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分类

合集下载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
1土壤质地基本分类见附表1根据物理性砂粒与物理性粘粒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等三类九级2土壤质地详细分类将六个粒级组按照其含量最多及第二多的以砾质砂质粉质黏质冠于基本质地名称前3按石块含量的补充分类土壤中若含有3mm的石块则在基本质地名称或详细质地名称前再加石块含量的分类名称见附表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表石块3mm含量石质程度05非石质土055弱石质土510中石质土10强石质土3
其次,对土壤酸碱反应的影响也很大,如石灰 岩地区,岩石内含碳酸钙多,土壤偏碱性,我国南 方温热多雨,土中盐基物质多被淋溶,一般易呈酸 性,但石灰岩地区形成的黑色石灰土,因矿物影响, 却保持着碱性反应;花岗岩地区的土壤,由于含大 量酸性硅酸盐,土壤多呈酸性。 还有,不同的岩石矿物对土壤养分含量也有较 大的影响。如母质中含长石,云母较多时,土壤中 遗留的钾素较多;含有磷灰石矿物,则土壤中磷素 含量增高;含辉石,角闪石,橄榄石,褐铁矿则土 壤中的钙,镁,铁等养分物质较多;含石英较多时, 则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为贫乏。
3.水化作用 矿物与水化合成含水矿物造成体积膨大,硬度降低。 CaSO4+2H2O CaSO4` 2H2O 4.氧化作用 空气中的氧在湿润的条件下,对矿物的氧化作用促使 矿物风化。例: 2FeS2+2H2O+7O2 2FeSO4+2H2SO4 2FeSO4+2H2SO4+O2 2Fe2(SO4)3+2H2O Fe2(SO4)3+6H2O 2Fe(OH)3+3H2SO4 Fe(OH)3脱水可形成褐铁矿: 4Fe(OH)3 2Fe2O3· 3H2O+3H2O 化学风化使矿物岩石得到化学分解产生了盐基养分,同时生成了 粘土矿物。 (三)生物风化 指岩石在生物作用下进行的崩解和分解。 包括直接引起的风化如地衣苔藓、植物根对岩石的直接破坏,间 接引起的风化如生物放出CO2光合作用产生O2 在自然界,三种风化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各有侧重。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陆地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重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认识土壤质地和结构,可以帮助合理选择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从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关系。

土壤质地的分类主要根据颗粒大小来划分,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土、粉壤土、壤粉土、砂土等类型。

砂质土含有大量的砂粒,质地较粗;壤土含有较平衡的砂粒、粉粒和粘粒,质地适中;粉质土则含有较多的粉粒,质地较细。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砂质土质地较松散,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发生干旱;粘质土质地较重,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容易发生涝灾。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在土壤体系中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形态。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土壤颗粒大小、粘合剂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根系扎根,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包括块状结构、板状结构、粒状结构等,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1.土壤质地的特征(1)砂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大颗粒,通透性好,透气性强。

(2)粉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中等颗粒,保水性好。

(3)粘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小颗粒,可以黏附成团状,有利于形成土壤结构。

2.土壤结构的特征(1)块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块状,有利于保水和通气,适合植物生长,并容易发生农业生产。

(2)板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板状,受到土壤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容易发生土壤风化和冷冻膨胀。

(3)粒状结构:土壤颗粒散乱排列,不易形成土壤结构,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
1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结构单元为单位,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土壤表面形态及颗粒间的复合性等特征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一门科学,它是耕地区域土壤环境评价及决策中的重要内容。

2土壤质地分类的具体步骤
(1)在土壤质量评价时,首先应对土壤进行粒径分析,计算比表面积,确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并对不同大小的颗粒进行归类。

(2)确定土壤表面形态,按孔隙特性类型分类,如:管状、管状少、连状、粉冗等。

(3)根据颗粒间复合性对土壤进行划分,可分为砂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

砂质土壤颗粒间相对疏松,表面的粉尘少;粘土质土壤颗粒间聚拢,表面的粉尘多。

3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的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壤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对于土壤质地的准确分类,不仅对正确评估土壤肥力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为土壤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工程、土壤肥力调节等提供实质性参考价值。

因此,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质量评价,确定了许多中国独立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其中包括:中国土壤肥力分
类标准、中国土壤速效养分分类标准、中国土壤可持续利用分类标准等。

各种标准在评价土壤质量和农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结论
土壤质量评价及类型分类是耕地区域评估和识别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采用独特的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质量测试,而这些独特的标准则为土壤修复、土壤改良工程及土壤肥力调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卡庆斯基简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卡庆斯基简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一、砂质土砂质土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①,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但缺乏毛管孔隙,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

再则,由于砂质土主要矿物为石英,本身缺乏养分元素,又缺乏胶体②,土壤保蓄养分能力低,养分易流失,因而表现为砂质土养分缺乏,保费耐肥能力差,施肥时肥效来得快且猛,但不持久。

施肥时应多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注:可能含有各种病虫害,请小心使用),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

根据砂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适宜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注:①孔隙: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②胶体:指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有固、液、气三相和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区别。

二、黏质土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

土壤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

故而,在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沟道通畅以排除积水,夏季伏旱注意及时灌溉和采用抗旱保墒的耕作方法。

这类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丰富,由于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土壤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的慢,平稳而持久。

故而,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又因其土温变幅小,土壤胀缩性强,干时田面开大裂、深裂、易扯伤根系,故而适宜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三、壤质土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黏质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适种范围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也是我们种植烟草较为推荐的土质,所以着重介绍一下。

①沙壤土和轻壤土含有较多的砂粒、较少的黏粒,表现为土壤有轻微(或没有)的粘性,即使潮湿情况也能轻松手握松散,能很好的体现砂质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排水性能好的特点。

土壤质地的类型

土壤质地的类型

土壤质地的类型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由不同比例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相对比例的特征。

土壤质地是衡量土壤肥力和透气性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壤土、粘土和淤泥五种类型。

一、砂质土壤砂质土壤是指土壤中砂粒占比较高的土壤类型。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通透性好,排水性较强。

由于砂质土壤的颗粒间隙较大,容易渗水和通气,但保水能力较差。

砂质土壤的肥力较低,容易发生营养元素的流失。

在农业生产中,砂质土壤需要加强有机质的补充,以提高其保水能力和肥力。

二、粉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是指介于砂质土壤和壤土之间的土壤类型。

粉砂质土壤的砂粒比例较高,但颗粒较细,介于0.05毫米至0.002毫米之间。

粉砂质土壤比砂质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强,但通透性和排水性较差。

粉砂质土壤的肥力较高,养分含量较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粉砂质土壤需要注意水肥管理,以避免积渍和养分流失。

三、壤土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砂和粘土的比例相对均衡的土壤类型。

壤土的颗粒较细,含水性较好,保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较强。

壤土适合作为农田土壤,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在壤土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肥力和透气性。

四、粘土粘土是指土壤中粘粒占比较高的土壤类型。

粘土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粘土的胶结性强,容易产生结块,对通气性和排水性有一定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粘土土壤需要加强疏松和改良,增加通气性和排水性,以提高农作物根系的生长。

五、淤泥淤泥是指沉积于水体底部的泥沙,主要由颗粒细小的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淤泥的含水量较高,湿度较大,通气性和排水性极差。

淤泥的肥力较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但根系生长受限。

在农业生产中,淤泥需要进行改良和处理,提高通气性和排水性,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土壤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

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

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砂、粉土、壤土、粘土等颗粒的组成比例和大小的综合特征。

土壤质地的分类对于土壤的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土壤质地的特点和组成,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于科学地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

一、砂土。

砂土的主要成分是砂粒,其含砂量在70%以上,粘粒含量不超过15%。

砂土的通透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性差。

砂土适合于蔬菜、瓜果类的栽培,但缺乏肥力,通常需要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二、粉砂土。

粉砂土的砂粒含量在50%左右,粘粒含量在15%以下。

粉砂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性较好,保水性一般。

粉砂土适合于作为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栽培土壤,但也需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三、粉土。

粉土的砂粒和粘粒的含量相近,砂粒含量在30%~50%之间,粘粒含量在15%~30%之间。

粉土的通透性和保水性均较好,适合于大部分作物的生长,是一种理想的耕作土壤。

四、壤土。

壤土的砂粒、粉砂和粉土的含量相近,砂粒含量在20%~30%之间,粘粒含量在30%~40%之间。

壤土通透性一般,保水性较好,适合于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是一种常见的耕作土壤。

五、粘土。

粘土的粘粒含量在40%以上,砂粒含量在20%以下。

粘土的通透性差,保水性强,容易出现板结现象。

粘土适合于稻谷、水稻等作物的栽培,但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综上所述,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主要根据土壤中砂、粉砂、粉土、壤土、粘土等颗粒的组成比例和大小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适合于不同作物的生长,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时,需要根据土壤质地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保护。

希望本文对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1. 引言作为地球的表层覆盖物之一,土壤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以及养分的供应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力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主题,并通过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土壤质地。

2. 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组成和大小分布。

它通常通过颗粒物质的粒径来进行描述,包括砂、粉砂、黏土和有机质等不同颗粒级别。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黏质土壤颗粒较小,保水能力较强,但透气性较差;粉砂质土壤介于两者之间。

有机质的存在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地。

3. 土壤质地的分类土壤质地的分类通常基于国际土壤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il Science Society)定义的三角形质地分类法。

这一分类法通过砂、粉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土壤类型,并将其表示在一个三角形图形中。

3.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的含砂量较高,一般大于70%,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透水性好,空气流通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由于砂颗粒较大,土壤结构松散,根系难以固定和生长。

砂质土壤常见于沙漠、滩涂和海滩等地区。

3.2 黏土性土壤黏土性土壤的含黏土量较高,一般大于40%,砂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保水性能强,养分含量也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由于黏土颗粒较小,土壤流动性差,易出现渗透不良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黏土性土壤在一些潮湿和河流沉积地区较为常见。

3.3 粉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介于砂质土壤和黏土性土壤之间,砂、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均衡。

这种土壤既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又有较好的保水能力,适宜植物根系生长。

粉砂质土壤常见于丘陵和山地等地区。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对于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质地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施肥方案和灌溉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0~15
0~45
30~45
45~100
0~30
20~4545~850~20来自0~4545~75
0~5585~100
55~8540~55
0~5555~8530~55
0~4055~7510~55
0~300~55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质地名称
1、壤质砂土
2、砂质壤土
3、壤土
4、粉砂质壤

5、砂质粘壤

6、粘壤土
7、粉砂质粘
壤土
8、砂质粘土
9、壤质粘土
10、粉砂质粘

11、粘土粘粒(<0.002mm,%)粉砂(0.02~0.002mm,%)砂粒(2~0.02mm,%)0~15
0~15
0~15
0~15
15~25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