. 管理机构与体制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由当地和相关机构负责。

我们对管理机构和体制进行了调查,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2. 管理政策与规划为了保护和管理好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规划。

我们对这些政策和规划进行了梳理,并评估了其实施情况。

2018年一季度黄果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一季度黄果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一季度黄果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黄果树旅游区统计办一季度,全区经济平稳运行,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位次前移。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位居全市第5位,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8%)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0.7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1.3%。

(1)与上年同期比,GDP增速下降1.4个百分点,位次下降4位。

(2)与2017年比,GDP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位分县(区)来看,一季度我区GDP增速低于排第1位的开发区3.1个百分点,低于排第4位的关岭县0.2个百分点。

一季度分县(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二)农业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位居全市第2位。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但位次上升注:“农林牧渔业”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原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第三产业。

(三)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上报数2877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30亿元)的9.6%,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反馈增速为21.7%,位居全市第4位。

(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上升2.9个百分点,位次上升2位。

(2)与2017年相比,增速上升10.1个百分点,位次上升2位。

分县(区)来看,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4%)1.7个百分点,低于排第1位的西秀区(22.3%)0.6个百分点,低于排第3位的普定县(21.8%)0.1个百分点。

一季度分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四)财政收支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位居全市第1位。

(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2.8个百分点,位次保持第1位。

黄果树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黄果树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黄果树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林莲花黄果树风景区是以大瀑布和瀑布群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贵州省西部,距离省会贵阳约150km,而且黄果树风景区与贵阳之间有高等级公路直达,全长137 km。

黄果树风景区距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安顺也只有45 km。

交通十分便利。

黄果树风景区包括黄果树瀑布风景区,龙宫风景区,天星风景区,石头寨等。

其中黄果树大瀑布及龙宫都是全国重点的风景名胜区,且成为国家接待国内外重要来宾的景区。

一、黄果树风景区旅游资源概况黄果树风景区有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和地下瀑布组成的黄果树瀑布景区,风光绮丽的天星景区,蜡染之乡——石头寨和被称为贵州省最大的地下溶岩溶洞湖——龙宫,旅游资源可谓异常丰富。

因篇幅的原因,下面就重点介绍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和龙宫。

㈠黄果树瀑布风景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主要包括了黄果树瀑布、水帘洞、陡坡塘瀑布和螺丝滩瀑布等。

其中又以黄果树瀑布和水帘洞最为有名。

黄果树瀑布是亚洲最大的瀑布,高68m,宽84 m,如果连同顶端天潭上落差5 m,瀑脚冲蚀瀑17 m,总高近90 m。

据说,每当河水上涨时,瀑布溅珠能飞洒到100 m多高的黄果树街上,甚至两三里外都能听见瀑布雷鸣般的响声,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铺展在整个岩壁上,就像仙女披散秀发,不乏妩媚娟秀。

为了方便游客从多角度观看黄果树瀑布,景区内还建有多个眺望台。

在黄果树瀑布背后有一条长约134m的水帘洞奇妙地拦腰横穿而过。

它由六个洞窗、三股洞泉、六个通道和几个洞厅所组成,置身其间,万顷瀑布从尖顶飞落,水珠蒙蒙,眼前有道道彩虹,别有情趣。

水帘洞的第一洞窗是六个洞窗中最大的一个,有10多米宽,位置在第一、二支瀑布间,水大时两支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十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就像真的窗帘一样,可以合拢,也可以向两边分开。

第一洞窗到第二洞窗间,是六、七米长的一段岩洞。

这个岩洞很小,但它上有石钟乳悬于顶,下有石笋立于地,数量不多但情趣十足,石笋旁边还有常年不断的泉水溢出。

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的建立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区按照打造“国际知名、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要求,奋力打造升级版,舞好旅游龙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立、高标准管理,扎实推进黄果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建立,景区开展日新月异,在国际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呈现出了增量提速、环境优化、品牌凸显、效益提升的良好开展态势,2015、2016连续两年我区综合开展实力在全市排位第一。

2016年接待游客1233.61万人次,同比增47%,增速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21.54亿元,同比增长51.55%,增速全市第一;2017年,共接待游客2296.89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实现旅游总收入202.95亿元,同比增长42.5%,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加快开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8.1%,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先后荣获了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全国文明景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全国旅游行业先进集体、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秩序最正确景区〞、2016年十一黄金周秩序整治红榜景区、2016年全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等荣誉,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一〕旅游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组建黄果树旅游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黄龙屯格〞一体化开展目标,将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整合组建黄果树旅游区管理机构,实现了黄龙屯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立、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开展格局。

二是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

整合机构设立十个大部制,并针对景区旅游秩序整治需要和执法力量薄弱的现状,率先在全省景区中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旅游检察室+游客法律援助中心的综合监管平台,形成了符合黄果树旅游区实际的“1+3+n〞旅游执法监视体系,有力促进旅游区旅游事业加快开展。

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推进景区“三权别离〞改革为核心,推动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改革,理顺管委会与集团公司的职能职责,实行企业员工聘任制和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企业职工持股模式,积极引进大企业财团和非国有资本参与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实现景区门票政府收取,纳入政府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企业“坐吃门票〞、垄断式管理和因人设岗现象,支持集团公司开展酒店、广告、绿化等经济领域的投资,扩大政府向集团公司购置效劳的支持力度,做优做强集团公司盈利性资产,加快旅游集团公司上市步伐。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这种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地表、地下连通性强,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低,一旦受到破坏后就难以恢复。

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瘠薄,保水能力低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低下,常处于超载状态。

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球化学过程塑造出许多成因独特、风景秀丽的地貌、水文景观,它们往往成为品位较高、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大多已开发成著名的风景区。

旅游开发固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过大的旅游接待规模容易对景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

贵州现有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11个分布在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近年来,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但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先天脆弱性,旅游业发展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常常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给旅游地的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需求不断进步而相应发展的产业。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现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例-------------------黄果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景观,其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西部旅游中心城市安顺市区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新建的清(镇)黄(果树)高速路直达景区。

景区筹建于1977年,1980年6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1982年8月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区”、“中国最美的地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欧洲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等荣誉称号。

黄果树调研报告

黄果树调研报告

黄果树调研报告一、引言黄果树,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黄果树瀑布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瀑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黄果树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以及发展潜力,以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自然环境黄果树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年均气温15左右,降水充沛。

周围环境多为山地,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较高。

黄果树瀑布是当地著名的降水旅游景点,短瀑长70米,层层叠叠,浑如琼带。

即便是夏季高温时节,站在瀑布下方,也能感受到凉爽的水气。

2. 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另外还有太慈溪、伏牛山、灰毛庙等自然风景区。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当地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传统的苗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苗族的歌舞表演和手工艺制作都吸引了很多游客。

3. 发展潜力黄果树瀑布及其周边景区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比较粗放,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旅游项目和活动,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此外,可以加强对当地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三、调研结果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黄果树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2. 黄果树瀑布是当地最大的旅游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3. 黄果树及周边景区的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在设施和服务上做进一步的改善,扩大旅游项目和活动。

4. 需要加强对当地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2. 增加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如举办登山比赛、乡村旅游、自驾游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引进专业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机构,制定长远的规划,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4. 加强对当地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苗族文化节和展览,推出以苗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报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著名旅游景区,以其壮丽的瀑布景观、奇特的石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1、引言1.1 背景介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南部,距离安顺市中心约45公里,地理坐标为。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1.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评估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分析旅游服务质量,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自然资源调查2.1 地理环境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地处于贵州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区内地势起伏,山峰林立,其瀑布景观尤为著名。

2.2 瀑布景观黄果树瀑布是该区的主要景点之一,高度为,宽度为。

瀑布壮观而迷人,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2.3 石林景观另一个吸引游客的景点是黄果树石林,石林由奇特的石头组成,形成了各种形状和造型。

游客可以在石林中漫步并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

3、文化资源调查3.1 历史背景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根据考古发现,该地区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的证据。

3.2 传统文化活动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定期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例如。

这些活动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并增加他们对该区域的兴趣。

4、旅游服务调查4.1 设施设备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经过不断改善,如道路、停车场和卫生间等。

游客可以方便地进入景区,并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4.2 导游服务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配备了一批专业的导游,在游客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这些导游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讲解能力,使游客对景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5、改进建议5.1 提升服务质量建议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提供更好的游客接待服务。

5.2 发展特色文化建议加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活动策划与推广,增加游客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兴趣和参与度。

6、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地图、旅游手册和照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旅游区近年来得建设发展情况来源: 作者: 编辑:工管委办公室,管理员日期:20180224 点击率:862 [我要打印][关闭]近年来,我区按照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得地与休闲度假胜地得要求,奋力打造升级版,舞好旅游龙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扎实推进黄果树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建设,景区发展日新月异,在国际国内得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呈现出了增量提速、环境优化、品牌凸显、效益提升得良好发展态势,2015、2016连续两年我区综合发展实力在全市排位第一。

2016年接待游客1233、61万人次,同比增47%,增速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21、54亿元,同比增长51、55%,增速全市第一;2017年,共接待游客2296、89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实现旅游总收入202、95亿元,同比增长42、5%,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得78、1%,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先后荣获了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全国文明景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全国旅游行业先进集体、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综合秩序最佳景区”、2016年十一黄金周秩序整治红榜景区、2016年全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等荣誉,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一)旅游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就是组建黄果树旅游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目标,将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整合组建黄果树旅游区管理机构,实现了黄龙屯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就是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

整合机构设立十个大部制,并针对景区旅游秩序整治需要与执法力量薄弱得现状,率先在全省景区中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旅游检察室+游客法律援助中心得综合监管平台,形成了符合黄果树旅游区实际得“1+3+n”旅游执法监督体系,有力促进旅游区旅游事业加快发展。

三就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推进景区“三权分离”改革为核心,推动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改革,理顺管委会与集团公司得职能职责,实行企业员工聘任制与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企业职工持股模式,积极引进大企业财团与非国有资本参与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实现景区门票政府收取,纳入政府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企业“坐吃门票”、垄断式管理与因人设岗现象,支持集团公司开展酒店、广告、绿化等经济领域得投资,扩大政府向集团公司购买服务得支持力度,做优做强集团公司盈利性资产,加快旅游集团公司上市步伐。

(二)旅游业综合贡献率显著提升。

一就是全区旅游产业质量与效益逐步提升。

2015、2016连续两年,我区综合发展实力在全市排位第一。

2016年接待游客1233、61万人次,同比增47%,增速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收入121、54亿元,同比增长51、55%,增速全市第一;2017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704、7万人次,同比增长38、92%;实现旅游总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46、46%,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得78、1%。

二就是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我区重点培育发展水果、蔬菜等既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观赏、体验价值得农旅融合产业,并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公司、培育特色产业带头人等方式,重点引导产业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方向发展,扶持具备条件得村寨兴办农家乐、农家旅馆、乡村客栈、农特产品采摘园、体验园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

目前,全区已建立2万亩特色优质柑橘产业基地,规划发展了5000亩花卉(中药材)产业示范带、5200亩桃子产业示范带、6000亩李子产业带,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就业500余人,开展技能培训100余人次,有效增加了贫困户得经济收入,带动了脱贫致富,2016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621元。

(三)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显著加强。

一就是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

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启动黄果树景区管理办法起草与保护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制定专项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二就是制定规划准入门槛。

坚持用国际国内一流得规划引领黄果树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建设与高起点规划得工作理念。

将原黄果树演艺馆改造成高水平得规划展览馆,对旅游区得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充分展示;在景区得规划编制上,要求参与规划单位必须有口碑、有实力、有作品。

通过比选,聘请中编院、中建院、中科院、北林苑及中、法、德、英规划设计专家参与黄果树、龙宫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以及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规划设计,修编了《黄果树风景区总体规划》、《龙宫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了《黄果树生态度假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规划(20132022)》、《黄果树镇小城镇建设详细规划》、《王三田坝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规划》、《黄果树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黄果树植物园概念性规划》等。

三就是建立高端专家智库。

聘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主席安瓦尔·乔杜里及建筑、园林、旅游、农业等领域高端权威专家吴良镛、孟兆祯、唐春生、杜一力等作为景区发展规划顾问;聘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前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等国际申遗及山地公园建设领域得专家学者作为黄果树申遗顾问。

四就是用一流指标体系指导建设管理。

坚持用国际国内一流管理模式、品牌模式、指标体系指导景区建设,用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得27项定性定量指标严格指导景区生态文明规划建设;邀请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到黄果树调研,助力黄果树申遗工作及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设置、合理有序、动态管理”得原则,整合全区水利设施、城镇建设、生态治理、旅游交通、美丽乡村、智慧旅游、产业布局等领域项目资源,建立完善旅游招商项目库,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项目支持,黄果树温泉养生谷、柏联温泉酒店、洲际酒店等招商引资项目进展顺利。

(四)“厕所革命”深入推进。

厕所就是衡量文明得重要标志。

黄果树作为贵州得旅游龙头,旅游品质倍受关注,推进“厕所革命”就是景区革除陋习得一次大变革。

为此,我区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提出得“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得号召,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厕所革命”,把厕所得变革作为引领旅游区综合管理体系改革得重要抓手,以星级标准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0余座,全区旅游公厕达130余座,厕位总数1500余个,有效满足了游客个性化如厕需求,2016年度被国家旅游局与人民网评选为全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引领了景区管理新变革。

所有交通沿线与临街、临景得企事业单位得厕所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旅游发展要素更加保障。

一就是强化政策保障。

出台了《黄果树旅游区酒店投资奖励办法》,对投资高星级酒店给予土地出让金、税收返还、水电费差价补贴等政策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黄果树旅游区旅游酒店业得发展。

二就是强化用地保障。

加大重点旅游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优先保障了湿地公园、轨道交通、王三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用地指标。

三就是强化规范管理。

以“透明、高效、节俭”得作风推动项目规范建设,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制定项目议事规则,建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加强项目审计管理,形成“一个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微信群、一套人马,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机制,极大节省了投资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确保了建设质量;引进北京环卫集团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管理,景区环境卫生质量不断提升;引进国际金钥匙组织联盟、柏联集团参与景区酒店管理,持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

四就是强化资金保障。

我区财政每年预算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100万元,专项用于旅游发展事业支出,拟筹建黄果树旅游区旅游发展投资公司,每年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

(六)旅游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就是景区与外部连接线不断完善。

抓住高铁时代及大众旅游发展机遇,积极完善景区东、南、北出口旅游线路建设。

积极配合推进宁龙黄高等级旅游公路、贵安城市大道镇宁延伸段建设。

二就是景区内部旅游环线不断完善。

建成旅游公路46公里,启动建设全国景区首条悬挂式轨道交通,有效连通黄果树、龙宫各个景点,实现快行慢游;规划上善酒店至仙人箐景区旅游线、升级油菜湖至龙潭至木厦河旅游线路,实现黄天AB线与453县道划归景区管理,规划建设S105旅游环线与天朗旅游公路。

三就是景区内部慢游步道不断完善。

建设国家公园、石头寨景区等步道慢道共41公里,有效缓解黄金周游客接待压力;规划建设龙宫油菜湖景区、龙潭景区、漩塘景区、仙人箐景区徒步便道。

(七)旅游公共服务大力提升。

一就是游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

建成龙宫路宝湾游客服务中心,黄果树王三游客服务中心暨交通枢纽中心完成规划并启动建设。

二就是停车场基本满足需求。

旅游区目前共有停车场8个,建设面积8万余平方米,可以同时停放车辆约9000余辆,在建得王三游客服务中心将增加停车位6000余个,基本能满足旅游高峰期停车需求。

三就是景区标识系统更加完善。

黄果树收费站、迎宾大道、黄果树新城区、景区内部导视系统等游览标识更加完善且与景观协调。

四就是智慧旅游系统更加完善。

建成黄果树、龙宫智慧旅游平台,成为西南地区首家无线WiFi全覆盖景区,及全省第一家融入互联网发展得景区,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并整合全省40余家酒店与景区旅游资源,策划50余条旅游精品线路,景区智能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大幅提升,黄果树智慧旅游公司将在新三板上市。

(八)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一就是旅游秩序综合整治深入推进。

针对“搓拉客”、“天价”商品等扰乱景区旅游秩序行为,整合执法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景区旅游秩序整治,实施景区旅游秩序整治网格化管理与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黄果树”活动,成立景区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彻底取缔与搬迁大瀑布出口商业街无序市场,规范餐饮行业经营行为与巡游出租车经营行为,创新设立投诉专线,建立投诉联动快速处理机制,全区496家酒店、餐馆实现明码标价,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游客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2016年,黄果树荣登国家旅游局十一假日旅游红榜,上榜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二就是推动景区“全景式”升级。

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景区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项目80余个,完成投资50余亿元,“半边街”生态覆绿工程、迎宾大道改扩建及景观绿化提升工程、陡坡塘生态科普馆、房车营地、黄果树迎宾馆等一大批旅游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半边街”打造形成了观果区、观花区、古榕园区、微雨密林区、草坪教堂区、红海桂香区、霞客溶洞区七个景观节点,黄果树国家公园一期工程基本成型,引进优强企业打造得黄果树柏联温泉酒店、洲际酒店等精品酒店集群快速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