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含毒药
常用毒性中药材简绍及防护

2、饮食护理
• (1)、饮食宜清淡,中、轻度中毒者,给予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重度中毒者初期以静脉供给营养 ,后期给流质,昏迷者鼻饲饮食。
• (2)、中毒症状消失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宜少 食多餐,忌辛辣、油炸、粗糙等食物。
(3)精神护理
• (1)、意识清醒者,安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刺 激。
• (2)、有轻生意念者,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乌头原碱类无毒 炮制——水蒸煮
双酪型生物碱
↓ 水、热
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
毒性 总生物碱含量无关, 双酯型生物碱分解或水解程度,
子 子根。
热, 寒肢冷,腰酸脚弱,阳痿 有 尿数.阴寒内盛脾阳不足
毒 之脘腹冷痛, 水肿.寒湿
痹痛,阳虚外感
舌、四肢或全身发麻, 恶心、呕吐,烦躁不 安,甚或昏迷,皮肤 苍白,心慌气短,心 率缓慢,心律紊乱, 少数呈心率增速,血 压下降,瞳孔散大, 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 可获恢复,但亦有少 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 救不及时,终因心脏 麻痹而死亡
• 4.对昏迷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洗胃。
(3)导泻法:用于清除肠道毒素
加速毒物从肠道排出,避免肠内吸收,可口服 通下药。 • (1)硫酸镁或硫酸钠(15-30)克,加水一杯(约200毫 升)口服。 • (2)中药大黄面10克,元明粉15克,开水冲服。 • (3)石蜡油或蓖麻油30毫升口服。
• 如果中毒时间已超过6小时或服通下药2小 时后,可采取温水或肥皂水灌肠,排出肠 腔药毒。
(以及相对应的对照品)
香港规管的31种毒剧药
砒石
砒霜
轻粉
朱砂
洋金花 闹羊花 生巴豆 红娘虫
红粉 青娘虫 白降丹 水银
班蝥
雌黄
生草乌 雪上一支蒿
中国古代毒药

中国古代三大毒药:钩吻、牵机药、鹤顶红。
(分见1、3、4)中国古代五大毒药:断肠草、鸩、鹤顶红、金刚石、夹竹桃中国古代八大毒药:1.断肠草;(见1)2.鹤顶红;(见4)3.钩吻;(见1)4.鸩酒;(见2)5.天然砒霜;(见补12)6.见血封喉;(见9)7.乌头;(见5)8.情花;(见补10)中国古代九大毒药:1、断肠草缠绕常绿藤本,枝光滑。
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全缘。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黄色;花冠漏斗状,内有淡红色斑点。
蒴果卵形。
种子有膜质的翅。
花期8-11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全株有剧毒,根、嫩叶尤毒。
本植物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均列为毒品,剧毒,并可迅速致死。
一般不作药用,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沾粘。
人会腹疼不止而死。
一般的解毒方式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公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
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另两种断肠草:雷公藤:雷公藤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功用】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
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
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中毒症状】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
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
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
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

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和中成药一、龙胆泻肝丸中毒事件的启示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13日11 版正式报道,台湾一起因长期服用中药龙胆泻肝丸中毒者本人是一名中医师而致尿毒症的患者,历经10年诉讼拉锯战终于打赢了官司,台湾士林地方法院判定科达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泄肝丸其中含有马兜铃酸须赔偿王韵凯1200万元新台币,其中包括医疗费用,劳动能力减损,精神抚慰金以及惩罚性赔偿金,台湾科达制药不仅名誉受损,其须赔付的金额还要按照自请求之日起每年5%的利息计算;而对王韵凯而言,这场诉讼已经让他“身心俱疲”;事实上,早在1982年,比利时就发现这种来自马兜铃科植物的木通会导致肾病变;许多比利时妇女为了减肥服用中草药配方含木通的减肥药剂,后来纷纷得了肾衰竭;2000年,美国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含有马兜铃酸的一切中草药;在中国大陆,新闻也开始披露同样的现象;让这名台湾律师印象最深的是,北京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老中医长期服用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后也得了尿毒症;这位老中医说,与他同样行医的爷爷和父亲都有服用龙胆泻肝丸的习惯,最后均死于尿毒症;“就连中医师都这样,到底有多少人受害而不自知”这位律师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龙胆泻肝汤是历史悠久的中药老方子,本来没有毒性,埋下隐患的是其中一味药材“木通”;在药材市场上,木通主要分为川木通和关木通,虽然两者都叫“木通”,但前者不含任何毒性,后者却属马兜铃科植物,富含马兜铃酸;法庭最后倾向荣总医院研究项目的实验结果,认定台湾科达制药公司所生产的龙胆泻肝丸中确含马兜铃酸;有关人士还专门介绍了台湾的药害救济法,这部法律旨在为那些被药品的不良反应所伤害,但不能确定事故责任人的受害人提供及时救济,救济金来自台湾卫生署设立的药害救济基金;“你不必通过诉讼,也就是说不管谁是谁非,只要证明受害者的问题是药物引起的,就有赔偿;”但从长远来说,更重要的是政府和药厂“从源头上对药品安全进行把关”,因为一旦发生了药物伤害事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药商和受害人陷入双输局面;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大陆,共有200多家药厂曾经生产过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二、哪些中药有副作用一般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草药在五千种以上,较为常用的也有五百种左右;其中大多数无毒或毒性不大,但也有一些毒性明显,甚至有剧毒;尤其是下列中成药,因其中有些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或易致过敏物质,患者切勿盲目服用;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片含高含量雄黄,能导致慢性砷中毒;含大黄,有肾毒性、肝毒性;含有雄黄硫化砷、朱砂硫化汞的中药绝对不要吃,吃了当时不觉得异常,但砷、汞等重金属会在体内积蓄,排不出去,到一定程度就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砷在化学上是类金属,但对人体的毒性与重金属相似,毒物学把它归为重金属;砷进入体内后主要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沉积,难以排出体外,积蓄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可导致肝硬化、周围神经病、皮肤癌等;2、黑锡丹、铅丹:对这些含铅的中成药,如果应用有误,不仅有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甚至会中毒;例如癫痫患者服用铅丹剂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抖动、头晕目眩、步态不稳以及吐泻、血尿或便秘等症状;3、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4、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是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5、容易引起中毒的中药:砒霜砷、水银汞、斑蟊、红娘、生滕黄等属剧毒药品;生白附子、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甘遂、生硫黄、生半夏以及马钱子、狼毒、朱砂、蟾酥、巴豆、罂粟壳、白降丹等也有大毒;有些不常用的草药,毒性也强烈,如雪上一支蒿、天仙子、闹羊花、毛莨、断肠草等;对这些药物不能随便服用,确需使用,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否则会引起中毒反应,如唇舌发麻,恶心呕吐,心慌,面色苍白,皮肤冰冷,胸闷烦躁,呼吸缓慢,严重者昏迷不醒;苍耳子全株有毒,但果实比全草毒性大,嫩叶比老叶毒性大;北五加皮又名香加皮属萝藦科,含强心甙而有毒;史料记载有毒蜂蜜多产于农历七月;其原因是此时多数植物花期已过,而有毒植物却竞相开花,蜜蜂饥不择食,采集有毒植物的花蜜酿造所致;对此,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告诫云:“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发霍乱;”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可引起白血球降低,月经紊乱等;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6、过量服用会引起中毒的中药:有些中药虽然毒性不大,但使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少量木通有通乳作用,但剂量超过30g,会引起;白果是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物,但如果一次服用20粒以上,就会发生氢氰酸中毒;甘草药性平和,善调百药,但若无故过量服用,可致腹胀食欲减退,水肿,甚至引起;临床有报道服用31 g生石膏而致死者,查其原因为石膏中含砷量过高所致;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但通过115~121℃加热或白矾水浸泡,可消除毒性;蜈蚣有毒,但经开水烫和干燥后,毒性蛋白几乎全部灭活,毒性大大降低;当然;有些中药也会因炮制不当而毒性增加;如雄黄有毒,用火煅后则生成砒霜,使毒性剧增,所以我们应当严;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杏仁用量过大会引起氢氰酸中毒,引起呼吸抑制;7、孕妇用药需注意有些中药有致畸和堕胎作用:据历代医家经验已发现的有100多种药物对胎儿有损害作用,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大类;禁用的药物大多数是毒性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三棱、莪术、麝香、水蛭、巴豆、牵牛、大戟、斑蟊、商陆、雄黄、虻虫、水银、轻粉、芜花等;慎用的药物有破血、活血通络、行气、祛瘀及辛热药物,如桃仁、红花、枳实、附子、大黄、天南星、肉桂;所以孕妇用药需慎之又慎,绝不能盲目乱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能保证母子安全;用“斑蝥泡酒”堕胎就不可取,斑蝥是有毒的,容易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有几例病例就是因此死亡;8、欧美禁止进口的中成药:附子“即着名有毒中草药乌头的子根,含毒性强烈的乌头碱,能对心脏造成损伤,能被用来杀人,死亡症状和心脏病发作类似;美国、英国等国都禁售含附子的中药,例如附子理中丸”美国禁含汞、铅、朱砂、马兜铃酸、龙脑、黄连、蜈蚣、麻仁等成分中药,禁售以下常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丸、复方丹参片、猴枣散、保婴丹、黄连素片、人参再造丸、六神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丹、利肝片、龙胆泄肝汤、安神补脑丸、附子理中丸、牛黄清心丸、定心丸、龟龄集、救心丹等等黄连被禁用的原因是发现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小柴胡冲剂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和黄岑,二者都有肝毒性;日本在90年代有很多人因为吃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肝炎,有的因此死亡;此后日本仍有因为服用小柴胡汤而导致肺水肿的报道;逍遥丸含柴胡,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柴胡皂苷d对人的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柴胡还具有肾毒性,能对肾脏造成损害;也有实验表明,柴胡煎剂、柴胡皂苷对动物胸腺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罗布麻降压片中的夏枯草、钩藤、泽泻都有肾毒性;降血压建议还是用西药,有多种便宜便宜到一天几分钱、有效、副作用小的西药可选择,没有必要去尝试中药;夏枯草是肝毒性,能损害肝脏,还可能是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王老吉也含该成分;”复方甘草片能镇咳,是因为含有阿片粉,阿片也就是着名的毒品鸦片,能够成瘾;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有和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甘草还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蜜炼川贝枇杷膏含款冬花,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动物实验表明款冬花能致肝癌,被欧洲禁用;藿香正气水如果用的是较便宜的藿香,主要成分为爱草脑,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癌;另外,藿香正气水中的厚朴有肾毒性,被欧洲禁用;生半夏也有肾毒性,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生殖毒性;这些中药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肾衰竭,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绝不要吃: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猴枣散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有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千万别用;猴枣散中的全蝎毒性也很强;其主要成分猴子枣就是猴子体内的结石;实验表明马兜铃酸小剂量间断吃几周就能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所以是一点都不能吃;王氏保赤丸含朱砂,还含有大黄和巴豆,都是毒性很强的成分,千万不要给小孩吃;保济丸含天花粉,也是已知有肾毒性的中药;另外,香港出的保济丸被新加坡查出添加了西药成分酚酞和已被禁用的西布曲明;六味地黄丸含有泽泻,实验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能对肝、肾造成损伤;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外用的中成药一般避免内服;三、正确合理使用中药中药的使用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合理配伍,辩证用药乃是中医的根本;众多医家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中药合理配伍的传统、经典名方以及数不清的经验秘方,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我们的前辈也总结出了许多中药配伍不当而使毒性增加的例子;如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有些无毒的中药因合用而产生毒性;另外,给药的途径、用药次数、用药时间、施药的面积等,都与药物毒性的产生有关,应予重视;而人体和环境因素对中药的毒性产生也有重要影响;体质强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强,体质弱的人,使用中药容易造成药物的毒性伤害;当然,个体差异的因素也有很大影响;有报道,某单位因误食天仙子造成八人中毒,中毒的最大剂量为30 g,最小量15 g,相差1倍;可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有机体,这不断变化的机体生理或病理环境,直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当然也影响药物毒性的大小与有无;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的使用;还须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农药的使用增加和工业化的日益发展,有机磷与铅、铬、砷等有害金属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原本无毒的中药具有一定毒性;现代科学检验表明,目前中药砷污染十分突出,若长期服用被污染的中药,必然会导致积蓄性中毒,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一化有毒为无毒用毒药攻病毒,是中医临床的常用方法,但用量则是问题的关键;对有大毒之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且要中病即止;不能盲目久服;而有些中药本身并无毒性,如大黄、肉桂、麻黄等,但若超大剂量使用或配伍失当,也可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所以使用上一定要按照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合理使用;二严把质量关为保证高效安全用药,最大限度的减轻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中药材饮片及成药的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甚至从中药的栽培、采集、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都应该遵守质量规范及操作标准;各种制剂的中成药均应按照药典严格检测,合格的药品必须按医嘱正确使用;三辩证用药辩证、合理用药,是减毒的必要保证;中医之精髓在于辩证论治;中药是否对人体有毒害,在于其合理使用;每一位医者必须对药物的性效、有毒无毒或毒性的大小以及对用药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所了解,同时还必须准确地辨析用药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皮肤等各方面的情况作为用药的依据,才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中药对人体的毒害;如:素体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之剂,以防伤脾胃;素患脾热胃火盛者,慎用辛热之品,以免生热助火:正虚滑脱不禁而邪未尽或又感新邪者,不宜单用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气虚阴亏者,不宜单用或大量用辛热之品,以防再伤气阴,等等;大毒莫过砒霜,随着近代对于砒霜用药的改革,用砒霜注射液来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效果很好,而且不引起砷,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有毒的药物如果运用得当,照样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另外比如人参是延年益寿的药品,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研究发现服用人参每天如果超过30克,连续服用2个月,将会出现头晕、血压升高、烦躁、,人们把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称为滥用人参综合征;这就告诉我们,人参是一种大补的良药,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使用一定要得法,当然不当食用人参导致的不良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以自行消失;四防止过敏过敏也是中药毒性的一种反应;传统观念中,有认为中药安全而无过敏的错误倾向,故而中药的过敏也常常被忽视;这里有必要提出,中药的过敏时有发生,如果临床上病人出现与疾病无关联的症状时,应予重视,详加甄别,及时防治;应特别强调指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发生过敏的情况屡屡出现,导致过敏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宝典]五毒治癌症-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
![[宝典]五毒治癌症-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https://img.taocdn.com/s3/m/e69f37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1.png)
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瘤之所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久之均能淤积成毒,毒结体内是肿瘤的根本病因之一。
由于肿瘤形成缓慢,毒邪深居,非攻不克,所以临床常用有毒之品,性峻力猛,即所谓"以毒攻毒"。
研究表明:以毒攻毒药物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间常说的五毒中药(全蝎、蜈蚣、守宫、蛇、蟾蜍)如何杀伤癌细胞。
①全蝎:全蝎食用、药用历史悠久,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
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
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Buthotoxin),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
全蝎也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备受中外宾客青睐。
现代研究证实,其天然活性蛋白含有有人体所需大量的氨基酸,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同时,还含29种微量元素,有钠、磷、钾、钙、镁、锌、铁、铝、铜、锰、氯等。
此外,尚含三甲胺、甜菜碱、铵盐,苦味酸羟胺、胆甾醇、卵磷脂、蝎酸、牛磺酸、软脂酸、亚麻酸、正十七碳酸、异油酸,二十碳酸等天然活性成分。
具有协调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等功能。
药理实验证实,全蝎制剂有抗癌作用,其水提物对结肠癌细胞、醇提物对人体肝癌细胞等有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证实全虫在试管内(Ehrlich 山腹水细胞)试验,显示抗癌活性。
②守宫:守宫就是壁虎。
《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
”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体外实验:本品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
常见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

2022年山东省执业药师学习材料——常见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第一部分概述当今中药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人们对有毒中药认识不足、用药不合理而导致的中药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
因此,提高对常见有毒中药的认识、探析中药的毒性所在、明确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使用注意等,对指导人们临床准确用药和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有毒中药在经过规范的炮制加工和合理的应用后,仍能发挥独特、良好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有毒中药配伍经验,屡获良效。
一、中药的毒性1、毒性广义: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
狭义: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
2、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如常山既可解疟,又可催吐,若用治疟疾,则催吐就是副作用。
3、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
二、正确评价中药毒性1、首先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总体较为安全。
2、其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对药物毒性多有记载,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值得借鉴。
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缺漏和错误的地方,如《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
3、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自建国以来,出现了大量中药中毒报告,仅单味药引起中毒就达上百种之多。
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此处所称的有毒中药,系指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中药品种。
即: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等。
有毒中药大毒10种【如何理解中药的“毒”】

有毒中药大毒10种【如何理解中药的“毒”】有毒中药大毒10种【如何理解中药的“毒”】不可否认,不少中药生药本身确实具有很强的毒性。
我们有句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描述。
过去出于某些原因,人们忽视了中药的毒性,直到现在中药的毒性才逐渐重新为人们所认识。
中药的毒性指的是什么?通俗讲就是中药对机体造成伤害的性能。
在西医传人中国以后,随着西药的应用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家感觉到西药毒副作用很大,所以说在人们心目中普遍的也认为中药无毒,很多人也这么宣传,实际上这也是不客观的说法。
为什么最近频频出现中药中毒事件?为什么以前吃中药觉得都很安全,用它的毒性也没有发现中毒的问题?分析原因,除了药品品种的混乱,就是把药搞错了,错误的使用了一些代用品。
另外,还有以下一些中药原因:一是中药使用范围扩大,使发生几率增大;二是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三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长期、大剂量用药增多;四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监测、管理不够,对不良反应缺乏警惕;五是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上回避毒副作用,缺少禁忌症及警示性内容等等。
其实很多中药虽然有毒性,但辩证得当,药力也相当显著,可治顽疾,在使用和管理上决不能因噎废食。
早在1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更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级,其中毒性中药381种以专篇介绍。
解放后,我国已对100余种中药的化学结构、药理、毒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已明确了中药有毒成分的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别。
中医为何要使用有毒中药?以大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淤症等疑难病的中医医生与方剂比比皆是。
其实不光中医用“毒药”治病,西医等其他医学的分支或门类也都是在用各种毒性程度不同的药剂,治疗各种疾病。
正应了古人的话,是药就有三分毒,正是这样。
以中药马钱子为例,该药虽有大毒,但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可以治疗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再障、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但稍不谨慎则祸不旋踵”。
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应用详情

87作者简介:赵晶(1984.02—),女,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剂。
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应用详情赵晶(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北京 100038)【摘要】目的:探究本院中药饮片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详情。
方法:对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中药门诊2200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处方中有毒中药饮片使用频率、剂量,分析其使用详情。
结果:22000张重要饮片处方中,中药饮片有小毒或者有毒的药物有25种,其中有5539小毒或者有毒的饮片处方,占比25.18%。
有毒中药饮片使用率前三位的为18.61%清半夏、15.40%炒苦杏仁、12.85%附子。
有毒中药饮片处方超量使用716张,占有毒中药饮片处方的12.93%,占所有中药饮片处方的3.25%,其中超量使用率前三位的为29.75%附子、13.69%生艾叶、11.31%法半夏。
结论: 本院超剂量有毒中药饮片处方较多,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规范使用剂量标准,并严格按照其规定执行,确保治疗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关键词】有毒中药饮片;处方;超剂量【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29-0087-04中药是现阶段中医治疗多种疾病常用药物,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存在一些使用不良反应明显、存在有毒成分的有毒中药饮片[1-2]。
部分医师为了达到治疗疗效,应用有毒中药饮片时会超剂量使用,导致超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和规范安全用药,保证其治疗疗效和安全性[3,4]。
进而本次针对本院中药门诊22000张处方中药饮片处方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详情进行了分析。
详情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中药门诊2200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对中药饮片药方进行分析[5]。
1.2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选择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相关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平方差表示,以t 检验,差异显著P <0.05。
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中部分含有剧毒成份,常因用量过大、炮制不法、煎服不当或误服误用而致中毒,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
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临床,对常见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及急救作一简介。
1.乌头类:乌头类中药关白附、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均含毒性极强的乌头碱,内服0.2毫克即可中毒,内服6毫克可致死亡。
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表现为;四肢麻木或全身发麻,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呕吐、腹泻、腹痛,胸闷心悸,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抽搐,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亡。
处理方法:一般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
可选用阿托品和普鲁卡因酰胺对抗心率减慢及心律不齐,静脉输液可稀释毒素促进毒物排泄,全身麻木者可予针刺及皮下注射戊四氮,烦躁不安者可用苯巴比妥等镇静药,若有心脏麻痹可选用毒毛旋花子甙K,血压下降宜用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中药甘草、绿豆、犀角、独参汤、生脉散均可用于解毒和抢救。
2.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毒性成分为番木鳖碱(士的宁)。
口服5-10毫克即可中毒,30毫克可致死。
毒理作用主要是对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兴奋作用,表现焦虑不安,呼吸加速,血压增高,头肌及面肌强直,轻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强烈反应,以致出现强直性惊厥症状。
处理方法:若中毒时间短、惊厥或肌肉强直症状未出现之前,可给予化学解毒剂(半杯开水加鞣酸l克;一杯开水加碘酒或复方碘溶液1~2ml,服后能使士的宁在消化道内沉淀而成为不溶性物质)口服,随即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若见惊厥应将患者移至黑暗及安静处,给予镇静剂以制止惊厥,若病情严重者应立即给乙醚吸入作轻度麻醉,并可配合针刺。
惊厥控制后,可用蜂蜜、绿豆、甘草煎水服用。
3.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内含巴豆油,性剧毒,一般服20滴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甚致死亡。
毒理作用主要是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细胞坏死,且有强烈刺激作用。
r表现为恶心呕吐、出血性急性胃肠炎症状,甚至可出现眩晕,脉快而微,血压下降,谵妄,心悸,发绀以及虚脱症状,重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含毒中药名性味归经中毒表现
细辛温 辛肺 肾 心
苍耳子温 辛 苦 肺
苍耳草微寒 苦 辛肺
苦豆子寒 苦胃 大肠
三棵针寒 苦肝 胃 大肠
贯众微寒 苦肝 脾
重楼寒 苦肝
山豆根寒 苦肺 胃
北豆根寒 苦肺 胃
鸦胆子寒 苦大肠 肝
山慈菇凉 甘 微辛肝 脾
甘遂寒 苦肺 肾 大肠
京大戟寒 苦肺 脾 肾
红大戟寒 苦肺 脾 肾
芫花温 苦 辛肺 脾 肾
商陆寒 苦肺 脾 肾 大肠
牵牛子寒 苦肺 肾 大肠
巴豆热 辛胃 大肠
千金子温 辛肝 肾 大肠
川乌热 辛 苦心 肝 肾 脾
草乌热 辛 苦心 肝 肾 脾
蕲蛇温 甘 咸肝
金钱白花蛇温 甘 咸肝
丁公藤温 辛肝 脾 胃
昆明山海棠温 苦 辛肝 脾 肾
雪上一枝蒿温 苦 辛肝
雷公藤寒 苦 辛心 肝 肾天山雪莲花热 苦 辛肝 肾
石楠叶平 辛 苦肝 肾
香加皮温 辛 苦肝 肾 心泽漆微寒 辛 苦大肠 小肠 肺木通寒 苦心 小肠 膀胱关木通寒 苦心 小肠 膀胱附子大热 辛 甘心 肾 脾吴茱萸热 辛 苦肝 脾 胃 肾川楝子寒 苦肝 胃 小肠 膀胱苦楝皮寒 苦肝 脾 胃雷丸寒 微苦胃 大肠鹤虱平 苦 辛脾 胃
艾叶温 辛 苦肝 脾 肾桃仁平 甘 苦心 肝 大肠土鳖虫寒 咸肝
马钱子寒 苦肝 脾
水蛭平 咸 苦肝
虻虫微寒 苦肝
斑蝥热 辛肝 肾 胃半夏温 辛脾 胃 肺天南星温 苦 辛肺 肝 脾禹白附温 辛 甘胃 肝
关白附热 辛 甘胃 肝
皂荚温 辛 咸肺 大肠黄药子寒 苦肺 肝
苦杏仁微温 苦肺 大肠白果平 甘 苦 涩肺
银杏叶平 苦 涩 甘心 肺 大肠洋金花温 辛肺 肝
华山参温 甘 微苦肺
朱砂微寒 甘心
刺蒺藜微温 辛 苦肝
罗布麻凉 甘 苦肝
全蝎平 辛肝
蜈蚣温 辛肝
仙茅热 辛肾 肝 脾罂粟壳平 酸 涩肺 大肠 肾常山温 苦 辛肺 心 肝瓜蒂寒 苦胃
胆矾寒 酸 涩 辛肝 胆
雄黄温 辛肝 胃 大肠硫黄温 酸肾 大肠蛇床子温 辛 苦肾
蟾酥温 辛心
蟾皮凉 辛心
大风子热 辛肝 脾 肾樟脑热 辛心 脾
木鳖子凉 苦 微甘肝 脾 胃土荆皮温 辛肺 脾
蜂房平 甘胃 肝
升药热 辛肺 脾
轻粉寒 辛肺 大肠 小肠
砒石大热 辛肺 肝铅丹微寒 辛心 肝
含毒中药
中毒原理中毒救治去毒减毒法用量
1 3
3 9
6 15
1.5 3
10 15
4.5 9
3 9
3 6
3 10
0.5 2
3 9
丸散0.5 1
1.5 3
1.5 3
1.5 3
5 10
3 9
丸散0.1 0.3
丸散1 2
1 1.5
1 1.5
3 9
3 4.5
3 6
6 30
丸散0.02 0.04 10 25/根皮1 5 0.6 1.5 10 15 3 6 5 10 3 6 3 6 3 15 1.5 4.5 4.5 9 4.5 9/鲜15 30丸散5 7 3 10 3 10 5 10 3 10丸散0.3 0.6 1.5 3 1.5 3丸散0.03 0.06 3 10 3 10 3 5 1.5 4.5 1.5 5 5 15
3 10 5 10 5 10丸散0.2 0.6 0.1 0.2丸散0.1 0.5 6 9 6 12 3 6 3 5 5 15
3 6
4.5 9 2.5 5 0.3 0.6丸散0.05 0.1丸散1.5 3 3 9 0.015 0.03 0.3 0.9 0.3 1 0.1 0.2 0.9 1.2只外用适量3 5只外用适量0.1 0.2
丸散0.002 0.004丸散0.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