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比利课前演讲
24个比利读后感

24个比利读后感24个比利读后感(一)大力最近这段时间,外头喜欢上了心理学研究。
那么有什么感受呢?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学阐扬果然是一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前路未卜的学科。
光看基础心理学,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味道感知和感知,气质和性格,神经和大脑,思维和意识,记忆和语言,人格和智力,情绪和动机等。
是不是很枯燥。
而前看了本心理学小说,《24个比利》,一本讲述多重人格分裂症的纪实小说。
恰恰恰心理学我在通读是因为基础知识后去阅读这么一本书,礼帽貌似给自己带上了一顶专业的小帽子,让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自信了一小把。
好吧,这的确是一本认知科学小说,但它所讲述的故事其实是匪夷所思,荒诞离奇,我甚至没有办法试图用我的一丁点知识去解读它,就好像我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后就试图想去翻译英文小说一般,这个打击可是够沉重的。
比利的故事会对让你对多重人格病症有一个透彻了解。
我仍然难以想像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正如比利个人反复强调,“他们不是不同的人格,而是不同的人”。
24个人拥挤在比利的脑袋中所,成为他对极端痛苦与孤独的回应。
而最可怕,也最神奇的是,这个人真的能够需要在现实世界里使用多种语言,懂得各种知识,并且掌握多种不同技能,能够集24个人的优点与弱点为一身,并且能够变换自如,实在匪夷所思。
比利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断处在美国舆论旋涡的三宗强奸抢劫案的嫌疑犯。
他终生脱逃没有逃脱过立法者的视线、媒体的追踪。
终其一生,他也精神辗转于不同的思想医疗中心,企图找寻自己的境遇。
他被诊断为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一种至今在精神医学界尚无定论的。
比利有24个不同的人格,每个人格都能够掌管一部分时间。
他会变回突然变成波黑口音,骁勇善斗,也会变成持重的英国绅士,高傲又有智慧。
他有时候会突然精通电路修理,还会绝不会成为一个什么都不太可能的,只能够承受痛苦不断哭泣的小孩。
24个人格,24种性格。
这些往下离奇的情节听上去一定荒谬,足以吸引到任何一个读者的自我意识。
24个比利读后感

24个比利读后感
《24个比利》是美国作家莫里斯·塞德拉克所著的一部小说,通过24个不同
的比利的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首先,小说以24个不同的比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他们的生活、成长和遭遇,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个比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来自不同的种族、阶层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困境。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性,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其次,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作者通过24个不同的比
利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比利的生活和命运。
同时,作者还通过比利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展现了美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
最后,小说通过24个不同的比利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美国社会的主题。
作
者通过比利们的生活、成长和遭遇,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平和矛盾,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性,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综上所述,《24个比利》是一部具有深刻主题和独特叙事方式的小说,通过
24个不同的比利的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部小说不仅吸引
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性,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二十四个比利

《二十四个比利》[美]丹尼尔·凯斯“……我无法听见任何声音了,我处于昏迷状态之中,全身麻木,那面嘲笑我的墙已经不再笑了,墙是墙,裂缝是裂缝;双手发冷,心脏在空洞的体内重击,焦虑不断啃噬我,企图钻出我的躯壳。
我只是躺在床上动也不动,瞪着那片安静得毫无感觉的墙发呆。
我是一具什么都不是的行尸走肉,躺在空无一物的洞穴里。
从干裂嘴唇溢出的唾液,是抗精神药物正与我的精神、灵魂、肉体进行支配战斗的症候。
”小说《二十四个比利》是作者根据威廉·斯坦利·米利根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间屋子,那么比利的身体一定是最拥挤的——他的身体里住着二十四个“人”,有着二十四重人格。
比利的二十四重人格中除去最原始的、幼小脆弱的比利和融合所有人格的“老师”外,其它的22个人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幼时的比利受到继父的虐待,八岁时在谷仓里第一次被继父强奸,这样的经历催化了比利第一类人格的产生。
恐惧、无助的情绪包裹了比利,这些情绪逐渐“撕裂”了他,成为了一个个能够代替比利出现的新人格。
逃避类的人格是比利在自我保护机制下分裂出来的,他们是比利痛苦的承受者,是能够帮助他逃离各种情境的人。
第二类人格是情绪类的。
这些人格代表了比利的各种情绪,他们年龄不同,国籍不同,甚至性别也不同。
睿智理性的阿瑟、健壮强大的里根、温柔浪漫的提摩西,极端仇恨的阿普里尔……他们是比利感情的代表,也是最初的比利不可能成为的人。
第三类更像是影子类的人格,他们可能会影响比利的生活,也可能是比利想成为的人。
他们的产生在生活中基本都有一个原型,与继父相似的,与亲生父亲相似的,与妹妹相似的,也有比利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他们是影子,比利在自己的身体里复制了一份痛苦的承受者和生活的希望。
第四类人格是无法分类的人格。
24步《开动动脑筋,大胆发言》

24步开动脑筋大胆发言范县第二小学一年级六班刘社峰【活动主题】开动脑筋大胆发言【活动背景】学生遇到难题总是依靠父母和老师不能自己努力思考,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会也不举手。
【活动目旳】1、懂得要学习好、更聪明,上课就要开动脑筋,大胆发言。
2、知道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并积极达标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1、了解班上同学发言积极和学习好的关系。
2、帮助二三位小朋友说说自己为什么能大胆发言。
3、准备“皮球掉到树洞里去了”的故事【活动中队】范县第二小学年级班【活动时间】年月日【活动地点】【准备工作】辅导员:组织队员布置教室;制作课件【主持人】A B【活动过程】一、队会程序1、小组汇报人数从第一小队开始依次(行礼)报告:报告中队长,第一小队原有XX人,实到XX 人,报告完毕。
(四组依次)中队长还礼:接受你们的报告。
2、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汇报人数中队长:立正!(跑至中队辅导员处,敬队礼)中队原有队员XX人,实到XX人,一切准备活动就绪,请批准我们开展活动。
中队辅导员:接受你们的汇报,祝你们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敬队礼)3、出旗中队长:出旗,敬礼!(由后门绕一圈回到讲台旁)一人执旗,两人护旗。
4、唱队歌5、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二、队会过程(一)活动要点:1、表扬班里发言积极的同学。
2、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要大胆发言。
3、发言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二)教育与训练过程1、活动导入。
我们班上哪些是聪明的孩子,上课能开动脑筋,大胆发言?请这些小朋友说:好所我为什么能大胆发言?大家知道这些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学习都比较好,人也聪明。
我们大家怎样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呢?板书:开动脑筋,大胆发言。
2、活动过程。
(1)讨论:什么情况下要大胆发言?(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当你听不懂老师讲课时;当你听完老师的讲解,自己有新的想法时;当你听完同学的发言要作补充时;当你不同意同学的意见时。
浅析《24个比利》中比利的人物性格

浅析《24个比利》中比利的人物性格作者:党思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摘要:丹尼尔·凯斯在二十世纪时以小说家闻名于世,但是由他书写的《24个比利》却是一部纪实性心理学巨著。
书中所描述的是一位名叫比利的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三项重罪却被无罪释放的人。
比利本身的传奇经历加上作者的戏剧化处理,使得整部作品毫无疑问地成为文学史上一部精彩的小说。
关键词:比利;分裂型人格;原因作者简介:党思宇(1993-),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1977年在一所大学中,连续两个星期发生了三起强奸案,经调查,三名受害人均指认比利·密里根为罪犯。
但比利被捕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律师的注意,后经证实比利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这24个人格导致他不能拥有正常的判断能力,最终被无罪释放。
在确认过程中,比利用不同的人格讲述了他童年的悲惨遭遇,心理扭曲后的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方式,以及他对外面世界的恐惧憎恶和一丝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本文通过对比利人物性格的剖析,分析了比利多重性格形成的原因,呼吁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抵制家庭暴力和学校暴力。
一、比利的悲惨人生命运比利是一位从小遭受家庭暴力但想要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悲惨罪犯。
小时候的他心理扭曲导致人格分裂,虽然他一直竭力控制和安排着自己的生活,但最终还是犯下了严重的罪行。
比利在被世界所关注后,很多人都在思考他该不该受到惩罚,但有人惊讶地发现,其实比利是一个少有的天才。
不论他是一个罪犯还是一个患者,他都是一个颇具艺术天赋并且智商极高的天才。
但不论是家庭还是在学校中,比利的天赋都被埋没,他的性格成了焦点,因而没有人去在乎他的成绩他的作品。
比利的二十四个人格拥有不同性别、不同语言甚至不同口音,但人格终究为人格,这些人格所拥有的天赋和才华,其实都是比利一个人的。
24个比利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多篇

24个比利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多篇24个比利读后感《24个比利》这本书是一位叫丹尼尔·凯斯的作者写的,叙述的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全书以纪实手法叙述,不加任何渲染,给人很强烈的真实感。
对于学历史出身的我来说,不得不质疑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但越看到后边悦觉得此书不是编撰的。
一是书中谈到的主角却有其人,可以查到。
二是美国专业的心理医生的诊断,并且是四位专家确诊。
三是作者记录了详细的时间。
四是如果这是假的,那作者的心思要多么精巧才能编撰出来,或者说如果比利是装的,那他活得不累吗?或者说他是如何逃避医院的监控而不漏出破绽呢?!因而,我完全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比利犯下三起强奸罪加抢劫罪后被捕入狱,随后被律师发现体内存在10种人格,接着接受治疗,在人格稳定后被判无罪获释。
第二部分是比利虽然被判无罪,到却仍要继续接受治疗,在被转移到雅典市医院后,主治医师发现了他体内的其他14种人格,加起来一共24种。
在治疗颇有成效时,融合了24种人格的《老师》出现了,老师向作者讲述了比利从出生到犯下抢劫强暴罪的一切了经历。
随后到了第三部分,比利人格融合颇有成效,获准到社会上活动,但社会民众大多无法接受,并且舆论压力很大。
刚开始,比利还是积极面对,但当他受到母亲的打击以及别人的误解时,又再度出现人格分裂状态。
最后由于一场莫名其妙的强暴案,被送到玛丽医院接受治疗,之后又被送到号称监狱的戴顿司法中心接受治疗。
总的来说,比利的故事并没有完结,但这半生的经历已经可以看出其沉痛悲惨的一生。
美国,一个号称尊重人权的国家,可是我看到的却是虐童问题和舆论暴力。
好的家庭会影响孩子一生,这是我们常听到的言论,确实,原生家庭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就像比利一样,或许可以说他比常人敏感一些,在幼儿时期,当看到父亲服药自杀时,他体内就出现了其他人格。
24个比利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

24个比利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24个比利读后感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老板的员工等等,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处于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的状态也总是不一样的。
我们有时候需要强硬,有时候又需要软弱,我们切换自如,像是经过千锤百炼一样。
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样的?“我”真正的性格,脾气,秉性是与哪个身份相同?《24个比利》回答了我们这个问题。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软弱和逃避是人类固有的劣根性,而这个世界又是带有伤害性的。
我们无法看透所有的人的本性,我们所展现出来的,只是我们认为适当的一面。
不能否认,这种“展现”是一种逃避,但是又是一种我们为人处世的手段。
书中的比利就是因为对现实的逃避而衍生出了二十四个人格。
但是是否将所有的样子综合起来就是真正的自己呢?并不是,这样只不过是给自己徒增了烦恼罢了。
人们总是神奇的,有虐杀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有为了陌生人奋不顾身的陌生人。
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消极的、对抗的精神来面对这个社会,更不应该以抱怨的心态面对以适当的面孔对待我们的人。
我们不必要对着社会叫嚣,更重要的是“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意义”,对世界宽容。
24个比利读后感800字当夜幕低垂、地面上一片寂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本书,他是一本寂寞且孤独的真实小说--《二十四个比利》。
主角是一个拥有二十四种人格的人,因为小时候比利曾经受过继父米查的伤害,而导致他有了后遗症,看到男人就会非常害怕,于是他的大脑想尽各种方式避免,就这样产生了好多人格,而真正的人格呢?却一直沉睡要内心世界,等到上帝愿意找个人当他的天使,他等了好久、好久,一天、一个月、一年,最后,他绝望了,他认定,这是一个世界可怕的地方,没有亲情、也没有温暖,只有他的人格愿意陪伴他、帮助他,他不相信这个无情的世界,他只相信他的内心。
不过最后比利终于破茧而出,他敞开心胸让别人进来,他了解了,世界好温暖,并不是所有人都怕他,并不是所有人都讨厌他,为什么没有人为他伸出援手?因为自己没有表现、没有向别人求救,他重新评估这个世界,这温暖美丽的世界,他庆幸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一开始他痛苦、悲伤,但他还是高兴,他觉得自己好幸福,有好多人爱他、有好多人陪着他。
二十四个比利读后感

二十四个比利读后感《二十四个比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作者通过对比利的生活和成长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这部小说中,比利作为一个兔子,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通过对比利的故事的讲述,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力量,让人们深受感动和启发。
在小说中,比利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
从被捕捉到被关押,再到被迫参加斗兽场的比赛,比利的生活充满了磨难和痛苦。
但是,比利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倒,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不断地挑战自己,最终成功逃脱了困境,获得了自由。
比利的坚韧和勇气让人们深受感动,也让人们意识到,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比利的故事,小说还通过其他角色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在小说中,人们对比利的态度时而善良,时而残忍,这种对比利的态度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待弱者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社会对弱者的冷漠和不公,这种现象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小说引起了读者的深刻思考,让人们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和残酷,也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总的来说,《二十四个比利》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小说,它通过对比利的故事的讲述,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力量,也让人们意识到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感悟,也可以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力量和勇气,也能够更加关爱弱者,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亚伦(Allen),18 岁 骗子、操纵者。他负责对外联络,不可知论者,人生态度为“得过且过”。 他会打小鼓、画人像,是唯一抽烟的人格;与比利的妈妈很亲近, 身高与威廉·米利根 相仿,体重略轻(165磅);头发右分,也是唯一的右撇子。 5. 汤姆(Tommy),16 岁 精通逃脱术。好斗、具有反社会倾向,经常被误认为是亚伦。 他会吹萨克斯管,是无线电专家,还擅长风景画;头发蓬乱、发色金黄,眼睛为琥珀色。 6. 丹尼(Danny),14 岁 容易被惊吓,惧怕陌生人,特别是男人。他曾被逼挖掘坟墓并被活埋, 因此只 画有生命的东西;留着棕色的齐肩长发,蓝色眼睛,身材瘦小。 7. 戴维(David),8 岁 充满痛苦,经常代其他人格承受痛苦。他非常敏感,善于理解,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 力,大部分时间精神恍惚;头发为深棕红色,蓝眼睛,身材矮小。 8. 克丽丝汀(Christine),3 岁 经常被老师叫到角落罚站,因此被称为“角落里的孩子”。她是个英国小女孩,聪明,但 患有失读症;喜欢画花和蝴蝶;金发及肩、蓝眼睛。 9. 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13 岁 克丽丝汀的哥哥,说话带英国腔,性格温顺但内心不安;会吹口琴; 褐色金发类似克丽丝汀,留着短刘海。
END
二 十四个 比利
—— 献给受虐儿童
尤其是那些未被发现的牺牲者
多重人格
各个亚人格各自独立、彼此分开 适者生存法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威廉·密里根
199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发生 三起强奸案。 威廉·密里根被警方逮捕。 审讯期间,他的多重人格分裂症 被确诊,他因此被判无罪。 该案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3 里根(Ragen),23 岁 他曾犯罪、吸毒,有暴力倾向; 体重210 磅,虎背熊腰,黑发,八字胡,色盲,只画黑白图画。 充满仇恨的人格。南斯拉夫人,讲英语时带斯拉夫口音,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 武器和军事权威,精通空手道。他体格健壮,能有效地控制肾上腺素。 他信奉共产主义,是个无神论者,职责是保护“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在危机状况下负责管理。 24. “老师”(The Teacher),26 岁 他是 23 种人格的融合体,为其他人格传授知识;聪明、敏感、颇具幽默感。 自称“我是完整融合的比利”,称其他人格为“我创造的傀儡”; 对往事拥有近乎完整的记忆。本书由于他的帮助才得以完成。
亚伦与丹尼的油画《高贵的凯瑟琳》
克丽丝汀写给朱迪律师的信
亚伦的素描《克丽丝汀》
亚伦的素描《阿瑟》
在“话语即权力”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们乐于去评论,去参与,去分享,让自己的声音能够被更多人 听见。 但任何权力的放大都会带来危机,恰似不合理的舆论和毫无理智 的谩骂侮辱。 比利应该是一个“沉默的人”,出于特殊,他不愿意“发言”, 于是失去了话语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其他的权力。 童年面临继父的暴力和强奸,他用沉默抵抗,最终导致了他的人 格分裂。 而在受审后的治疗过程之所以漫长,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 将其塑造为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强奸犯的结果。公众以及舆论不 明真相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影响到了法院的判决。同时,也没有一个 城市的民众愿意让他在自己城市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治疗。 而后司法机关无视精神病医生的建议,将比利送至指定治疗机构, 由于管理体制不严格比利被迫服用大量药物,加重了他的病情。 无论是公众、媒体,或是司法机关都没有权利对一个人的灵魂状 态肆意批判否定。 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被尊重,无论他是否发声。
法庭最终接纳了这个辩护,裁定比利无罪,但是必须接受强制精神疾病治疗。 比利后来被辗转送到了一系列州立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但后来比利表示 他在这些医院接受的治疗十分有限。
主要人格
1、威廉·斯坦利·密里根(比利,William Stanley Milligan),26 岁 身高 6 英尺、体重 190 磅,蓝眼睛,棕色头发。高中时被勒令退学。 最初的核心人格,后来被称为“分裂的比利”或“比利” 。 2 阿瑟(Arthur),22 岁 英国人,理性、冷酷,讲话带英国腔、戴眼镜。 他自修物理、化学并研习医学,能流利地应用阿拉伯文。他顽固保守、自认是资本主 义者,但公开承认信奉无神论。他是第一个发现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 在安全状况下负责管理,决定由谁来出现代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