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腧穴口诀
背俞穴的内容和临床运用意义

背俞穴的内容和临床运用意义背俞穴的内容十二脏腑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背俞穴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背俞》,其中已提到了五脏俞和膈俞。
其记载:“肺俞在三焦之间(焦即椎的意思);心俞在五焦之间;膈俞在七焦之间;肝俞在九焦之间;脾俞在十一焦之间;肾俞在十四焦之间。
”上述记载是后世针灸定背俞穴的根据。
在《素问·气府论》中就较全面提到了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说:“夹背以下至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
五脏之俞各五,六府之俞各六。
”此时已提到了六腑之背俞穴,但尚无列出穴名。
在《脉经》中明确了心、肝、脾、肺、肾五脏俞及大小肠、膀胱、胆、胃五腑之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
之后《针灸甲乙经》填补了三焦俞,并记载了背俞穴的刺灸方法。
至唐朝《备急千金要方》时补充了厥阴俞,至此才为完备。
六脏六腑各有一对腧穴,总称为十二背俞穴。
这些背俞穴均分布在膀胱经循行于背部的第一侧线上(旁开1.5寸的位置),《黄帝内经》对此是这样记述的“挟脊相去三寸”,就是在脊椎两旁左右相距三寸,单侧即是一寸半。
每侧的背俞穴距后正中线(督脉)一寸半,它是脏腑经脉之气输注的关键所在。
十二背俞穴分布特点基本上是和脏腑位置高低相近,内外相应;各脏腑背俞穴均以脏腑命名由上而下,易记而常用,是临床重要腧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部位,是脏腑之气而不是经络之气,也就是说,背俞穴是直接与脏腑相通的部位所在。
背俞穴皆在膀胱经脉上,但不能叫膀胱经的背俞穴,因各背俞穴是与各脏腑相对应,是各脏腑相通应的部位,所以背俞穴应称为脏腑之背俞,不能称某经背俞穴,也不能叫膀胱的背俞穴,如肺俞应称为肺的背俞穴,而不能称为肺经背俞穴。
总之,背俞穴是内脏反应于背部的一个重要特殊点,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贰背俞穴的临床运用意义1背俞穴的诊断作用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转输、聚集于背部的重要腧穴,各背俞穴与各脏腑内外相应,因此各脏腑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上都与相应的背俞穴密切相关。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在学习中医时,我们经常需要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穴位众多,记忆困难,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首用古诗体写的口诀,帮助大家记忆人体穴位。
古诗口诀膝关右当重阳,外踝下寒谷。
内关中膈穴,足三里和地机。
尺泽、列缺、太渊,上巨虚下至阳。
足厥阴涌泉后,液门连督间。
后溪、神阙、睛明,风池、肺俞按之。
气海、关元、鸠尾,天枢、腰阳关。
天突、大椎、风府,百会、大横、璇玑。
曲池、关元、气海,袪瘴、肺俞、膻中。
气穴、三焦、中极,水道、神门八。
解析口诀这首古诗口诀以每句描述一个或多个穴位,按照人体从上往下的顺序描述的,对于初学者来说相对容易记忆。
首先是膝盖处的穴位,右膝盖处是“当重阳”,左膝盖处是“重阳之兄”。
这句话的意思是右关节下方有一个穴位叫“阳阴交”,而阳阴交的“兄弟穴”就在左膝盖下面。
接下来是外踝穴位,“外踝下寒谷”,这里是描述足外侧的穴位。
寒谷穴位就在足踝外侧前方。
然后是内关穴位,“内关中膈穴”,这个穴位在关节上方,和胃的位置差不多。
接下来还有足三里和地机,这两个穴位都在小腿前面。
接下来是手臂部分的穴位,包括尺泽、列缺、太渊、上巨虚、下至阳。
这些穴位都在手臂内侧,太渊和上府对喉咙有保健作用,尺泽和列缺则能调节经脉,巨虚和至阳能起到平衡作用。
然后是足部的一些穴位,包括足厥阴涌泉后、液门连督间、后溪、神阙、睛明和风池。
这些穴位涵盖了脚底和足部各个部位的穴位。
最后是身体上部的一些穴位,包括肺俞、气海、百会、曲池、袪瘴、三焦、中极、水道和神门八。
这些穴位主要是在胸部和腹部,包括头部的百会穴和曲池穴,肺俞和三焦穴位可起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这个古诗口诀为初学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易学的方式来记忆人体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当然,掌握人体穴位需要多加实践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学习,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中医针灸穴位歌诀大全

中医针灸穴位歌诀大全2017-09-17 08:59第一章:针灸腧穴歌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六郄穴歌郗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郗,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
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小肠一九膀六七,心包与心个数九,任二十四督二八。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六大肠小十七,膀胱俞与十九平。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原穴歌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腧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寻。
六十六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考研穴位知识点是常考内容,并且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就会经常搞乱了,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技巧考研快速记忆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一、颈部:10个腧穴1、廉泉(任脉):仰靠坐位,在颈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前正中线上。
2、天容(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下颌角后方。
3、天牖(三焦):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
4、人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结,颈总动脉搏动处。
5、扶突(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平喉结。
6、天窗(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
7、水突(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中点。
8、天鼎(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9、气舍(胃经):在颈部,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之间凹陷处。
10、缺盆(胃经):在颈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二、肩部:12个腧穴1、肩髃(大肠):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2、肩髎(三焦):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3、肩贞(小肠):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
4、臑俞(小肠):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5、天宗(小肠):在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平胸四,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6、秉风(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7、曲垣(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与胸二连线中点。
8、肩外俞(小肠):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肩中俞(小肠):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0、肩井(胆经):在肩部,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11、天髎(三焦):在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处,肩井与曲垣连线中点。
背部腧穴定位

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中指)
下巨虚
上巨虚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上脘
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关元
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
穴位选取
腧穴定位
三阴交
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中指)
血海
髌骨內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气海俞
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
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穴位选取
腧穴定位
气海
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5寸
脾俞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
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
天枢
脐中旁2寸
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中指)
三阴交
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
髌骨內上缘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体表标志
棘突下
棘突下旁开1.5
棘突下旁开3寸
第7颈椎
大椎
定喘(0.5)
第1胸椎
大杼
肩胛
第2胸椎
风门
第3胸椎
身柱
肺俞
第4胸椎
厥阴俞
膏肓
胸骨角45间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胸椎
心俞
乳头
第6胸椎
灵台
督俞
横膈胸骨中点
第7胸椎
膈俞
第8胸椎
第9胸椎
肝俞
第10胸椎
胆俞
剑突下
第11胸椎
脾俞
第12胸椎
胃俞
第1腰椎
三焦俞
肚脐
第2腰椎
针灸45个必背口诀

针灸45个必背口诀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针灸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针灸知识和技巧,以下为大家总结了45 个必背口诀。
一、经络穴位口诀1、任督二脉走正中,十四经脉紧相连。
2、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3、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4、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5、心经穴位九穴真,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小肠经穴十九中,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中,肩贞臑俞接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连天窗逢,天容颧髎听宫终。
二、穴位定位口诀7、尺泽肘中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8、孔最腕横纹上 7 寸,太渊掌后横纹桡侧端。
9、鱼际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0、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1、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 01 寸。
12、合谷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3、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4、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 2 寸处。
15、曲池在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三、针刺手法口诀16、进针手法要轻柔,缓慢刺入防疼痛。
17、提插捻转要适度,得气感应细心求。
18、补泻手法分阴阳,徐疾轻重各有方。
19、烧山火能补虚寒,透天凉可泻实热。
20、迎随补泻看经脉,顺经为补逆为泻。
四、针灸配穴口诀2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22、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3、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24、坐骨刺环跳,腿疼阳陵透。
25、上肢取曲池,下肢阳陵泉。
26、酸痛取阿是,昏厥人中苏。
五、针灸禁忌口诀27、孕妇针刺要谨慎,腰骶腹部穴位禁。
28、小儿囟门未闭合,头部穴位莫深针。
29、大醉大怒与过劳,饥饿过饱皆不宜。
30、皮肤破损有炎症,避开病灶防感染。
六、常见病针灸治疗口诀31、感冒风池和大椎,头痛太阳加印堂。
32、牙痛下关与颊车,面瘫地仓透颊车。
俞穴定位歌诀

俞穴定位歌诀督脉(28:长强→龈交)督脉尾端起长强,腰俞骶管裂孔当,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脊中央,十椎中枢九筋缩,七椎之下号至阳,六椎灵台五神道,三椎身柱平肩岗,一椎陶道大椎下,大椎颈七棘突昂。
哑门项后发际上,风府枕下凹中央,脑户枕外隆突处,强间寸五枕上方,后顶百会前顶接,各隔寸五调匀量,囟会发际上二寸,上星入发一寸当,神庭正入前发际,两眉之间加印堂,素髎鼻尖水沟上,兑端龈交唇里藏。
任脉(24:会阴→承浆)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脐下五寸容,中极关元石门接,各隔一寸脐下从,气海脐下一寸半,阴交脐下一寸中,脐中便是神阙穴,脐上一寸水分洪,下脘建里中上脘,各上一寸脐上隆,巨阙脐上方六寸,脐上七寸鸠尾终。
中庭胸剑联合处,膻中两乳中间平,玉堂紫宫隔寸六,即当三二肋间匀,华盖璇玑隔一寸,一肋上下依次呈,天突胸骨上切迹,廉泉舌本承浆明。
肺手太阴肺经(11:中府→少商)手太阴肺中府起,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锁骨下凹陷,天府腋下三寸继,侠白肘上五寸量,肘中偏外尺泽取,孔最腕上方七寸,列缺寸半交叉拟,经渠寸口动脉行,太渊腕后纹头里,鱼际节后散脉间,少商大指侧角已。
手阳明大肠经(20:商阳→迎香)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桡侧起商阳,二间三间隔本节,歧骨之间合谷当,阳溪腕侧筋凹取,腕上三寸偏历扬,腕上五寸名温溜,下廉上廉肘下量,下廉肘下四寸是,再上一寸上廉场,肘下二寸手三里,肘外纹头曲池藏。
肘髎肘外纹头处,五里肘上三寸乡,臂臑三角肌端上,肩髃举臂凹中央,巨骨肩上叉骨内,天鼎颈上筋后方,扶突鼎上约一寸,颈部各穴细端详,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45:承泣→厉兑)胃经即是足阳明,承泣目下眶孔临,四白眶下孔中是,巨髎目下鼻孔平,地仓口旁四分处,面动脉后取大迎,颊车下颌曲角上,下关颧弓下凹寻,头维额角侧发际,四寸五分夹神庭。
人迎喉结旁寸半,直下水突动脉扪,气舍筋间呈凹陷,锁骨上窝定缺盆,锁骨下接气户穴,库房屋翳膺窗存,各当一二三肋下,乳中再下接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