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97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ppt课件

伊丽莎白一世
Elizabeth Ⅰ (1533-1603)
英国都铎王朝黄金时代
的缔造者,亨利八世的公主,
1533年9月7日生于格林尼治。
她受过良好教育,通晓拉丁、
法、意大利等语,信仰新教。
早年便卷入复杂的宫廷斗争。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作为女王,她战胜过不可一
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
亨利八世
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
3.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C
A.发展了“因信称义”学说 B.秉承了基督教教义
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D.创立新宗教的手段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兴起于哪两个国家?
意大利、德意志
马丁·路德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 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定决心 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 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 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 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 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他成为 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 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 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 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
到400万
在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提出的路德教教义 的声明,史称奥格斯堡声明。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新教 人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马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 简化仪式 德国
丁·路 教 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 神甫娶妻 北欧
德
唯一根据是《圣经》 蔑视权威
加尔 加尔 ①《圣经》权威至高 简化仪式 法国
影响: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思考4:路德的这些主张体现了哪些人的利益和要求?
1、主张“因信称义”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课件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 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B (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
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D 3.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4.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C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卡诺莎晋见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结论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总结
【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可能性: ①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观察这些图片,大家可 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 贪婪敲诈、 教阶森严
结论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情景二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
合作探究2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自主探究3 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 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562人教PPT课件

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材料四 :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 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
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导火线)
材料五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 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 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 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
归纳背景
1.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 本原因)
2.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 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4.文艺复兴的兴起(思想原因) 5.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 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材料三: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 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
到思了想欧原洲因人:文文主义艺思复想兴的的巨兴大影起响—。—为淋了漓自己尽官致员地培揭养露的需天要主,教德会国的的诸腐侯败也纷
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 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 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 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 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
材料二 :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5单元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件(共23张PPT)

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
行列中来。
请分析:
1.天主教是怎样维护统治和奢侈生活的? 提示:搜刮巨额财富;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 对教会不满的人。 2.根据材料,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 提示: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 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都揭露了天主教会的奢侈、虚伪和腐化。 (2)主张取消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森严的教阶制度。 3.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2)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主题一 材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原因: 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 封建王权 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 十字军东征 ”,进一步扩 展了教会势力。 ③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割据 严重,王权 衰弱 ,天主教会占据了 支配地位。
(2)表现: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 封建地产 收入 经济 向民众征收“ 什一税 ”,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 方式搜刮钱财 鼓吹教权高于 王权 ,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 政治 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教会垄断了 学校 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
夫 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了“异端” ___
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 胡司 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 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 世俗统治 的权力,并把《圣经》从
拉丁文翻译成捷克文。
2.影响:
(1)对天主教会的 神权统治 提出有力挑战。 改革教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经济要求和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 (共21张PPT)

二.概况 一)德意志宗教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义。
(1)主张:反对赎罪券,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掠夺。 意义:揭露了教皇和教会贪婪的本质,揭开了宗教 改革的序幕。
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4世纪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世纪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_____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 _____教 新 教 ____
东正 ____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东正 _____教
路德 教(宗)②________ 加尔文 教③________ 英国国 教 ①______
(2)主要内容:教徒之间是平等的;教徒之间的不同 是职责的不同,不是地位的不同;维护社会秩序是世 俗权力的职责,而不是教会的职责;教徒应该恪守职 责,为社会服务。(言之有理即可)
1、标志:《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2、主张:①反对赎罪券 马 丁· ②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教徒得救不靠教皇、圣礼和善功, 只能靠终生悔改,信仰即可得救 路 ③主张普通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 德 ④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的 ⑤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神甫可以娶妻 宗 3、成果: ①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 教 位 改 ②产生的新教派称“路德宗”,在德国和北欧传播 革 ③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④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
(3)结合以上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要求。
高中历史选修1《欧洲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58人教PPT课件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C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4.(2014•上海单科4)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 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是指
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 的亲人的灵魂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升到了天堂。”
⑤直接:教会出售赎罪券
2.“九十五条论纲”的提出(1517.10)
1517年10月31日 约正午时分,马丁·路 德把“九十五条论纲” 贴在维登堡大教堂门上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 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 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第36条: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自己真诚悔罪,就 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 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必须 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理解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 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作用、实质; 3.培养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马丁路德(1483—1546),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 起者。出生一个矿工家庭, 18 岁时进入爱尔福特大学学习法 律。1505年,他断然放弃学业, 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上了 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求上 帝赦免自己的罪过,后入神学 院学习。
从政府。
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德文
1534年的德文《圣经》 路德《圣经》翻译手稿 《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促进了
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共18张PPT)

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的发展与在西欧的神权统治
①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定为罗马国教,5世纪与日 耳曼封建王权相结合,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13世 纪初天主教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②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科学不发达;欧洲封建王权 衰落;天主教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 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 A.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通过地产收入、什一税、赎罪券,搜刮钱财。 B.政治上:天主教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控制各国 高级教职任免权和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政治。 阅读3: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的教 阶制以教皇为首,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 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 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高二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走向近代的宗教)
第 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背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的扩展 ——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 ——改革影响
第 2课
第 3课
课标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知道加尔文、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的前奏
①异端运动的表现: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A.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教仪和教阶制,纯洁教会 B.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捷克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教仪,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 ②异端运动的原因: A.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专断,开始反封建斗争,用异端宗教思想 发动群众 ③异端运动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④异端运动的影响: A.挑战天主教神权统治 B.反映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改革教会的要求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①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定为罗马国教,5世纪与日 耳曼封建王权相结合,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13世 纪初天主教确立了对西欧的神权统治。 ②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科学不发达;欧洲封建王权 衰落;天主教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并以征服“异教徒”为名, 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的表现 A.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通过地产收入、什一税、赎罪券,搜刮钱财。 B.政治上:天主教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控制各国 高级教职任免权和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政治。 阅读3:教阶制是基督教逐渐形成的一种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天主教的教 阶制以教皇为首,主体包括主教、神父(神甫)、执事(助祭)三个品位。 从教会中心至地方神职人员等级依次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 教-总主教-主教-神父。
高二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走向近代的宗教)
第 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改革背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宗教改革的扩展 ——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 ——改革影响
第 2课
第 3课
课标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知道加尔文、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2)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的前奏
①异端运动的表现: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A.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主张:否定正统教仪和教阶制,纯洁教会 B.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捷克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主张:废除烦琐教仪,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 ②异端运动的原因: A.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专断,开始反封建斗争,用异端宗教思想 发动群众 ③异端运动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 ④异端运动的影响: A.挑战天主教神权统治 B.反映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改革教会的要求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欧洲宗教改革课件_图文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 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 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2. 作用: 鼓励发财致富,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 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三)、英Fra bibliotek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过程: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 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与罗马教廷决裂,教权至于王权之下,为王权服务。加强王权 。
②有局解限散性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
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
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
救赎 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 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
义
——罗马书3:21-26
圣礼有七种,又称七件圣事,其中最重要的 是“洗礼”、“忏悔礼”和“圣餐礼”。“洗礼”是为洗刷 掉人类生前所犯的罪过;“忏悔礼”是为使犯了罪而 又愿意悔悟的人得到赦免,“圣餐礼”是共同吃面饼 和喝葡萄酒,作为吃喝耶稣的身体和血液而和耶稣 基督连成一体。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会向农民收取高额的
封建地租。又向广大居民征收十一税。此外还 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等 。还有出售赎罪券;提供崇拜圣物;卖神职; 行贿受贿,这是教廷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据 估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2. 作用: 鼓励发财致富,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 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三)、英Fra bibliotek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过程: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 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与罗马教廷决裂,教权至于王权之下,为王权服务。加强王权 。
②有局解限散性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
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
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
救赎 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 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
义
——罗马书3:21-26
圣礼有七种,又称七件圣事,其中最重要的 是“洗礼”、“忏悔礼”和“圣餐礼”。“洗礼”是为洗刷 掉人类生前所犯的罪过;“忏悔礼”是为使犯了罪而 又愿意悔悟的人得到赦免,“圣餐礼”是共同吃面饼 和喝葡萄酒,作为吃喝耶稣的身体和血液而和耶稣 基督连成一体。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会向农民收取高额的
封建地租。又向广大居民征收十一税。此外还 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等 。还有出售赎罪券;提供崇拜圣物;卖神职; 行贿受贿,这是教廷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据 估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宗教“异端”
宗教改革的思想源头和前奏
1)什么是宗教异端?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 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 “异端”的形式? 4)宗教异端思想的出现有何影响?
“异端”活动的表现:
• 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 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他们还 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③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符合早 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需要。
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 产生什么影响?
• 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 挑战
•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 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2、实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
教皇权力好比 太阳,国王权力 犹如月亮,它的 光是向太阳借来 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 问题?
“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
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 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 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 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 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 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 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 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 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 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 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 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 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 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 辱” 。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 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有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0.44 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一) 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阅读教材,简述基督教的发展过程 :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大主教 华丽的祭坛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 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 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 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 人民的生活。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 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 →15、16世纪英、法、西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 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 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
(3)文艺复兴宣传的人文主义大大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的 权威提供了理论思想依据
(二)、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13世纪)
1、原因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
地位。
2、天主教黑暗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权高于王权 2)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世界全部 耕地的1/3,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 方式搜括钱财。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 的宗教色彩.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1.产生-------公元1世纪;
2.定为国教-------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 3、托庇于新兴的日尔曼封建王权
4.分裂------11世纪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 和天主教;
5.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 治13世纪初。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上 成 而原 传 “ 本拯帝 为说罪罪罪救派 「,,行了遣 赎人-它பைடு நூலகம்”-全其 价类-是罪。-人独 」因(指是圣O类生,有r人始经i。子作原g类祖中i耶了罪n生犯讲a稣人和l而罪:基类本s俱所人i督偿罪n来遗有)降还而一的留两世上无词、的种为帝法来洗罪罪人 的自自脱性-做 债救-基不与原牺 项,督掉恶罪牲 ,要教的根与, 从靠的, 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小结: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①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 地位的天主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 运动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 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和经济掠夺产生冲 突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形成要 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宗教异端、文艺复兴的推动
•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C)
新旧文明冲突,改革势在必行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兴起,开始 反封建斗争
2. 天主教会面临的挑战
(1)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 尤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反对
(2)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对天主教会的控制提出挑战
第五单元 欧洲宗教改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中世纪: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 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 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资 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 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 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 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 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宗教“异端”学说的观 点: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没收教会的财产, 4、按《圣经》行事,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5、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 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 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 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 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 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