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WI03-11 1、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的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电渣焊、耐蚀层堆焊等的焊接工艺评定。
1.2、编制依据本规则的编制依据为JB4708-9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2、一般要求2.1、焊接工艺评定程序:拟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施焊试件→检验试件,制取试样→检验试样→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比较验证焊接工艺的正确性。
2.2、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钢材、焊接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由厂焊接技能熟练的焊工焊接试件,焊接试件过程在厂进行。
2.3、评定对接焊缝或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评定非受压角接焊缝工艺时,可仅采用角接焊缝试件。
(焊缝的分类方法见GB/T3375-94)。
2.4、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各种焊接方法的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参见JB4708-99,表1。
2.5、钢制压力容器上的以下焊缝的焊接工艺必须按本工艺评定规则评定合格。
2.5.1、受压元件之间的对接焊缝接头和要求全焊透的T形焊接接头;2.5.2、受压元件与承载的非受压元件全焊透的T形或角接焊接接头;2.5.3、受压元件的耐腐蚀堆焊层。
3、焊接工艺评定规则3.1、一般规则:3.1.1、改变焊接方法,需重新评定。
3.1.2、当变更任何一个重要因素时都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
当增加或变更任何一个补加因素时,则可按增加或变更的补加因素增焊冲击韧性试件进行试验。
当变更次要因素时不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但需重新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3.1.3、当同一条焊缝使用两种焊接方法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时,可按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分别进行评定,亦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接试件,进行组合评定。
组合评定合格后用于焊接试件时,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但是,要保证每一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所熔敷的焊缝金属厚度都在已评定的各自有效范围之内。
对接焊缝的工艺要求汇总

对接焊缝的工艺要求1、所有对接焊缝的表面不得低于母材,且于母材应圆滑过渡。
2、焊接接头处的错边不大于0.1t(t为对接处较薄板的厚度)。
3、板厚超过14mm时应在接头处开坡口,坡口深度应不小于5mm,反面碳弧气刨清根后,焊缝宽度按下表,焊缝余高1~2mm。
4、所有对接焊缝应成形均匀,每条焊缝的宽度和高度差应不大于1.5mm。
5、焊缝要求平直,接头宽度方向的错位小于2mm。
6、对接接头长度方向不平度应控制在1.5mm内。
7、打磨后的焊缝应与原有的焊缝保持一致。
对接焊缝允许偏差值如下表:生产部2016年3月7日H型钢的组立工艺要求1、组立前应详细核对所使用的材料尺寸。
2、点焊尺寸、焊点之间的距离应均匀,焊点大小不可超过要求的焊角高度(t*75%,t为腹板厚度)。
3、控制好变截面腹板对接缝隙处的平面度。
4、翼板对接焊缝与腹板对接焊缝处应平直。
5、翼板对接焊缝与腹板对接焊缝的距离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200)。
6、腹板中心偏移控制在2.0mm内。
7、腹板平面度控制在3.0mm内。
8、严格控制H型钢组装后的垂直度(b/100且不大于3.0mm,b为翼板宽度)。
生产部2016年3月7日机械矫正工艺要求1、必须严格控制翼缘板的垂直度。
2、当机械矫正无法进行时,应采取有效方式保证连接处的垂直度。
3、整改后的构件不能有明显的外观缺陷。
4、严格控制装配前构件整体的弯曲、扭曲、保证装配尺寸有足够的余量。
5、翼缘矫正超标时应采用其他方式,如锤击修正到合乎要求。
生产部2016年3月7日法兰板加工标准要求1、宽度、长度允许偏差±3mm。
2、切割面平面度应小于2.0mm。
3、火焰切纹深度控制在0.5以内。
4、不允许有局部缺口缺陷。
5、焊渣、熔瘤彻底清除干净。
6、法兰板的平面度为±0.5mm。
生产部2016年3月7日制孔加工标准要求1、孔壁表面圆滑不应有粗糙感。
2、孔的圆度控制在2mm之内。
3、孔的垂直度为0.03t,且大于2.0mm(t为板厚)。
焊接工艺评定

2、类别评定规则
类别号为II(或组别号为VI-1、VI-2)的同钢号母材
的评定适用于该类别号(或该组别号)母材与类别号 为I的母材所组成的焊接接头。
三、对试件厚度有效适用范围的规定
1.试件母材为IV-2组 和σb下限植大于540MPa级的低合 金钢,按表3-2和表3-3中的规定。
表3-2 试件厚度适用于焊件厚度有效范围
有单条长度大于3mm的裂纹或缺陷。
3)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测定接头的冲
击韧性。
试样形式:10mm ×10mm×55mm、
开V型缺口。
取样位置:取样位置见右图所示:
合格指标:每个区3个试样的常温冲击吸收功的平均值不得小于27J,
至多准许有1个低于 27J,但不低于19J。
试验方法:按GB/T229-1994中的规定在冲击试验机上进行。
规定:
对接焊缝的试件评定合格的工艺亦适用于焊件角焊缝;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工艺亦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反
之亦可。 管与板角焊缝评定合格的工艺亦适用于板材的角焊缝,反之亦可。 坡口形式、坡口根部间隙等一般为次要因素。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 管材对接焊缝试件 上图为对接焊缝试件
板材角焊缝试件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对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全面总结,因此应
对各项试验的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同时给出最后的结论。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作用:作为制定焊接工艺规程的依据,具 有指导作用。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通常采用标准中推荐的格式。
第四节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的内容和方法
一、对接焊缝试件
1、适用对象:焊缝是对接焊缝和受压角焊缝的焊件接头。 2、试件制备: 有两种: ①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 ②管材对接焊缝试件 以板材对接焊缝试件为例: 厚度:应充分考虑其适 用于焊件的有效范围; 宽度:应≥250毫米; 长度:应足以切取所需 试样; 施焊:按焊接工艺指导 书中给出的工艺。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指导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杭州龙云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9-02-101、目的为保证用于产品制造使用的材料连接方法、填充材料、焊接工艺使产品的接头具有与应用要求相应的力学性能,从而使产品具有相应的使用性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范围内生产的钢铁金属以及有色金属产品。
焊接方法包括钨极氩弧焊(GTAW)、气体保护焊(GMAW/FCAW)、手工电弧焊(SMAW),并且主要是试件(和产品)为管+管和板+板对接坡口焊接、管+板角接的焊缝/焊接接头和堆焊焊道。
本程序以ASME IX、ASME VIII-1为基准。
3、评定的一般程序在掌握材料的焊接性后,拟定焊接工艺规程(WPS),施焊试件,制取试样,检查试样,进行性能试验,鉴定焊接接头或堆焊是否具有所要求性能,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根据实际焊接记录和PQR修订WPS,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规程是否评定合格和覆盖范围作出结论。
4、一般规定一般采用对接坡口试验来覆盖母材的缺陷修复、焊接缺陷的修复以及尺寸的修复,但是对于一些塑性差而无弯曲试验要求且有硬度要求的母材,焊接工艺评定采用耐磨堆焊的规范来进行评定试验。
5、特殊要求1)焊接工艺规程WPS: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应用于该材料所使用的焊接方法所规定的重要变素和部分必须的非重要变素;当有缺口韧性评定要求时,附加重要变素便成为新的重要变素,也必须在WPS 中列出;2)试板焊接:严格按照WPS规定进行,由本单位的熟练焊工使用本单位的焊接设备施焊,并由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监督见证。
3)焊接工艺评定记录PQR:PQR是在试件评定期间产生的记录文件,也包括试件的试验结果;PQR应通过签字、盖章或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方式进行签证。
注. 1. 完整工艺评定报告资料应至少包括:a. 焊接工艺规程WPS;b.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c. 焊接记录;d. 母材和填充材料的质保证书;e. 无损检测报告f. 热处理报告(或曲线);g. 力学试验报告(如拉伸、弯曲、冲击、落锤、侧向膨胀量);h. 其他要求的报告(如铁素体含量、硬度、熔覆金属化学成分、晶间腐蚀、高温拉伸);6、公司责任1)焊接接头的完成人员必须是公司的直接雇员或签约的材料连接服务的雇佣人员,所用焊接设备也必须是本单位所有设备,这些人员和设备在试板焊接期间必须在公司的监督和控制下。
最新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1)简介:1、焊缝的连接形式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 ...、焊缝的连接形式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管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也适用于板材的对接焊缝。
管与板角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板材的角焊缝,板材的角焊缝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也适用于管与板角焊缝试件。
焊接工艺因素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重要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
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工艺因素。
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需增加补加因素。
次要因素是指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而弯曲性能除有力学性能性质外,还表现为工艺性能。
按照制订本标准时的重新评定焊接工艺判断准则,将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变更或增加补加因素要不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要看焊件是否要求冲击试验来决定,当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重要因素对待;当不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次要因素对待。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而弯曲性能除有力学性能性质外,还表现为工艺性能。
按照制订本标准时的重新评定焊接工艺判断准则,将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变更或增加补加因素要不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要看焊件是否要求冲击试验来决定,当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重要因素对待;当不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次要因素对待。
焊接工艺评定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规范YW/JS13-01编制:祁建军校对:乔东湘审核:江俊西批准:金国林建湖永维阀门钻件有限公司焊接工艺评定规范1目的为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焊工技能得到满足。
2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手工或机械化焊接方法的WPS的制定和焊接工艺、焊工和焊机操作工的评定。
3要求3.1焊缝方位焊缝方位见图1和图2。
3.2坡口焊缝的试验位置3.2.1板的焊接位置3.2.1.1平焊位置1G板处于水平面内,焊缝金属在板的上方熔敷,见图3(a)。
3.2.1.2横焊位置2G板处于垂直平面内,焊缝轴线是水平的,见图3(b)。
3.2.1.3立焊位置3G板处于垂直平面内,焊缝轴线是垂直的,见图3(c)。
3.2.1.4仰焊位置4G板处于水平面内,焊缝金属从板的下方向上熔敷,见图3(d)。
3.2.2管子的焊接位置3.2.2.1平焊位置1G管子轴线水平,焊接时管子转动,焊缝金属从上面熔敷,见图4(a)。
3.2.1.2横焊位置2G管子轴线垂直,焊缝轴线处于水平面内,焊接时管子不转动,见图4(b)。
3.2.1.3立焊位置5G管子轴线水平放置,焊缝坡口在垂直面内,焊接时管子不转动,见图4(c)。
3.2.1.4仰焊位置6G管子轴线与水平面成45°倾斜角,焊接时管子不转动,见图4(d)。
3.3试验和检验的类型和目的3.3.1力学性能试验3.3.1.1拉伸试验用于测定坡口焊缝接头的极限强度。
3.3.1.1.1试样应符合图5所示类型之一缩截面试样—板材符合图5(a)中规定的缩截面试样,可用于所有厚度的板材的拉伸试验。
1)对于厚度不大于25mm的板材,每个要求的试样均应采用全板厚试样。
2)对于厚度大于25mm的板材,可采用全板厚试样或多个试样,但应符合c)的要求。
3)当采用多个试样代替全板厚试样时,应把每组试样看成相当于一个要求做拉伸试验的全4)板厚单个试样。
总之,应把要求代表某一位置的焊缝全厚度的所有试样组成一组。
5)当需要多个试样时,应将整个厚度用机械方法分割成能够在现有设备中进行试验的大小6)接近相等的最少条款,对一组中的每个试样进行试验时,均应符合3.3.1.1.3的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外观、拉伸、弯曲测试范围标准

焊接工艺评定外观、拉伸、弯曲测试范围标准测试范围全焊透的对接焊缝、T型接头、支接管、角焊缝等。
详述的试验不提供接头力学性能方面的信息。
这些性能与应用有关时,应进行附加的的评定,如对接焊缝评定(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未融合、夹渣、弧坑、气孔,焊缝咬边深度不应超过0.5mm等等)。
测试范围全焊透的对接焊缝。
对接接头横向拉伸试验的试样和试验应符合GB/T2651规定。
对于外径大于50mm的管子,应去除两面多余的焊缝金属,使得试样厚度与管壁厚度相同。
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管子,采用较小管子的整个截面时,允许保管管子内表面的焊缝余高。
除非试验之前另有规定,试样的拉伸强度一般不低于母材的下限值。
对于异种母材的接头,拉伸强度一般不得低于较低强度母材的下限值测试范围全焊透的对接焊缝。
对接接头弯曲试验的试样和试验应符合GB/T2653规定。
厚度小于12mm时,应做两个正弯和两个背弯试验,当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时,建议用四个侧弯代替两个正弯和两个背弯试验。
对于板子的异种钢或异种成分对接接头,可以采用一个纵向背弯或一个纵向正弯试样代替四个横向弯曲试验。
弯头的直径应为试样厚度的四倍,延伸率大于(或等于)20%的母材,弯曲角度应为180°。
简介美信检测是一家具有CNAS和CMA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形貌观察与测量●显微结构分析●表面元素分析●表面异物分析●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焊接工艺评定●CT扫描●无损检测●切片分析●阻燃性能测试●油品检测●清洁度测试●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配方分析●有毒物质检测●涂镀层厚度......(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

焊接工艺评定规定GHTB/1 本规定适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制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特殊要求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按焊接工艺评定说明书进行。
2 焊接工艺评定程序2.1 焊接工艺人员仔细检查图纸,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在定工艺之前先做焊接工艺评定:2.1.1 改变焊接方法2.1.2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2.1.3 改变其他任何一个重要元素(母材及焊材、焊接位置、焊接参数等)2.2 焊接艺评定之前先做钢材可焊性试验。
可先用碳当量法或小铁研法或环形嵌块法等。
2.3 根据可焊性试验结果拟定焊接工艺评定说明书,按《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施焊试件、检验试件及试样,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3 焊接工艺评定注意事项:3.1 应有本公司技能熟练焊工操作焊接试件。
3.2 试验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3 试验所用钢材、焊材都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
3.4 做完试验的试样由焊接实验室栓签保存。
GHTB/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管理规定1、总则1.1产品带焊接试板的范围和数量按GB150-89和《容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1.2 产品试板的图纸工艺与产品所属零部件的图纸工艺一起下达并编入产品零件明细表中。
1.3 纵缝试板要焊在纵焊,延长部位与纵焊缝同时焊出。
焊后经检查员检查后切下检验。
环缝试板须卷成与产品直径相同的弧板。
2、试板准备2.1产品试板材质应与产品同一牌号、同一炉批号、统一复验号。
2.2下料时应做标记移植。
3、产品试板焊接与检验3.1试板应由焊接产品的焊工采用与施焊产品相同的焊接工艺焊接。
焊后打焊工和检查员的代号钢印。
3.2要求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其产品焊接试板应与其同炉热处理。
3.3产品焊接试板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质量符合“容技规”第65条规定。
3.4产品焊接试板应经X射线探伤,评定标准与所代表的产品一致,并做出评定报告。
3.5应在产品试板的合格部位切取试样。
如果产品试板的焊缝不合格,允许按产品的返修焊接工艺进行返修,返修后从做射线探伤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接焊缝、角焊缝焊接工艺评定规则(1)简介:1、焊缝的连接形式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 ...
、焊缝的连接形式
评定对接焊缝焊接工艺时,采用对接焊缝试件。
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亦适用于角焊缝。
评定非受压角焊缝焊接工艺时,可仅采用角焊缝试件。
板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管材的对接焊缝,管材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也适用于板材的对接焊缝。
管与板角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板材的角焊缝,板材的角焊缝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也适用于管与板角焊缝试件。
焊接工艺因素
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重要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弯曲性能的焊接工艺因素。
.
补加因素是指影响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的焊接工艺因素。
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需增加补加因素。
次要因素是指对要求测定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的焊接工艺因素。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而弯曲性能除有力学性能性质外,还表现为工艺性能。
按照制订本标准时的重新评定焊接工艺判断准则,将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变更或增加补加因素要不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要看焊件是否要求冲击试验来决定,当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重要因素对待;当不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次要因素对待。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与冲击韧性,而弯曲性能除有力学性能性质外,还表现为将焊接工艺因素分为重要因素、按照制订本标准时的重新评定焊接工艺判断准则,工艺性能。
.
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变更或增加补加因素要不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要看焊件是否要求冲击试验来决定,当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重要因素对待;当不规定冲击试验时,补加因素当作次要因素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