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预期效果 • 结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
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 济相互依存度增加,国际经济环 境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重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和低 碳经济发展。
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国有企 业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与国际经济的交流合作,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外资和先 进技术。
吸引外资和人才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高端人才,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 和创新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民生福祉,促进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缩小贫 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性,促使各国寻 求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0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1 2 3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 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 济的持续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比如,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这两年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31%的煤炭、30%的钢材。

特别是能源消耗高,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一直是在1以下,而2001—2004年达1.29,其中2004年为1.6。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总量比2000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

“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要求降低20%,去年要降低4%,而前三季度却提高0.8%。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工人加班加点,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科学应答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而临新问题的战略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发展理念,在经济拉动上尽快实现由主要依依靠投资、出日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日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二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进步、劳动者索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理念;经济拉动方式;转变Abstract: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s one of our Party's strategies to scientifically cope with the new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constructing developmen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development in this new century. In addition, it is a strateg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haracteristic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 lot must be done to transform economic mode.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us to do i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new the ide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In terms of transform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stimulated by correspondingly boosting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xport instead of mainly boosting investment and export; be stimulated by harmoniously promoting the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stead of mainly promoting the primary industry; be stimulated by advance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of laborers" working skills and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oncep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of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有速度和数量的问题,而目有效益和质量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与措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与措施

随着我 国经 济快速 发展 ,人 口不 断增加 ,消 费
大 的现 实意义 和深 远 的历 史 意义 。 ( )“ 一 转变 经济发 展 方式”体 现科 学发 展观 的
本 质要 求
结构不断提升,我 国资源供需缺 口不断扩大 ,资源
“ 颈 ”严重 制 约 和影 响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第 十一 个 瓶
又 快发展 的 重要举措 目标 的实现 。
・7 ・
( ) 向经 济结 构全 面优 化 转变 二 调 整经 济结 构 ,促进 产业 结构 优化 升级 ,是转
如何解 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 。客观地
经济增 长方 式从 粗放 型转 向集约 型 ,也 包括 产业结 构 优化 升级 、经 济运行 质量 和效益 提 高。 因此 ,转 变经济 发展方 式 ,关 系发展 理念 的转 变 、发 展道路 的选择 、发 展模 式 的创 新 ,实质 上是解 决如 何发展
得更 好 的 问题 。经 过 “ 五 ” 和 “ 五 ” 1 九 十 O多年
五年规划开始 , 国经济发展面临国内外两方面的 我 新挑战 :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 的背景下 ,资源和
环境 问题 对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将 产 生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影 响 ,作 为一 个发 展 中大 国 ,我们 应该 慎重思 考这样 的 问题 ,即如 何转变 利用 资源 的方式 ?如 何保护 环 境走 可持续 发展 的道路 ?另一方 面 ,是 国 内实现 节 能减 排 目标 面 临的形 势 日益严 峻 。国务 院 20 07年 6
谢 军安 ,郝 东恒 ,杨 飞
(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0 3 ) 50 1

要 :“ 十七 大”报 告指 出,转 变经济发展 方 式 ,是 关 系 国民经 济 全局 的重 大 战略任 务 。 转 变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阐述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首先,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高能源消耗和高排放的方式,导致环境恶化,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转变发展方式,包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是质量效益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但增长质量和效益相对较低。

全面挖掘和发挥我国内需潜力,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结构调整需要。

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结构不均衡等原因,中国经济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性,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采取以下主要途径: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环境意识,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倡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来解决。

一方面,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教育培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李志忠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昭示着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确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的是数量扩张,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虽然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但它主要是注重利用科技来达到增加经济总量这个目标。

我们说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片面追求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近年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相关。

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的结果,很难保证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要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难以实现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比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一词之差,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是因为发展方式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量的增加外,还讲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其强调的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讲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资源环境代价做大“蛋糕”和做大的“蛋糕”怎样分配的问题。

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经济发展实践中处理“快”与“好”关系的经验总结,是立足于化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当前,中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适应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这是指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也就是从过去的量变推动发展,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重。

在新常态下,中国必须加强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的加速,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国际环境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数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优势产业,推动进一步开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加强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优质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节能减排社会,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推进全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普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05
结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家乡的意义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推动家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 善家乡人民的生活质量。
推动社会进步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满足市场需 求。
经济发展变化的途径
要点一
技术创新
要点二
品牌建设
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提 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形 象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使家乡经济更具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家乡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 路,有助于推动家乡经济的长期发展。
0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局限性
资源依赖型经济
01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通常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过度消耗和利
用,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环境破坏与污染
农业生产也得到了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 也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一些问 题,如对资源过度依赖、环境污染等 ,家乡的未来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经济 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绿 色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

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

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

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

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

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

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

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企业和地区面临的资源枯竭等问题相当突出,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要实现“工业强省”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由资源开采的传统模式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约束,是甘肃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

甘肃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功能区。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黄河源区降水最丰沛的地区,是黄河、长江上游的河源区。

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疏勒河流域、黑河中上游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石羊河流域,穿过河西走廊酒泉、张掖、武威等绿洲,维系着河西走廊的生态平衡,是甘肃乃至全国的生态屏障。

陇南山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也直接关系着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河西内陆河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为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克服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不可再生资源储量下降、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障碍,加速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是甘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我们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甘肃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性产品与下游产品比价的扭曲,以及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导致资源型省份在资源与产品交换中经济效益的双重流失,资源有优无势,资源优势并没有为甘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相反,却形成了严重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

二是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

大力发展如交通运输、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是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

四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加快高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从而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