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带翻译)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带翻译)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可能有微调,请以当年高考大纲为准!!)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卫风·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语文高一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语文高一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语文高一必背古诗及文言文1.语文高一必背古诗及文言文篇一《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语文高一必背古诗及文言文篇二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注音加注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和文言文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选修下册的注音加注释,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词部分1.《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注音:míng yuè jǐ shí yǒu,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jīn xī shì hé nián. 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gāo chù bú shèng hán. 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hé shì zài rén jiān.注释: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表现出行旅情怀和向往自由的心境。

2.《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也,悲来也,烦君不恋,玉鸾空翡翠。

注释:作者以惆怅之情来表达离别之苦,以雨声为比喻,描绘出离愁之切。

情绪伤感、深远。

3.《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注释:李白以豪迈之气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生死,也要豪情万丈,不枉此生。

高考64篇背诵篇目含赏析和翻译

高考64篇背诵篇目含赏析和翻译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一、高中必背14篇高中古诗词9篇1、《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

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往、到)尔,三岁..(食物贫乏)。

淇水汤汤....(多年)食贫(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

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

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晚睡),靡有朝.(一日)矣。

言...(早起)夜寐(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

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

反是...(形容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赏析】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一、二两章是追叙,第一章,叙述自己与初恋相遇。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最新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孚”“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第四则)【译文】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

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实讲诚信略胜一筹而文辞甘拜下风的人,那么他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高一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相应的注释: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雎鸠,一种水鸟;窈窕,形容女子体态美好;君子,指有德行的男子。

2. 《离骚》(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注释:帝高阳,指楚国的始祖;苗裔,后代;朕,古代帝王自称。

3.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注释: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南昌;洪都,指南昌;星分翼轸,指天文上的星宿划分;衡庐,指衡山和庐山。

4.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注释:庆历,宋仁宗年号;滕子京,指范仲淹;谪守,被贬官;巴陵郡,今湖南岳阳。

5.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注释:环滁,指滁州周围;琅琊,山名。

6.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注释:壬戌,指年份;既望,指农历十五;苏子,指苏轼。

7.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注释:先帝,指刘备;崩殂,指去世;益州,指蜀汉。

8.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注释:晋太元,东晋年号;武陵,地名;缘溪行,沿着溪水行走。

9.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注释:巴陵,指岳阳;洞庭,指洞庭湖;衔远山,指洞庭湖四周的山峦。

10. 《滕王阁序》(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

语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带注释)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用)六月息(气息,风)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凭借)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触)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表语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通“矣”)。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才智)效(胜任)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能耐)征(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5篇1、《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记录)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用)六月息(气息,风)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凭借)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触、触)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到、往)九万里而南为(表语气)?”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这)二虫又何知!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独)闻(为人所知),众人匹(比)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这样)已(通“矣”)。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直上穿过)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区别)也。

故夫知(才智)效(胜任)一官,行比(合)一乡,德合一君,而(能耐)征(征信、取信)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举世非(责难)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辨明)乎荣辱之境(界限),斯已(停止)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也。

虽然,犹有未树(树立)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轻快的样子)善也,旬(十天)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凭借,依靠)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本性),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何,什么)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劝(鼓励)学》荀子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晒干。

槁,枯。

暴,晒),不复挺(直)者,輮使之然(这样)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检查,验)省(省察)乎(于)己,则知(通“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善于)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这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指人的智慧)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古代称跨出一脚叫“跬“,跨两脚叫”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

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一)也。

3、《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的凭借)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疑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于)吾前,其闻(知道,懂得)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跟从)而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吾师道也,夫庸(岂、哪)知(了解、知道)其年(年龄)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超出一般人)也远矣,犹且(尚且,还)从师而问焉(之);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低于)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辱)学于师。

是故圣益(更加、越发)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对于)其身(自身)也,则耻师(以从师为耻)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句读不明),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通“否”)焉,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学习),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年龄)相若(差不多)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恢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其(加强反问语气)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固定)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这)徒(一类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时(时俗),学于余。

余嘉(赞许)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之。

4、《阿房宫赋》唐•杜牧六王毕(完了),四海一(统一)。

蜀山兀(山高而上平,光秃),阿房出(出现,建成)。

覆压(覆盖)三百余里,隔离(遮蔽)天日。

骊山北构(从骊山北边建起)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

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走廊)缦(萦绕)回(曲折),檐牙(屋檐突起如牙齿)高啄;各抱地势(各随地形),钩心(各种建筑物都像中心区攒聚)斗角(屋角互相对峙如兵戈相斗)。

盘盘(盘旋)焉(词尾,……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焉,蜂房水涡,矗(矗立)不知其几千万落(座、所)。

长桥卧波,未云何(怎么)龙?复道行空,不霁(天晴)何(怎么)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和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辞别)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明亮的样子),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得没有尽头)不知其所之(到、往)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缦立(久立)远视,而望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这里指宠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抢劫、掠夺)掠其人(民),倚叠(积累)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金块珠砾(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弃掷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是“到处都是”的意思),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顾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一铢约合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六铢等于一锱。

“锱铢”连用,极言其微小),用之如泥沙!使负(承担)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多于在庾(露天的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函谷举(拔、攻占),楚人(指项羽)一炬,可怜(可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递,顺着次序传下)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通“嘱”,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指小船)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浩浩乎(词尾,……的样子)如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脱离人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船的两边)而歌之。

歌曰:“桂棹(桂树做的棹)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指他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依、循)歌而和(唱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断)如缕(细丝)。

舞(使……起舞)幽壑(深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苏子愀(容色改变的样子)然,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盘绕),郁郁乎(词尾,……的样子)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斟酒)临江,横槊(长矛)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打渔砍柴)于江渚(江中小洲)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小船),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

寄蜉蝣(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颗米粒)。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屡次)得,托遗响(余音)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往)者如斯(此),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那),而卒(到底)莫消(消减)长(增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