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课程作业题目
六年级地理地球构造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地球构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是指()。
A.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B.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C. 地球表面上的河流水循环运动D. 太阳围绕地球运行一周2. 下面哪个不是地球的组成部分?A. 大气层B. 果园层C. 地壳D. 内部地幔3. 相对于其他天体,地球独有的特点是()。
A. 地球具有大气层保护B. 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C.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较快D. 地球的大小是最小的4. 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A. 白天黑夜交替B.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C. 月食日食现象D. 云的形成和降水5.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阿尔卑斯山脉B. 阿尔卡迪亚山脉C. 喜马拉雅山脉D. 安第斯山脉二、填空题1. 地球表面的面积约为地球体积的_________。
2. 地球上约_________的水面。
3. 位于太平洋中部、北纬0°、南纬0°的是_________。
4. 地壳最厚的地方是在_________。
5. 地球上最大的洲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1. √ 太阳是地球的母星。
2.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产生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3. ×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
4. √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5. √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四、简答题1.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说明其对地球现象的影响。
2. 说明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3. 举例说明地球上的某一区域的自然特征,包括地貌、气候、生物等。
4. 你认为为什么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分布不均匀?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A5. C二、填空题1. 1/42. 3/43. 本初子午线4. 大陆边缘5. 亚洲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简答题1.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运动。
大地构造试卷共5套答案

大地构造试卷一一.填空题1优地槽2伸展变形3汇聚板块边缘4归并,交接,包容,重叠二,判断题1错2.对3错4.对5.对三.名词解释1海沟: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
2弧前盆地:亦称外弧凹槽或岛弧—海沟间隙盆地。
它分布在海沟斜坡折点和岩浆弧的前锋之间。
靠近俯冲带一侧常发育挤压褶皱和逆冲断层,靠岩浆弧一侧可以出现正断层。
3 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
4. 地台:地台是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
5. 变质双带:在日本或环太平洋的许多地区,常存在发育良好的分别由高压变质带和低压变质带组成的变质带组合,称为变质双带。
6.岩石圈:地球上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厚约60~120km的坚硬岩石圈,为地震波的高速带。
7.莫霍面:莫霍面的位置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8.中央构造带:中央地沟带亦称“大地沟带”、“中央构造带”。
横断日本本州中部的断层地沟带。
西缘为丝鱼川—静冈构造线(又称为系鱼川—静冈构造线)。
北至新澙县,南至爱知县的滨松,全长250公里,大致南北向,呈S形。
东缘由于第四纪火山喷出物的覆盖,界线不明确。
9.。
大洋中脊:中洋脊又名大洋中脊、中隆或中央海岭。
隆起于洋底中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10.蛇绿岩套:是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选择题1.B2.C3.B4.C5.C五.简答题1.海底扩张的证据:海底岩石比较年轻,不超过2亿年;年龄比较接近的岩层在大洋中脊的两侧对称分布;古老的岩层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海沟处,大洋中脊处的岩石最年轻。
2. 壳均衡说(Isostasy)是按照阿基米德原理(轻物质漂浮于液态重物质之上,力求达到均衡的现象),用以解释地壳运动原因的一种假说。
大地构造

六、主要的地球动力学假说
1、地球收缩说2、地球膨胀说3、地球脉动说4、地球自传说5、重力分异与重力作用6、地幔分异与对流7、层块构造热涌说8、热点—地幔柱说9、星际作用
七、地槽地台的特征及发展模式
地槽:沉降阶段 (下降初期:硬砂岩沉积建造;强烈下降:细碧角斑岩组合
5、大陆硅镁层驮于地幔对流体上,如传送带一样运动。
九、大陆漂移的基本论点:
1、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大洋,前者叫泛大陆(潘基亚联合古陆)、后者叫泛大洋;
2、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上;
3、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联合古陆破裂,产生离极漂移和向西漂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晚期阶段:地台整体上隆发生海退, 发海退,内部出现差异升降,形 成断陷盆地,开阔褶皱及地堑.
八、海底扩张的基本论点:
1、全球规模的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为增生带,地幔物质由洋中脊轴部裂隙涌出,冷凝成为新洋壳,后形成的洋壳将先形成的洋壳从洋中脊轴部向两侧推开,海底洋壳的年龄随与洋壳的增加而增大
三,地球起源 :均匀聚集模式 , 非均匀聚集模式
四,地球圈层构造
答:将固体地球分为7层:地壳为A层,地幔为B,C,D三层,外核为E层,内,外核的过渡区为F层,内核为G层
五、一种合理的地球动力学假设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能对全球的构造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构造演化过程作出解释;
2、所依赖的动力因子既有足够的能量,其作用方式又能合理说明构造变形场的特征;
3、地球动力系统:重力、膨胀收缩与脉动、地幔分异与对流、地球自转、星际作用。
中南大学《大地构造概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评卷密封线………………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准填写考生信息,违者考试成绩按分处理………………评卷密封线…………学时,2018——2019学年一学期大地构造概要课程时间100中南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分钟学分,闭卷,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年月日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计满分201510202015100得分评卷人复查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1.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包括以下哪种形式?A.碰撞B.俯冲C.分离D.融合2.大洋中脊是由什么过程形成的?A.海底扩张B.海底下沉C.海洋侵蚀D.海洋沉积3.“转换断层”这一概念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Alfred Wegener B.Harry Hess C.John Tuzo Wilson D.Frank Berry 4.下列哪项不是大陆漂移理论的直接证据?A.古地磁学数据B.地质构造相似性C.古气候分布D.深海沟的形成得分评卷人5.岩石圈板块的运动主要受哪些力的控制?A.地球自转B.重力C.地幔对流D.太阳引力6.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A.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C.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D.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7.地幔柱和板块边界在地幔物质运动中的作用是:A.地幔柱导致板块分离,板块边界导致板块聚合B.地幔柱导致板块聚合,板块边界导致板块分离C.地幔柱和板块边界都导致板块聚合D.地幔柱和板块边界都导致板块分离8.大洋板块在海沟处通常会发生:A.抬升B.水平移动C.俯冲D.扩张9.地球上最大的构造板块是:A.非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欧亚板块D.美洲板块10.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源于:A.放射性元素衰变B.地球形成时的原始热C.太阳辐射D.潮汐摩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大地构造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1.大地构造学:是岩石圈组成、结构、运动及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质学分支学科。
2.莫霍面或M界面:在地下几十km深处P波速度从地壳特有的6.2—7.2km/s的范围突然增大到上地幔所特有的8.0—8.2km/s。
这一间断面被称为莫霍面或M界面。
3.古登堡面或G面:P波在大约2900 km深度处从11km/s突然降低到8km/s、S波在这一界面之下消失。
人们把这个间断面称为古登堡面或G面。
4.低速高导层:是指地壳中地震波速低、电导率高的部分,其深度与过去的所谓康氏面相当。
5.异常上地幔:在一些构造活动区之下,存在介于下地壳(Vp=6.5—7.2km/s)和上地幔(Vp=7.9—8.5km/s)正常值之间的低纵波速度层(Vp=7.2—7.7km/s),使M-面不再是一个清晰的界面。
这种具有低纵波速度的区域称为异常上地幔。
6.复理石建造:是地槽沉积建造中的重要类型。
复理石是一种有规律的复杂互层的巨厚沉积建造,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石在剖面上有韵律地交互出现。
7.磨拉石建造:出现于褶皱回返期后阶段。
磨拉石建造通常分布在地槽褶皱带外侧的边缘坳陷中,这个坳陷是由于地槽褶皱隆起而形成的补偿性坳陷。
8.优地槽:位于靠近大洋的一侧,称内带,包括一个强烈坳陷的优地槽沟和一个以大洋为界的相对隆起的优地背斜脊,基底属于洋壳,构造活动较强,有蛇绿岩套,沉积物以浊流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
9.冒地槽:靠近大陆克拉通(或前陆)的一侧,称外带,由一个强烈坳陷的冒地槽沟和一个相对隆起的冒地背斜脊组成,基底属于陆壳,构造活动较弱,没有或很少火山物质,沉积物以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为主。
10.地盾:地台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褶皱期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地表。
11.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地表,呈长条形轮廓,区内断裂、岩浆活动较强烈。
大地构造课后题

★地球化学方面:主要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的成分,构造圈内的物质交换以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的原因和机理
(2)大地构造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大地构造学研究简史:
★感知时期(前17世纪)★ 萌芽时期(17世纪中-19世纪初)★历史大地构造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中)★板块构造时期(20世纪中-)
(4)基本概念:岩石圈、布格重力异常、重力均衡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刚性壳,由能够独立地相互运动的不连续的板块组成,这种板块的组合就构成地球的岩石圈。厚50-200km
布格重力异常:经过高度和剩余物质校正的重力异常。
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源自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
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构造分析法★将今论古法★构造类比法
地壳和上地幔构造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情况(主要界面及各圈层特征)
康拉德面为地球内部的次级不连续面★ 在此面上地震波发生加速,纵波(P波)由5.6km/s左右增加到7.6km/s左右,横波(左右,横波(S波)由3.2km/s左右增加到左右增加到4.2km/s左右★大陆地壳内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之间的界面
软流圈 上地幔顶部存在着一个地震波低速层,其深度一般在地表之下100km-350km。是低速带内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其强度降低的结果。该带易于发生塑型流动,称软流圈。其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岩石圈。
(2)理解岩石圈板块垂向和横向上的不均一性的表现ﻩ
大陆岩石圈成分的不均一性大陆岩石圈的上部是由非均一成分和具有复杂构造和热演化史的不同块体拼合而成,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强度。大陆下地壳的性质因地而异,不同的性质造成了复杂多样的效应与结果。
18年春中国石油大学《大地构造学》在线作业 1-3全

A、裂陷槽盆地
B、克拉通盆地
C、拉分盆地
正确答案:A
第4题,4.(2.5分)从形成时代分,渤海湾盆地属于
A、中生代盆地
B、新生代盆地
C、中、新生代盆地
正确答案:B
第5题,5.(2.5分)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上分,贝加尔湖属于
A、裂陷盆地
B、压陷盆地
C、克拉通内盆地
【石油大学】大地构造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第1题,1.(2.5分)渤海的布格重力异常比南海的要
A、大
B、相等
C、小
正确答案:C
第2题,2.(2.5分)从赤道到两极,重力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正确答案:B
第3题,3.(2.5分)同一磁异常条带
A、宽度一致
B、扩张线速度一致
A、流纹岩
B、安山岩
C、玄武岩
D、双峰火山岩
正确答案:C
第2题,2.(2.5分)大陆裂谷区的地壳厚度一般为
A、10-15km
B、25-35km
C、35-45km
正确答案:B
第3题,3.(2.5分)渤海湾盆地区是_时代的裂谷
A、白垩纪
B、古近纪
C、新近纪
D、第四纪
正确答案:B
第4题,4.(2.5分)松辽盆地主要是_时代的裂谷
正确答案:A
第6题,6.(2.5分)渤海湾盆地的基底属于
A、正常陆壳
B、过渡壳
C、减薄的陆壳
D、洋壳
正确答案:C
第7题,7.(2.5分)中国现今的地貌特征是在_以来逐渐形成的
A、新生代
B、中生代
大地构造复习题

大地构造复习题### 大地构造复习题#### 一、填空题1. 大地构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的_______。
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核、_______和地壳。
3.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若干个_______组成的。
4. 地球表面的_______是板块运动的直接证据。
5. 洋中脊是_______板块的边界,而海沟则是_______板块的边界。
#### 二、选择题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外层是()A. 地核B. 地幔C. 地壳D. 地心2.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魏格纳B. 牛顿C. 爱因斯坦D. 达尔文3. 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不包括()A. 碰撞B. 俯冲C. 拉伸D. 膨胀4.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观点?()A. 地球表面由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相互独立C. 板块边界是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区域D. 板块运动是地球内部热流的直接结果#### 三、简答题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观点。
2. 描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3. 阐述洋中脊和海沟在板块构造中的作用。
#### 四、论述题1.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
2. 讨论板块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
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可以加深对大地构造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活动的基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作业
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
非火山外弧,前陆盆地,优地槽,岩石圈,古地磁,蛇绿岩套,毕尼奥夫带,软流圈,莫霍面,海底磁异常,海沟,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波,大洋中脊,拗拉槽
二、填空题
1.地球圈层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冲带的地质活动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6个方面
3.转换断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陆-大陆碰撞造山带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几个部分
5.地槽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6.地壳按结构不同分为____,____和____三大类型
7.大陆漂移学说的地质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等方面
8.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主要进展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方面
9.大陆型大地构造单元按板块边界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0.蛇绿岩套自下而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4层
11.威尔逊旋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期
12.岛弧-海沟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个组成
单元
13.地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岛弧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地槽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叙述题(任选3个)
1.简述全球现代洋中脊系统的分布特征。
2.简述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特征。
3.简述地台组成的特点和类型。
4.简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简述二战后海洋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
6.简述按板块边界环境划分的大地构造类型。
7.简述古地磁测量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8.简述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9.简述大陆裂谷的发展演化过程。
10.简述地壳的类型。
11.简述什么是地壳均衡说。
12.简述板块边界类型。
四. 问答题(任选3个)
1.环太平洋构造带表现有哪些重要的地质特征。
2.原地弧的特征、发展及与边缘弧的区别。
3.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主要区别。
4.海底磁异常条带的特征和成因解释。
5.威尔逊旋回如何表示板块的运动。
6.岛弧-海沟系的组成与俯冲带的关系。
7.岛弧的类型和演化。
8.俯冲带地质作用的特征。
9.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组成和特征。
10.地槽-地台运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1.毕尼奥夫带的特征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