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教案及试卷(教案)

合集下载

春冀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探索乐园》ppt课件

春冀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探索乐园》ppt课件
(2)按照这个规律,图⑥应该有多少个扣子?
扣子的总个数=6×6=36(个)
例2 照下面的样子用火柴摆正方形。
(1)从图②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用几根 火柴?




(2)接着摆下去,图⑤、图⑥各用几根火柴?
答: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
答:图⑤用16根火柴,图⑥用19根火柴。
我不是美国人,在英国留学。
我在中国留学。
我不是美国人。
甲不是美国人,在英国留学,所以也不是英国人,那么甲肯定是中国人。
丙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那么他肯定是英国人。
乙肯定就是美国人啦!
学校举办运动会,小强、小刚、小明三个人参加男生800米决赛。根据下面的话,排出他们的名次。
请大家猜我是第几。
我不是第一。
找规律,并接着摆出图④、图⑤。





根据摆出的扣子,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图号





每行扣子的个数(个)
1
2
3
每列扣子的个数(个)
1
2
扣子的总个数(个)
1
4
3
9
4
4
16
5
5
25
(1)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各图中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和扣子的总个数有什么关系?
扣子的总个数=每行扣子的个数×每列扣子的个数
练一练:1.(1)照样子摆一摆,并找出扣子摆放的变化规律。
扣子的总个数=每行扣子的个数×每列扣子的个数
(2)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推算出图⑥需要多少个扣子。
图 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探索乐园-冀教版

第9单元 探索乐园第1课时 找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例1、例2及第93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2.会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初步感受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与实践掌握摆扣子的规律,并学会总结与概括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方法或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PPT 课件出示几道找图形规律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一)教学教材第92页例1。

PPT 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接着摆出图④和图⑤。

根据摆出的扣子,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图号 ① ② ③ ④ ⑤每行扣子的个数(个) 1 2 3 4 5每列扣子的个数(个) 1 2 3 4 5扣子的总个数(个) 1 4 9 16 25师生共同总结摆扣子的规律,完成教材第92页议一议。

让学生说一说各图中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和扣子的总个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扣子的总个数=每行扣子的个数×每列扣子的个数。

(二)教学教材第92页例2。

1.照教材上的样子用火柴摆正方形。

2.独立完成“说一说”中的两个问题。

3.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从图②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冀教)4.完成表格。

图号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正方形的个数1 2 3 4 5 6 用火柴的根数 4 7 10 13 16 19让学生找找规律,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得出:用火柴的根数=正方形的个数×3+1。

学生依次往后得出第9个正方形、第10个正方形需要火柴的根数。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完成教材第9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提升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汇报。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word文档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我们已经跟数字打过几年的交道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到厌烦了,其实数字可有趣呢,它还会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找呢,现在我们就去找找看,好吗?二、自主探索试着找一找吧!看看我们谁能在这次游戏中获胜。

(一)探索一个数乘2的积的规律1、出示一个数乘2的算式,同桌进行口算练习。

10×2 11×2 12×2 13×2 14×22、集体订正,出示答案10×2=20 11×2 =22 12×2=24 13×2=26 14×2=283、观察上面算式的积,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找到如下规律:一个数乘2的积都是双数、左边乘2的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一个比一个多2……4、汇报交流、总结:一个数乘2的积的规律是积个位上的数字是2的倍数。

(二)探索一个数乘5的积的规律1、出示一个数乘5的算式,同桌进行口算练习。

10×5 11×5 12×5 13×5 14×52、指名口算订正,出示答案10×5=50 11×5=55 12×5=60 13×5=65 14×5=703、观察上面算式的积,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找到如下规律:乘5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不是0就是5、积一个比一个多5……4、汇报交流、总结:一个数乘5的积的规律是积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5的倍数)5、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组乘2或乘5的算式,验证一下自己发现的规律。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案,欢迎参考!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乐园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1.在画表进行判断的活动中,经历猜属相、猜国籍等推理、判断过程。

2.会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初步感受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猜属相1.师生通过猜属相的游戏,引出猜属相问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特别爱猜谜语。

老师出一个,你听好了,谜面是:像猫不是猫,身穿黄皮袄。

百兽它为王,常在林中跑。

谜底打一个属相。

谁猜出来了?学生猜出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猜不中,教师提示并说明是老虎。

2.让学生看书,请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书中的内容和他们的对话。

师:刚才我们通过谜语猜属相,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猜属相。

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索关于猜属相的问题。

看教材第34页。

学生看书。

师:我们请三个同学和老师合作表演一下书中三个人的对话。

我们当解说。

师生表演。

师:他们三个人是三个年级的同学,你们互相介绍一下吧?生1:我叫小立。

生2:我叫小明。

生3:我叫小峰。

师:多么好听又好认的名字啊,老师告诉你他们三个人中,有一个属牛,有一个属兔,有一个属虎,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生1:我的属相是吃肉的动物。

生2:我不属兔。

生3:我不属虎。

3.让学生试着判断每个人的属相。

先同桌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推断出每个人的属相吗?先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推断的?鼓励学生说,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推理:●小立的属相是吃肉的动物,而牛、虎、兔中只有虎是吃肉的,所以小立属虎。

●小明不属牛,而刚才推断出小立属虎,因此小明只能属兔。

●小立属虎,小明属兔,则小峰属牛。

4.画表进行推断。

师生一起制表,先把已知的信息在表中表示出来,再根据已知的信息推断每个人的属相,感受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推理的优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案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学难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一个有关规律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一)摆扣子找规律。

1.照样子,摆扣子。

(1)教师出示课件,摆出前三幅图的扣子,学生用“○”表示扣子画出出第四、第五幅图,并完成统计表。

(2)学生作品展示,表扬画的好的同学,并订正。

2.学生汇报。

3. 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各个图中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和总数有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1 x 1=12 x 2=43 x 3=94 x 4=165 x 5=25每行的个数与每列的个数相同,并且与图的序号相同4. 练习。

照这样计算,第6组应该有多少个扣子?教师订正。

4.小结看图找规律的方法:看图找规律解决问题(二)摆火柴,找规律。

1.照下面的样子用火柴摆正方形。

自学例2,完成以下问题;(1)接着摆下去,图5、图6各用几根火柴?(2)把各图正方形个数和用火柴的根数填在统计表中。

2.展示学生作品,订正,表扬画的好的同学。

3.小组讨论。

(1)从图②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用几根火柴?(2)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第十个用多少根火柴?你是怎么样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额汇报订正。

1+3=4 1+3+3=4 1+3+3+3=4 1+3+3+3+3=4照这样下去,摆第十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搭第n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

三、巩固练习课本93页练一练第1和第2小题四、当堂检测五、课堂小结这节课结束了,请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六、板书设计找规律1.摆扣子每行个数*每列个数=总数6 x 6=36(个)2.摆火柴总数=4+3×(正方形个数-1) 或总数=1+3×正方形个数看图找规律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 冀教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 冀教版

探究乐园教学目标:1、在画表进行判断的活动中,经历猜属相、猜国籍等推理、判断过程。

2。

会用画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考虑。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初步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推理的过程、掌握一定的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爱猜谜语不?老师这个地方有个谜语,大伙儿认真听:像猫不是猫身穿黄皮袄百兽它为王常在林中跑对了,就是老虎,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谜语中的信息,这是一种特别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我们这节课也就从猜谜拉开序幕。

引入黑猫警长、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特别的嘉宾来到了咱们的教室里,您们看,他是谁?(课件)黑猫警长。

您们喜爱他不?那谁能说说您为什么喜爱他?生:他善于观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在破案方面特别厉害。

生:他特别聪明,我特别佩服他。

生:他破案特别快,而且他善于观察,脑子特别聪明,抓住了一只耳。

生:有了它,小动物们都感到特别安全。

师:是啊,老师也特别喜爱黑猫警长。

3、师:是啊,面对错综复杂的案件,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总是能找到好的方法来破案,今天我们也当回小侦探,开动脑筋,找到生活中一些情况的真相,让我们跟着黑猫警长一同走进《探究乐园》。

板书课题:探究乐园二、结合生活实际,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一招(谁是姐姐)师:同学们,听说咱们学校四年级刚刚转来了一对双胞胎姐妹,警长说带我们去看看,(出示课件)您们看,这就是他们俩的照片。

同学们,您能不能说出他们俩当中哪一个是姐姐不?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生:穿蓝色衣服的是姐姐,因为姐姐头往妹妹这边靠,好像关怀妹妹的模样。

生:红色衣服的是姐姐,因为看着她要高一些。

师:现在,我给大伙儿提供一条线索,我先来问问右边的这位同学。

您是姐姐不?(课件:其中一个说:我不是姐姐)好,现在谁又能告诉我谁是姐姐呢?为什么?ﻫ生:左边的是姐姐。

ﻫ师:为什么?ﻫ生:说“我不是姐姐”的肯定是妹妹,因此另一个就是姐姐师:您能用上一个确定的词来说说不?生:一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探索规律|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探索规律|冀教版

冀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一)探索规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一)的探索规律。

教材选用便于操作的扣子、火柴等学具,设计了画图形,摆图形,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材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

活动一,例1,摆扣子,教材呈现了三组用扣子摆出的图,每个图中每行、每列的扣子数都相同,整体看都是一个正方形。

教材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学生观察前三组扣子的摆放规律,自己在纸上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发现扣子的排列规律,生总结规律。

(体现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第二、利用找出的规律画出第四组和第五组,生交流找到的规律。

第三、完成统计表,总结各组扣子的总个数,并且能够利用规律推算第⑥组和第⑩组会用多少粒扣子,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

体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

活动二,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给出四组火柴,让学生带着问题照样子摆出来。

第二、回答给出的问题,引导生发现摆正方形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摆正方形的几种规律。

第三、按规律推算,填写统计表并且推算图⑥和图⑩用多少根火柴。

练一练一,在活动一里作为巩固练习应用,练一练二,留作课下作业,生自由讨论。

第二个作业,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探索规律的经验基础,本年龄段的学生也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

在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探索乘法计算和探索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并利用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经验,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比较、整理、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能力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精选文档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精选文档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我们已经跟数字打过几年的交道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到厌烦了,其实数字可有趣呢,它还会和我们捉迷藏呢,它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找呢,现在我们就去找找看,好吗?二、自主探索试着找一找吧!看看我们谁能在这次游戏中获胜。

(一)探索一个数乘2的积的规律1、出示一个数乘2的算式,同桌进行口算练习。

10×2 11×2 12×2 13×2 14×22、集体订正,出示答案10×2=20 11×2 =22 12×2=24 13×2=26 14×2=283、观察上面算式的积,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找到如下规律:一个数乘2的积都是双数、左边乘2的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多一、积一个比一个多2……4、汇报交流、总结:一个数乘2的积的规律是积个位上的数字是2的倍数。

(二)探索一个数乘5的积的规律1、出示一个数乘5的算式,同桌进行口算练习。

10×5 11×5 12×5 13×5 14×52、指名口算订正,出示答案10×5=50 11×5=55 12×5=60 13×5=65 14×5=703、观察上面算式的积,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可能找到如下规律:乘5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不是0就是5、积一个比一个多5……4、汇报交流、总结:一个数乘5的积的规律是积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5的倍数)5、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组乘2或乘5的算式,验证一下自己发现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单元教材分析按照全套教材的整体设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册教科书的“探索乐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一是探索摆图形的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二是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目标1、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2、能用画方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

获得初步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路和方法。

3、在探索规律和推理判断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4、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了解可以用数字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重、难点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活动。

在教学例1、例2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摆图形的规律,然后经过动手操作,得出结果。

在整理统计表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出数学表达式。

3、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其中的信息,指导学生利用已知信息先确定一个人的属相,或所戴帽子的颜色,并学会用表格中的×和√表示“是”和“不是”,获得简单的逻辑推理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探索摆图形的规律◆教学内容教材92~93页探索摆图形的规律。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具备了探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例1,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经验探索,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

例2,利用正方形有4条边以及动手摆的经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是总结、概括例2的规律和数学表达式。

在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安排,设计紧密衔接、逐步深入的教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事物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难点重点:根据图形的数量变化找出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难点:从图形的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课件火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排列有规律的事物,因为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才这样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探究的内容就需要用到我们这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引出课题:探索摆图形的规律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例1。

1、学生观察三组扣子图,找出规律,交流发现的规律。

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同样多,并且与图的序号相同。

2、学生根据规律,用○代表扣子画出图4和图5。

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图4和图5的画法。

3、根据摆出的扣子,完成教材中的统计表。

4、学生观察统计表,独立思考下面问题,全班交流。

问题1,从下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各图中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和扣子的总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总结得出:各图中每行、每列扣子的个数相乘,等于扣子的总个数。

师板书:每行扣子的个数×每列扣子的个数=扣子的总个数问题2、按照这个规律,图6应该有多少个扣子?(不用画图,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计算出总个数。

)继续提出问题:图8、图10、图15分别摆多少个。

设计思路: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探索,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

课件出示例2。

1、学生先观察例2的图1、图2、图3、图4,然后在桌子上照样子摆出来。

说一说每组有几个正方形。

2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思考,然后交流得出:从图2开始,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用3根火柴。

师板书算式。

4 4+34+3+34+3+3+33、提出问题2,学生先推算,再往下摆出图5、图6。

让学生先推算出结果,全班交流,然后再实际摆出,证明推算结果是否正确。

4、独立完成统计表,交流总结规律,教师根据情况作必要的引导,得出结果并板书:4+3×(正方形的个数-1)4 4+3 4+3+3 4+3+3+344+3 4+3×2 4+3×31个正方形2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5、提出问题: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摆10个正方形用多少根火柴?学生独立思考、推算,然后交流做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利用正方形有4条边以及动手摆的经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摆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规律的总结、概括对于学生稍有难度,教师通过板书算式并加以引导,共同总结出数学表达式。

三、巩固练习教材93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观察扣子图,独立完成统计表。

然后,交流扣子摆放的规律和填表的结果。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发现的规律是什么,是怎样推算的。

规律:3+2×(三角形的个数-1)四、达标反馈1、按照上面的规律接着画5组画()个,第○6组应该画()个,第○9组应该画()个。

2、用黑色棋子按下图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4个图需棋子()枚,第6个图需棋子()枚。

第1个图第2个图第3个图答案:1、15个、21个、45个。

2、13个、19个。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布置作业1、照样子摆一摆,并找出五角星摆放的规律。

组号 1 2 3 4 5 6第一行五角星的个数第一行五角星的个数五角星的总个数◆板书设计探索摆图形的规律每行扣子的个数×每列扣子的个数=扣子的总个数4 4+3 4+3+3 4+3+3+344+3 4+3×2 4+3×31个正方形2个正方形3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1○2○3○44+3×(正方形的个数-1)◆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探索摆图形的规律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例1时,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经验探索,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例2中,利用正方形有4条边以及动手摆的经验,发现摆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总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发现规律,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的难点是总结、概括例2的规律和数学表达式。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给予特别指导,让学生先动手做,再结合问题写出算式,最后总结概括出表达式。

◆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

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

」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

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

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 Catherine小学。

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

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

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

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说课设计探索摆图形的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索摆图形的规律是本册教材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是根据本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的。

教材选用便于操作的扣子、火柴等学具,设计了两个摆图形,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的活动。

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归纳和概括等演绎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探索规律的经验基础,本年龄段的学生也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

在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探索乘法计算和探索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并利用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经验,让学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过程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整理、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欣赏美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排列有规律的事物,因为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才这样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探究的内容就需要用到我们这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引出课题:探索摆图形的规律。

(对学生进行数学美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让学生说看见了什么,然后照样子摆一摆,并提出摆放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