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中医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中医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感冒是一种比较普通的疾病,但是感冒的类型不止一种,有着较多的类型。
而中医认为感冒的类型有两种,一种为“风寒感冒”另一种为“风热感冒”,其不仅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并且治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够尽早的治愈,恢复健康。
那么中医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呢?一、中医如何鉴别“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1、根据导致病人感冒的原因来鉴别如果病人是在气温比较低的季节因为受寒着凉而诱发的感冒,那么病人得的就是风寒感冒。
另外,如果病人淋雨后或者过度吹空调后而诱发了感冒,那么也是风寒感冒。
如果病人是因为吃了较多容易导致人上火的食物或者因为感染了风热而诱发的感冒,那么就是风热感冒。
由此可以看出,诱发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原因有所不同,所以中医可以从诱发病人感冒的病人来准确的鉴别病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2、从病人鼻涕的颜色来鉴别病人之所以会得风寒感冒,多数情况下都是风邪、寒邪侵犯了病人身体,得了风寒感冒后,病人通常会鼻塞、流鼻涕,鼻涕的颜色要么呈现透明状、要么呈现为白色,性状如同水一样。
当然风热感冒也会导致病人鼻塞、流鼻涕,但是鼻涕的颜色一般为黄色,并且较为粘稠,类似浓痰,一些病人的鼻涕还不容易挤出来。
所以说,中医会根据病人鼻涕的颜色来鉴别病人得的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3、从病人的发热情况来鉴别如果病人得了风寒感冒,通常都是低烧,虽然会发烧,但是温度一般较低,体温不会超过38℃。
如果病人得的是风热感冒,那么一般发烧会比较严重,因为很多风热感冒的病人都存在扁桃体发炎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病人高烧。
所以,中医可以通过测量发烧病人的体温来鉴别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
4、从病人的舌苔来鉴别如果病人得的是风寒感冒,病人体内的寒气就比较重,所以病人的舌头泛白并且比较薄,舌头也会变胖一些。
但是病人通常不会出现咽喉干燥、口渴的情况。
如果病人得的是风热感冒,体内存在有湿热,火气比较中,所以病人的舌头发红,并且舌苔较为黄腻,同时病人还会感觉咽喉部位疼痛、口干舌燥、口渴等。
中医把感冒分为哪几种类型

中医把感冒分为哪几种类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对待感冒时通常会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些类型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旨在指导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医把感冒分为的几种类型: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通常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受寒风的吹袭。
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由寒邪入侵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通过逐寒祛邪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2.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相对应的是风热感冒。
这种类型的感冒通常发生在季节转变或气温升高的时候。
患者会出现发热、身热、头痛、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由风热邪气入侵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祛风解表。
3. 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感冒类型。
湿寒通常是由潮湿的天气或环境引起的。
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黏鼻涕、身重倦怠、脾气烦躁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寒感冒是由湿邪和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治疗时可以采用祛湿、散寒的方法。
4. 热毒感冒:热毒感冒通常是由外邪侵犯体内,导致炎症反应明显的感冒类型。
患者会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口渴、便秘等症状。
中医认为,热毒感冒主要是由热邪蕴结于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5. 表里不和感冒:表里不和感冒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
该类型的感冒症状比较复杂,既有表证(外感症状),又有里证(内在症状)。
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腹痛、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表里不和感冒是因为外感邪气与内在体质不和而引起的,治疗时需要同时调整表里,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中医看来,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了解感冒的类型对于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非常重要。
虽然中医把感冒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类型的感冒不会转化为另一种类型。
中医师在实际治疗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来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寒感冒、热毒感冒和表里不和感冒等几种类型,这些分型有助于中医师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感冒。
怎么判断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

怎么判断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平常又叫冷感冒和热感冒。
两者大不相同。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区别,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比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
症状表现: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脉浮紧。
治疗方法:采用辛温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至宝丸等。
饮食建议:需吃散寒发汗的食物。
主食可用葱白煮粥、辣椒红油面条,茶饮可服用生姜红糖茶、生姜紫苏茶,开水冲泡,汗出即愈。
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季节,如春季、初夏和初秋等,是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疾病。
症状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舌红、脉数(即脉搏跳动较快)。
治疗方法:采用辛凉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等。
饮食建议:饮食需吃清热去火的食物。
主食可用绿豆粥,茶饮可以用金银花5朵,开水冲泡,每日数杯,蔬菜可以吃凉拌绿豆芽、冬瓜汤,水果中的西瓜、梨、苹果也可以。
最好避免过于大鱼大肉或进食其他滋补品。
怎么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那么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有哪些呢?在这里小编教家长一些简单的区分方法:季节方面:一般来说,在秋冬季节,小孩的感冒大多数是风寒的,即感受了风寒侵袭了,所以这一段时间要当风寒感冒来治;当在夏季,一般容易是风热感冒,即外感风热。
痰的颜色和质地:一般感冒咳嗽都会有痰,如果孩子的痰是比较稀白的,说明是风寒感冒;如果是咳嗽有浓痰,比较黄稠,说明很可能是风热感冒导致的。
很多孩子不会吐痰,家长要让孩子多尝试学习吐,吐出来会好很多的。
是否嗓子疼:一般来说,风寒感冒嗓子不会疼,只是干咳,但没有红肿等情况;如果是嗓子比较疼,有红肿、咽东西疼的情况,就说明是风热感冒了。
鼻涕方面:当小孩感冒时,一般都会流鼻涕的,如果是流着清鼻涕,说明一般是风寒感冒;如果鼻涕比较浓,还有些发黄,说明是风热感冒了。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与判断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风寒感冒还是寒包火感冒?2011-01-06 23:05:59如何区分风热感冒、风寒感冒还是寒包火感冒?中医将常见的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其实很多朋友都分不清什么是风寒感冒,什么是风热感冒。
1、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
其特征症状为:*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 舌无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姜 3片红枣 6枚很简单的一条方,不过两三元钱。
师父说过,学懂了桂枝汤,就学会了如何开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2、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
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
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 浓涕,通常黄色。
*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俗称伤风。
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
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金铃感冒胶囊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
感冒类型

感冒类型中医据辨证施治原则,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表里两感,胃肠型及暑温型感冒,对症施药才能治愈感冒,不然病好不了,还会加重病情.(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烧怕冷、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哆嗽多稀白痰、鼻塞或流清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应选用谨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九和参苏理肺九。
用法照说明或遵医嘱用。
并以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
注意事项: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症状为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渴、少汗出、咳嗽吐黄痰、舌苔薄白或微黄、舌尖红赤、脉浮数等。
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等。
按照说明服用,病情重时可以加倍用量,小儿酌减。
忌用羌活丸、理肺(参苏、通宣)丸等。
(3)表里两感(风寒和风热混合型感冒):症状为高热、恶寒、头痛眩晕、四肢酸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头红赤。
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治理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九(散)、重感灵片、重感片等。
注意不宜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因疗效欠佳。
若属流行性感冒可服用复方大青叶冲剂、感冒冲剂等。
(4)胃肠型感冒与暑热感冒:症状为恶寒发烧、热度不高、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浮等。
应选用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等。
胃肠型感冒者不能选用保和九、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
所以若以咳嗽、流涕为主,伴低热,周身酸痛的感冒初起时,应选感冒清热冲剂。
咳嗽偏轻、白痰,首选急支糖浆。
咳嗽偏重、有痰色黄,流涕轻,不热,症状已有几日,可选羚羊清肺。
感冒初起,发热摄氏38度以上,选用羚翘解毒。
冬季感冒一般为内里积热,外感风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现。
咽痛轻者可用西羚解毒或感冒清热冲剂加板蓝根;咽痛重伴口干口渴喜凉,低热、大便干,应用感冒清热冲剂加牛黄上清。
久咳痰少,口干舌燥,体质偏弱者宜用川贝类咳嗽糖浆,反之痰多,体质强壮有上火表现的不宜用,以免加重病情。
感冒分有不同的类型…认识感冒中医分类

感冒分有不同的类型…认识感冒中医分类感冒是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有很多能够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
因为中成药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所以很受欢迎。
然而,根据临床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正确选择中成药,就可能会延误病情。
中医把感冒分为四个类型: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
依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使用不同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一、感冒的中医分类介绍。
1.风寒性感冒此类感冒的患者不仅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痛、咳嗽等一般症状,还会有低热、肌肉疼痛、没有汗水、怕冷、稀薄白色痰液、喉咙肿胀疼痛等特点,一般都需要穿许多衣物或是盖大棉被才能稍微舒服一点。
此类感冒和患者感受风寒有直接关系。
应遵循以辛温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选择伤风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感冒清热冲剂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内热便秘症状,可以使用防风通圣丸进行治疗。
此类感冒的患者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关键点就是需要出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辛温解表,比如蒸桑拿、热水泡脚、喝姜糖水、多盖棉被等。
治疗风寒感冒的主要方法是桂枝汤,是伤寒论的首要处方,被称之为合剂之王。
胡椒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之一,可以将胡椒、红糖、姜丝、可乐一起熬煮,服用之后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
2.风热型感冒此类感冒患者不仅有鼻塞、咳嗽、流鼻涕、头痛等一般症状,还会有高热、黄色粘稠痰液、咽喉疼痛、便秘等特点。
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使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解热消炎胶囊、羚羊解毒丸等药物。
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3.暑湿型感冒此类感冒较常发生在夏季,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头胀、口中无味、腹泻、腹痛等症状。
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使用银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液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很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就不适合使用山楂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4.时行感冒此类感冒患者的症状与风热感冒极为相似,但是,时行感冒患者的症状要重一些。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样区别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怎样区别有几个关键点:一、主要是怕冷还是怕热?两种感冒虽然都有发热症状,但风寒感冒一般发热轻,病人就是有点微热,但也不会感觉到热。
反而怕冷明显,喜欢躺下盖被子。
而风热感冒则不同,一般的病人都有明显发烧症状,所以病人明显感到热,但受到风吹的时候有会感觉有点怕冷。
但这种怕冷不是一直持续的,有些病人会因为感冒而自觉穿多衣服,但穿上了又感觉很热不舒服。
二、看病人疲劳症状,两种感冒的病人都会有疲劳症状,但风寒病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头昏沉,很想躺下休息,不想动,精神也疲劳。
而风热感冒的病人则是头痛明显,感觉全身不舒服,但不会很疲乏。
想睡又睡不着,有时候躺下比起来活动还辛苦。
一般精神不疲倦,但感觉很烦躁,这都是“热气在体不能表”的症状!三就是看那些所谓的“清涕”“浊涕”,舌头是否有厚苔等……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流什么样的鼻涕,清水样的是风寒不容易鼻塞,打喷嚏。
鼻涕粘稠的是风热,鼻塞严重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
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
我一般都会劝告朋友,你没正确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时间广东天气降温,这时候受凉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
就是吹风受凉了呗。
通常在休息不好,身体虚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中医将常见的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其实很多朋友都分不清什么是风寒感冒,什么是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
其特征症状为:*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舌无苔或薄白苔*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我到药店,很奇怪地竟然没有找到合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3片红枣6枚很简单的一条方,不过两三元钱。
师父说过,学懂了桂枝汤,就学会了如何开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
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
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
风热感冒的症状:*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 浓涕,通常黄色*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 便秘* 身热、口渴、心烦*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
搞清楚了风热感冒成因,治疗很简单,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
方法很多,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等。
中成药有三黄片,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
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之类的。
阳明经症的代表方剂是白虎汤,不过我不主张大家随便用,属于猛药之一,这里也不抄录了。
最后澄清几点朋友们可能会搞混的概念。
*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
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也会引致喉咙痛的。
* 同样的,咳嗽和流涕还有发高烧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的区分。
*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是不同的治疗体系,开了抗生素了,就没必要再喝姜糖水啦。
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想办法给身体降温,一个是想办法让身体出汗,几乎是反着干,身体能受得了吗?这既会减低中医效果,也会降低西医疗效风寒咳嗽者忌食物品有。
柿子性大凉,当忌之。
《本草经疏》云:“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
”《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凡中气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皆忌之。
”百合其性虽平,根据前人经验,风寒咳嗽者仍应忌食之。
清代医家王士雄曾说:“风寒痰嗽者勿食。
”《本草正义》中也指出:“风寒外来,肺气不宣之咳,尤为禁品。
”薄荷性凉,味甘辛,风热咳嗽者宜之,但风寒感冒咳嗽和寒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清稀色白有沫者),概当忌之。
正如《本经逢原》中所说:“多服久服,令人虚冷。
”《本草经疏》亦云:“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
”香蕉性寒,味甘,属大凉水果,风寒型咳嗽之人宜食辛温之物,故忌食香蕉大寒之品。
李子其味甘酸,酸性能收敛。
《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说:“多食生痰。
”故凡风寒型咳嗽之人,寒邪未解,咳痰色白者忌之。
乌梅味酸,凡急性咳嗽之人,外邪未解,咳嗽痰多之人切忌之。
因乌梅味酸敛肺,食之咳嗽难愈。
《药品化义》中说:“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石榴味酸,外感风寒咳嗽者忌食。
因其酸涩敛肺,食之肺气失宣,其咳益甚。
《日用本草》云:“其汁恋膈成痰,损肺气,病人忌食。
”《医林纂要》亦说:“多食生痰。
”故凡风寒型咳嗽痰多难咯者,切忌之。
林檎俗称花红,性子,味酸。
《本经逢原》中说:“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或生痰涎而为咳逆,壅闭气道使然。
”风寒型外感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者,食之咳嗽益甚,切忌之。
橘子性凉,味甘酸。
《本草拾遗》中认为橘子性“冷”,虽有止渴润肺之功,但风寒咳嗽之人忌食。
《中药大辞典》中也明确告诫:“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不宜食。
”梨性凉果品,风热咳嗽者虽宜,但风寒型咳嗽者则忌食。
《本草通玄》中说:“生者清六腑之热。
”《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肺寒咳嗽,寒痰痰饮,……法咸忌之。
”故在风寒感冒初期咳嗽痰多色白之人,应当忌食。
蚌肉性寒,味甘咸,大凉食品。
《本草衍义》中说:“多食发风,动冷气。
”《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者皆忌。
”风寒型咳嗽之人,外寒未解,咳痰色白者忌之。
蚬肉性味甘寒,大凉之物。
《本草拾遗》指出:“多食发嗽及冷气。
”故属寒咳之人,咳嗽多痰,色白有沫者,法当忌之。
螃蟹性味咸寒,大凉食物。
《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
”风寒型咳嗽之人,外邪未解,咳嗽痰多色白者,应当忌食。
蛤蚧性子,味咸,能补肺益肾,定喘止嗽,只宜虚咳之人,外感风寒型咳嗽则忌食之。
《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咳嗽由风寒外邪者不宜用。
”《得配本草》中也说:“阴虚火动,风邪喘嗽,二者禁用。
”此外还忌食味酸性凉的葡萄、橙子、猕猴桃、芒果、木瓜、枇杷、柿霜、罗汉果、生萝卜、生地瓜、西瓜、生黄瓜、生荸荠、薄荷、银花、菊花等,也忌食黏糯滋腻的糯米、龙眼肉、大枣、白木耳、蜂蜜等。
热咳食疗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宜食以下食物。
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
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
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人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
或选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的方法,用中药麻黄3~5克,捣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内蒸熟食用。
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
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
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
《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
”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
《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
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萝卜汁可选用红皮辣萝卜新鲜者500克,洗净不去皮,切成薄片,放于碗中,上面放饴糖(麦芽糖)2~3调羹,搁置一夜,即有溶出的萝卜汁,频频饮服,有清热化痰止咳效果,适宜风热或肺热咳嗽者食用。
也可用鲜萝卜与荸荠各500克,洗净后一并捣汁或榨取汁水服。
冬瓜性凉,能消痰、清热。
《滇南本草》中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
”凡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者,均宜选用冬瓜煨汤食用。
丝瓜善于清热化痰,对咳嗽痰多、痰稠色黄的热咳者尤为适宜。
这是由于丝瓜的植物黏液里,含有一种皂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
凡属肺热或风热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脓痰,宜用丝瓜煎汤服,更宜用丝瓜与豆腐同烧食用,有利痰开胸快膈的好处。
薄荷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
《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
《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
”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
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
如清代名医张寿颐所说:“近人用之,皆以治伤风咳嗽,……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风邪外闭,不问为寒为热,并皆主之。
能爽嗽豁痰。
”《慎德堂方》中就介绍“治干咳……,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3克),炖茶饮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
”食疗方(1)饴糖60g,豆腐500g,生萝卜汁1酒杯,混合煮沸,每剂分2次服用。
能清凉滋养,健脾消食,化痰定喘。
(2) 橘饼30g,大蒜1.5g切碎,水煎内服。
能健脾化痰,温肺散寒,止咳消痰。
(3)醋50ml,芝麻油20ml,鸡蛋1个,油炒鸡蛋加醋炖,吃蛋喝汤,早晚各1次,能补肺气,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消积解毒。
(4)瘦猪肉100g,大蒜20头,盐、酱油各适量。
将蒜去皮洗净,猪肉切片,猪肉于旺火锅上热油煸炒,下蒜瓣再炒片刻,再放入调料稍炒即成,常佐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