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壤质地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三、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 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土壤中动植物的残体
及其分解产物和合成产物及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 总称叫土壤的有机质,化学成分主要有:碳水化 合物,含氮化合物、纤维素、木质素、灰分物质 (K、Na、Ca等)油、蜡、单宁物质。
2、有机质的来源:来源于动、植(包括微生 物)的残体,主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的根、茎(草 本植物)、枯枝落叶(木本植物,水溶性占 10%—15%)等有机残体及分解的中间产物和 代谢产物。(土壤中有机质一般只占百分之几, 最高不过20%)。
(二)土壤空气
1、土壤空气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空气(soil air) 主要来自大气。由于土壤生 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二氧化碳比大气中含量高,而氧含量 比大气的低。大气中CO2含量为0.03%,氧在大气中约占 20%,而土壤空气中只有10—12%。
2、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由于土壤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根据气 体运动规律,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小 的地方扩大,大气中氧的浓度高,可不断进人土 壤中,而土壤中由于生物等的影响,二氧化碳浓 度高,不断向大气中扩散。土壤这种扩散机制称 为“土壤呼吸作用”。
3、土壤的通气性 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
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 4、土壤气体交换速率的指标
土壤呼吸系数(RQ),是指土壤中产生二氧 化碳的容积与消耗氧的容积的比率,两者容积相 当时,RQ=1,如果RQ>1,土壤中二氧化碳含 量高,说明土壤通气性差。
氧扩散率(ODR),是指植物吸收,微生物 活动或为水所置换时氧的补充速率,通常以每平 方厘米,每分钟所扩散氧的克数(或微克)来表 示。
符号表示如 下:(图1.3)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土壤质地的组成及其特点

土壤质地的组成及其特点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级别所占的比例。
它由三种基本颗粒类别组成:砂、粉砂和粘土。
这些基本颗粒的比例会决定土壤的质地类型,并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土壤质地及其特点的详细介绍:1.砂砂是土壤中最大的颗粒,其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
砂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但也可以包含其他岩石颗粒,如长石、云母等。
砂的特点如下:-砂颗粒间的间隙较大,导致土壤通气性好,排水性强。
-砂土壤对水分保持能力较差,容易干燥。
-砂土壤肥力较低,容易失去养分,需要经常施肥。
2.粉砂粉砂是介于砂和粘土之间的颗粒,其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
粉砂的主要成分是细粉状的石英和其他岩石颗粒。
粉砂的特点如下:-粉砂的颗粒间隙适中,有较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但略逊于砂。
-粉砂土壤的持水能力比砂土壤好,但仍然较弱,容易干燥。
-粉砂土壤对肥料的保持能力较低,养分流失较快。
3.粘土粘土是最细小的颗粒,其直径小于0.002毫米。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细粒状的硅酸盐矿物,如黏土矿物,以及有机质。
粘土的特点如下:-粘土具有极小的颗粒间隙,土壤更密实,通气性和排水性较差。
-粘土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强,但也容易形成积水。
-粘土土壤对肥料和水分的保持能力较高,但易于形成表面结皮,导致水分渗透困难。
实际上,大部分土壤并不是单一组成的,而是由不同比例的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合体,通常称为壤土。
不同比例的砂、粉砂和粘土会产生不同的土壤质地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砂壤土砂壤土是由砂和少量粉砂、粘土组成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但水分保持能力较差。
砂壤土对肥料的保持能力较低,需要频繁施肥。
2.粉砂壤土粉砂壤土是由粉砂和少量砂、粘土组成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适中,持水能力比砂壤土好,但仍然较弱。
粉砂壤土对肥料的保持能力较低,需要适量施肥。
3.黏土壤土黏土壤土是由粘土和少量砂、粉砂组成的土壤,具有较差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但持水能力最强。
土壤质地概述

土壤质地概述一、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机械组成是根据土壤机械分析测得的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肥力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二、土壤质地分类质地分类制与土粒分级制一样,各国的标准也不统一。
在众多的质地制中,有三元制(砂、粉、黏三级含量比)和二元制(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两种分类法。
前者如国际制及多数其他质地制,后者如卡钦斯基制。
不同质地制大都是与其粒组分级标准和机械分析前的土壤(复粒)分散方法相互配套的,而且都是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一)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2~0.02mm)、粉粒(0.02~0.002mm)和黏粒(<0.002mm)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等四类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黏粒含量为主要标准,<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15%~25%者为黏壤组;>25%为黏土组。
当土壤粉粒含量>45%时,在各组质地的名称前均冠以“粉质”字样;当土壤砂粒含量在55%~8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则为砂壤土或砂土(图1-7)。
(二)卡钦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卡钦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简制应用较广泛。
卡钦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灰化土、草原土、红黄壤、碱化土、碱土)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等三类九级(表1-9)。
卡钦斯基质地分类详制是在简制的基础上,按照主要粒级而细分的,用于土壤基层分类及大比例尺制图。
表1-9 卡钦斯基制质地分类(简制)%来源:卡钦斯基,1964图1-7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1.砂土及砂壤土2.砂壤3.壤土4.粉壤5.砂黏壤6.黏壤7.粉黏壤8.砂黏土9. 壤黏土10.粉黏土11.黏土12.重黏土(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早在4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把我国的土壤质地分为砂、壤、埴、垆、涂和泥等6级。
《土壤质地》课件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质地还能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排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环境也具 有重要作用。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方法及其解释
土壤质地通过颗粒分布的不同,分 为沙质、粉砂质、压实粉土质、壤 土质和粘土质等几种类型。
2
土壤质地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土壤质地的评价需要关注颗粒组成、纹理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特征,评价标准有明 确的指标。
3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土壤质地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适应性和利用价值,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 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土壤质地的保护和管理
土壤质地的保护意义
保护土壤质地可以减轻土壤侵蚀 和退化的风险,有助于保护生态 环境和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 展。
土壤质地与作物产量的 关系
土壤质地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都有重要影响,研究土壤质地 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有助于 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改善土壤质地的方法和 措施
改变土壤质地常常需要特定的 方法和管理措施,例如设施农 业、翻耕和施肥等。
土壤质地的检测和评价
1
检测土壤质地的方法和标准
土壤质地的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和野外实测来实现,国家标准有具体的规范和指 导。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都具有重 要意义。本课程将介绍土壤质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以及与农业生产、生态 环境的关系。
介绍土壤质地的概念和重要性
1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它决定了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等特性。
2 土壤质地的重要性
各类土壤质地的特征
土壤质地与结构PPT课件

小
大
孔
孔
隙
隙
第36页/共63页
孔 隙 度
47.46 %
疏松排列
紧密排列
第37页/共63页
24.51 %
适宜的孔隙状况:
耕层土壤(015cm)的总 孔隙度为5060%,其中通气 孔隙度为1520%,底层土壤 (1530cm)分别为50%(总) 和10%(气)。
第38页/共63页
第24页/共63页
五、土壤质地剖面 土壤质地剖面指土壤剖面中不同
质地层次的排列。土壤质地层次主 要类型有:
1.上砂下粘型 2.上粘下砂型 3.夹层型 4.松散型
第25页/共63页
第26页/共63页
夹砂层
第27页/共63页
夹粘层
六、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①客土法地改良 ②深耕、深翻、人造塥 ③施用有机肥 ④植树种草 ⑤引洪放淤,引洪漫沙
第19页/共63页
表土壤石砾含量分级(%)
3~10mm石砾含 量
分级
<1
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
l~10
砾质
>10
多砾质
第20页/共63页
*四、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一)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
1、砂质土壤:
• 砂粒大于50%; • 通气透水, • 养分少,不保水肥; • 易耕, • 温度变化快,暖性土; • 发小苗不发老苗
一起的过程。 3.凝聚(作用) 指土粒通过反荷离子等作用而紧固的
过程。
第52页/共63页
4.团聚(作用) 指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使土粒团聚在
一起的过程。主要的外力有: ⑴植物根系及掘土动物 ⑵土壤耕作的作用 ⑶土壤的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
第1章 土壤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章土壤基础知识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二、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三、土壤水分
四、土壤空气与热量
五、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
六、土壤养分
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一、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二、土壤胶体
三、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
第三节土壤的供肥与保肥
一、土壤供肥保肥的原因
二、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三、土壤培肥措施
四、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每一部分的编写要求:可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明确问题
讲清楚概念或土壤名词,分析意义和重要性。
如土壤,土壤水,土壤有机质,土壤热量,土壤空气,土壤酸碱性,土壤养分,土壤结构等。
2.分析问题
分析基本原理,讲清每个概念的特点、组成、性质,发生、发展和运动变化规律,分析有关的优点与缺点等。
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特点;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土壤养分、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3.解决问题
有关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如: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的管理措施?如何
改良土壤质地?如何创造土壤团粒结构?如何改良土壤酸碱性?如何调节土壤空气和热量等。
《土壤质地与结构》课件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在选择农业用地时,应考虑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添加有机物、使用土壤改良剂等手段,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改善土壤质地
通过耕作、轮作等措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质地差异较大,如花岗岩、砂岩等发育的砂质土,页岩、泥岩等发育的粘质土。
母质
降雨量、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对土壤质地也有一定影响,如干旱地区发育的砂质土较多,湿润地区发育的粘质土较多。
气候
植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质地也有一定影响,如森林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层和微生物活动对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
生物作用
《土壤质地与结构》ppt课件
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关系土壤质地与结构的实践应用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土壤质地
01
02
土壤颗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土壤颗粒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是描述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结构的形成
土壤肥力
01
02
03
04
根据土壤颗粒的组成,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颗粒大小和孔隙度,从而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持水能力。
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如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
土壤质地影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土壤质地和结构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土壤结构可以改变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成,从而影响土壤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质地
➢ 各级土粒的基本特征 石砾
石砾多为岩石碎块,但直径较小。矿物组成与亩岩基本一致,或主要 为石英,一般速效养分很少,吸附性能很差,但通透性极强。 沙粒 多是物理风化的产物,其矿物质组成主要是石英等原生矿物,颗粒较 粗,吸附性能较弱,矿物质养分较低,无黏结性和黏着性,通透性良 好。 粉粒 粉粒中次生黏土矿物相对增加,原生矿物减少,比表面积比沙粒大, 吸附性能增强,养分含量比沙粒高,具有一定的黏结性、黏着性、可 塑性,通气能力比沙粒差。 黏粒 化学风化的产物,属胶体的范畴。以次生矿物为主,具有较强的黏结 性、黏着性、可塑性、膨胀性和吸附能力,矿物质养分丰富。通透性 差。
灰化土
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20~30
15~20
30~40
30~45
20~30
40~50
45~60
30~40
50~65
60~75
40~50
65~80
75~85
50~65
>80
>85
>65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细砂粒
粉粒
粘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
国际制
美国制
石砾
>2
>2
砂粒
2-0.02
2-0.05
粉粒 0.02-0.002 0.05-0.002
粘粒 〈0.002 〈0.002
物理性砂粒:1-0.01mm
物理性粘粒:〈0.01mm
土壤颗粒
卡庆斯制 >1
1-0.05 0.05-0.001 〈0.001
中国制 >1
>80
>85
>65
➢ 土壤质地分类制: ▪ 国际制: 三级 ▪ 美国制: 三级 ▪ 卡庆斯制:二级 ▪ 中国制: 三级
第一节 土壤质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表 4-6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二、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
(一)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 或颗粒组成,由此可确定质地。
(二)土壤质地
1. 概念: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粗细)类型; 一般分:砂土、壤土、粘土;每种质地的机械组成 都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质地不等于机械组成;质 地是土壤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 土过程某些特征,对肥力有很大的影响,是土壤基 层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 (砂土、壤土、粘土不是 土壤类型,是质地类型)
表 4-3 中国制 (1987) 石砾
粗砂粒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粗粘粒
细粘粒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砾
粗砂粒
物
中砂粒
理
性
细砂粒
砂
粒
粗粉粒
物
中粉粒
理
细粉粒
性
粘 粘 粗粘粒
粒 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粒
粘粒
国际制 (1930) 石砾 粗砂粒
2. 质地分类制 没有统一;每种分类制都与其颗粒分析标准和机械 分析前分散方法配套;但都分为砂、壤、粘,卡氏 分物理性砂粒和粘粒。
名称
特点
卡氏制 简制——按物理性粘粒含量并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划分;
详制——以简制为基础,按最多和次多冠名,用于基层分类和大比
例尺制图
表4-6 表4-7
名称
特点
中国制
采用卡氏制的0.01和0.001划分质地; 三元制,但不连续,不能制图; 用粗粉粒代替国际制的粉粒; 粉质对粘土的影响未反映。
第一节 土壤质
表 4-8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极重砂土 重砂土 中砂土 轻砂土 砂粉土 粉土 砂壤 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极重粘土
(邓时琴,1985)
砂粒(1-0.05) >80
70~80 60~70 50~60
≥20 <20 ≥20 <20
颗粒组成%(粒径:毫米)
粗粉粒(0.05-0.01)
细粘粒(<0.001)
≥40 <40
<30
30~35 35~40 40~60
>60
第三节 土壤质
➢ 国际制: ▪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课时数:2
➢ 一、矿物质土粒
第三节 土壤质地
第三节 土壤质
➢ 一、矿物质土粒 ▪ 土粒: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两种。 ▪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称为矿物质土粒或矿质土
粒,简称土粒。土粒,常指矿质土粒。
▪ 单粒和复粒
第一节 土壤质
➢ 一、矿物质土粒分级 ➢ 根据土壤单粒直径大小和性质变化而划分的土粒级别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 毫米粒级含量(%)
灰化土草原土壤、红黄壤 碱化土、来自土0~50~5
0~5
5~10
5~10
5~10
10~20
10~20
10~15
20~30
20~30
15~20
30~40
30~45
20~30
40~50
45~60
30~40
50~65
60~75
40~50
65~80
75~85
50~65
分12类;
表4-8
➢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 土壤质地***** ▪ 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质地组 砂土 壤土
粘土
表 4-6 卡钦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简制)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 轻壤 中壤 重壤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第一章
第三节 土壤质地
1 主要内容 (重点):
1.土壤机械组成与质地 2.不同质地土壤肥料特征 3.土壤质地改良方法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砂粒、粉粒、粘粒的分级标准、 了解不同的质地分类制,掌握质地 土壤的生产性质,不良质地的改良 方法。
3 教学方式与手段:
幻灯,动画演示;计算训练;实验分析;
4 课时安排与进度:
称为粒级(粒组)。 ➢ 组内粒径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而组间有明显
的差异。 ➢ 石砾:1mm ➢ 砂粒:1-0.05mm ➢ 粉粒:0.05-0.002mm ➢ 粘粒:0.002mm
当量粒径 (毫米)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