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3

合集下载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判别法(精)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判别法(精)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略鉴别法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有两种非标准正确接线方式:(1元件1采纳线电压UBC和相电流ib,元件2采纳线电压UAC和相电流iA,这类接线方式的瞬时功率表达式为P=UBCib+UACiA;(2元件1采纳线电压UCA和相电流ic,元件2采纳线电压UBA和相电流ib,这类接线方式的瞬时功率表达式为P=UCAic+UBAib。

在三相三线系统中,假如B相接地,则这两种非标准接线方式就可能漏计电度。

比方:高压两线一地输电方式或低压三相三线供电方式,B相在电能表外的电源侧和负荷侧若同时接地运行,则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必定漏计电度,所以往常不采纳这两种接线方式。

而常用的标准正确接线只有一种(如图1,错误接线却有很多种。

为了快速地鉴别电能表接线能否正确,可采纳下述简略方法:(1第一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假如原电能表接线正确,经过三次对换随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断转或有一次不断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一定有错误。

因为原电能表接线假如正确,对换随意两根电压进线后,其功率计算以下:①对换A、B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a所示其功率为:P1=UBAIAcos(150-φA=-U Icos(30+φP2=UCAICcos(30+φC=UIcos(30+φP=P1+P2=0②对换B、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b所示,其功率为:P1=UACIAcos(30-φA=UIcos(30-φP2=UBCICcos(150+φC=-UIcos(30-φP=P1+P2=0③对换A、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c所示,其功率为:P1=UCBIAcos(90+φA=-UIcos(90-φP2=UABICcos(90-φC=UIcos(90-φP=P1+P2=0三次对换电压进线后,从电能表的功率计算说明,假如原接线正确,在对换电压进线后都应停转(或有微动。

(2经过三次对换电压进线,假如电能表三次都停转,只好说明原电能表接线可能正确。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常见错误接线解析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常见错误接线解析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常见错误接线解析电能表是电能计量的重要器具,它的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供用双方的利益,是供用双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计量工作的重点。

在日常、检测和维护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计量高电压、大容量的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

在这种错误的运行状态下,即使电能表和互感器本身的准确度很高,也达不到准确计量的目的。

错误接线常常会使计量的电能值发生错误甚至无法计量,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仪器仪表、设备的损坏,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判断和分析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类型,并对错误电量进行准确计算,是保证供用电双方利益的关键。

1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在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中,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是有可能发生的,若有人为窃电的话,错误的接线更是花样百出。

单相电能表或直接接入式三相表,其接线较为简单,差错少,即使接线有错误也比较容易发现和改正;而高压大工业用户所使用的经互感器接入的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则比较容易发生错误接线。

因为是电流、电压二次回路两者的结合,再加上极性反接和断线等就有很多种可能的接线方式。

1.1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正确接线图1是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计量系统中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图:在没有中性线的三相三线系统中,IU+IV+IW=0,因此不论负载是否对称,都可以不用其中一相电流就能准确计量三相电能。

不论负载是否对称,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的功率是元件1和元件2各自计量的功率之和,即电能表计量的功率表达式是P=UUVIU+UWVIW。

1.2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接线的判别方法对于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带电检查,需要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测量和对各相量的分析,才可以得出错误接线的接线方式。

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电能表有计量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需要测试的有关数据有各线电压值、电流值、UUV 与IU相量夹角、UWV和IW的相量夹角、UUV与UWV的相量夹角。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三相三线带电线路检查,相关数据测量。

三相数字式电能表接线方法

三相数字式电能表接线方法

三相数字式电能表接线方法三相数字式电能表是一种用于测量三相交流电能消耗的仪表。

它通过接线方法与电源和负载连接,实现对电能的准确测量。

接下来将介绍三相数字式电能表的接线方法及其作用。

一、三相数字式电能表的接线方法1. 三相四线制接线方法三相四线制是最常用的接线方法,适用于三相四线制电力系统。

其中,三相线分别连接A相、B相和C相,中性线连接到中性点,地线连接到接地电极。

这种接线方法可以实现对三相电能的准确测量,并且能够检测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2. 三相三线制接线方法三相三线制接线方法适用于没有中性点的三相电力系统,如高压输电线路。

其中,三相线分别连接A相、B相和C相,地线连接到接地电极。

这种接线方法可以实现对三相电能的准确测量,但无法测量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3. 三相二线制接线方法三相二线制接线方法适用于特殊场合,如电力系统的临时供电。

其中,三相线分别连接A相、B相和C相,没有中性线和地线。

这种接线方法只能实现对三相电能的测量,无法检测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二、三相数字式电能表的作用1. 测量电能消耗三相数字式电能表可以准确测量三相电能的消耗,包括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

通过连接到电力系统的电源和负载,电能表可以实时记录电能的使用情况,为电力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

2. 监测电力系统参数三相数字式电能表可以监测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问题,如电流过载、电压不平衡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3. 保护电力设备三相数字式电能表可以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电流、电压波形的畸变情况。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故障和损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和保护。

4. 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通过对电能的准确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电能的使用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用电计划,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同时,电能表可以监测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指导用户进行功率因数校正,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

三相三线制电度表的接线方式和计算

三相三线制电度表的接线方式和计算

三相三线制电度表的接线方式和计算————————————————————————————————作者:————————————————————————————————日期:三相三线制电度表的接线方式和计算为什么要用三相输电?与单相电比较,三相电具有许多优点:1.从发电方面看,对于相同尺寸的发电机,采用三相的比单相的可以提高功率约50%;效率高2.从输电方面看,在输电距离,输送功率,功率因数,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等相同的输电条件下,输送三相电能教输送单相电能可以节约铜25%;节省材料3.从配电方面看,三相变压器比单相变压器更经济,而且三相变压器更便于接入三相及单相两类负载;此外,在用电设备方面,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坚固耐用,维护使用方便,且运行时比单相电动机振动小等优点。

经济实惠三相三线制电度表的接线方式和计算由于一般10kV及以上的高压系统均采用三相三线的供电方式,所以高压系统大多采用三相两元件电能表计量电能。

三相三线电能表的接线并不复杂,但由于疏忽,特别是附有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电能表,错接的机会较多。

三相三线电能表错接线时会产生许多怪现象:有的不转,有的反转,有的随负载功率因数角的变化有时正转,有时反转,有的虽然正转,但计量出的电量数与实际不相符。

由于电压互感器的电压相序可由相序表判断,错误的可能性较小,本文着重讨论电流互感器错接线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如果将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接错,共有八种接线,其中1种可以正确计量电能,有2种电能表不走,有3种电能表反转,有2种电能表虽正转,但计量出的电能是错误的。

图一假设三相负载是平衡对称的,即有如下关系:U A =UB=UC=U,IA=IB=IC=I,φa=φb=φc=φ,正确的接法所计量的功率为:P=UAB IAcos(30o+φ)+UCBICcos(30o-φ)= UI(cos30o cosφ-sin30o sinφ)+UI(cos30o cosφ+sin30o sinφ) =2UIcos30o cosφ=3UIcosφ式中UAB =UCB=U,IA=IC=I其中有功功率为P=3UIcosφ,无功功率为Q=3UIsinφ。

三、电能表的接线.

三、电能表的接线.

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第一节 单相电能表接线一、直接接入式二、经互感器接入式L (a )(b )第二节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接线一、直接接入式图4—1—2 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单相电能表的 (a ) 电流、电压线共用方式接线图 (b ) 电流、电压线分开方式接线图接线图4—1—3 同时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入单相电能表的接线L 1 NL 3 L 2 电 源 负 载图4—2—1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标准接线(低压)二、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的相量图三、经互感器接入式L L L 电 源 负 载图4—2—3 电压、电流线共用接线方式(低压)B∙U ∙C ∙I图4—2—2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接感性负载时的相量图 各元件所接电压、电流L L L 电 源 负 载图4—2—4 电压、电流线分开接线方式(低压)图4—2—4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经互感器 (TV 、YA )负载电压公共线断,由于相电压中没有零序分量,将引起附加误差第三节 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接线一、直接接入式图4—3—1 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的标准接线方式A负 载C B二、经互感器接入式三、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标准接线相量图B图4—3—3 三相三线电能表标准接线相量图图4—3—2 电压互感器V ,v 接线 LL L 电 源第四节 三相无功电能表接线一、三相四线无功电能表接线一般三相四线无功电能表多采用跨相90°型无功电能表(为三相三元件)二、三相三线无功电能表接线一般三相三线无功电能表多采用60°型无功电能表(为三相二元件)。

(但三相电压仍需对称或只为简单不对称,否则将产生附加误差。

)负载 LL L 电 源 图4—4—2 60°型三相三线无功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负 载AB C 电 源图4—4—1 90°型三相四线无功电能表标准接线图N第五节 电能表联合接线一、概念电能表的联合接线系指在电流互感器或电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同时接入有功、无功电能表以及其它有关测量仪表(失压记录表、最大需量表)。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别法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别法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别法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有两种非标准正确接线方式:(1)元件1采用线电压UBC和相电流ib,元件2采用线电压UAC和相电流iA,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BCib+UACiA;(2)元件1采用线电压UCA和相电流ic,元件2采用线电压UBA和相电流ib,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CAic+UBAib。

在三相三线系统中,如果B 相接地,则这两种非标准接线方式就可能漏计电度。

比如:高压两线一地输电方式或低压三相三线供电方式,B相在电能表外的电源侧和负荷侧若同时接地运行,则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必然漏计电度,因此通常不采用这两种接线方式。

而常用的标准正确接线只有一种(如图1),错误接线却有许多种。

为了迅速地判别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可采用下述简易方法:(1)首先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如果原电能表接线正确,通过三次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停转或有一次不停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肯定有错误。

因为原电能表接线如果正确,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其功率计算如下:①对调A、B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a所示)其功率为:P1=UBAIAcos(150-φA)=-UIcos(30+φ)P2=UCAICcos(30+φC)=UIcos(30+φ)P=P1+P2=0②对调B、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b所示),其功率为:P1=UACIAcos(30-φA)=UIcos(30-φ)P2=UBCICcos(150+φC)=-UIcos(30-φ)P=P1+P2=0③对调A、C两相电压(矢量图如图2c所示),其功率为:P1=UCBIAcos(90+φA)=-UIcos(90-φ)P2=UABICcos(90-φC)=UIcos(90-φ)P=P1+P2=0(1)首先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如果原电能表接线正确,通过三次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停转或有一次不停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肯定有错误。

三相三线电表接线功率查对表

三相三线电表接线功率查对表

UIcos(120+ψ )负UIcos(120-ψ )可正可负 -√3/2UICOSψ 负 √3ctgψ 反转 反转
UIcos(30+ψ )可正可负 UIcos(150+ψ )负 UIcos(Nψ 负 UIcos(60-ψ )正 UIcos(60+ψ )可正可负 √3/2UICOSψ 正 -√3UISINψ 负
UIcos(150+ψ )负 -√3UICOSψ 负 UIcos(120+ψ )负 UIcos(60+ψ )可正可负
注:1)电能表三相三线接法适用于高压三相平衡负载,认为各相线电压U相等,电流I相等; 2)表中ψ 为相位角,通常为0-90度的锐角;
三相三相电能表接线功率查对表
电流相序 种类 一元件二元件 正确接线 (1) 1 (2) 电流 元件 (3) 接错 (4) (5) 2 电流 (6) 极性 接反 (7) IA IC -IC IC -IC -IA IA -IA IC IA -IA -IA IA IC -IC -IC UIcos(90-ψ )正 UIcos(90+ψ )负 UIcos(90-ψ )正 UIcos(90+ψ )负 UIcos(150-ψ )可正可 负 UIcos(90+ψ )负 UIcos(90-ψ )正 UIcos(90-ψ )正 UIcos(90+ψ )负 UIcos(30-ψ )正 P1 P2 P总=P1+P2 √3UICOSψ 正 0 0 2UISINψ 正 -2UISINψ 负 UISINψ 正 -UICOSψ 负 UICOSψ 正 -UICOSψ 负 UICOSψ 正 Q1 Q2 Q总=Q1+Q2 √3UISINψ 正 不考虑 不考虑 -2UICOSψ 负 2UICOSψ 正 √3/2ctgψ 反转 反转 正转 反转 正转 反转 实际有功功率 实际无功功率 有功走字 方向及更 正系数 无功走 字方向 及更正 系数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判别法(精)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判别法(精)

三相三线电度表正确接线的简易判别法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计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有两种非标准正确接线方式:(1元件 1采用线电压 U BC和相电流 ib , 元件 2采用线电压 UAC 和相电流 iA , 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 P=UBC ib+UACiA; (2元件 1采用线电压 U C A 和相电流 ic , 元件 2采用线电压 U B A 和相电流 ib , 这种接线方式的瞬间功率表达式为P=UC Aic+UBAib。

在三相三线系统中, 如果 B 相接地,则这两种非标准接线方式就可能漏计电度。

比如:高压两线一地输电方式或低压三相三线供电方式, B 相在电能表外的电源侧和负荷侧若同时接地运行,则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必然漏计电度, 因此通常不采用这两种接线方式。

而常用的标准正确接线只有一种 (如图 1 ,错误接线却有许多种。

为了迅速地判别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可采用下述简易方法: (1首先对任何正转的电能表, 如果原电能表接线正确, 通过三次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三次电能表都应停转,如不停转或有一次不停转,则证明原电能表接线肯定有错误。

因为原电能表接线如果正确,对调任意两根电压进线后,其功率计算如下:①对调 A 、 B 两相电压 (矢量图如图 2a 所示其功率为:P1=UBAIAcos(150-φA=-UIcos(30+φP2=UCAICcos(30+φC=UIcos(30+φP=P1+P2=0②对调 B 、 C 两相电压 (矢量图如图 2b 所示 ,其功率为:P1=UACIAcos(30-φA=UIcos(30-φP2=UBCICcos(150+φC=-UIcos(30-φP=P1+P2=0③对调 A 、 C 两相电压 (矢量图如图 2c 所示 ,其功率为:P1=UCBIAcos(90+φA=-UIcos(90-φP2=UABICcos(90-φC=UIcos(90-φP=P1+P2=0三次对调电压进线后,从电能表的功率计算说明,如果原接线正确,在对调电压进线后都应停转 (或有微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相三线两元件电能表48种接线功率对照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1(b )所示。

从相量图3—1(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A I •,BC U•与A I •的夹角为φ′I=90°-φ;第II 元件所加为AC U •,通过电流为C I •,AC U •与C I •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A cos φ′I=UI cos (9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15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90°-φ)+ UI cos (150°-φ)=UI )sin cos (sin 2123ϕϕϕ+-UI =UI (ϕϕsin cos 2323+-)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s 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 (ϕϕsin cos -2323+),应按εP =1-)sin cos -(cos 333ϕϕϕ+UI UI = 13332---ϕtg =1312---ϕtg =1132--ϕtg 计量功率。

•BC U(a ).接线图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2(b )所示。

从相量图3—2(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U •通过电流为C I •,BC U•与C I •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 元件所加为AC U •,通过电流为A I •,AC U •与AI •的夹角为φ′II=3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A cos φ′I=UI cos (15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3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150°+φ)+ UI cos (30°-φ)= -UI cos (30°-φ)+ UI cos (30°-φ)=0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P=3UIcos 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0,电能表不转,应按P=3UIcos φ计量功率。

(a ).接线图BCU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3(b )所示。

从相量图3—3(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U •通过电流为C I •,BC U•与C I •的夹角为φ′I=15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A I •-,ACU •与A I •-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 P ′I =U BC I ccos φ′I=UI cos (15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A cos φ′II=UI cos (15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150°+φ)+ UI cos (150°+φ) = -UI cos (30°-φ)- UI cos (30°-φ)= UI (-3cos φ-sin φ)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s φ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n 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 (-3cos φ-sin φ) ,应按εP =1)sin cos 3(cos 3---ϕϕϕUI UI , =133-+-ϕtg 计量功率。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a ).接线图 •BC U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4(b )所示。

从相量图3—4(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A I •-,BC U•与A I •-的夹角为φ′I=9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C I •,AC U •与C I •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ccos φ′I=UI cos (9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15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90°+φ)+ UI cos (150°-φ) =-UIsin φ- UI cos (30°+φ)= UI (ϕϕsin cos 2123--)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P=3UIcos 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 (ϕϕsin cos 2123--),应按εP =)sin cos (cos 32123ϕϕϕ--UI UI , =1332--+ϕtg 计量功率。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a ).接线图BCU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5(b )所示。

从相量图3—5(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C I •-,BC U•与C I •-的夹角为φ′I=3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A I •,AC U •与A I •的夹角为φ′II=3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ccos φ′I=UI cos (3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3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30°-φ)+ UI cos (30°-φ)=UI (3cos φ+sin φ)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s 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2 UIsin φ,应按εP =1)sin cos 3(cos 3-+ϕϕϕUI UI =133-+ϕtg 计量功率。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a ).接线图BCU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6(b )所示。

从相量图3—6(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A I •,BC U•与A I •的夹角为φ′I=9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C I •-,AC U •与C I •-的夹角为φ′II=3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ccos φ′I=UI cos (9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3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90°-φ)+ UI cos (30°+φ) =UI sin φ+UI cos 30°cos φ- UI sin30°sin φ= UI (ϕϕsin cos 2123+) 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P=3UIcos 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3UIcon φ,应按εP =11321)sin cos (cos 32123-+=-+ϕϕϕϕtg UI UI 计量功率。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a ).接线图BCU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7(b )所示。

从相量图3—7(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A I •-,BC U•与A I •-的夹角为φ′I=9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C I •-,AC U •与C I •-的夹角为φ′II=3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A cos φ′I=UI cos (90°+φ) 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C cos φ′II=UI cos (3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90°+φ)+ UI cos (30°+φ)= - UIsin φ+UI )sin 21cos 23(ϕϕ-= UI )sin 23cos 23(ϕϕ-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s 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UI )sin 23cos 23(ϕϕ-,应按εP =,1)sin cos (cos 32323--ϕϕϕUI UI =13132--ϕtg 计量功率。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第一种,一次电流方向颠倒,即是电流互感器L1与L2倒过来;第二种,二次电流方向K1与K2倒过来;结果都是一样的。

(a ).接线图BCU •解:此接线的相量图,如图3—8(b )所示。

从相量图3—8(b )可看出,电能表第I 元件所加电压为BC U •,通过电流为C I •-,BC U•与C I •-的夹角为φ′I=30°-φ;第II 元件所加电压为AC U •,通过电流为-A I •,AC U •与-A I •的夹角为φ′II=150°+φ,所以可列出如下计量有功功率表达式。

第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 =U BC I ccos φ′I=UI cos (30°-φ)第II 元件计量功率为:P ′II=U AC I A cos φ′II=UI cos (150°+φ)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P ′= P ′I+ P ′II= UI cos (30°-φ)+ UI cos (150°+φ) =UIsin φ- UIsin φ=0实际三相负荷所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3UIcos φ 电能表计量出的功率为0,电能表不转,应按εP =3UIcon φ计量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