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第2章过程模型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过程

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过程

编码
运行 时期
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是软件工程最早的范例,
也称经典生命周期,它提出了一个系统的、顺序的软 件开发方法,从用户需求规格说明开始,通过计划、 建模、构建和部署的过程,最终提供一个完整的软件 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沟通 项目启动 需求获取 策划 项目估算 进度计划 项目跟踪
… 框架活动 # n 动作 # n.1 任务集 …… 动作 # n.m 任务集 工作任务、工作产品、 质量保证点、项目里程碑
工作任务、工作产品、 质量保证点、项目里程碑
只有一种软件过程吗?
软件过程的种类很多,区别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组成过程的各个活动(包括普适性活动)、动作和任务,及其相互依 赖的关系都可能不同; 动作和任务的细化程度可能不同; 工作产品的定义和要求可能不同; 质量保证活动的应用方式可能不同; 项目跟踪和控制活动的应用方式可能不同; 过程描述的详细程度和严谨程度可能不同; 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参与的程度可能不同; 软件团队所赋予的自主权可能不同; 队伍组织和角色的明确程度可能不同。
下优先级进行增量开发:
第一个增量实现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



; 第二个增量实现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 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 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
增量模型的特点
增量过程模型综合了线性、并行、演化三种过程流的
特征。
对于每个增量,使用的是线性过程流;
过程流
过程流(process flow):描述了在执行顺序和执行时
间上,如何组织框架中的活动、动作和任务。 大致有四大类不同的过程流: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首先,感谢您对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的需求。

以下是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的完整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1.1 问题1. 什么是软件工程?答:软件工程是一种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

1.2 问题1. 什么是软件?答: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

第二章:软件过程模型2.1 问题1. 软件过程模型有哪些类型?答:常见的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等。

2.2 问题1.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什么?答: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模型,以阶段划分为基础,每个阶段的任务在进入下一个阶段前必须完成。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3.1 问题1. 软件需求描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软件需求描述需要包括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等。

3.2 问题1. 什么是需求跟踪?答:需求跟踪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需求和软件项目中其他相关工件之间的关联,确保需求的准确实现和变更的有效管理。

第四章:软件设计4.1 问题1.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什么?答:软件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确定软件的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确保软件满足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第五章:软件测试与维护5.1 问题1. 什么是软件测试?答:软件测试是一种评估和改进软件质量的过程,目的是发现错误并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2 问题1. 什么是软件维护?答: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交付后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改进,以满足用户需求和修复错误。

第六章:软件配置管理6.1 问题1.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软件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可控性和可追踪性,以及保持软件配置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6.2 问题1. 软件版本控制是什么?答:软件版本控制是指对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管理,包括版本的创建、检出、合并和更新等操作。

至此,我们完成了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的完整答案。

软件工程第2讲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工程第2讲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7P32: 2.9.2P23: 2.2 P25: 2.3P34: 2.9.3模型构造多使用脚本语言、基于现有基础代码库、UI工具制作,制作过程一般不会考虑性能、稳定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迭代-递增生命周期模型递增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固有特性P27P26: 2.5P28P29P30 2.7敏捷开发4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瀑布模型及几个衍生模型2迭代和递增3其他生命周期模型及模型比较58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以人为本我相信没有比面对面交流更高效的沟通渠道了•尊重和信任激发个人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个体的潜能。

•基于互相信任的前提,敏捷提倡自治的全功能团队。

在工作形式上,整个团队平时坐在一起工作,从物理空间上创造了更加便捷面对面的沟通机会。

•要摒弃这种重流程和重工具,提倡轻量级流程和轻量级工具,而这些流程和工具又在促进个体交互。

比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使用Trello、Jira、Keynote等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价值导向为客户交付可工作的软件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我们应该尽早交付可进行端到端测试的代码,该目标决定了我们不应该花过多精力在面面俱到的文档上。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抵制任何文档。

实践证明,轻量级的文档策略有助于团队高质量交付可工作的软件。

•在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原型也是一种轻量级文档,交互设计师交付可以尽早地跟团队和客户进行确认验收的核心业务场景的原型,快速收集反馈。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客户团队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真正想要的价值•让客户也作为团队的一分子,跟客户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取代敌对的谈判关系。

•需求的变化往往来自客户,让客户参与进来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尽早的发现变化,从而尽早采取解决方案。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
1.1 软件工程概述
1.2 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1.3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2.1 瀑布模型
2.2 增量模型
2.3 螺旋模型
2.4 敏捷开发模型
2.5 DevOps模型
第三章:需求工程
3.1 需求获取与分析
3.2 需求规格说明
3.3 需求验证与确认
3.4 变更管理
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结构化设计
4.2 面向对象设计
4.3 软件架构设计
4.4 系统建模
4.5 设计原则和模式
第五章:软件测试与维护5.1 测试基础知识
5.2 测试设计技术
5.3 测试用例编写
5.4 软件维护流程及策略5.5 缺陷管理
第六章:软件项目管理6.1 项目启动与规划
6.2 项目进度管理
6.3 资源管理
6.4 风险管理
6.5 团队协作与沟通
第七章: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估
7.1 质量保证概述
7.2 质量标准与度量
7.3 代码审查
7.4 归纳测试
7.5 质量评估与改进
第八章:软件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
8.1 软件工程伦理概述
8.2 软件专业人员责任
8.3 知识产权保护
8.4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结语: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涵盖了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和要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和职业道德意识,为将来的软件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及开发模型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及开发模型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本章學習內容: 1.掌握軟體的生存(生命)週期的概念 2.明確學習軟體過程模型的意義 3.掌握各種過程模型的特點與適用範圍 4.掌握面向對象軟體過程模型的內容與過 程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2. 1 軟體過程概述
2.1.1 軟體生存週期
軟體的生存週期指軟體產品從功能確 定、設計、開發成功、投入使用,並 在使用中不斷修改、完善,直至被新 的軟體所替代而停止該軟體的使用的 全過程。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2.2.4 螺旋模型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改進的瀑布模型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2.2.2 原型模型
1.快速原型方法 快速原型方法是原型模型在軟體分析、設計 階段的應用,用來解決用戶對軟體系統在需 求分析上的模糊認識。 快速原型法的特點: 快速原型是用來獲取用戶需求的,或是用來 試探某種設計是否有效。一旦需求或設計確 定下來,原型就將被拋棄。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瀑布模型的缺點 階段與階段劃分固定,階段間產生大量的文檔, 極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由於開發模型呈線性,當開發成果尚未經過測試 時,用戶無法看到軟體的效果,這些問題往往會 導致開發出來的軟體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軟體; 無法通過開發活動澄清本來不夠確切的軟體需求, 因此,需要返工或者不得不在維護中糾正需求的 偏差; 由於固定順序,前期工作中造成的差錯越到後期 階段所造成的損失越大,為了糾正偏差,需要付 出高昂的代價。
第2章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2.2 典型的軟體過程模型
軟體過程模型 把軟體生存週期中各項開發活動的流程用一 個合理的框架——開發模型來規範描述,這 就是軟體過程模型 。 軟體過程模型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表現一個 過程,主要根據軟體的類型、規模,特別是 軟體的開發方法、開發環境等多種因素確立 過程模型。

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过程

软件工程第二章软件过程

第二章:软件过程目标: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模型的概念;了解3个一般的软件过程模型及何时使用它们;了解软件需求工程,软件开发,测试和进化中所涉及的基本过程活动;理解为什么软件过程要有效地组织以应对软件需求和设计上的变更;了解Rational统一过程是如何集成好的软件过程实践来产生一个可适应的软件过程。

所有的软件过程都必须具有4种对软件工程来说是基本的活动。

它们是:1.软件描述:必须定义软件的功能以及软件操作上的约束。

2.软件设计和实现:必须生产符合描述的软件。

3.软件有效性验证:软件必须得到有效性验证,即确保软件是客户所想要的。

4.软件进化:软件必须进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要。

2.1软件过程模型一软件过程模型一般有1.瀑布模型:该模型将基本的过程活动,描述,开发,有效性验证和进化,看成是一些界限分明的独立的过程阶段,例如,需求描述阶段,软件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等等。

2.增量式开发:该方法使得描述活动,开发活动和有效性验证活动交织在一起。

系统的开发是建立一系列的版本(增量),每个版本添加部分功能到先前的版本中。

3.面向复用的软件工程:该方法使得描述活动,开发活动和有效性验证活动交织在一起。

系统开发过程着重于集成这些组件到新系统中,而非从头开发。

2.1.1瀑布模型一瀑布模型中的主要阶段直接映射基本的开发活动:1.需求分析和定义2.系统和软件设计3.实现和单元测试4.集成和系统测试5.运行和维护二适合采用瀑布模型的时候瀑布模型是与其他工程过程模型相一致的,在它的每个阶段都要生成文档。

这使得过程是可见的,项目经理能够根据项目计划监控项目的过程。

它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将项目生硬地分解成这些清晰的阶段。

关于需求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在过程的早期阶段清晰界定,而这又意味它对用户需求变更的响应较困难。

所以只有在对需求了解的好,而且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太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适合采用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一个重要变形是形式化系统开发。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1. 软件过程模型简介软件过程模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模型。

它是指导软件开发活动的一种基本方法论,定义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依赖。

软件过程模型包括了常用的几种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等。

每种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开发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型来进行开发。

2.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型,它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这些阶段按照顺序依次进行,每个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实施。

它适用于项目需求变动较少且开发团队具有丰富经验的场景。

瀑布模型的缺点是无法适应需求变动频繁的项目,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进行整个开发过程。

3. 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逐步迭代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它将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活动。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输出一个可用的软件版本,可以在用户的反馈下不断优化和迭代。

迭代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更,以便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

它适用于需求未完全明确和变动频繁的项目。

迭代模型的缺点是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完成,对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4.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它将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风险分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活动。

通过不断迭代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螺旋模型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风险管理,能够预防和解决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它适用于大型、复杂和风险较高的项目。

螺旋模型的缺点是需要更多时间和资源来完成,对团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5.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是一种灵活、迭代和增量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它强调团队的协作、快速响应变化和高质量的软件交付。

软件工程课件第2章

软件工程课件第2章
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 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精选ppt
6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首先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定义,导出系统的
逻辑模型; 然后从系统逻辑模型出发,探索若干种可供选
择的主要解法(即系统实现方案); 对每种解法都研究它的可行性,至少应该从三
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
精选ppt
3
关于系统规模和目标的报告书
1.项目名称:教材销售系统 2.问题:人工发售教材手续繁杂,且易出错。 3.项目目标:建立一个高效率、无差错的微机教材销售
系统。 4.项目规模:利用现有微型计算机,软件开发费用不超
过5000元。 5.初步想法:建议在系统中增加对缺书的统计与采购功
能。 6.可行性研究:建议进行大约10天的可行性研究,研究
该装配厂使用一台小型计算机,处理更新库存清单主文 件和产生定货报告。零件库存量的每一次变化称为一个事务, 由放在仓库中CRT终端输入到计算机中;系统中的库存清单 程序对事务进行处理,更新存储在磁盘上的库存清单主文件, 并且把必要的订货信息写在磁带上。最后,每天由报告生成 程序读一次磁带,并且打印出订货报告。
包括开发和运行该系统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如硬件、软件、人员和组织机构等 3. 费用预算:分阶段的人员费用、机时费用及其他费用 4. 进度安排:各阶段起始时间、完成文档及验证方式 5. 要交付的产品清单
精选ppt
16
8. 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把可行性研究各个步骤的工作结果写成清晰的
文档,请用户、客户组织的负责人及评审组审 查,以决定是否继续这项工程及是否接受分析 员推荐的方案。
库存清单 主文件
报告生成程序
定货报告
第三层:合成后的系统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产品
28
增量模型

发 构建增量1 系

构建增量2
构建增量3

时间


发布1
发布2
发布3



• 把软件作为一系列增量来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 • 每个增量的开发可用瀑布模型或者原型模型 • 增量模型是一种进化式的开发过程
29
增量的方式
增 量 方 式
创建文本
增加 新功能
组织文本 创建文本
格 增加 式 新功能 化
文 本
组织文本 创建文本
迭 格 组织文本 改进 格 组织文本 改进 格 组织文本
代式
功能 式
功能 式
方化


式 文 创建文本
文 创建文本
文 创建文本



实际使用中,常常是两种方式的结合
30
增量模型优点和缺点
• 优点:
– 产品逐步交付,软件开发能够较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 – 能够看到软件的中间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减少返工,
•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 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 无法适应需求不明确和需求的变化; • 不能反映实际的开发方式,软件开发需要迭代。
20
瀑布模型的适用场合
适用场合 瀑布模型适用于系统需求明确且稳 定、技术成熟、工程管理较严格的 场合,如军工、航天、医疗。
21
V模型(V-model):瀑布模型的变种
• 使用该模型需要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 知识,要求开发队伍水平较高,否则会带来更大风 险。
适用场合 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者需求可能 发生变化的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43
协同模型
• Concurrent development model
• 协同开发模型、协同工程、并 行开发模型
• 表达软件过程模型中的迭代和 并发元素
– 文字处理软件:创建文本、组织文本、格式化文本 – 第一个增量:创建文本 – 第二个增量:组织文本 – 第三个增量:格式化文本 – 第一个发布:创建文本 – 第二个发布:创建文本、组织文本 – 第三个发布:创建文本、组织文本、格式化文本
26
增量模型
需求分析
体系结构 设计
开放式结构
增量1
设计
(创建文本)
• 优点:
– 减少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风险
• 缺点:
– 构造原型采用的技术和工具不一定主流 – 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导致原型质量
低下 – 设计者在质量和原型中进行折中
36
原型化模型的适用场合
适用场合 适用于系统的具体需求不明确或者 开发者不确定技术方案或者算法是 否可行的情况。
37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 瀑布模型 • 增量模型 • 原型模型 • 螺旋模型 • 协同模型 • 喷泉模型
15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 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 以及它们自上而下,相互 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 布流水,逐级下落
编码
• Winston Royce在1970年 提出
• 软件开发普遍存在风险
– 交付的产品用户不满意 – 产品不能按时交付 – 开发成本超过预算 – 产品开发期间关键开发人员离职 – 产品投入市场前竞争对手发布功能相近价格更低产品 –…
• 把开发活动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控制风险
38
螺旋模型
• 开发过程分成若干次迭代,每次迭代代表开发的一 个阶段,对应模型中一条环线
•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 原型(prototype):
– 一个部分开发的产品,使客户和开发人员能够对计划开 发的系统的相关方面进行检查。
• 举例1:
– 图书馆管理系统 – 所有主要界面
• 举例2:
– 智能家居系统 – 少量的室内信息监视和电器控制
33
原型化模型
• 第一个软件过程模型 • 软件开发过程与软件生命
周期是一致的,也称经典 生命周期模型
单元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运行与维护
16
瀑布模型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 是一种使用广泛,以文 档为驱动的模型
• 一直被用来规范软件开 发活动
• 很多其它模型都是在瀑 布模型基础上的改进
单元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运行与维护
– 线性过程流:顺序执行各活动
沟通
策划
建模
构建
部署
– 迭代过程流:执行下一活动前重复执行之前的一个或多 个活动
沟通
策划
建模
构建
部署
12
过程流
• 演化过程流: 采用循环的方 式执行各个活 动,每次循环 都能产生更为 完善的软件版 本
• 并行过程流: 将一个或者多 个活动与其它 活动并行执行
沟通
增量交付
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 软件过程模型也常称为
– 软件开发模型 –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什么人 • 什么时候 • 做什么事 • 怎么做
9
通用软件过程模型
• 软件过程模型多种多样 • 但所有软件过程模型都具有以下共同活动:
沟通 计划
该活动包括软件设计者与客户沟通, 客户提出要求,软件设计者收集材料, 以及其它相关活动。
• 每次迭代分成四个方面的活动,对应笛卡尔坐标的 四个象限:
① 确定本阶段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 制条件;
② 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③ 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④ 评价该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修正建议,并计划下一
阶段工作。
39
螺旋模型
明确目标、 选择方案、 设定约束条件
降低开发风险 – 软件能够更早投入市场 – 开放式体系结构,便于维护
• 缺点:
– 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体系结构(困难) – 易退化成边做边改的方式,使软件过程控制失去整体性
31
增量模型的适用场合
适用场合 适用于软件开发中需求可能发生变 化、具有较大风险、或者希望尽早 进入市场的项目。
32
原型化模型(Prototype model)
沟通
策划
部署
建模
构建
策划
建模
时间
构建
部署
13
软件过程模型
• 传统软件过程模型
– 瀑布模型 – 增量模型 – 原型模型 – 螺旋模型 – 协同模型 – 喷泉模型
• 现代软件过程模型
–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 形式化方法模型 – 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 – Rational统一过程 – 敏捷软件开发
14
传统软件过程模型
• 原型可作为继续开发的基础; • 螺旋模型特别强调原型的可扩充性和可修改性,原
型的进化贯穿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这将有助于目标 软件的适应能力,支持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 螺旋模型为项目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管理决策提供了 方便,进而可降低开发风险。
42
螺旋模型的缺点
• 如果每次迭代的效率不高,致使迭代次数过多,将 会增加成本并推迟提交时间;
软件开发小组讨论使用何种方法及何 种工具来实现客户需求。
10
通用软件过程模型
建模 构造
在这一部分,软件开发小组讨论选择 何种模型来满足需求。不同的需求需 要不同的模型。
编码和测试。
部署
软件交付给客户。客户给出建议和反 馈,软件实施小组改进软件。
11
过程流(Process flow)
• 过程流描述在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上,如何组织各 项活动和任务。
最终产品; – 可以是由以某种方式链接起来的
子过程组成,过程可以组织成层 次结构 – 每一个活动具有进入和退出标准 – 活动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组织 – 每一个活动都有指导原则
客户要求 客户:我想要什么
需求分析 分析员:我能让软件提供什么
设计 设计员:我让软件怎么做
实现 程序员:我让计算机怎么做
测试 测试员:计算机做得正确吗
分析 设计
总体设计
验证设计
系统测试
详细设计
单元测试
测试
编码
24
V模型:验收测试发现问题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确认需求
运行与维护 验收测试
分析 设计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
测试
编码
25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 增量
– 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子集,能够完成一定功能
• 举例:
第二章 软件过程模型
周瑞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本章学习目标
1
理解为什 么有不同 的软件过 程模型
2
掌握几种 典型模型 的特征和 优缺点
3
能依据实 际项目选 择使用不 同的模型
2
本章内容
• 过程 • 软件生命周期 • 传统软件过程模型 • 现代软件过程模型 • 案例分析
3
过程
旅行过程:
① 确定目的地 ② 购买飞机票/火车票 ③ 订酒店房间 ④ 坐飞机/火车达到目的地 ⑤ 办理住宿 ⑥ 旅游 ⑦ 返回
设计 实现
7
软件生命周期
问题定义 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维护
项目计划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总体设计说明书 详细设计说明书
源程序 软件测试报告 软件维护说明
8
软件过程模型
• 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 它能直观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
开发进度 顺时针为进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