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

土壤质地

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

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

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2划分标准

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土粒大小不同(直径从10米到10米不等),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世界各国通常有不同的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下图展示了各土壤粒级划分的具体标准。

四种粒级划分标准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制(Katschinski)。1975年,中国拟定了相应的粒级划分标准,与卡庆斯基制近似。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引入了国际土壤联合会的国际制(InternationalSociety of Soil Science,ISSS)。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USDA)粒级划分在中国得到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上述四种土壤颗粒分级均采用石块、砾石、沙粒、粉粒和粘粒五大类别,但每个类别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在国际制和美国制中,将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视为土壤;在卡庆斯基制中,将粒径小于1mm的颗粒视为土壤。FAO制与美国制具有相同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分级。

中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

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

美国制分级标准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

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

0.05~0.02mm粗粉粒;

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土壤颗粒的理、化性质

土壤颗粒大小不同,其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石砾及砂粒是风化碎屑,几乎全部由原生矿物组成,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径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黏结性、黏着性和吸附性,无收缩性和膨胀性;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粉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绝大多数也是由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石英组成,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湿

时有明显的黏结性,干时减弱。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氧化硅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粘粒颗粒极细小,主要由次生矿物组成,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可塑性、黏着性、黏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氧化硅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3质地分类编辑

每个土壤粒级划分标准,都有相应的土壤质地的分类和划分标准。国际制和美国制均为三级分类法,即按沙粒、粘粒和粉粒的质量分数,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国际制

在国际制中,根据粘粒含量将质地分为三类即:粘粒含量小于15%为砂土类、壤土类,粘粒含量15%~25%为粘壤土类,粘粒含量大于25%为粘土类;根据粉砂粒含量,凡粉粒含量大于4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 粉砂质”;根据砂粒含量,凡砂粒含量大于5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砂质”。国际制的质地分类标准如下图所示。

美国制

美国制

美国制的质地分类标准如右图所示。

国际制

FAO制

FAO的质地分类标准如右图所示。

FAO制

国际制美国制和FAO制

在这三个质地分类图中,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在图中查出其点位再分别对应其底边作平行线,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得到该点的机械组成。国际制与美国制和FAO制的砂粒、粉粒之间的划分界限是不同的,国际制是0.02mm,美国制和FAO制是0.05mm。FAO 制与美国制的关系如下:粗质地是粘粒少于18%且砂粒大于65%,包括砂土、壤砂土、砂壤土的全部或一部分;中质地包括砂壤土、壤土、砂粘壤土、粉砂壤土、粉砂土、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的全部或一部分,其粘粒含量少

于35%,砂粒含量少于65%,如果粘粒含量出现最小值18%,可能出现的砂粒含量最高值是82%;细质地包括粘土、粉砂粘土、砂粘土、粘壤土和粉砂粘壤土的部分或一部分,粘粒含量超过35%。

卡庆斯基制

卡庆斯基制为双级分类法,即按物理性砂粒(>0.01mm)和物理性粘粒(<0.01mm)的质量分数,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九级,如下表所示。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根据物理性粘粒含量,将土壤分为三大质地类型九种质地,通过查表确定;根据砂粒(砂质)、粗粉粒(粗粉质)、中细粉粒(粉质)、粘粒含量(粘质),进一步划分质地,确定质地详细名称,格式为“第二优势粒级+第一优势粒级+质地名称”;根据石砾含量,在质地详细名称之前加上石质描述,石砾含量小于0.5%为非石质土,0.5%~5%为轻石质土,5%~10%为中石质土,大于10%为重石质土。卡庆斯基制的质地分组中考虑到土壤类型不同,对草原土壤及红黄壤、灰化土类和碱化及强碱化土壤有不同质地分组标准。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是按沙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1级的,如表3.2所示。根据石砾含量,当其小于1%时为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名),1%-10%时为少砾质,大于10%为多砾质。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是按沙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1级的。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根据石砾含量,当其小于1%时为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名),1%-10%时为少砾质,大于10%为多砾质。

4测定方法

砂土: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一碰即散。

砂壤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

土壤质地

壤土: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润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粉壤土:干时成块,但易弄碎;湿时成团或为塑性胶泥。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撮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粘壤土:湿土可用拇指与食指撮捻成条,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撮捻成长的可塑土条。

不同的质地区分

砂质土(砂粒50%)

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于砂质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质土本身所含养料比较贫乏,由于缺乏粘粒(无机胶体)和OM(有机质胶体),保肥性差;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

砂质土壤因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大,土温变化快,这对于某些作物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机肥;勤浇水。

粘质土(粘粒30%)

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由于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颗粒细小,孔隙间毛管作用发达,能保存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一方面粘粒本身所含养分丰富,另一方面粘粒的胶体特性突出,保肥性好。

粘质土壤由于蓄水量大,热容量也较大,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小,土温变化慢,这有利于植物生长。粘质土壤由于土壤颗粒较细,颗粒间空隙小,大孔稀少,所以通气性、透水性差,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比较慢,有利于土壤OM的累积,所以粘质土壤OM的含量一般比砂质土壤高,肥效慢、稳而且持久。化肥一次用量可适当增加,前期追施速效化肥;有机肥宜用腐熟度高的;湿时排水,干旱勤浇水,还可压面堵塞毛管孔隙。

5改良办法

不良土壤质地的缺点

粘质土:粘重紧实、通透性差,早春土温不易升高,称“冷性土”。早春不利于播种出苗,在起苗时容易断根。

不同的质地区分

砂质土:养分含量低,保肥性差,在炎热季节可导致幼苗“灼伤”、失水,肥料浓度过高易“烧苗”。

渣砾质土壤也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

粘重土壤的改良

1、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河沙(0.5——0.1毫米)最好。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

2、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施用膨化岩石类。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在草坪建植中,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

4、施有机肥。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砂质土壤的改良

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2、翻淤压砂。

质地区分

3、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4、翻压绿肥。

碴砾质土壤的改良

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

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其中,砂土抗 土壤质地 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 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 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2划分标准 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土粒大小不同(直径从10米到10米不等),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世界各国通常有不同的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下图展示了各土壤粒级划分的具体标准。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教案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微生物; 2.了解土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土壤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积累越多,土壤越肥沃; 3.了解土壤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土壤与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试验,知道土壤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会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状况产生大量差异。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耕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土壤的构成; 2.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3.土壤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诗歌欣赏: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马声唧唧遍传种,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同时出示一幅扎根于土壤中的大树。) 引入土壤。 板书:第四章:土壤。 教师: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长在土壤中。 思考:若无土壤,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 提问: 为什么植物能在土壤中茁壮成长?

土壤中有什么物质提供其生长呢? 板书:第一节:土壤的利用和组成。 土壤的组成: 探究:土壤中有什么?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cm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学生思考:应该取那一层的土壤样本?用什么工具观察。 2.观察土壤样本(四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观察)。 3.分析讨论。 土壤中有无微小生物。 用手搓摸土壤,感觉是否有颗粒? 用手捏一捏,是否有水分。 把少量土壤放入盛水的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观察记录填入表中: 有无 微小生物 固体物质 液体物质 气体物质 根据上述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土壤的成分。 教师总结: 土壤是由不同形态的多种物质混合构成的,在搓摸过程中感觉到的颗粒物,就是矿物质,土壤中除了矿物质这种固体外,另有一种叫腐殖质的固体,即由植物死亡后转化而来的有机物,是土壤中特有的。气体物质主要是空气,液体物质为水,这是存在于固体颗粒物空隙间的成分。 板书: (一)固体颗粒:矿物质和腐殖质——占50%: 气体:空气——25%; 液体:水——25%。 学生活动:将各种成分按体积比例,画出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扇形图可看出矿物质所占比例最多,因此,土壤很多形状都与其密切相关。土壤中矿物质的多少与土壤颗粒物有关,影响土壤形状的好坏。 引入:土壤颗粒组成的比较。

第四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 主要教学目标:本章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土壤孔隙等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改良不太适宜林业生产的某些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些方法。如客土、土壤耕作、施用化学肥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等。 第一节土壤质地 一、几个概念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 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 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二、粒级划分标准: 我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 1、前苏联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明系统) 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2、现在我国常用的分级标准是: 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 共8级: 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 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三、各粒级组的性质 石砾:主要成分是各种岩屑 砂粒:主要成分为原生矿物如石英。比表面积小,养分少,保水保肥性差,通透性强。 粘粒: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养分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但通透性差。粉粒: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四、土壤质地分类 1、国际三级制,根据砂粒(2—0.02mm)、粉砂粒(0.02mm—0.002mm)和粘粒(<0.002mm)的含量确定,用三角坐标图。 2、简明系统二级制,根据物理性粘粒的数量确定。考虑到土壤条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不同土类定下不同的质地分类标准。在我国较常用。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结合我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砾质土壤分为无砾质、少砾质和多砾质三级,可在土壤质地前冠以少砾质或多砾质的名称。 五、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性状关系 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1、土壤质地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 肥力性状砂土壤土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供给养分能力小中等大

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解析

第一篇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 第二章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1 土壤矿物质 §2.2 土壤有机质 §2.3 土壤生物 §2.4土壤水分及其特性 §2.5土壤空气及其热量状况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熟悉土壤的性质 3.掌握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4.掌握土壤环境及其功能 关键词 土壤矿物(soil mineral) 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 次生矿物 (secondary mineral) 土壤腐殖质(soil humus) 胡敏酸(humic acids) 富啡酸(fulvic acid) 有机-矿质复合体(organo-mineral complex) 土壤微生物 (soil microorganism)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粒级(particle fraction) 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 土壤颜色(soil color)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部分组成。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如图所示。 第一篇土壤的基本组成、性质、分类 第二章: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2.1土壤矿物质 本章重点介绍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主要教学目标:

1、基本概念 2 、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性质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 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矿物有三千多种,造岩矿物只有几十种,且主要是硅酸盐类(即硅的含氧盐)矿物(占地壳重量的80%). 土壤矿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性状和功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原生矿物 (primary mineral)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它包括 *次生层状硅酸盐: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蛭石、绿泥石;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 碳酸盐: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由于粘土矿物是由硅氧片和水铝片迭合而成的,因此,要了解粘土矿物的构造和性质,必须先说明硅氧片和水铝片的结构状况。 1.基本结构单位 *原生硅酸盐矿物最基本的结晶构造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2.1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矿物的基本构造 *1、粘土矿物硅酸盐层的基本单位: *(1)硅氧四面体:由硅四面体连接而成,每一个硅四面体由一个硅离子与四个氧离子组成。 砌成一个三角形锥形体,一共四个面,故称为硅氧四面体 (SiO4)4- 。

土质分类及描述

……………………………………………………………最新资料推荐…………………………………………………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 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 粉质粘土: 灰黄色, 可塑, 稍有光滑, 干强度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 ~ 灰色,软 ~ 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 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

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 ~ 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 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 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

土壤质地分类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质地名称 1、壤质砂土 2、砂质壤土 3、壤土 4、粉砂质壤 土 5、砂质粘壤 土 6、粘壤土 7、粉砂质粘 壤土 8、砂质粘土 9、壤质粘土 10、粉砂质粘 土 11、粘土粘粒(<0.002mm,%)粉砂(0.02~0.002mm,%)砂粒(2~0.02mm,%)0~15 0~15 0~15 0~15 15~25 1/ 3

15~25 15~25 25~45 25~45 25~45 45~650~15 0~45 30~45 45~100 0~30 20~45 45~85 0~20 0~45 45~75 0~5585~100 55~8540~55 0~5555~8530~55 0~4055~7510~55 0~300~55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2/ 3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3/ 3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土质分类及描述

土质分类及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 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 粉质粘土: 灰黄色, 可塑, 稍有光滑, 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 ~ 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 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 ~ 灰色,软

~ 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 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 ~ 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

有光滑,干 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 ~ 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

土壤机械组成方法

实验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速测法 、目的要求 土壤矿物质颗粒是上壤固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颗粒直径大小, 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它是土壤学实验中的基本的分析项目之一。 土壤质地对土壤形成、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因素、植物生长及微 生物活动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速测法,按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简制)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二、方法原理 比重计速测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土样(<1毫米),经过化学与物理处理,使其充分分散成单粒,然后置于一升容积的水中,让其自由沉降,其沉降速度符合司笃克斯定律(即球体(土粒)在介质(水)中沉降,其沉降速度与球体(土粒)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水)的粘滞系数成反比)。根据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可以用甲种比值计测定悬液的比重。比重计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液在比重计所处深度上的悬液中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的含量,再据卡庆斯基质地分类表查出质地名称。 司笃克斯定律: 其中:V 半径为r的土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 重力加速度土粒的半径 di 土粒的密度,平均为2.65克/厘米3 d2 介质(水)的密度 卩介质(水)的粘滞系数

三、试剂及仪器 1. 0.5mol ?L-1(N&C2Q)草酸钠溶液:称取33.5克草酸钠(化学纯),加蒸馏水溶液解后稀释至1升,摇匀。 2. 0.5 mol ?L-1(NaOH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克氢氧化钠(化学纯),加蒸馏水溶液后稀释至1升,摇匀。 3. 0.5 mol ?L-1(NaPO 6六偏磷酸钠溶液:称取51克六偏磷酸钠[(NaPO)6](化学纯),加蒸馏水溶解后稀释至1升,摇匀。 4. 天平(感量0.01克)、铝盒、有柄瓷钵、橡皮塞玻棒、大漏斗、定时钟、沉降筒、搅拌棒、温度计等。 5. 甲种比重计(鲍氏比重计):刻度范围为0—60,最小刻度单位1克/升。刻度代表比重计所处深度上的土壤悬液的平均比重。 四、操作步骤: 1. 称取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的风干土50克,如为砂土则称取100克,精确至0.01克,放入有柄瓷钵中。 2. 根据土壤pH分别选用下列分散剂: 石灰性土壤(50克样品):加0.5 mol ?L-1(NaPO)6六偏磷酸钠60毫升。 中性土壤(50克样品):加入0.5 mol ?L-1(2 NaC2O)草酸钠25毫升。 酸性土壤(50克样品):加0.5 mol ?L-1(NaOH氢氧化钠40毫升。 3. 加入分散剂后,用橡皮塞玻棒研磨15分钟,(粘土研磨25分钟),研磨好以后,将土浆通过大漏斗用蒸馏水全部洗入1000毫升的沉降筒中,用蒸馏水加至刻度,然后将沉降筒放在平稳处,用搅拌棒上下搅拌1分钟(每分钟上下各30次),搅拌停止后立即记时。 4. 根据悬浮液的温度,查表2 —1,小于0.01毫米土粒沉降所需的时间(如15C时为30分钟),在到达所需时间前30钞,将比重计轻轻放入沉降筒,到达所需要时间时读出比重计的读数,取出比重计,用水洗净,放入空白液中读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生物。 3.了解土壤的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2.通过对土壤利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土壤的组成及各物质的比例 2.土壤的利用及土壤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将班级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自己准备1-2包土壤,烧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幻灯片几副地球上丰富多样、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并用一幅扎根与壤中的大树做导图 师:将这些树苗种植在哪里比较合适? 学:土壤。 师:为什么种植在土壤里比较合适?土壤里有哪些物质?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些什么?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土壤中有什么? 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土壤,观察它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给出下表,小组讨论完成。 分组交流结果。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物质的存在呢?出示下表,学生讨论、操作,完成下表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分组交流结果。 师: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死亡后的尸体在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返回到哪里去了? 学:土壤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土壤的腐殖质形成过程,引出腐殖质的定义。 师:我们把粘附在固体颗粒物质表面,由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称为腐殖质。 师:土壤中腐殖质的多少与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何关系? 学: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就越好。 师:在土壤中大小不一,粗细不均的固体颗粒状物质我们称它为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我们称它为矿物质,它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师:分析上述表格能否得出土壤的成分?小组讨论完成,请把结果填入下表。

土壤组成

第二节土壤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从土壤组成物质总体来看,它是一个复杂而分散的多相物质系统。固相主要是矿物质、有机质,也包括一些活的微生物。按容积计,典型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约占12%。按重量计,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95%以上,有机质约占5%左右。典型土壤液相、气相容积共占三相组成的50%。由于液相、气相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即当液相占容积增大时,气相占容积就减少,气相容积增大时,液相所占体积就减少,两者之间的消长幅度在15—35%之间(图1-6)。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一)土壤矿物质的类型及性质 1.原生矿物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土壤原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随母质的类型、风化强度和成土过程的不同而异。土壤中的粉砂粒、砂粒几乎全是原生矿物(图1-7)。土壤的原生矿物,除构成土壤的大小颗粒外,还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它的类型和它的相对稳定度及其化学成分如表1-2。 土壤原生矿物种类主要有: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1)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土壤原生矿物中以硅酸盐、铝硅酸盐类占绝对优势,一般为晶质矿物。常见的有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等类。 (1)长石类长石类矿物占地壳重量的50—60%,占土壤重量的10—15%,是岩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矿物。从化学成分上看,长石是钾长石(KAlSi3O8)、钠长石(NaAlSi3O8)和钙长石(CaAl2Si2O8)的固溶体。K、Na含量多而Ca少的称碱性长石,Ca和Na多而K少的为斜长石。自然界纯钾长石很少,大多含有部分钠长石。长石风化可产生高岭石,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如钙、钾、钠等)。钾长石含氧化钾16.9%,是土壤中钾素的重要来源。 (2)云母类占岩浆岩矿物4%,常见的有白云母[KH2Al3(SiO4)3]和黑云母[KH2(MgFe)3 Al (SiO4)3]。此外,还有金云母[KMg3(AlSi2O10)(OH)2]、钠云母[NaAl2(AlSi3O10)(OH)2]、锂云母[KLi2Al(Si4O10)(OH)2]等。白云母和黑云母在理论上含K2O分别为118克每千克和

土质分类及密度

土质分类及密度 (1)岩石 (2)碎石土ρ=2.0-2.4/ cm3质量 2吨——2.4吨 (3)砂土ρ=1.6-2.0g/cm3;质量1.6吨—2吨 (4)粉土ρ=1.4 g/cm3 质量1.4吨 (5)粘性土ρ= 1.8-2.0g/cm3;质量1.8吨—2吨 (6)人工填土 (7)特殊性质土 (8)素填土重度 18~19.8 承载力特征值180 内摩擦角31 粘聚力21 (9)砂性土的压缩模量在7~19.5之间摩擦角35~45水下30粘聚力0.35、0.45、0.7、1(含砂砾土)1.2(含砾砾石) 泥炭沼泽土:ρ=1.4 g/cm3 腐殖土ρ=1.5-1.7g/cm3 1、岩石。按坚强程度可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破碎程度可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2、碎石土。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按粒组含量及粒径可分为漂石块石土、卵石碎石土、圆砾角砾土。 3、砂土。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粒

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与碎石土可对比性)按粒组含量及粒径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4、粘性土。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按塑性指数可分为粘土、粉质粘土。按状态可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5、粉土。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6、人工填土。顾名思义为填堆在原土上的土,是地表面的杂碎土,一般比较难形成整体性,看时间及客观因数。按起组成及成因可分为:素填土、压实填土、杂填土、冲填土。素填土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压实填土为经过压实或夯实的素填土。杂填土为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冲填土为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以上六种土根据工程特点是可以作为建筑地基用的。 7、淤泥。淤泥为含水量大粘性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下来的。这个大家应该常见了,比如鱼塘里的泥。 8、特殊类土。特殊类土,指由于化学成分影响比较大的不同于以上七种的土。可分为:红粘土、膨胀土、湿陷性土、多年冻土等等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项非常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可以反映母质的来源和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数,也称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的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

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三相组成土壤密度和容重(一)3 2.65g/cm土壤密度一般取(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单位容积固体土粒1土壤密度: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受密度2 和孔隙(影响更大)两方面的影响。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的土壤容重的数值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影响。(二)土壤孔隙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各种形状的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1 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土粒容积=孔隙容积/2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壤容积的比值。孔隙比3三相组成和孔度的测定及计算容重/密度固相率= 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液相率= x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含水率(体积/密度=1-固相率=1-容重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气相率=孔隙度- 土壤质地SiO随着粗细土粒中矿物组成的变化,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2和盐基的含量则逐渐增加,因此,、FeO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而AlO3223细土粒中各种植物养分的含量要比粗土粒多得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二):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1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机械组成(或称颗粒组成),并由此可确定土壤质地。2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3土壤质地分类制 国际质地制、美国农业部质地制、卡钦斯基质地制、中国质地制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1砂质土:具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孔隙扩散至表土而丢失。砂质土的毛管较粗,毛管上升水高度小,抗旱力弱。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若,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砂质土含水少,土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砂质土的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 砂质土在利用管理上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砂质土上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效猛而不稳定,前劲大而后劲不足,所以,砂质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施 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质土:细粒含量高而粗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粘结的固相骨架。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甚为狭小,有大量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移动。粘质土含矿质养分(尤其是钾、钙等盐基离子)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他们对带正电荷的离子态养分2+++)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粘质土的孔细而往往被水占据,通气不畅,、KCa(NH、4有机质容易积累。所以,粘质土的保肥能力强,氮素等养分含量比砂质土中要多得昼夜温度变幅较小。粘质土蓄水多,热容量大,死水”容积和难效养分也多。多,但“缺少有机质的粘土,往往粘结成大土块。对于这类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注意排水,选择在适宜含水量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结构性和耕性。此外,由于粘土的湿胀干缩剧烈,常造成土地裂缝和建筑物倒塌。采用深沟、密沟、高畦,或通过深耕和开深线沟破坏紧实的心土层以及采用暗管和暗沟排水等,以避免或减轻涝害。 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

23.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一、复习目标导航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3、从岩石到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5、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二、重难点精讲 1、土壤中的生命物质——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2)观察: 有一些动物,还有一些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具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提问:土壤除了这些生物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①土壤中有空气吗?有水吗? ②土壤中有有机物吗?有无机盐吗?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实验2: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实验过程: 取相同形状、体积的土壤和铁块,分别放置于两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中,分别标记为A、B;向A、B中注水,直到水面恰好将土壤块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 实验结果:A烧杯中注入的水比B烧杯中注水量多。 实验结论:土壤中不全部是土壤,还有空气。 实验3:土壤中是否有水?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结果:试管壁有水珠生成,试管口有雾状水蒸汽。 实验结论:土壤中有水的存在。 实验4: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实验原理:有机物可以燃烧。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将一定质量的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待土壤冷却时,再用天平称量。 实验结果:土壤能燃烧,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实验结论:土壤中存在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实验5: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 实验原理:部分的无机盐可以溶于水。 实验过程: 将燃烧后的土壤放到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提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后蒸发。 实验结果:发现浸出液中蒸发后有无机盐。 实验结论:土壤中也有无机盐。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一般来说,土壤是地球的最上层,我们在其上挖、犁,植物在其上能生长。土壤覆盖了陆地的大部分。一个地区土壤的类型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和降雨、地形、水在本地区的运动、矿产成分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碎片、栖息在土壤里的动物、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附近的人类活动等等。这些变化的因素使得每一种土壤具有特殊的混合成分。大部分土壤是如下物质的混合物: (1)无机物——已经风化成沙、淤泥、黏土的小颗粒的岩石 (2)有机物——分解的植物和动物遗体和肥料,统称为腐殖质,来自于拉丁语的“earth”(土地) (3)水

(4)空气 典型的菜园土可能包含45%的无机物,5%的有机物,25%的水分和25%的空气。如图所示。 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上,是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动物(如微生物和蚯蚓)的地方。腐殖质越多,表层土越肥沃。在一些地方,例如一些森林的地面,有许多的腐殖质以至于形成一个在其他所有东西之上的一个隔离层。在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比率更大,含有的有机质更少。在下层土之下是风化岩石,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 伴随着黏土和沙,许多土壤包含一定量的淤泥质。淤泥质比沙子更细,比黏土更粗糙,它经常被风和水带到离它的发源地很远的地方。淤泥质是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是好土壤的重要的组成。如果没有淤泥质,沙和黏土土壤会变得坚硬而结实。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卡庆斯基简制)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 一、砂质土 砂质土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①,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但缺乏毛管孔隙,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再则,由于砂质土主要矿物为石英,本身缺乏养分元素,又缺乏胶体②,土壤保蓄养分能力低,养分易流失,因而表现为砂质土养分缺乏,保费耐肥能力差,施肥时肥效来得快且猛,但不持久。 施肥时应多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注:可能含有各种病虫害,请小心使用),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根据砂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适宜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注:①孔隙: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②胶体:指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有固、液、气三相和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区别。 二、黏质土 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土壤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故而,在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沟道通畅以排除积水,夏季伏旱注意及时灌溉和采用抗旱保墒的耕作方法。 这类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丰富,由于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土壤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的慢,平稳而持久。故而,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又因其土温变幅小,土壤胀缩性强,干时田面开大裂、深裂、易扯伤根系,故而适宜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三、壤质土 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黏质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适种范围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也是我们种植烟草较为推荐的土质,所以着重介绍一下。 ①沙壤土和轻壤土 含有较多的砂粒、较少的黏粒,表现为土壤有轻微(或没有)的粘性,即使潮湿情况也能轻松手握松散,能很好的体现砂质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排水性能好的特点。同时可能会伴有大颗粒的石子或者风化岩,保肥耐肥能力差,保水蓄水能力也比较差。 ②中壤土 含有的砂粒和黏粒比例适中,土壤有较为明显的粘性,手握,依然较为容易松散,但是会轻微的粘手(潮湿情况下)。能较好的体现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能较好的保留黏土的保水蓄水、保肥耐肥的特点。是壤质土类里比较推荐的土质。 ③重壤土 含有较少的砂粒、较多的黏粒,表现为土壤非常松软、但不容易松散,握紧后较为粘手(潮湿情况下)。能很好的体现黏质土的保肥耐肥、保水蓄水等特点,又能有较好的通透性和耕性。 但是遇到雨季时,也会容易积水,最好做好排水工作。

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生活中熟悉的土壤,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组成以及来源。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以及大量的生物构成。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的认知土壤的基本组成,最后过渡到土壤的形成。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形成有关土壤的认知结构。知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在实验设计、操作的技能方面要求比较高。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土壤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与设计思想 学生熟悉土壤,但对土壤中的物质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和无机盐。因此说学生缺乏对土壤的知识的深刻认识,在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观察认识,再经过进一步的探讨,有利于学生知道土壤的组成。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实验,对于学生有些困难。在教学中先全面开放式的自主设计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方案,再将学生不太熟悉的两类物质---无机盐和有机物,采用半开放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更要从实验的设计、实验仪器的规范操作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能预测土壤中有各种类型物质; ⑵知道土壤中有非生命的水分、空气、无机盐和有机物; ⑶知道土壤中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⑶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对动植物的重要性 ⑵愿意亲近土壤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土壤主要组成 (2)难点:学习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多种方法

土壤类型与土壤质地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土壤中砂粒和黏土粒组合比例的不同来分类叫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的经济价值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2013年之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编辑本段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