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与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3)各粒级的主要特征
①石块:主要是残留的母岩碎块,山区的土 壤中常见,土壤中含石块多,对耕作和作物 生长是不利的,一般可发展林业与果树,如 农业利用时要设法除去。 ②石砾:多为岩石碎块,山区土壤与河漫滩 土壤中常见,含量多时,孔隙过大,易漏水 漏肥,损坏农具,应进行改良。
③砂粒:常以单粒存在。主要为石英颗粒。 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比表面积小,无 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性质。矿质养分 含量低。
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 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 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 光滑的实心圆球,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 的圆球直径,作为该土粒的直径,这样所得 到的土粒直径,就叫做当量粒径。
土粒和水的 密度差
重力加速度
土粒半 径
水的粘滞系数
至于如何把土粒按大 小分级,分成多少个 粒级(粒组),各粒 级间的分界点定在哪 里,至今尚缺乏公认 的标准,不同国家和 部门所采用的土粒分 级制都是不同的。
63
<0.005 10
长石
14
12
15
8
10
云母
——
——
7
21
67
角闪石 ——
4
2
5
7
其它矿 物
——
3
4
3
6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由于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所以它的分 布规律是粒径越大者含量越多;
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在越细的粒级中 分布越多;
角闪石极易风化,甚至彻底分解而消失, 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
砂粒 粉粒 粘粒
第三章土 壤 质 地 和 结 构

灰 色 森 林 土
0.1~0.01 0.01~0.005 0.005 ~ 0.001 <0.001 全 土 0.1~0.01 0.01~0.005
89.90 82.63 76.75 58.03 85.10 88.12 82.17 67.37 57.47 71.52
黑 钙 土
0.005 ~ 0.001
又称“Saf值”。土壤粘粒 (clay)部分SiO2与R2O3分子 数之比。以SiO2 / R2O3 表 示。ferrum
又称“Sa值”。土壤粘 粒(clay)部分SiO2与 Al2O3分子数之比。以 SiO2 / Al2O3 表示
硅铝率
(silica-alumina ratio)
定义
(二)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 保水能力(表4-5中)最大吸湿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 毛管水上升高度 增加,但通透性(表4-5中)渗透系 数降低
3.0~2.0 石砾 2.0 ~1.5 1.5 ~1.0 粗砂粒 1.0 ~0.5 0.5~0.25 细砂粒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粗 粘粒 细粘粒 0.25~0.10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
31.0
-
-
160
<0.001
15~20
-
-
-
水容 积 100% 土壤容积
固相容 积 固相率 100% 土壤容积
液相率
气相率
空气容 积 100% 土壤容积
2、土壤三相组成及孔度计算
总孔度(total porosity)= (1-容重/比重) ×100% 固相率=(容重/比重) ×100% 液相率(容积百分数)=(水分重量百分率×容重) ×100% 气相率=(总孔度-液相率)
第04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3)卡庆斯基制 (3)卡庆斯基制(Kachinsk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oil texture)
表5-4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基本分类
质地组 砂 土 sand 质地名称 松砂土 紧砂土 砂壤土 sandy loam 轻壤土 light loam 中壤土 medium loam 重壤土 heavy loam 轻粘土 light clay 中粘土 medium clay 重粘土 heavy clay 不同土壤类型的< 不同土壤类型的<0.01mm粒级含量 粒级含量 红黄壤、 碱化土、 灰化土 红黄壤、草原土 碱化土、碱土 0~5 0~5 0~5 ~ ~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 ~ 50~65 ~ 65~80 ~ >80 5 ~10 10~20 ~ 20~30 ~ 30~45 ~ 45~60 ~ 60~75 ~ 75~85 ~ >85 5~10 ~ 10~15 ~ 15~20 ~ 20~30 ~ 30~40 ~ 40~50 ~ 50~65 ~ >65
SiO2 89.90 82.63 76.75 58.03 85.10 88.12 82.17 67.37 57.47 71.52 Al2O3 3.90 8.13 11.32 23.40 5.96 5.75 7.96 17.16 22.66 13.74
土壤各粒级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灼干重 ) 化学组成(灼干重%)
(2)美国制(Soil Taxonomy ) 美国制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砂粒、 粉粒、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砂粒、 粉粒、 粘粒的含量。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 粘粒的含量。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 的含量, 的含量,在图中查出其点位再分别对应其底 边作平行线, 边作平行线, 三条平行线的定点即为该土 壤的质地。 壤的质地。
土壤质地与结构范文

土壤质地与结构范文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两个重要属性,对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水分、气体运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别对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常用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是根据颗粒粒径的大小将土壤分为砂壤、壤砾、粉砂、粉状、粘状和黏土六种类型。
其中砂壤颗粒粒径大于0.05mm,壤砾颗粒粒径在0.05-2mm之间,粉砂粒径在0.002-0.05mm之间,粉状粒径在0.002-0.001mm之间,粘状颗粒粒径小于0.001mm,而黏土颗粒粒径小于0.002mm。
土壤质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颗粒组成和粒径分布上。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
首先,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水分持留能力。
黏土颗粒比表面积大,能吸附并持留较多的水分,因此黏土含量高的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反,砂壤含量高的土壤水分持留能力较差。
其次,土壤质地还决定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砂壤颗粒大,间隙多,通气性好,透水性强;而黏土颗粒小,颗粒间隙少,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
此外,土壤质地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
黏土颗粒比较细小,负电荷丰富,能吸附并保留更多的养分,因此黏土质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
除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也是土壤的重要属性。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空隙结构。
一般认为,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板状结构和颗粒结构等几种类型。
团粒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通过粘结剂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团粒,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块状形式存在,具有较大的孔隙,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穿透和水分的渗透。
柱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呈立柱状排列,能够形成纵向的水分运动通道。
板状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排列成平板状,缺乏通气和透水性。
颗粒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未经团结形成独立颗粒状态。
土壤结构对土壤的水分调节和养分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含量,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比例,包括沙、粉砂、粘土等粒径大小。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颗粒直径大小,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粗壤、中壤和细壤三类。
粗壤中颗粒直径最大,一般是沙颗粒,其大颗粒间隙较大,导致土壤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中壤中颗粒直径适中,一般是粉砂颗粒,其颗粒之间有一定间隙,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较好,保水能力强,肥力适中。
细壤中颗粒直径最小,一般是粘土颗粒,其颗粒之间几乎是紧密排列,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差,但保水能力很强,肥力较高。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单结构、团聚结构和块状结构三种。
单结构是指土壤颗粒没有结合在一起,颗粒之间没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团聚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土壤胶结物质为胶结剂,形成颗粒团聚体。
团聚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在土壤中形成较大的块状结构,块状结构之间有大量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保水能力较强。
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作用、土壤水分和土壤通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促进土壤结合成块。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胶结物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土壤水分的移动和土壤通风的作用对土壤颗粒的移动和堆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和通风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对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合理选用农作物和施用肥料,优化农业管理措施。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陆地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重要特征,对土壤的肥力、透气性、保水性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认识土壤质地和结构,可以帮助合理选择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从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特征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粒和粘粒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关系。
土壤质地的分类主要根据颗粒大小来划分,一般包括砂壤土、壤土、粉壤土、壤粉土、砂土等类型。
砂质土含有大量的砂粒,质地较粗;壤土含有较平衡的砂粒、粉粒和粘粒,质地适中;粉质土则含有较多的粉粒,质地较细。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砂质土质地较松散,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发生干旱;粘质土质地较重,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容易发生涝灾。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在土壤体系中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形态。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土壤颗粒大小、粘合剂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根系扎根,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包括块状结构、板状结构、粒状结构等,它们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二、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1.土壤质地的特征(1)砂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大颗粒,通透性好,透气性强。
(2)粉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是土壤颗粒中的中等颗粒,保水性好。
(3)粘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是土壤颗粒中的最小颗粒,可以黏附成团状,有利于形成土壤结构。
2.土壤结构的特征(1)块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块状,有利于保水和通气,适合植物生长,并容易发生农业生产。
(2)板状结构:土壤颗粒排列成板状,受到土壤膨胀与收缩的影响,容易发生土壤风化和冷冻膨胀。
(3)粒状结构:土壤颗粒散乱排列,不易形成土壤结构,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土壤是各种陆地地形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经过生物、气候诸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起来看看吧。
土壤的物理性质(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的两个重要性质,对于土壤的肥力、透水性、保水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土壤质地和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大小和比例分布。
土壤中主要存在三种颗粒,即砂、粉砂和粘土。
根据这三种颗粒的比例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几类: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粘土质土壤、壤土和淤泥。
砂颗粒是土壤中最大的颗粒,其粒径在0.05mm到2mm之间,粉砂颗粒的粒径在0.002mm到0.05mm之间,而粘土颗粒的粒径小于0.002mm。
土壤质地的农学意义在于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有着重要影响。
砂质土壤的通透性较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相比之下,粘土质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好,但透水性较差。
而壤土则具有砂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的特点,既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又具备一定的保水性。
土壤质地的测定一般采用湿筛分析法和悬浮液分析法。
湿筛分析法是通过将一定量的土样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上筛分,根据筛下的土壤颗粒比例确定土壤质地。
悬浮液分析法则是通过土壤的粒度和比重等特性,利用一系列粒径不同的草酸钠溶液,根据溶液中的悬浮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来确定土壤质地。
二、土壤结构颗粒状结构是土壤颗粒间没有明显结合力,单个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排列规律。
颗粒状结构的土壤较为疏松,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块状结构是土壤颗粒通过胶结剂或根系等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块状结构。
块状结构的土壤透水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
柱状结构是土壤颗粒沿垂直方向组成的柱状结构,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一般。
板状结构是土壤颗粒互相紧密排列形成的较为密实的结构。
板状结构的土壤通透性差,保水性较好。
土壤结构的形成主要受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
物理因素如土壤颗粒大小、湿度、气候等,化学因素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生物因素如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等。
总结以上所述,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可以指导我们对土壤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肥力,从而改善农田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壤结构体
•
•不良结构:
• 块状、核状、柱状、棱 柱状和片状结构体总孔隙度 小,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 和毛管孔隙,结构体之间大 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 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 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
•
•二、土壤质地
• 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 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 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 的机械组成。
•
•土壤质地
•
•土壤质地
•
•国际制:
•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 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 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动画!
•
• 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 、壤土和粘土三大组,每组再 细分。 一般常用的质地种类有:
• 砂土、砂壤土、轻壤土、 • 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
•
•沙性土 •壤性土 •黏性土
•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1、砂质土壤主要特性:
• 1-0.05mm砂粒大于50%; • 通气透水,但养分少,不保水肥; • 易耕,温度变化快; • 发小苗不发老苗,适合花生、西瓜等 块根、块茎作物。
•①客土法地改良
•案例:江苏省里下河地区
•②深耕、深翻、人造塥 •土壤质地主要是继承母质的性质,很难改变 。 •但是,质地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
•③施用有机肥
•
• 第三节 •土壤结构性
•
• 一、土壤结构体
•(一)土壤结构的概念
• 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 • • 这个定义,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 • 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structurality) 。
•粘粒 〈0.002 〈0.002
•物理性砂粒: 1-0.01mm
•物理性粘粒: 〈0.01mm
卡庆斯制 >1
1-0.05 0.05-0.001
〈0.001
中国制 >1
1-0.05 0.05-
〈0.002
•
•土壤颗粒
•土壤质地分类制:
•
国际制:
•
美国制:
•
卡庆斯制:
•
中国制: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土壤质地与结构
•
•第一节 土壤三相组成
• 一、土壤的密度和容重
• (一)土壤密度
•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 上 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密度。
•
•注意
•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克/厘米3,在机械分析中计算各 级土粒的沉降速率时,往往采用“常用密度值”即
•Al3+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
•
•良好的团粒结构体
• 具有一定的大小; • 具有大小不同的多级孔隙; • 具有一定的水稳性、机械稳性 和生物稳定性。
•
•土壤结构改良剂 :
•
•物理性砂粒: • 粒径在1~0.01 mm 之间的土粒。
•
•物理性粘粒: • 粒径<0.01 mm的土 粒。
•
•土壤颗粒
•
•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 国际制 美国制
•石砾
>2
>2
•砂粒 2-0.02 2-0.05
•粉粒 0.02-0.002 0.05-0.002 0.002
•
•2、粘质土壤主要特性
• 〈0.001mm颗粒高于30%,通 气透水不良; • 保水保肥,养分含量高; • 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 适合于禾谷类作物。
•
•3、壤质土壤主要特性:
• 0.05∽0.01 mm颗粒大于30% • 北方称为二合土; • 性质介于黏土与砂土之间。
•
•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
•第二节 土壤质 地
•
•一、矿物质土粒
•土粒: • 根据土粒的成分,可分为: • 矿物质土粒和有机质土粒两种。
• 土壤固体物质大小和形态各异,一般 都视为球体,称为矿物质土粒或矿质土粒 ,简称土粒。常所指土粒,是专指矿质土粒。
•土壤颗粒有:单粒 和复粒之分。
•
•石砾: 1mm •砂粒: 1-0.05mm •粉粒: 0.050.002mm •粘粒: 0.002mm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
•
15%-25%者为粘壤组;
•
>25%者为粘土组。
•
当土壤含粉粒>45%时, “粉质” ;
•
当砂粒含量在55%-85%时, “砂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当砂粒含量>85%时,则称壤砂土或砂土
•
•土壤质地
•
•质地三角图
• 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于三角形的3条底边 划3根垂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
•土壤结构体形成机制:
• 胶体的凝聚作用; • 水膜的粘结作用; • 胶结作用; • 干湿交替;冻融交替;耕作措 施;生物作用
•土粒的排列方式
•
•
•形成阶段与步骤
•单个土粒
•微团粒
•团聚体
•
•
•腐殖质
•粉 •砂粒 •粒
•粘粒
•粉粒
•砂粒
•
•Ca2+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土粒
•
•Fe2+ •土粒
•
•良好结构: • 团粒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 大,而且内部有多级大量的大 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 大孔隙较多,兼有蓄水和通气 的双重作用。
•
•土 •壤 •团 •粒 •体
•
•结构体的稳定性
• 机械稳定性 • 生物稳定性 • 水稳定性
•
•二、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 由单粒凝聚成复粒。 • 由复粒相互粘结形成微团、团 粒。 •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大块土垡 破碎成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粒 状或团粒状结构体。
105-110℃下烘干土计。
•或
•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
•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克/厘米3
•
•
•土壤容重的作用
•①计算土壤孔隙度 根据实测土壤的容重与密度,按下式计 算:
•②计算工程土方量 •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 (三)影响容重值的因素 •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
•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克/厘米3。
•在同一土壤中,不同大小土粒的腐殖质含量和矿物组成不同 ,因而其密度也不同。
•
•(二)土壤容重 •
•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3),称为土壤容重,曾称土
壤假比重。它的数值总是小于土壤密度,两者的质量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