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考试题样本及答案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以下哪部医学典籍的简称?A.《素问》B.《灵枢》C.《素问》和《灵枢》D.《伤寒杂病论》答案:C2.《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A.黄帝B.岐伯C.张仲景D.华佗答案:B3.《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哪五个器官?A.心、肝、脾、肺、肾B.心、肝、胃、肺、肾C.心、肝、脾、胆、肾D.心、肝、脾、肺、胆答案:A4.《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哪六个器官?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脏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囊5.《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什么?A.三个不同的脏腑B.三个不同的经络C.人体内的三个主要区域D.人体的三个主要器官答案:C6.《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将人体与自然界的哪五种元素相联系?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雷D.金、木、水、火、电答案:A7.《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气”指的是什么?A.春、夏、秋、冬B.风、寒、暑、湿C.喜、怒、忧、思D.酸、苦、甘、辛答案:A8.《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哪五种味道?A.酸、苦、甘、辛、咸B.酸、苦、甘、辛、淡C.酸、苦、甘、辛、甜D.酸、苦、甘、辛、辣答案:A9.《黄帝内经》中“五脏六腑”的“腑”指的是什么?B.组织C.系统D.经络答案:A10.《黄帝内经》中“十二经络”是指哪些经络?A.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B.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脉、督脉C.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D.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理、病理2.《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平衡有关。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国医通内经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内经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内经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成书时间大约是: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时期D. 唐朝时期答案:A2. 《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D. 治疗疾病的后遗症答案:B3.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A. 人体解剖结构B. 人体生理功能C. 人体病理变化D. 以上都是答案:D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阴阳”概念,其核心思想是: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补C. 阴阳转化D. 阴阳平衡答案:D5.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养生方法?A. 饮食有节B. 起居有常C. 劳逸结合D. 过度劳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气”指的是: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力C. 人体的能量D. 精神活动答案:B C7.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健康?A. 气候的变化B. 情绪的波动C. 饮食的不当D. 居住环境答案:A B C D8.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经络”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A. 运行气血B. 联络脏腑C. 传递病邪D. 调节阴阳答案:A B D三、简答题9. 简述《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的观点。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10. 描述《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元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

A. 经典B. 鼻祖C. 基础D. 指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之一?()。

A. 春养生B. 夏养长C. 秋养收D. 冬养藏答案:B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

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包、三焦、命门、肾D. 肝、心、脾、肺、胆答案:A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是()。

A. 气血和畅B. 阴阳平衡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

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哀、乐、爱、恶、欲C. 喜、怒、忧、思、悲、恐、愁D. 喜、怒、悲、忧、思、恐、惊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灵枢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五行3.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养生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________。

答案:火5.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夜半人气________,鸡鸣人气________”。

答案:夜半人气行于阴,鸡鸣人气行于阳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治未病”?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遵循自然规律等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部医学C. 内部理论D. 内部经验答案:A2. 《黄帝内经》成书于哪个时期?()。

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C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A. 《素问》B. 《灵枢》C. 《难经》D. 《伤寒杂病论》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是指()。

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青、赤、黄、白、黑答案:A5. 《黄帝内经》中“藏象”理论是指()。

A. 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B. 脏腑的形态结构C. 脏腑的相互关系D. 脏腑的气血运行答案:A6. 《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是指()。

A. 空气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呼吸D. 食物答案:B7. 《黄帝内经》中“精”的概念是指()。

A. 精液B.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C. 血液D. 食物答案:B8. 《黄帝内经》中“神”的概念是指()。

A. 精神B. 意识C.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D. 脏腑功能答案:A9. 《黄帝内经》中“经络”的概念是指()。

A. 气血运行的通道B. 脏腑之间的联系C.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D. 气血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病因”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A11. 《黄帝内经》中“病机”的概念是指()。

A. 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的过程C. 疾病发生的结果D. 疾病发生的变化答案:D12.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

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过程D. 治疗疾病的结果答案:B13.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概念是指()。

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延长寿命D. 保持健康答案:D14. 《黄帝内经》中“四诊”是指()。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哪一部经典著作?A. 医学启蒙书B. 医学百科全书C. 医学理论专著D. 医学实践指南答案:C2. 《黄帝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阴阳相互转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阴阳平衡D. 五行对应五脏答案:C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是指什么?A. 四季养生法B. 四时调摄法C. 四气调和法D. 四神调养法答案:A#### 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有____个主要的经络系统。

答案:十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____、心、肝、脾、肺、肾。

答案:胆6.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____。

答案:下焦#### 三、简答题7.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主张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情志等方面,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思想。

8. 解释《黄帝内经》中“精气神”的概念。

答案:“精气神”是《黄帝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指的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三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和健康状态。

#### 四、论述题9. 论述《黄帝内经》对现代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对现代中医养生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念,为现代中医养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书中关于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四季养生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导。

####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失眠、焦虑等症状,可以通过调整情志、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经考试题样本及答案.《内经》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D. 西汉中后期E. 东汉前中期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D. 王冰E. 史崧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B. 藏为主,象为副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D. 藏主内,象主外E. 以上都不是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D. 喜乐无极E. 怵惕思虑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A. 脉细气少B. 皮寒C. 腹胀2D. 泄利前后E. 食饮不入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E. 阴精的重要性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A. 肾B. 胃C. 肺D. 心E. 脾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A. 胃咳B. 脾咳C. 肺咳D. 三焦咳E. 肝咳10.《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A. 肠中B. 肠外C. 子门D. 募原E. 膀胱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A. 洪B. 数C. 细D. 大E. 弱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A. 清热B.滋阴( )E. D. C. 补阳温里补气.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13 ( )是因为:等表现,不正,而无子” A. B. 五脏皆衰,天癸尽肾脏衰,精少肾气衰,阳气竭 D. C. 阴气竭,肝气衰阴气衰,天癸竭E.3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A. 飧泄B.温病( )E. 寒热C. 咳嗽 D. 痎疟( )“气厚”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者,其性能是: A.发散 B. 发泄通利 C.以上都不是涌泄 E. D.( ) ,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据《素问·灵兰秘典论》16 D. 气化伎巧 E. 治节 A. 水液 B. C. 变化( ),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灵枢·17.据百病始生》醉以入房,汗出当风A. 形寒饮冷 B.C. 用力过度,汗出浴D. 愁忧思虑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18 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宗筋弛纵A. B. 肌肉濡渍 E.D.肺热叶焦(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微甚 E.C. 成败远近D. 新故 B. A. 浅深 ( ) ”“察其泽夭,以观.19《灵枢·五色》指出: ( ) 《灵枢·.五色》指出:“察其浮沉,”以知20四肢不用笑不休腹胀飧泄 A. B. C.E. 喘咳上气腹胀,泾溲不利 D.( ) “形有余”调经论》《素问·.21据则:( ).据《素问·调经论》22“志有余”则: 4A. 太阳经B. 阳明经C. 少阳经D. 太阴经E. 少阴经23.《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 ( ) 24.《素问·热论》所述头项痛,腰脊强是哪经病证? ( )(三)X型题(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答案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25.《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 )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26.《素问·太阴阳明论》“阳受之则入六府”,可出现哪些病证?( ) A. 喘呼 B. 闭塞 C. 飧泄 D. 不时卧 E. 身热27.《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 ( ) A. 寒暑 B. 阴阳 C. 喜怒 D. 清湿 E. 风雨28.《素问·评热病论》所述“阴阳交”之死症是: ( ) A. 肢厥 B. 脉躁疾 C. 狂言不能食D. 腹满E. 汗出辄复热29.按《素问·举痛论》,以下哪些是情志过激所致的病机变化? ( ) A. 气上 B. 气收 C. 气耗 D. 气下 E. 气泄30.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包括: ( ) A. 强健宗筋 B. 因时制宜 C. 独取阳明D. 各补其荥而通其俞E. 增强带脉束引功能31.下述哪些为《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的“反治法”? ( ) A. 寒因热用 B. 热因热用 C. 塞因塞用D. 通因通用E. 甚者从之5( ) 32.《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五脏失守”的病候是:水泉不止背曲肩随 C. A. 头倾视深 B.E. 气高息促仓廪不藏 D.( ) ,“寒从中生”的里寒证的病机是:33.据《素问·逆调论》阴气多太阳气衰 C. 阳气少 D. A. 素肾气胜 B.多痹气 E.( ) 至真要大论》“求其属”的含义是:.34据《素问· B.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阳 A.D. 诸寒者而热之取之阳 C.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者而寒之取之阴E.1 二、填空题(每题分,共10分)《素“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也。

”得,知 1.问·异法方宜论》, 2.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支皆________,而不得至经,________ ”《素问·太阴阳明论》乃得禀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__ __“营卫者 3.,___ _也,血者也。

《灵枢·营卫生会》而 4.“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不死,其”《素问·热论》病者,必不免于死。

则为热厥。

,则为寒厥,“ 5.”《素问·厥论》 6,客于脉中则___ ___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__ __,. 6“寒气入经则稽迟,故卒然而痛。

”《素问·举痛论》《素问·脉之华也。

”之府也”;“夫精明五色者,_____. 7“夫脉者,____ _ 要精微论》,水液浑 8.,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___ __ “诸_ ____ 《素问·至真要大论》浊,皆属于热;”也。

此虽有子,男子__ _____9.“此其,气脉常通,而”《素问·上古天真论》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秋冬养阴,。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10.“夫四时阴阳者,_____ __”《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以______ __,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三、默写题(每题5分,共10分)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以决死生。

”《素问·经脉别论》2.“凡阴阳之要……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2.伤寒(《素问·热论》)3.开鬼门,洁净府(《素问·汤液醪醴论》)4.真藏脉(《素问·平人气象论》)7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五、简答题(简要回答内容要点。

每小题4分,共16分)1.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2.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3.《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诊法方面对病人和医生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 4.《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方法有哪些?六、论述题(对所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有何不同?(《素问·调经论》)2.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素问·痹论》)8标准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A;3、C;4、A;5、E;6、C;7、D;8、A;9、D;10、C; 11、D; 12、B; 13、B; 14、E; 15、E; 16、D; 17、B;18、DB型题:1、B;2、A;3、E;4、A;5、B;6、A。

X型题:1、A,B,C,E;2、A,D,E;3、A,C,D,E;4、B,C,E;5、A,D;6、B,C,D;7、B,C,D,E;8、C,D,E;9、C,D,E; 10、B,C;二、填空题:1、病之情;治之大体。

2、禀气于胃;必因于脾。

3、精气;神气。

4、热虽甚;两感于寒。

95、阳气衰于下;阴气衰于下。

6、血少;气不通。

7、血;气。

8、病有声;转反戾。

9、天寿过度;肾气有余。

10、万物之根本也;从其根。

三、默写题:1、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2、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四、词语解释:1、薄厥——病名。

指大怒而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病证。

薄,迫;气血并逆为厥。

张介宾注:“相迫曰薄,气逆曰厥,气血俱乱,故为薄厥。

”2、伤寒——病名,外感性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感于寒而发的外感热病。

3、开鬼门,洁净府——鬼门,汗孔;净府,膀胱。

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

以此法消散水气,祛除水肿。

4、真藏脉——是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但钩无胃等。

5、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应四时寒暑,遵循专门的养生技术和养生方法。

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藏而不泻”和“泻而不藏”?《素问·五脏别论》答:“藏而不泻”是指五脏生成和储存精气的功能,“泻而不藏”则指六腑传化水谷糟粕和排泄五脏浊气的功能。

后世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用于治疗急腹症,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制定的。

102.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素问·咳论》答:强调咳嗽的病机变化虽然复杂,然总不离肺胃的病机变化。

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寒饮食入胃;皮毛受邪而入肺,皆能致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