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粒测定

合集下载

土壤团粒的名词解释

土壤团粒的名词解释

土壤团粒的名词解释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基础物质和水分。

而土壤中的团粒则是土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的管理和作物的生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团粒是指由颗粒物质组成的小块结构,通常直径在1-10毫米之间。

这些土壤团粒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土壤团粒的形成与土壤的成分和组织密切相关,它们可以包含有机物质、矿物质以及微生物等。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土壤颗粒会通过各种力的作用聚集成团粒。

这些力包括黏合力、重力、胶结力和生物作用等。

黏合力是指通过有机物质、胶结物质和微生物的作用使土壤颗粒黏结在一起。

重力则对土壤颗粒进行自下而上的堆积和聚集。

胶结力是由水分中的黏土颗粒和有机物质形成的胶体引起的。

生物作用包括植物的根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等的作用,它们通过改变土壤颗粒的形态和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土壤团粒的存在对土壤的性质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土壤团粒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通过团粒的存在,土壤中的微小孔隙得以保持,这有利于水分和气体的渗透和交换。

其次,土壤团粒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团粒内部的微小空隙可以储存水分,并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此外,团粒还能提供各种生物活动的场所,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作用。

对于农田管理和作物的生长来说,土壤团粒的形成和保持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可以提供较好的土壤供养环境,有利于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此外,在施肥和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合理处理土壤团粒的保持和改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然而,土壤团粒的破坏和失败也是常见的问题。

环境污染、强酸性、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土壤团粒的破坏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一旦土壤团粒的结构被破坏,土壤将丧失透水性、保水能力和肥力等重要特性,给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保护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质量,是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

土壤团粒结构的测定

土壤团粒结构的测定

托普仪器——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土壤团粒结构的测定
型号:TTF-100 型
应用:团粒结构是肥力的基础,团粒结构与土壤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稳定土温;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简介: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备三方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大小,过大或过小都对形成适当的孔隙比例不利;具有多级孔隙,大孔隙可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保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水稳性、机械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仪器配置:
1、土壤团粒分析仪一台,震荡架1个,不锈钢水桶四个,
2、筛子四套,每套包括直径为10厘米,高4厘米的筛子5个,(5.0mm、2.0mm、1.0mm、0.5mm、0.25mm)、(注.5.0mm的筛子根据用户的需求可调换成0.106mm的筛子)。

大团聚体测定方法

大团聚体测定方法

大团聚体的测定方法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姓名:高强伟 学号:S2*******摘要:土壤团聚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形状不一、具有不同孔隙度和机械稳定性的结构单位,通常将粒径>0.25mm 的结构单位称为大团聚体。

按水稳定性可把大团聚体分为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评价土壤结构性的重要指标,团聚体的测定有利于了解土壤水分的众多方面,如径流、人渗、再分布、通气以及根系生长。

而本文介绍用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湿筛法、Le Bissonnais (LB)法测定水稳定性团聚体。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测定方法;结果计算土壤团聚体是指一组黏结在一起的多个基本土壤颗粒,这些土壤颗粒之间的黏结力比其与周围土壤颗粒的黏结力更强,是土壤的结构单位[1-3]。

土壤团聚体对于外来破坏性作用力的脆弱性的度量[4],影响着土壤的一系列物理性质,特别是入渗和土壤侵蚀 [5-6],决定土壤对风和水的搬运作用的敏感性,还影响着耕作土壤孔隙的大小,进而影响土壤入渗、产流、侵蚀及肥力状况[1]。

从农学意义上讲,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结构主要依赖于直径为1—10mm 的水稳性团聚体,因为这种团聚体有利于调节通气、持水、养分的保持和释放[7]。

1 干筛法测定非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国家标准法)1.1 测定步骤第一步:在野外采取土样时,要求不破坏土壤结构,一个样品采集1. 5-2. 0 kg ,采回来的土样,将大的土块按其结构轻轻剥开,成直径10 mm 左右的团块,挑去石块、石砾及明显的有机物质,放在纸上风干(不宜太干)。

第二步:将团粒分析仪的筛组按筛孔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顺序套好,将土样倒在筛组的最上层,加盖,用手摇动筛组.使土壤团聚体按其大小筛到下面的筛子内。

当小于5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到下面的筛子内后,拿去5 mm 筛,用手摇动其他四个筛。

当小于2 mm 团聚体全部被筛下去后,拿去2 mm 的筛子。

土壤学-实验指导

土壤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本、外专业通用)编者:吕贻忠中国农业大学基础土壤组目录说明实验一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实验二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实验三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实验四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实验五田间认土实验六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七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一)比重计法(二)吸管法实验八土壤微团粒测定实验九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实验十土壤容重的测定实验十一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实验十二凋萎系数的测定实验十三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实验十四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实验十五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实验十六土壤透水性的测定实验十七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十八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实验十九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实验二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实验二十一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实验二十二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实验二十三土壤酸度的测定实验二十四土壤全氮的测定实验二十五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实验二十六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实验二十七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二十八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实验二十九土壤有效硼的测定实验三十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附表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附表2 土壤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的变更附表3 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常用计量单位的变更情况说明本《基础土壤学实验常规测试技术》教材是在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本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修改和扩充了必要的内容编写而成的。

故将本、外专业的土壤学实验合并通用。

本、外专业土壤课程实验具体做哪些实验项目,由任课教师从中指定选用,本教材也可供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分析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共编写了30个土壤常用实验测试项目,以适应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用性较强。

同时,将土壤科学研究中某些测定项目的计量单位也变更过来,并附表1~3,以便寻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佯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文档:土壤颗粒分析 我

文档:土壤颗粒分析 我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实验类型: 基础型 实验项目名称: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 学生姓名: 黄玲燕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号: 3100100319 同组学生姓名: 余颖 指导老师: 谢晓梅 实验地点: 农生环B 座225, 实验日期: 2012 年 3 月28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土壤颗粒组成状况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2.掌握土壤颗粒分析方法,从测得的数据来确定土壤质地,为分析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提供参考数据;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固相是由大小不等、形状迥异的固体颗粒组成。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性质,人为地分为若干等级,叫土壤粒级(机械粒级)。

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地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并可由此确定土壤质地。

质地分类制主要有国际制、美国农业制、卡钦斯基制等分类方式。

本实验根据国际制标准来进行质地分类。

土壤团聚体需分散为大小不同的土粒,粒径>0.25mm 的可用一定孔径的筛子分,<0.25mm 必须把土粒充分分散,采用静水沉降法,让其在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加以测定分级。

本实验采用操作简便的比重计法,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球体微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直径越大的下降速度越快。

把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看作是球体,在不同时间内,利用特种土壤比重计测定土壤悬液的比重。

比重计的读数是它所处有效深度悬液每升中的土壤颗粒含量,即每升悬液所含土粒的质量。

再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求出这部分土粒的半径。

三、主要仪器设备仪器:特种土壤比重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0.25mm 筛,漏斗,研钵,橡头玻棒,温度计,带孔搅拌棒,1000mL 沉降筒,500mL 烧杯,洗瓶等; 试剂:溶液(0.25moL/L)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mm 筛的风干土样10g 于铝盒1内,在烘箱中105°C 烘干至恒重,冷却称重,422O C Na计算烘干土重和含水量。

2.另取50g 于研钵中,加30mL 分散剂(总共40mL ),调成糊状,静置半小时,使分散剂充分作用。

土壤团粒分析仪操作方法

土壤团粒分析仪操作方法

土壤团粒分析仪操作方法
土壤团粒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土壤团粒结构的仪器,下面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土样:从待测土壤样品中取出代表性的土样,并将其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

2. 准备试验器材:将土样放入试验器材中,通常为一个圆柱形容器。

3. 准备溶剂: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溶剂,通常为水。

将溶剂加入试验器材中,使土样完全浸泡在溶剂中。

4. 搅拌土样:使用搅拌器或振荡器对土样进行搅拌,以使土壤颗粒和团粒在溶剂中充分分散。

5. 进行分析:将试验器材放入土壤团粒分析仪中,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启动仪器进行分析。

6. 分析结果:等待土壤团粒分析仪完成分析,根据仪器显示的结果获取土壤团粒结构的相关数据。

7.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的需求,对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如绘制图表或计算团粒指数等。

8. 清洗器材:实验结束后,需将试验器材彻底清洗干净,以便下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能会因不同的土壤团粒分析仪而略有差异,因此在操作前最好详细阅读仪器的说明书,并根据说明书进行相应的操作。

实验八土壤微团粒分析

实验八土壤微团粒分析

实验八 土壤微团粒分析一、目的 土壤微团粒是指小于0.25毫米的团粒结构。

土壤微团粒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由原生颗粒所形成的微团粒在浸水状况下的结构性能和分散强度,这对于评价土壤的农业利用有很大意义。

把土壤微团粒测定结果与土壤机械分析结果中< 0.001毫米部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可计算土壤分散系数和结构系数,以表明土壤微结构的水稳性。

二、方法原理土壤微团粒测定和土壤机械分析吸管法一样,是根据不同直径微团粒的沉降时间不同,将悬液分级,所不同的是在颗粒分散时为了保持土壤的微团粒免遭破坏,只用物理处理(振荡)来分散样品,而不加入化学分散剂,因为Na +或NH +离子都能使微团粒全部或大部分分散成单位。

土壤微团粒的测定,大致分为土壤样品处理、悬液制备、分级吸液、结果计算步骤。

应当指出,因为微团粒较土壤颗粒疏松,比重也稍小,所以同一直径的微团粒比单粒沉降得慢些,因此国外曾经有人建议,在进行土壤微团粒分析时,应把司笃克斯的系数0.22改为0.13,不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认为,土壤中只有一部分是微结构,而还有一部分是单粒,如改变沉降系数,纠正了原有的误差,而造成了新的误差,故不必改变计算系数,只是在研究和应用微团粒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到此项结果较实际的稍微偏高。

三、操作步骤 1.称样 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10克(精确到0.01克),倒入250毫升的振荡瓶中,加蒸馏水至150毫升左右,静置浸泡25小时,另称10克土样,用烘干法测定吸湿水。

2.振荡分散 将盛有样品的振荡瓶用橡皮塞塞紧,放于水平振荡机中并固定,以防振荡过程中容器破裂,样品损失。

开动振荡机(每分钟200次)振荡两小时。

试验表明,当振荡频率为每分钟振荡200次时,只需振荡2小时,就可得到土壤微团粒样品的标准悬液。

3.悬液制备 将振荡后的土液通过0.25毫米孔径洗筛,用蒸馏水洗入1000毫升沉降筒内,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毫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团粒分析
一、目的
土壤微团粒是指小于0.25 毫米的团粒结构。

土壤微团粒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由原生颗粒所形成的微团粒在浸水状况下的结构
性能和分散强度,这对于评价土壤的农业利用有很大意义。

把土壤微团粒测定结果与土壤机械分析结果中< 0.001 毫米部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可计算土壤分散系数和结构系数,以表明土壤微结构的水稳性。

二、方法原理
土壤微团粒测定和土壤机械分析吸管法一样,是根据不同直径微团粒的沉降时间不同,
将悬液分级,所不同的是在颗粒分散时为了保持土壤的微团粒免遭破坏,只用物理处理(振荡)来分散样品,而不加入化学分散剂,因为Na+或NH+离子都能使微团粒全部或大部分分散成单位。

土壤微团粒的测定,大致分为土壤样品处理、悬液制备、分级吸液、结果计算步骤。

应当指出,因为微团粒较土壤颗粒疏松,比重也稍小,所以同一直径的微团粒比单粒沉
降得慢些,因此国外曾经有人建议,在进行土壤微团粒分析时,应把司笃克斯的系数0.22 改为0.13,不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认为,土壤中只有一部分是微结构,而还有一部分是单粒,如改变沉降系数,纠正了原有的误差,而造成了新的误差,故不必改变计算系数,只是在研究和应用微团粒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到此项结果较实际的稍微偏高。

三、操作步骤
1.称样称取通过1 毫米筛孔的风干土10 克(精确到0.01 克),倒入250 毫升的振荡
瓶中,加蒸馏水至150 毫升左右,静置浸泡25 小时,另称5 克土样,用烘干法测定吸湿水。

2.振荡分散将盛有样品的振荡瓶用橡皮塞塞紧,放于水平振荡机中并固定,以防振
荡过程中容器破裂,样品损失。

开动振荡机(每分钟200 次)振荡两小时。

试验表明,当振荡频率为每分钟振荡200 次时,只需振荡2 小时,就可得到土壤微团粒样品的标准悬液。

3.悬液制备将振荡后的土液通过0.25 毫米孔径洗筛,用蒸馏水洗入1000 毫升沉降
筒内,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毫升。

在过筛时,切忌用橡皮头搅拌与擦洗过重,以免破坏土样的微结构。

大于0.25 毫米的微团粒则洗入铝盒,烘干称重并计算百分数。

将制备好的悬液置于吸管架的小桌上(和吸管法一样,要置于没有阳光直射、昼夜温差
小的地方)。

测量液温,计算各级微团粒的吸液时间。

4.悬液的吸取和处理与吸管法相同。

四、结果计算
1.吸湿水的计算方法,同土壤机械分析法,由此再将风干土换算成烘干土重。

2.小于某粒径微团粒含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 = ×1000 ×100
g v
x g v
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微团粒重量(%)
g v——25 毫升吸液中小于某粒径的微团粒重量(克)
g——样品烘干重(克)
33
v——吸管容积(25 毫升)
3.< 1 毫米粒径的各级微团粒百分数的计算,同土壤机械分析吸管法,但无需计算盐酸
洗失量,也不必扣除分散剂重理。

4.土壤的分散系数和结构系数的计算
% = ×100
b
a 分散系数
结构系数×= −分散系数

% = ( ) 100 100
b
b a
式中a——微团粒分析结果中< 0.001 毫米部分含量百分数
b——土壤机械分析结果中< 0.001 毫米部分含量百分数
例如,若a = 2% b = 20%
100 10%
20%
分散系数= 2% ×=
结构系数= 100% −10% = 90%
应当说明的是,分散系数与结构系数这两项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并非完整,只能供研究和
鉴定土壤形成水稳性团粒的能力和土壤微团粒稳定性时参考,这些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粘质土壤。

五、仪器及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